中医 第288页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承研发中药制剂纪实
千百年来,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地,承载着一代代中医药人用与疾病不懈斗争形成的经验和智慧,护佑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从神农尝百草到青蒿素的成功研制,中医药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战场上,中医药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其独特的防治优势犹如一把利剑破空而出,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建院以来,肩负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三届国医大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等中医专家悬壶济世,潜心专研,继承创新,发掘、保护、研制9...
-
糯米小吃也都蕴含这种中医智慧
每到清明时节,江南一带会流行一种特色时令小吃青团。青团是清明节气特有的传统小吃。它由艾草汁和着糯米粉,再裹上红豆沙、黑芝麻等各种馅料制成。不仅颜色看起来青翠碧绿,吃起来也香甜软糯。 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几乎融合,这时正是气候转暖,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古人不仅有祭祀、踏青的习俗,还要禁烟火,吃冷食,而青团即是寒食节的常见食物之一。 青团由糯米制成,馅料甜腻,而且多为“寒食”,从中医角度分析,当属生冷黏腻之品。在注重阳气升发的春季,原本并不提倡多食生冷黏腻之品,但...
-
跑出中西医协同抗疫加速度 中医药助力确诊病例清零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共7个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全部降为低风险。至3月2日,温州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在诊疗救治中明确:新冠肺炎防控,绝不能缺少中医药力量。该市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推荐方案,结合温州病人的症候表现,制定实施《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精准方案》。同时,成立以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程锦国为组长的温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组,组内14位中医内科权威专家全程参与全市新冠肺炎防治。 中西医协同,让温州跑出了抗疫加速度。 强化中医...
-
中医药对五行知识优秀基因的传承
•中医药学的各个层级和角落,无不存在着五行知识的身影。《黄帝内经》在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时应用了先秦五行知识,既传承了先秦诸子所言五行的基本内涵和思维模式,也赋予五行以丰富而全面的生命科学内容。此正与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之自身复制(保持生物原有的基本特征),和能够发生“突变”(非病理性的突变和病理性的突变)这两个基本特性相应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缔造中医药知识体系深深根植的沃土,因而中医药知识体系必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之...
-
中医张静生牢记方证活用经方 读经典做临床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善用经方、名方、小方,诊治疾病广泛,如神经肌肉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尤其擅长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疑难病的诊治。张静生虽年近八旬,每周仍坚持出诊2天,日门诊量50余人,诠释经典,明德惟馨,活人无数。笔者试简述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读经典做临床 张静生十分重视经典的学习,每次跟诊,张静生都会谆谆告诫经典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熟读经典。张静生要求每位学生临床跟诊前第一件事就是熟背《伤寒论·序》与《大医精诚》。张静生反复强调,...
-
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会上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定位,肯定了中医药的重要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提出了中医药的时代使命,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思想高度,拓展了理论视野,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催人奋进,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感到无比振奋,无比自豪,同时深感重任在肩。 靠奋斗实现中医药发展美好前景...
-
中医还以鳖的背甲入药 称鳖甲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城周边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平整,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保护的关系,导致多种野生动物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近20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绿地和水系得到了有序恢复,一些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我发现,夜晚的居民小区里,刺猬和黄鼠狼又在角落里窸窸窣窣地寻找着美食;街心花园里,八哥和白头鹎在枝头细心地打理着自己的羽毛,而胡同的墙缝里,蟋蟀和油葫芦又发出了悠扬动听的歌声。 2017年8月的一天,我在北京颐和园某处湖岸边观察水生植物时,偶然发现水下有一头硕大的...
-
新冠肺炎 中医药救治确诊病例达9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省及时果断采取中医药防控举措,有力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全省中医药系统医务人员战疫一线,参与救治确诊病例比例达96%以上,参与救治疑似病例比例达92%以上。 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天听取中医药防治的进展情况,将各市中医药参与救治作为疫情防控督导落实的主要措施之一;将中医药局纳入医疗组,中医药专家进省级救治专家组;成立以国医大师领衔的省级中医高级别专家组、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组,各市相应成立中医药专家组。省医保局将新冠肺炎中医药处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普通人员使用...
-
走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山西,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东耸巍巍太行,西临滔滔黄河,北守雁门雄关,南望辽阔中原,构成了表里山河的壮丽画卷;这里,尧舜开天,禹王奠基,夏朝古都,关圣故里,上下五千年,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激烈碰撞,形成了“三晋文化”。在这里,历代医家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就展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又名山西省中医药博物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由中医药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三个展厅构成,建筑面积共...
-
论中医治法的常与变
常法适用于病证的普遍性,变法则适用于病证的特殊性。普遍性是指病证从病因、病位、病性到演变过程都较为清晰、单一,因而可通过直接对抗、纠其所偏而达到阴阳平衡;特殊性则是指病证较为复杂或病情危笃,表现非同一般,甚或有悖常理,此时循规蹈矩用常法往往不灵,须另辟蹊径。 在整体观念的认识论、辨证论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治疗体系,其中不乏富有创意、充满谋略的治疗思路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总体而言,这些方法有常、变之分。要恰当应用,须知常达变。兹对中医治法之常与变作以梳理。...
-
李中梓《医宗必读》普及中医药 重视“先天”与“后天”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江苏云间南汇(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李中梓熟谙儒学经典,深入研读医籍,穷究医理,著述颇丰,尤以《医宗必读》影响深远。 著《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全书共十卷,从理、法、方、药诸方面阐释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内容系统规范,百科全书式地构建了中医学的架构,在经典与临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书阐释的医理通俗易懂,非学医之人亦可把它当作医学参考书,从中了解医学知识。 在李中梓...
-
赵氏孤儿围绕中医药话题展开
我国元代杂剧、戏曲作家纪君祥根据《左传》《史记》等相关史料创作了戏曲《赵氏孤儿》。 该剧记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相国赵盾遭奸臣屠岸贾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抄斩。赵盾的儿媳庄姬公主是国君的胞妹,且怀有身孕,幸免于难,被打入冷宫。身处危难之中的公主产下男婴,取名赵武。屠岸贾得知,下令封锁内宫,欲斩草除根。公主以治病为由,将赵家门客程婴召进府中托孤,央求程婴把幼子带出府,以保全赵家血脉。程婴毅然应允,公主自缢身亡。程婴不惜以己之子作替身救孤,并将赵武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 在救孤过程中,有一段情节围绕中...
-
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救治 李佃贵为肺炎患者开中药处方
2月6日,由重庆市中医院牵头的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专家,对重庆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救治研究,通过工作群,专家之间随时研讨患者病情。截至目前,课题组累计参与救治患者246人,复诊225人,治愈出院患者15人。 经过课题专家组的不懈努力和通力合作,中医药治疗效果不断显现,部分医疗机构已同意课题组专家全程参与所在机构的轻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研究。为扩大研究范围,该院援鄂医疗队部分人员纳入课题组,中医药参与救治36人。 1月22日,为充分发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