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82页

中医 第282页

  •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来自华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娴熟运用了中医临床治疗、护理技能,还带领患者一同练习五禽戏强身健体,战胜病魔。 中医气功五禽戏,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精炼并结合中医临床辨证施功实际编创而成。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逆腹式呼吸为基础练丹田呼吸,行周天功运气,以意导气,气引形体,形随气动,意、气、形合一,有强五脏、补内气、调心境的功效。其中,补肺功法系该功法的鸟戏一组,功法要诀为“鸟运胸肺补肺金”,模仿白鹤动作,侧重运动...

  •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周金慧: 我是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在本院隔离病区工作已20余天。 在这里,原本简单的抽血操作,因笨重的隔离装备而变得艰难,工作中也有很多困难。自愿申请走向抗疫一线,我一直没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父亲是个老党员,他经常说,“党员有党员的使命,要敢于奉献和拼搏。”如今,我奋战在一线,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我想我不会让父亲失望。 湖北省中医院 杨柳: 我是湖北省中医院超声影像科的一名医务人员,超声科,对于抗疫一线...

  •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多属于肝郁气滞 中医处方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多属于肝郁气滞 中医处方

    陆某,女,56岁,2020年11月05日初诊。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3年余,3年前,患者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曾行手术治疗。1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再发,左侧大者约1.8×1.3cm,右侧2.5×1.8cm,当时未就诊治疗;今年9月4日B超复查双侧甲状腺结节多发,左侧大者约3.3×1.6cm,右侧2.6×1.8cm,西医仍建议手术,患者因曾行手术治疗后再发,故而顾虑再三,前来我处门诊就诊。症见:口苦口干眼干,心悸,胃胀,胃痛,进凉物后明显,腰酸,双足酸胀,大便干,...

  •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色治疗法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创立的一种用不同颜色作用于穴位以防治疾病的医疗方法。颜色防治疾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时期,祖先们就将五色与五脏、五行相配属,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下,用相应的五色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的偏盛偏衰,使人体气机达到平衡,从而帮助治疗疾病。 五色的五行归属 先秦时期《逸周书·小开武解》中记载:“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将“黑赤苍白黄”5种颜色分别对应五行。《黄帝...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中医饮食调养药茶调养 合谷穴和复溜穴是止汗的常用对穴

    中医饮食调养药茶调养 合谷穴和复溜穴是止汗的常用对穴

    一般情况下的出汗其实是保护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过出汗,人体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驱散热邪,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如天气炎热、剧烈活动、饮用热水或食用辛辣等情况后,汗孔会打开,汗出增多可及时泄热以保护人体;而当天寒饮冷和安静夜卧时,汗孔就会关闭,汗出减少,以免损伤阳气。 中医认为,若是白天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者,称为自汗,多因脾肺气虚引起,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倦怠、容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畏寒等症状。若在睡眠时出汗,醒后自止者,甚至湿透衣被,则称为盗汗,多为阴虚所致。常伴有手脚心燥热、口干咽燥、失...

  •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医精髓是我们中医人和非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市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第四代传承人张冬倾述了他的心愿。 医武相合 博施济众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的一间普通诊室,张冬边为患者治疗边介绍,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是一门既能诊断又能治疗的中医诊治督脉病(脊椎病和脊源性疾病)的推拿医疗保健康复技术。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流派作为孟河医派的分支,自清末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是一种需要患者呼吸与医者娴熟手法结合的...

  • 中国香药文化与中医药

    中国香药文化与中医药

    中国香文化与中医药有着天然的因缘,从《诗经》《离骚》吟咏的芳香植物花卉,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载录的芳香药种类,可谓传统香文化一元双璧的渊源。 《海药本草》:香药专著 《金瓶梅》词话本第16回,李瓶儿对谋划盖房子修花园、准备娶她的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凑着你盖房子使。”西门庆是个经营生药铺的买卖人,当然知道这些香药的贵重。他会了经纪,把这些香蜡称了斤两,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

  • 中医经络气血学说 刺血拔罐法

    中医经络气血学说 刺血拔罐法

    刺血疗法西医现代研究认为其通过破坏静脉壁完整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流剪切应力从而激活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并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循环激素的作用,并发挥其局部激素的效应;同时刺络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改善病变部位的疼痛。与此同时其通过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多种途径来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及生存状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浅静脉血栓形成,是皮下浅静脉的急性无菌性炎症,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行走后加重,好发于四肢...

