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第50页
-
夏季常备藿香正气,谨防空调病
夏季来临,空调使用的高峰期也随之而来。空调让人们凉快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困扰的空调病。空调病是指过长时间吹空调造成的身体机能衰退。今天就来教您如何既享受着空调的凉风,又避免空调病,安然度过炎夏!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新鲜空气的流入和流出 出现的症状: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出现了恶心,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轻微空调病的症状,出现的症状是身体机能发出的信号,但是无需要进行服药。 应对方法: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尽量在开空调前打开门窗进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的新鲜空气存量比较多。同时,...
-
养金鱼静心养眼 调节人的精神状态
中国有句古话叫“智者乐水”,观赏水中流动的金鱼更是智者的休闲娱乐。饲养金鱼不光是为了玩赏,也是有益于健康的休闲养生方法。冬天,万物蛰伏,而养鱼者的室内却是一派水上世界,那活蹦乱跳的金鱼,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金鱼是观赏鱼中主要品种,因其体态端庄,游姿优美典雅,性情温柔而恬静,色彩艳丽宜人,为人们所喜爱。每天观赏鱼缸、鱼盆中游动的紫龙睛球、蓝绒球、五花蛋凤、花帽子等形态各异、颜色不同的金鱼,有益于兴奋视网膜神经细胞,延缓视力衰退,防治老花眼。工余饭后观鱼乐趣无穷,有助于消遣解闷,增添生...
-
针灸治病意在调形气神 形气神关系的认识
试论形气神与针灸治疗的关系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的角度来认知生命,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要素,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正确认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医学疗法,它既具有成熟的理论内容,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由于针灸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在保卫健康、繁衍民族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一直以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信赖。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有序是形气神三者协调的结果,而疾病的发生是形气神三者失调的结果[1]...
-
据时令特点 调三伏治则
时值三伏天,北京针灸学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时令、气象等特点,提出今年三伏天临床诊治和调养建议。 天人相应的中医治未病思维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生长化收藏;疾病的发生亦随四季、节气的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择时治病、未病先防等理论,利用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疾病未发的三伏时令,通过药物、敷贴、艾灸、食疗等方法,调节人体阳气和脏腑功能平衡,去除阳气虚弱、陈寒痼冷等疾病主因或诱因,可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
上热:容易上火 下寒:下肢脚冷冰凉 怎么调理
丹田爷爷听到很多人提及,现代人普遍有一些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就是容易上身热、动不动容易上火、容易口腔溃疡、容易牙疼长疮、甚至口干口苦、面红舌尖红咽痛等;而下寒呢:就是容易下肢脚冷冰凉、容易拉肚子宫寒、大便不成型等等; 猛的一听好像症状很复杂,很多人也不知道怎么调理,各种方法乱用一气,其实仔细分析分析,这个症状就是脏气虚弱,导致腑气上逆,引起的各类症状,而且从临床上看,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 再通俗点说,就是脾虚,导致胃气上逆,胃气是阳明气,是所有腑气里最热最盛的,脾气虚弱压制轮转不住胃气,导致...
-
男性养生保健 合理饮食调畅情志
现代社会中,饮食结构及习惯、居住环境、人事关系、社交环境、性行为方式等因素,都可能是男科疾病产生的诱因。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男科主任孙一鸣认为,重视对男性的保健与调护,协调好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有助于起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积极效果。归结起来,男性养生保健主要有以下几点。 调畅情志 孙一鸣介绍,在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过程中,情志作用尤为突出。情志的太过或不及都能形成致病因素,如愤怒、焦虑、忧伤、痛苦等。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男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
养生重在于调和阴阳
作者简介: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等。出版专著《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等,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近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阅读。 •《周易》哲学从根本上来讲可以称为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所以,《周易》的生命哲学是中国养生学的基础,而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则是《周易》生命哲学的具体体现。...
-
夏日膏方 膏方是调补的一个重要手段
膏方是调补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冬季多用,但俗话说“夏天无病三分虚”,膏方并非冬天的专利。中医认为夏季暑湿当令,暑为阳邪,夹有火热之气,性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黄量少。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热之邪扰动心神导致心烦、失眠。 暑天热蒸湿动,湿热互滞,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伴现四肢困倦、胸闷食少、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炎热的夏季,人体较平时更显得虚弱,天气越热越是如此。要悠然度过炎炎夏日,必须适应时节,避暑防湿护正气。 夏天...
-
谈仲景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
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一本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书中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辅相成,增强疗效,也可制约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全书运用食用之品调理诸方治疗疾病共有38种(如粳米、大麦、小麦、赤小豆、饴糖、蜂蜜、酒、鸡蛋、生姜、大枣等)[1],有260余首方剂中涉及食用之品。书中主要通过两种组方形式治疗疾病,一是单纯用食用之品组方,二是用食用之品与药物相合组方。全书含有食用之品组方占总方剂量的70%[...
-
中医强调治未病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许多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湿邪侵袭。此情此景不禁想起2015年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其主诉腰以下冰凉,问其病因,诉因参与抗洪,冷水中浸泡一夜而发病。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半月,症状消失。 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骤然淋雨或浸于水中之后致寒湿之邪入侵人体,邪气由皮毛肌腠而入,阻碍了经络气血的运行,皮毛收引则见皮肤苍白或青黑、四肢厥冷、脉紧、肢体关节牵引,正气虚者或邪气重者则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颈项强直、咳嗽、头身疼痛。又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外感湿邪困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