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78页

中医 第278页

  • 简便易行的中医背部治疗方法

    简便易行的中医背部治疗方法

    现在正值冬至节气,冬至是自然界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天气寒冷,气温低,寒邪较甚且容易侵犯人体。冬季人体阳气闭藏内敛,对机体的温煦相对较弱,五脏六腑、四肢躯干易受寒邪入侵,损伤阳气。同时,冬至开始,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又开始萌动升发,人体养生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顺应四时,因此,从冬至开始温补阳气很有必要。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人体的经络有阴经和阳经之分,而背部分布的经脉基本上都是阳经,其中以督脉为代表。督脉行走于人体背部正中,又称“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经,人体六条阳...

  • 从结构整合看中医疗法的道与术

    从结构整合看中医疗法的道与术

    •如果把经络定位于纤维网状结构,那么,针灸和手法治疗的直接作用就更加明晰——调整应力来改善空间结构(当然不排除部分神经反射因素参与),也就使我们更好理解针刺和推拿手法的作用以及原理。 •人体的每部分结构,都处在一个张力网络中,正常的张力,是功能的保障。如果一个细胞周围有异常压力或拉力,功能往往会发生变化。如软组织源性疼痛,往往是骨骼肌在一个不正确应力下,结缔组织脱水,肌细胞痉挛,引起局部或远处的疼痛。所以治疗有两方面的要素:打开组织和纠正张力。 &bu...

  • 中医毫火针主治疗各种顽症

    中医毫火针主治疗各种顽症

    黄石玺是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贺普仁的贺氏火针针法优秀传承人。黄石玺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在田从豁、李志明、叶成鹄、高立山等老师的指导及贺普仁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见解及诊疗风格,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针刺镇痛、火针的研究与应用,善用毫火针为主治疗各种顽症。笔者在跟师学习中见证了很多毫火针的独特之处,现举隅如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男,78岁,初诊:2015年9月21日。主诉“右侧胁肋部及腹背部...

  •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中医院建设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中医院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国中医医政工作会议”上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医医政工作,大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要求。 公立医院如何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难点和重点在哪里?作为医院管理者,笔者以甘肃省中医院为例,就公立医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谈几点看法。...

  • 从双盲试验到辨证论治:关于美国中医与针灸的对话

    从双盲试验到辨证论治:关于美国中医与针灸的对话

    人物简介 樊蓥,中医内科博士。1986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发表8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曾任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结合医学中心的学术研究顾问。樊蓥自2002年起在华盛顿特区、弗吉尼亚州执业,是少数具有中、西医学临床培训、科研背景的医师之一,2016年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院(NIH/NCI)特邀在针灸共识会做报告。 巩昌镇,博士,现任美国中医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特色诊疗委员会副会长,温州医科大学中美针灸康复研究所专家委员会高级特聘专家,美国《国际...

  • 陕西:“洋郎中”倾情中医药

    陕西:“洋郎中”倾情中医药

    “我以前在芝加哥的一家医院上班,临床中看到中医对许多慢性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没有副作用,这让我非常感兴趣”。蓝眼睛、高鼻梁、大胡子的Willian Earnest Mounce一语道出了不远万里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学中医的原因。 千里求学的“洋郎中” 在“秦地无闲草、三秦多良医”的陕西,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当“洋郎中”。 Willian Earnest Mounce在决定开...

  • 中医独特的情志疗法 激怒疗法怡悦疗法

    中医独特的情志疗法 激怒疗法怡悦疗法

    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道理。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

  • 经脉系统 中医经络学

    经脉系统 中医经络学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和气功学的理论核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较大。“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别出的分支,较小。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及其附属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系统包括十五络脉以及...

