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 第51页

调 第51页

  • 起居调摄闭藏护阳 饮食调养藏精补肾

    起居调摄闭藏护阳 饮食调养藏精补肾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此为宋代朱淑真的诗作《冬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所谓“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即“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科学养生不仅有助于健康过冬,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起居...

  • 排三浊经络脏腑的调治

    排三浊经络脏腑的调治

    中医讲,气血充足则经脉通畅,则脏腑康健,百病不生。五行相生相克。很多慢性病的形成和迁延不愈,辩证分析后会发现,他们的病症几乎已经涵盖了五脏六腑,浑身上下都觉得不舒服。 追溯这些朋友的病史就会发现,很多病症都可以在不良生活习惯或情绪中找到源头。即使某些疾病已经在医药的作用下消失了症状,但是,致病的根源却仍然存在,而且在医药的不断刺激下,肝肾和膀胱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越来越差。而木克土,脾经的气血生化功能也逐渐衰退。所以,各种同根同源的疾病不断变着花样上演。 因此,很多朋友即使可以准确分辨出自己的哪些...

  • 吐故纳新说调息

    吐故纳新说调息

    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一书。在气功学中,“吐故纳新”是指练功时的呼吸锻炼——调息。所谓“息”,就是呼吸,也就是说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古人有“一呼一吸谓之息”的说法。它是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之一,在《内经》中称为“呼吸精气”。那么和一般的呼吸相比,气功锻炼中的调息有特点呢? 正常人的呼吸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

  • 中医强调顾护正气 抗邪控制疫情

    中医强调顾护正气 抗邪控制疫情

    数千年来,传染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与各种传染病艰苦卓绝的斗争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代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挽救了无数生命,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为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防治理论。 中医向来强调顾护正气,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黄帝问岐伯关于如何预防疫情、杜绝传染的问题。岐伯给出的答案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后者认为,人体之所以健康,是因...

  • 调养胆经的办法

    调养胆经的办法

    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但不少人会出现半夜醒来睡不着觉的情况,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长年累月,对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如精神状态变差、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皮肤老化加快、肝功能受损等。夜醒背后的原因,多半是相应内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又分别代表着人体的12个脏腑和相对应的12条经脉,如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对应胆经、丑时(凌晨1点到3点)对应肝经、寅时(凌晨3点到5点)对应肺经,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并按照特定的时间和流注次序循环...

  • 中医调心方法 一动一静

    中医调心方法 一动一静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通过血脉输布血液营养全身。血液本属于广义之精,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思是,心主导人体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精神情志等。可见调心是提高免疫力的基础。情志不畅之人,遇到困难常感到身心俱疲,机体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加速人体生理衰退,百病丛生。因此我们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避免是非,调心以安内,锻炼以攘外,内外兼修方能延年益寿。那么如何锻炼调心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

  • 立秋是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最佳时机

    立秋是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最佳时机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最佳时机,可适当进补。夏季天气炎热,人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俗话说:“夏天无病三分虚”,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些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有些人选择味厚的美食佳肴,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ld...

  • 常拍膻中调五脏之气

    常拍膻中调五脏之气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胸部中央(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可能毙命。虽然这是剧情所需的夸张表现手法,但膻中穴确实是人体的保健要穴。 中医认为,“气会膻中”,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好几个经脉交会的地方,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可调全身气机。心跳加快、头晕目眩时,按按膻中可以使症状缓解;烦躁生闷气时,揉揉膻中可使气机顺畅,减轻不快;咳嗽气喘时,拍拍膻中就会舒服很多。即便没有不适,常拍膻中也能起到相应的保健作用。...

  • 膏方 古老配方 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

    膏方 古老配方 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初冬已过,注重养生的杭州人,早就将冬令进补提上了日程,为自己准备进补冬令膏方了。   江浙一带,历来有冬令进补膏方的传统,对杭州人而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街巷中林立的百年老店,更让他们有一股特殊的膏方情节。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有对膏方的记载,如马膏,主供外用;可考的内服膏方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所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膏方作为古老配方,通过中医传承...

