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病

方病

  •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治则 中医验方病案举例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治则 中医验方病案举例

    窦国祥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慢性肾炎[1]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难愈,最终可发展成慢性肾衰竭。蛋白尿的多少是检验其病情轻重程度的标准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可从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发展到大量白蛋白。中医学中并无“蛋白尿”这一病名,因其属于人体的精微物质,相当于“精气”“阴精”“精微”,故中医将其归于“精气下泄”的范畴。中医对其发病...

  • 痛风与浊 痛风与瘀 痛风与脏腑 王玲治疗方病案举例

    痛风与浊 痛风与瘀 痛风与脏腑 王玲治疗方病案举例

    王玲应用软坚散结消石法治疗痛风的经验 王玲教授是沈阳市名中医,跟随马智教授学习中医临床多年,在20多年的临床、科研、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治疗痛风方面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的疗效。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痛风发病率为2.65%~47.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中国传统医学常把痛风性关节炎归为“痹证”&l...

  • 治疗慢性腹泻方病例与疗效

    治疗慢性腹泻方病例与疗效

    应用桃花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3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6 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3岁,.其中20~50岁者22例, 51~63岁者21例;病史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1年。43例患者均经肠镜检查排除肿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辨证要点: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物,夹有不消化食物,迁延反复,脐腹冷痛,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细。中医辨证...

  • 慢性咽炎自拟中药方病案举例

    慢性咽炎自拟中药方病案举例

    近年来,笔者自拟加味玄 麦甘桔汤治疗慢性咽炎,取得 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门诊患 者,其中男39例,女2l例。年 龄最大者64岁,最小的10 岁,以20~40岁多见;病程最 长的5年,最短的6个月。 2治疗方法 加味玄麦甘桔汤组方:玄 参、麦冬、生地各20克,桔梗、 一浙贝各15克,牛蒡子10克, 木蝴蝶、蝉蜕、甘草各6克。随 症加减:肺胃有热者加黄芩10 克;咽部红肿、疼痛重者加射 干15克,山豆根10克;气虚 明显者加黄芪15克;伴咳嗽 者加杏仁10克,百部15克。 用法:每...

  • 慢性胃炎 补益脾胃处方病例

    慢性胃炎 补益脾胃处方病例

    王玉英教授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辨证施治,同中求异,运用补益脾胃、活血行气、辛散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其用药特色包括药性平和、补泻兼施、擅用药对。并且王教授非常注重日常调摄,其治疗慢性胃炎谨遵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对身体的影响,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主要表现为上腹疼...

  •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消导类药物在食积证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在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错综复杂、虚实相兼,再加上中医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就拓展了消导类药物的使用范围,使之不仅仅局限于食积证的治疗。消导类药物的调畅气机、透热转气之功,使其在治疗湿热类疾病时犹如一支奇兵。   消导药又称消食药或助消化药。《中药学》教材中对消食药的定义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本类药物使用时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如食积兼气滞者,与行气理气药配伍;食积兼湿浊内阻,湿阻中焦者...

  • 方病对应关系之思考

    方病对应关系之思考

    “辨病施治、方病对应”,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模式,现代中医临床面对的多是西医学诊断相对明确、具有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中医学如何认识这些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医的辨病施治、方病对应并不是简单地将西医病理生理改变对号入座,而是运用中医理论认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观察到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疾病辨治规律的一种方法。 •辨病指导下的方病对应治疗较单纯辨证论治更有针对性及...

  • 经方,方证相应 方机相应 方病相应 方脉相应

    经方,方证相应 方机相应 方病相应 方脉相应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最初是对一类处方书本的统称。经方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在中医丹方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关于经方的来历大致可分为张仲景对汉代曾经及汉代时行丹方的搜集整理、跟师所获之方和临床经验方3大类。这些关于经方的概念皆是为人所熟知的内容,而关于经方的详细运用思想,因为学术门户差异性、个人观点不平等要素,而呈现出同源异流的局势。不同的用方思想关于经方的临床运用具有不同的含义,临床上关于经方运用思想可分为下列5类。 方证相应 《金匮要略方论·序》言&ldq...

  •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针对美国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了回应。 黄璐琦表示:“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 黄璐琦还介绍了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三个方剂。 第一个是清肺排...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