  • 中医蜡壳药丸

    中医蜡壳药丸

    中医蜡壳药丸诞生于清朝初年的陈李济老药铺,这既是地理气候以及民众需求所致,也是责任担当使然。 陈李济药铺地处气温高、湿度大的广东,中药屡受潮湿霉变及虫蛀侵害,芳香类中药贮存时有效成分也易挥发而影响疗效。另外,远足人群增多,海外贸易需求量也日渐增大。实现中药适宜条件下的保存使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蜡壳药丸应时而生。 纯手工制作中药丸蜡壳,又称“吊蜡皮儿”。制作蜡壳需要经过煮蜡、串圆子、蘸蜡、鎅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道手工工序。蜡壳制作的原材料、工具主要有...

  • 中医养生最关键的最顶层的是要养神

    中医养生最关键的最顶层的是要养神

    中医讲“精气神”,这三个字含义太广泛,从精到气,气到神,是个升级的过程,也是互相依赖的存在,丹田爷爷认为,这三个字中,“神”是主导地位,是影响支配人体健康的最大因素,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在孜孜以求的找到一些神药,喝下去就能治好自己的病。 的确,很多轻病急病,几服药下去、几个穴位扎一扎,甚至吃点中成药,小感冒一般的就好了,但是很多慢性病,比如脾虚肾虚导致的水湿重,你再一味的吃红豆薏米去除湿,效果差强人意,永远划不到健康彼岸,为什么? 就是因为...

  •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即是用温性、热性药物,振奋人体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和温中祛寒。《内经》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即是指温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此运用十分广泛。其中论述有关温法的原文约50余条,方剂亦达50首之多,笔者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温法的主要运用作一简述,请同仁参阅斧正。 回阳救逆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四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健康管理与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指事物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存在紧密关联,中医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既体现了中医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中医运用宏观、联系的思维看待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特点。换句话而言,整体观念涉及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与防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始终[1]。中医健康管理[2],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并突出“治未病”的理念,以中医状态学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将中医望、闻、问、切传统四诊疗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

  •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俗语有云:“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可以从立冬一直服用到来年立春,其中最佳的服用时间是从冬至开始,那么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是否适合服用膏方进补呢? 服用膏方的适应症 肾功能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进而导致正气虚损,其中脾肾亏虚尤为常见。而补益正是膏方最能发挥的功效,区别于普通中药饮片的优势所在。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正虚难以抵抗外邪侵袭,膏方取其补益脾肾、益精填髓之意,小剂量长期服用,达到冬令缓慢进补的效果,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得到...

  • 中医养生 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

    中医养生 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

    首批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虽然已近80岁,但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笔者有幸采访丁书文教授,聆听老先生讲授其有关健康长寿的观点。 丁书文,男,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丁老对于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的“养生三观”是其健康长寿的妙法。 以清为补 丁书文反对平时滥用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补药。他常告诉患者...

  •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燥之类征 燥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秋季主气,呈现出干燥、收敛、清肃的特性。一般认为从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为燥气当令。燥气成淫,即成病因,其致病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易伤津。《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

  • 中医“虚劳证”病机相似 内外兼顾效果显著

    中医“虚劳证”病机相似 内外兼顾效果显著

    秦丽娜,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学临床学系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紧张度增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很多人常常感觉疲倦、腰酸腿疼、稍一运动就累得厉害,平时睡得挺多却不解乏,这种歇不过来的“累”,是病不是懒,得抓紧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坐班族”中十分多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难以自愈,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问题之一。...

  • 新冠肺炎居家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

    新冠肺炎居家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

    近日,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专家已经表示,人群普遍易感,为何感染后的病情轻重和预后转归差别很大呢?这跟人体免疫力即中医讲的“正气”有关,因此,固护正气很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近日来,笔者经常被问,“中医有什么预防的方药吗?”对此我的观点是:生活起居比吃药更重要。因为吃喝拉撒睡是持续的活动,只有这些人体基础生命活动正常了,才能谈预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饮食、情志、起居、运动。...

  • 中医酒疗 药酒的方剂 酒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中医酒疗 药酒的方剂 酒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苏沈良方》酒剂的应用价值探析 《苏沈良方》[1]原名《苏沈内翰良方》,为沈括所著《沈氏良方》与苏轼所著《医药杂说》合编而成。书中共载有10卷,除了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之外,尚有关于中药、辨脉、灸法、养生等内容的论述,所载方剂大多附有验案,颇具实用价值[2],如沈括在序中云:“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闻不预也”。书中所载的方剂在煎服时常以酒辅之,而这类方剂所主的病证又各有不同,主要包括风邪致病、筋骨诸疾、伤寒表证、皮肤疾患、养生、妇科、疼痛及脾胃疾患等八大类,笔者通过对此进...