  •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患者造成恐慌、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疫情防控的效率。此类精神心理异常属于中医学“失神”“神不使”等范畴,及时调神有助于扶助正气,是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中的独特优势。 重视精神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广义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即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心理层面。中医理论认为神对形体有重要主导作用,如《灵枢·天年》记载:&ldqu...

  •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节气,使人们在潮湿闷热、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的煎熬。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贾维刚主任医师指出,大暑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时节。因此,大暑期间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寒、湿、虚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 周大勇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周大勇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近年来,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态势[1]。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2]。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3]。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向疾病状态发展。研究表明,亚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亚健康的发展具有双向性,如果及时调整,积极干预,则机体向愈,健康如常;反之,可发展为各科临床疾病。研究表明,失眠是亚健康较为常见的症状...

  • 秋季宝宝拉肚子 专家教你腹泻调理方法

    秋季宝宝拉肚子 专家教你腹泻调理方法

    秋天到了,婴幼儿消化道大敌—秋季腹泻重出江湖,来势汹汹。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起病急,症状重。 今日,吉训超医生出诊,接连几个孩子都是因腹泻就诊。 小慧也回来复诊了。家长们反映孩子吃药较困难,急切希望医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1 补脾土 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大拇指顺时针旋推拇指螺纹面,300次。 2 推上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稍稍用力自下向上推叫推上...

  • 人体气机疏调议治

    人体气机疏调议治

    疏通调节维护人体气机之正常运行,是中医治疗学的精要组成部分。疏调气机治疗法,在以肝之疏泄为治疗主体的基础上,还应健脾补肾,顾护先后天,作为强化治疗之两翼。疏调汤为治疗人体气机失调证的广谱通用基础方,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临证时只宜活用,不可拘泥。 在中医药诊疗实践中积极主动开展学术创新发展研究,是中医同仁的重要使命。笔者根据多年临证诊疗经验潜心思考,探微索隐,求真务实,反复验证,认为大约有30%左右不同病种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或配合疏调气机疗法施治,且通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经笔者主持成立的云岭中...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饮食调养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饮食调养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指由于与年龄相关的雄激素(睾酮)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失眠或嗜睡、皮肤感觉异常、易怒、情绪波动、难以达到及维持阴茎勃起。(责任编辑 / 冯欣宇) 由于男性雄性激素的减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40岁之后的男性仅有40%左右出现以上不适,因此,男性的更年期往往被人忽视,使男性这个时期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其实,饮食保健对改善男性更年期的症状也非常重要, 注意选用一些补肾壮阳的食物和药物...

  • 特敏质儿童的食料药膳调理

    特敏质儿童的食料药膳调理

    “特敏质”是小儿由于先天胎禀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容易出现过敏症状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逐年增多、较为重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家族多有过敏史或后天喂养不当,抵抗力、适应力变差或环境、食物、药物因素影响等引起。中医认为,“特敏质”儿童,除与先天胎禀不足、肾气不足有关外,关键是后天肺气、脾气受损、功能不足、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内伏,肺气、卫气虚弱则人体适应环境、气候能力变差,脾气、脾胃功能不足则人体接受新型食物、各种药物能力变差,因此容易发生各种过敏症状。...

  • 偏阳热质状态亚健康儿童的食疗与药膳调理

    偏阳热质状态亚健康儿童的食疗与药膳调理

    “偏阳热质”是小儿阳气偏盛所表现出来的热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像先天胎热,孕母是热性体质或是怀孕和哺乳期间进食过多热性食物;又如饮食偏热,儿童食量过多,嗜食肥甘厚味、煎炸、高热量食物,饮食积滞内蕴而化热;还有衣着过厚,平素穿衣太多、太厚,阳气壅结而化热;另外热病影响,罹患热性病证,病后热郁或余热未尽等。以上原因,加上“阳常有余”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致使儿童偏阳热亚健康状态极易发生。...