  • 不方便吃中药 且看中医的“药浴疗法”

    不方便吃中药 且看中医的“药浴疗法”

    药液浴可分为全身浸浴、局部浸浴及淋射冲洗等方法。药浴剂的配制也应根据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选方用药。配制药材的加工,一般采用煎煮法,将煎取药液倒入容器,待其降温至治疗温度后进行浸浴或冲洗。 一、药浴法的分类   1.全身浸浴法 将药浴剂煎煮去渣后,倾入浴缸、浴盆等容器中,亦可用现成配制好的药浴粉剂掺入热水中,搅匀后浸浴。洗浴水温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一般可掌握在: 35℃~45℃之间 每次10~20分钟 每日1~2次   2.局部浸浴法 局部浸浴法可分为四肢浸浴法、坐...

  • 发展针灸要坚持中医理论内涵

    发展针灸要坚持中医理论内涵

    •中西医的学术之争,根本上是不承认中医有自己的方法论,认为现代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唯一的。中医体系的建立是“由道而术”的过程,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总结出支配大自然的规律——道,然后用来指导医疗实践的过程。 •针灸是可以发展的,但关于针灸的各类学术研究必须坚持中医本来的哲学体系和方法论,即坚持中医理论内涵。如果否认中医理论内涵,认为现代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唯一的,那所有的中医学术研究都将失去实质性意义。...

  • “天时、地利、人和”助推中医药海外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助推中医药海外发展

    所谓“天时”,指我国对外开放内涵不断丰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地利”,指中医药的国际化要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来统筹谋划;“人和”,指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交流与认识的增进,中医药国际合作的一些壁垒正在逐渐打破。 内蒙古:蒙医药成对外交流桥梁 管理者的话 内蒙古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乌 兰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党和国家历...

  • 《中医藏象辨证学》名家书评荟萃

    《中医藏象辨证学》名家书评荟萃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重要的特征与精华,从《伤寒杂病论》首开先河,到历代医家不断弥补丰盛,每一步的行进都是前贤很多汗水的结晶。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育名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教授悉心研讨四十余年,综合运用文献研讨、抽样查询、核算科学等办法,在参看很多中医理论文献并查询古今医案及临床21206份病案的根底上,创建了一致、规范的辨证系统——中医藏象辨证系统,著成《中医藏象辨证学》,完结了辨证理论的立异与开展。该书由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主审,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作品出书基金赞助,已由公民卫生出书社出书发行。全...

  • 医事铭“藏头诗”中医药服务提升

    医事铭“藏头诗”中医药服务提升

    医学为仁术,居心要谨淳, 再三防孟浪,第一戒骄矜, 涉猎宜渊博,磋磨贵笃行, 学成仍再学,精益更求精, 四圣经为本,诸贤语作箴, 通权能达变,遵古以融今, 内外方同采,中西法并尊, 三因从证得,万法自心生, 经络明奇偶,阴阳识互根, 八纲四诊熟,十剂七方明, 表里分先后,寒温别假真, 本标知缓急,运气有亏盈, 虚实多兼挟,补攻适重轻, 逸劳难共剂,肥瘦漫同论, 嗜好和环境,天时...

  • 自古医武不分家 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借中医发展

    自古医武不分家 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借中医发展

    9月2日~6日,“振东杯”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三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在山西中医学院举行。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比赛,上海中医药大学以16枚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的成绩占据金牌榜榜首。在本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项目的角逐让人眼前一亮,易筋经、八段锦、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术、枪术、剑术、棍术……赛场上运动员们英姿勃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统保健体育运动是祖国医学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随着武术技击功能日渐弱化,其健身防病功能...

