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淡豆豉

淡豆豉

  • 淡豆豉丸治疗小儿1-2岁,面色痿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生青筋,日渐羸瘦。淡豆豉丸秘方制作方法。

    淡豆豉丸治疗小儿1-2岁,面色痿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生青筋,日渐羸瘦。淡豆豉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淡豆豉丸的秘方制作方法,淡豆豉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小儿1-2岁,面色痿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生青筋,日渐羸瘦。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淡豆豉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小儿1-2岁,面色痿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生青筋,日渐羸瘦。...

  • 淡豆豉治感冒 血痢 便秘

    淡豆豉治感冒 血痢 便秘

    感冒 豆豉2克,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服用。有头痛者加白芷3克同煎,服用;欲发汗可用葱末粥,加入盐豆豉食之,取汗。 断乳 淡豆豉3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血痢 淡豆豉、大蒜等份,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 伤寒吐下后心中烦闷 豆豉9克,山栀子14个。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每服半杯,得吐即愈。 便秘 连须葱白3根,淡豆豉7粒,将葱白与淡豆豉一起捣烂,贴脐上。...

  • 治感冒良药——淡豆豉

    治感冒良药——淡豆豉

    淡豆豉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也是一味中药,具有 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功效,主治伤寒热病,外感头 痛,烦躁,胸闷,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等症。用淡豆豉 治疗感冒的食疗方有以下三种: 一、豆豉茶 材料:淡豆豉6克,薄荷5克。 制法:将豆豉洗净、打碎,与薄荷一起放人茶杯,用沸水冲泡。代茶服用。 功效:本茶具有疏散风热、解表除烦的功效。适用 于风热感冒之发热、恶寒、鼻塞、头痛、身不汗出,或微 汗出、咽痛、口渴、舌红、脉数。风寒感冒不宜服用。 二、淡豆豉葱白煲豆腐. 材料:豆腐2块,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生姜...

  • 淡豆豉治疗外感风寒

    淡豆豉治疗外感风寒

      豆豉有咸淡之分,药用淡者。淡豆豉制法不同,则性味有异。用青蒿、桑叶发酵者,偏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证;用麻黄、苏叶发酵者偏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证。使用时当明辨之。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热,咳嗽咽痛,口干等症,余常用《通俗伤寒论》之葱豉桔梗汤,疗效甚佳。方用:鲜葱白、苦桔梗、焦山栀、淡豆豉(麻黄、苏叶制者)、薄荷、连翘、甘草、淡竹叶。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用淡豆豉、葱白祛风解表,用山栀、连翘、薄荷清热解毒,用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用淡竹叶除烦止渴。药证相符,其效自显。...

  • 常用淡豆豉治病方

    常用淡豆豉治病方

    瘟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250g)(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1000g)。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 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600ml),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 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4.5g)(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45g)(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太,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

  • 淡豆豉食疗方

    淡豆豉食疗方

      淡豆豉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其制法是取桑叶、青蒿加水煎煮取汁,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匀,待药汁被吸干后,放入蒸笼内蒸透,取出稍晾,再放入容器中,用煎煮过的桑叶、青蒿覆盖,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闷至发酵,至长满黄衣时取出,除去药渣,加适量水搅拌,置容器中,保持50℃~60℃,再闷15~20天,待充分发酵,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成。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功效。主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等症。   淡豆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 解表除烦良药——淡豆豉

    解表除烦良药——淡豆豉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 临床运用: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淡豆豉各9克,麻黄8克,石膏40克(先煎),生姜3片,大枣3枚,细茶10克,每日1—2剂,水煎服,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53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以淡豆豉、地骨皮各15克,焦山栀5克,柴胡12克,白薇30克组成“癌热灵”,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癌性发热59例有效。以薄荷、前胡、牛蒡子、淡豆豉、木通、葛根为主组成辛凉解表汤,腹胀痛加厚朴、香附,乳...

  • 药用的淡豆豉 介绍两个食疗小方

    药用的淡豆豉 介绍两个食疗小方

    学淡豆豉这味药的时候,后面的附方勾起了我的馋虫:《肘后方》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顿服取汗”,适当加点鱼肉豆腐同煮,热乎乎一锅下肚;《伤寒论》栀子豉汤,“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次第煎煮,分而饮之。这些语句读起来雅致又让人口中流涎,可后来亲口尝药才发现,栀子豉汤极苦,葱豉汤微辣,都称不上好喝;而淡豆豉本身混合了发酵的豆腥和微苦的草木气息,味道很淡。美好印象就此破灭。 豆豉的产生 豆豉是我国传统的发酵...

  •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豆豉鲮鱼、豆豉蒸鱼、豆豉蒸排骨、豆豉鸭……全国各地的妈妈菜谱中都有以豆豉制作的菜式。 中医名方“银翘散”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由连翘、金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大家有没有注意配伍里面有一味很眼熟的药材,就是淡豆豉。 豆豉能入药?这个“淡豆豉”是不是我们平日餐桌上的豆豉? 家常菜中用的豆豉 豆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食品,其原料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大豆。...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