  • 春分养生食谱 饮食调养

    春分养生食谱 饮食调养

    从春分这一天开始,白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饮食调养上要注意保持阴阳平衡,现推荐几款春分养生食谱。 山药核桃羹 材料:核桃仁15克,山药2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核桃仁炒香,同山药共研成细粉,将适量水加入锅内,水烧开后,将核桃仁与山药粉、冰糖加入,不断搅拌,待成浆糊状,即成。 功效:有健脾除湿、固肾止遗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大便燥结者。 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

  • 米粥是病后调养的好膳食

    米粥是病后调养的好膳食

    米粥一向被视为最养人的食物,不但是日常家庭餐桌的必需品,还是病后调养的好膳食。 米粥性温,味甘,对于健脾养胃,促进营养吸收有显著作用。提到营养,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高蛋白物质,而对于米粥的营养价值,往往比较忽视。 米粥的热量比较低,物美价廉,营养丰富,具有补脾、和胃、润肺功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从现实生活中懂得它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粥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大米煮成稀粥以后,营养成...

  • 消除“春困”重健脾去湿饮食调理

    消除“春困”重健脾去湿饮食调理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阳,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人体就会感到疲乏、嗜睡。所以,脾虚湿困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想消除“春困”,除了早睡早起、多做户外运动外,还可以着重健脾去湿,进行饮食调理。 眉豆花生鸡脚汤 材料:眉豆80克、花生50克、鸡脚4对、冬菇8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配料洗净,冬菇去蒂;鸡脚洗净,切对开;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

  • 浅析仲景药后调摄的特色

    浅析仲景药后调摄的特色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视为中医临床治病之规范,药后调摄作为仲景理论中重要的部分,分散记载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后世医家研究仲景理论,认为药后调摄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清代周赞鸿认为“故善调摄者,不使致疾,并可去宿患之疾”[1],适宜的药后调摄对帮助疾病康复、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后世多将仲景药后调摄内容放在仲景方论中论述,缺乏对仲景药后调摄理论的整体阐析,因此开展对仲景药后调摄系统的深入研究,可为中医药后调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方式及理论依据。...

  • 饺子来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或过盛

    饺子来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或过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秦竹   饺子是古老的传统面食之一,相传为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馅不仅代表一种味道、一种文化,更有丰富的养生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饺子的选择来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或过盛,以达到居家养生保健的目的。 韭菜猪肉饺   【材料】猪肉、韭菜、饺子皮、姜、盐、花生油、酱油各适量。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生津。   【适应症】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腰膝酸冷,宫寒不孕,神疲乏力,大便干结,口燥咽干。 芹...

  • 中医五脏化生五液 食疗补泻五脏进而调节五液排泌

    中医五脏化生五液 食疗补泻五脏进而调节五液排泌

    中医认为五脏化生五液,五液通过相应的窍道(五窍)发挥濡养、润养、代谢等作用。五液失调与脏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反之,通过调节相应脏腑可以实现调节五液的目的。笔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通过食疗可以调节五液。笔者从药食同源的相关文献中,遴选出偏性较小且性味相近的食物并组成饮食配方,形成了一套通过食疗补泻五脏进而调节五液排泌的治疗方法,现具体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五液、五脏及五味的关系 1.1 五液与五脏的关系 五液在《黄帝内经》有两种含义:一是五脏化生的五液,即汗、涕、泪、涎、唾,《素问&midd...

  • 三印成禀与辨禀调治

    三印成禀与辨禀调治

    •生辰印记与遗传印记、祖气印记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核心组成部分——禀赋与禀质系统,故曰“三印成禀”。生命本源的物质基础是禀赋禀质,临床诊疗和养生保健应坚持辨禀调治。 •禀质辨治以“辨禀”(辨人)为核心,是基于个体症状体征出现之前、一级预防层次的辨治体系,是以未病个体或遗传病、疑难顽症为对象,对身心全方位进行预测、预防、养护及诊疗。 对人类特质的分类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总体来看,各类分型多是...