  • 中医针灸的发展传承 中医针灸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中医针灸的发展传承 中医针灸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中医针灸的发展传承与创新 2010年11月,我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代表作名录可以理解为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民族的价值与内涵,是荣誉的象征。 中医针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是精湛的保健和治病相结合的实践技术;独特的中医治病与预防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 中医刘俊岑“圈疗”和“梅花香灸”疗法

    中医刘俊岑“圈疗”和“梅花香灸”疗法

    笔者的父亲是陕西省名中医刘俊岑。他总结近70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圈疗”和“梅花香灸”疗法。笔者作为刘氏圈疗学术继承人,现就其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圈疗 患者王金德,55岁,吃不下饭、大便干硬、睡眠不好。全身消瘦。通过诊断后认为是肾阳虚。对于肾脏疾病,刘氏圈疗学术观点认为,肾脏疾病多为水肿病、虚劳、关格、癃闭、尿血、淋证、肾肿等。水肿主要关乎肺、脾、肾三藏的功能失调。其中,风邪上犯,首先犯肺,肺失肃降,盖闭水停,所以多见颜面部水肿,逐渐殃及全身。脾土...

  • 中医针灸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的作用

    中医针灸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医药亟待发展的时刻,京、津、冀一批知名的中医专家,胸怀“弘扬中医,报效祖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坚定信念,聚集在渤海之滨的津城,扛起了振兴天津中医的鸿鹄使命。1954年10月18日,天津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联合门诊部在和平区建设路41号成立。这开启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几代人以“天津针灸”享誉海内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辉煌篇章。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 1...

  • 对外传播要突破中医药翻译瓶颈

    对外传播要突破中医药翻译瓶颈

    中医翻译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几十部专著、词典和教材。在中医译著方面,几大经典著作基本都有相关的英译本,其中《黄帝内经》就有14个英语翻译版本;在中医翻译方面,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尽管中医翻译相比以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发展瓶颈,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首先,尚未建立系统的中医翻译理论体系。 中医翻译虽然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历程,许多专家和学者在中医翻译理论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总体来说,存在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纵...

  • 中医在世界上的欢迎程度

    中医在世界上的欢迎程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赐福给中国人并丰富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夏商周时期的诸种理论,另加上本地的药材、医疗用具,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然而世界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了发展格局,西医也开始步步进逼中医,奇怪的是:如今中医在几多濒临“生死存亡”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被抹杀、被废弃,还在21世纪科学、文明的今天,广泛传播到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在中医的发源地——中国。真正愿意信奉中医的...

  • 中医抢救病人之良法

    中医抢救病人之良法

    慢性盆腔炎: 盆腔 炎为妇科常见病。由于这 种病变多局限于盆腔器 官,尤以输卵管、卵巢、宫 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 生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 纤维受到激惹和压迫而产 生一系列症候,而且每当 月经期盆腔充血则症状加 重。中医认为盆腔炎乃湿 热淤结,蓄积胞中,气血运 行不畅,日久经络受阻,不 通则痛。一般抗菌药物不 易达到局部,或机体可能 有抗药性而影响疗效,因 此,治疗颇感辣手。中药外 用川芎、赤芍,三棱、莪术、 黄柏、元胡、乌梅、红藤、败 酱草、半支莲、蛇床子、甘 草浓煎保留灌肠,对急性 炎症或有包块的患者,效 果更...

  • 浙派中医 杨继洲针灸

    浙派中医 杨继洲针灸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金瑛 周明琪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与闽、赣、皖三省相邻,自古以来为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杨继洲针灸在衢州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其最主要的杨氏家传针灸技艺始见于1601年出版的《针灸大成》。   杨继洲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灸、药并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拓展著成《针灸大成》。全书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现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7...

  • 《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中医药

    《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中医药

    台湾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播出后,屡屡创下收视奇迹。该剧涵盖中国传统戏曲、中医、宗教、诗词等多种国学范畴,又有古典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融入,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其中的中医文化内容耐人寻味。 许仙有学医的天分 剧中描写许仙祖上世代经商,主要做贩卖药材的生意,非常注重诚信经营。其父母早逝,“自幼苦心把书读”。在拜师学医之前,许仙已经无意识地读过《神农本草经》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摄生真录》等医学书籍,而且“长大专研本草经”,许仙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研...

