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
-
中药鳖甲减肥验方
中医学认为,阴虚胃热型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过多的甜品、面食、肥腻以及辛辣等食品而引起。多表现为平常狼吞虎咽,但仍觉腹中空虚,肥胖不堪,怕热多汗,动则喊累;双颧潮红,手足心热,或午后低热,舌红少苔或苔黄,脉细数。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和胃祛湿。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具有攻下、解表、清热、健脾与和胃的功效,对阴虚内热、胃热湿阻型肥胖有良效。此外,还可酌情选取用消浊化脂丸、三香补虚汤、化湿和胃散、健胃除热散和胃消导散等口服(或煎服)。 我又开始了减肥之路。往年减肥的时候几乎都是吃西药,虽然有些效果,但其不良反应让我很难...
-
真武汤 治疗甲减,慢性心力衰竭,带状疱疹,耳聋耳鸣
处方来源: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药物组成:茯苓9克,芍药9克,生姜9克,附子9克,白术6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症。 常规用法:附子先煎30分钟以上,水煎4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分温服。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真武汤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自由基、抗炎等作用。 使用注意:禁用于阴虚诸证;方中附子应单味先煎,煎至不麻口时,其...
-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相当一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冠心病病人对替代治疗耐受性较差,常诱发心肌缺氧,导致心...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甲减中医疗法大全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血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低而引起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发病年龄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呆小症、幼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上称为甲减的一般多指后者。据国外调查报告,男女的总体发病率分别占0.1%与1.9%,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及继发性(获得性)两类,近年采继发于甲状腺切除或碘治疗者居多。甲减是一难治之症,目前现代西医学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尚难根治,且多副作用。 甲减症在中医学中无专.门病名,基于甲减临床主要表现为元气...
-
亚临床甲减是一种疾病
通常所说的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包含着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两种类型。临床甲减因为常表现出明显症状.易被发现,而亚临床甲减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可能是诸如畏寒、乏力、少汗、体重增加、嗜睡、反应迟钝等类似亚健康的症状,极容易被忽视,统计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中有近98%的患者并不知道已经患病。 有的人误认为亚临床甲减既然没有什么症状,也可以不加重视。其实不然,与临床甲减一样,亚临床甲减是一种疾病,如果持续存在,有可能转化为甲减,甚至出现高血脂、动脉硬化、抑郁症等疾病。 虽然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高,但并不...
-
甲亢甲减,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 穴位疗法
中医把甲亢、甲减、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统称为“瘿”,其特点为:发于甲状腺部,或为漫肿,或为结块,或有灼痛,多数皮色不变。甲状腺部位的良性肿物大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或伴有烦热、心悸、多汗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古代治疗“瘿”会用到一些特殊的穴位,其中有一个穴位效果特别明显,就是臂臑穴。 臂臑,又名头冲、颈冲。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臂,肘之上下也;臑,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穴在其间,故得名。简单取穴法:屈肘90°,在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