  • 中医养生 恬淡内守养心气 顺时而为藏肾气 注重五暖御寒气

    中医养生 恬淡内守养心气 顺时而为藏肾气 注重五暖御寒气

    中医养生有三个主要原则,即“未病观”,提倡未病先防,其次为“中和观”,认为“生病起于过用论”,饮食、运动等要有“度”,最重要的就是“天人观”,注重与大自然和谐与共。《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顺时而养”是古人践行“天人相应”的创举与智慧,这一点在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体现得淋...

  •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针对美国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了回应。 黄璐琦表示:“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 黄璐琦还介绍了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三个方剂。 第一个是清肺排...

  • 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

    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

    中医养生观之维和 我们将中医学的健康观称之为“和”,即人与外在的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形神之间的和谐以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和谐[1]。维持人体的健康和谐状态即为养生,故将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养生当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道德、房事这6个方面着手。只有做到饮食“和”、起居“和”、运动“和”、情志“和”、顺道德达“和&rdqu...

  •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王琦书院自落成至今,已一年有余。“王琦主病主方论”“王琦学术思想导图”“经方之道与启悟”“从王琦老师开创中医体质学的成就启迪科研与实践思维”“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方法论”“中医经典的永恒价值”“人体自然力与体质研究“三个质”“用药四论之阴阳论、动静论、升降论、开合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完善体系、守正创...

  • 吐血中医案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瘥后调补滋阴复脉

    吐血中医案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瘥后调补滋阴复脉

    《吴鞠通医案》吐血案治疗特色探骊 《吴鞠通医案》吐血案记载了吴鞠通临床诊疗吐血的学术精髓,吴鞠通对吐血的诊治疗效显著,见解独到,理解其诊治精华,可为临床治疗吐血证提供更为准确、广阔的思路。现笔者总结吴鞠通治疗吐血的特色并阐述如下。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吴鞠通医案》共记载吐血医案16例,其中以祛瘀通络为法的医案有10例,占比近七成,处方用药以新绛纱、旋覆花、降香末、当归须为主组成的方剂最多,因两胁为肝经循行部位,又因肝脉络胸,故此种吐血多伴有胁痛、胸前咳甚痛等症,以上均可看出吴鞠通治疗吐血祛...

  • 中医防疫,任重道远

    中医防疫,任重道远

    经历SARS之痛后17年,谁也没有料想到,2020年,全球再次遭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挑战。截至4月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8万例,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超过80万例。当前,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正在全力巩固防控成果,有序恢复经济生产,而中国境外的疫情蔓延正处在爆发阶段,全球抗疫形势十分严峻。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在此次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再次发挥了独特的疗效优势。据统计,全国确诊病例中,91.5%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能够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然而,中医药...

  • 中医抗疫要注意:宁神气,慎起居,良好睡眠保健康

    中医抗疫要注意:宁神气,慎起居,良好睡眠保健康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国人民团结协作、积极配合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发生后,不少人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心理、睡眠等问题。一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公安民警等一线人员,持续作战,长期加班导致人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不得不依靠安定药物维持;而居家隔离的普通民众频繁地使用手机,出现疑病情绪;又或者因为担心患病亲属紧张焦虑,夜不能眠;又或过度放纵,昼夜颠倒,导致睡眠时间过长,节律紊乱。中医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说法,《黄帝内经》也...

  • 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1)强...

  • 中医上热下寒 是坐出来的

    中医上热下寒 是坐出来的

    现在坐办公室的白领中很多人有一种“病”,很流行,这种“病”叫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呈现上热下寒?由于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式各样的废物食品,喝各式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式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相同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 唯一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缺乏,气有余就是火,这火原本能够引到下面,温暖咱们的四肢,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

  • 湿邪在体内的表现 中医养生治法

    湿邪在体内的表现 中医养生治法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 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 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

  • 中医做到未病先防 构建干预体系做到瘥后防复

    中医做到未病先防 构建干预体系做到瘥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医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困惑以及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医学院校可以借鉴中医“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积极构建预防体系、干预体系和跟踪体系,从三个方面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预防体系,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中医的首要治疗原则,治未病是中医的最高境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以及医学生的特点,高等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防”字...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