  • 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模式

    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模式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来,浙江省力推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融入新医改,先后两批共19家县级中医院创建成为全省农村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这些中医院引领组成的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培育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农村社区。 2014年9月起,浙江又启动新一轮即第三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由12家地市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96家县及...

  • 药太苦小朋友不肯吃 中医外治法

    药太苦小朋友不肯吃 中医外治法

    门诊经常听到家长说“药太苦了,小朋友不肯吃”,“药太多了,小朋友吃不下”等等之类抱怨。作为家长,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小朋友生病了难喂药,即使全家上阵亦难奏效。经常家长好不容易喂进去,小朋友转头就全吐出来了 那么,让我们的中医外治法出手来帮帮忙吧,外治疗法的优势在于可减少喂药的困难,促进病情恢复,缩短病程。 目前我院儿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采用外治法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疗法、氧气雾化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等,对于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如咳...

  • 中医特色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添活力

    中医特色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添活力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建于2001年,是甘肃省第一批以中医为特色的社区卫生试点中心之一。通过不懈努力,中医特色诊疗如今在兰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经基本普及,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因中医特色而火起来的——2002年8月获“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2006年获“甘肃省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示范机构”称号;2008年被评为“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

  • 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针药结合是祖国医学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中医治疗思想 的高度概括。针灸和中药是传统中医两种重要的治 疗手段, 作用方式却截然不同, 针灸通过刺激体表的 腧穴, 激发经气, 运行气血, 使局部气机疏通, 并可通 过传导感应的作用使经气传达至病所, 从而调整人体 虚实, 改善机体功能。而中药则是通过内服或是外用 的方式被人体组织吸收, 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 性 [1] 。二者形式虽异, 但都是基于中医的阴阳精气、 经 络脏腑、 气血津液等理论, 所以具有结合应用的可能 性。医...

  •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特点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特点

    作者简介 吴滨江[本杰明•吴(BEN WU)](1957—),男,教授、主任医师、注册中医师、注册针灸师、注册骨疗师;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国际吴氏头部推拿疗法研究会会长/创始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执行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主席团执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吴氏头部推拿疗法》专著,现有英、匈、中3种文字...

  • 一根银针治好了数千患者 中医药和中华文化

    一根银针治好了数千患者 中医药和中华文化

    大多数中医医生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患者解除疾苦,向大众传播中医,身上不见得有多么耀眼的光环,只是做好自己,用好中医。煤炭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淑斌就是这样的代表,1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一根根银针治好了数千患者,并给上百位国际友人在治疗的同时宣传了中医药和中华文化,搭起友谊桥梁。 “漂洋过海来扎针” 86岁的米哈伊尔患有严重三叉神经痛,在黎巴嫩试过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没能让疼痛得到缓解。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介绍针灸的节目,立刻就被这种...

  • 中医药线灸法疗法

    中医药线灸法疗法

    案例导入 余先生于2017年3月初突发左肩部针刺样疼痛,并放射至左臂,自贴“止痛膏”2天后,疼痛仍不减,反而加重。此时左肩臂出现数处鲜红色斑片,其上有成群水疱,疼痛剧烈,无休无止。这突如其来的疼痛给余先生自身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及不便。在熟人的介绍下,辗转知道用中医特色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遂至我院中医特色治疗门诊寻求治疗,经主诊医生仔细诊查后发现,他的疼痛是由于带状疱疹引起的,遂对余先生选用药线点灸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后,他手臂上的疱疹范围得到了明显控制,且疼痛减轻。余先生此前对带状疱疹...

  • 综合改革 全面提升中医基层服务能力

    综合改革 全面提升中医基层服务能力

    两年来,垫江县遵循“传承国粹,服务群众”的理念,围绕“看得起病、救得了命”的思路,突出“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服务民生”三大重点,统筹推进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就医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截至2015年9月,全县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接收中医门诊132万人次,占总门诊的35%,较改革试验前增加12%;中医治疗参与率达84%,患者住院平均日减少0.6天;县级公立医院药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