  • “针下调气”务求气至病所

    “针下调气”务求气至病所

    李延芳对“气至病所”认识颇深,强调针灸疗效的关键在于“得气”,而“得气”的最佳状态为“气至病所”。 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 李延芳针刺的基本原则是“针刺以气为要,治则气至病所”。针下调气是针灸的精髓,调气是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的前提,得气是经气调动气至病所的前提,得气如何乃是针灸取效的关键。得气的概念首见于《内经》,所谓得气,是指针刺腧穴或一定的部位时,患者会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 罗灵松擅长用针挑法 强调病证结合辨治

    罗灵松擅长用针挑法 强调病证结合辨治

    罗灵松是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临证精勤不倦,通读《黄帝内经》《针灸学》《中国按摩全书》《针灸甲乙经校释》等典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辨证与辨病并举,长期从事筋伤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诊疗,尤其擅长运用针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甲亢和用旋转扳法治疗腰源性膝关节痛等,遣方用药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曾师从罗灵松老中医,现将其辨治疾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强调病证结合辨治 罗灵松临证时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根据辨证的结果,再施以相应的手法,适当配合中药辅助治疗,方可取得佳效。具体在...

  • 运脾 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 柔肝 治肝先柔肝柔肝必养肝

    运脾 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 柔肝 治肝先柔肝柔肝必养肝

    •王自立论治脾胃病,提出“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论治肝病,提出“治肝先柔肝,柔肝必养肝”。阴阳二气中,尤重阳气;就六淫之邪对人体的影响,尤重湿邪为害。 •王自立从脾以运为健、以运为补的指导思想出发,创立了运脾系列方,如运脾汤、归芍运脾汤、香砂运脾汤、萸连运脾汤、乌贝运脾汤、良附运脾汤等。 国医大师、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自立论治脾胃病,提出“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论治肝病,提出“治肝先...

  • 调治“甲减”食疗两方

    调治“甲减”食疗两方

    “甲减”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中医认为,甲减主要因阳虚导 致,其表现为表情淡漠、少言懒动、 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黏液性水肿 等。以下两款食疗方可供选用。 一、茅桂蜂蜜饮仙茅、淫羊 藿各8克,肉桂5克,蜂蜜30克。 将仙茅、淫羊藿洗净,一一同人锅,加 清水600毫升,煮沸后再用小火煮 20分钟,去渣取汁。将肉桂研成细 粉,放人药液中搅匀,稍凉,调入蜂 蜜即可饮服。多次频饮,每日l剂, 连服l~2周。本方补肾壮阳、增强活 力,可作为甲减患者的日常茶饮。 二、苁蓉煮墨鱼 肉苁蓉15 克,干墨...

  • 食用不同的花来调养身体

    食用不同的花来调养身体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花,对女人具有调经止痛、益气补血、养颜美容、抗衰防老、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诸多作用,女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体质和症状,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不同的花来调养身体,女人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迷人的魅力。 玫瑰花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用】理气疏肝,活血化瘀,散结消痈,解郁安神。 【适应症】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行经腹痛,面部色斑,情志抑郁,少寐多梦,早醒易惊,白带量多,胃脘作痛,乳痈等。 【用法】泡茶饮、熬粥、煲汤。...

  • 偏肝亢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偏肝亢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偏肝亢质”是小儿肝血、肝阴偏虚所表现出的肝阳偏亢的状态,为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孕母肝阳亢盛或是怀孕和哺乳期间情志不舒或营养缺乏,常使小儿肝阳偏亢;又如儿童没有进行合理喂养导致营养不良,或经常情绪不佳,或因疾病原因服用药物,加上“肝常有余”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热或阴血不足、肝阳偏亢,最终引起儿童偏肝亢亚健康状态极易发生。 偏肝亢质儿童的常见表现,有脾气暴躁,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