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75页

用 第175页

  •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即是用温性、热性药物,振奋人体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和温中祛寒。《内经》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即是指温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此运用十分广泛。其中论述有关温法的原文约50余条,方剂亦达50首之多,笔者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温法的主要运用作一简述,请同仁参阅斧正。 回阳救逆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四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 日常使用“握固”保健养生

    日常使用“握固”保健养生

    大家都见过这么一种现象:刚出生的婴儿会本能地紧握拳头。这个动作其实是道教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手式——“握固”。 “握固”在古籍中有许多记载:《道枢·众妙篇》说:“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云:“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握固”方法虽有不同讨论,但流传至今,被广为接受的...

  • 诗词中的“书香”及其药用价值

    诗词中的“书香”及其药用价值

    线柳迎风,锦棠媚日,十分春色豪奢。青烟宫烛,飞入侍臣家。瑞霭深笼画戟,寿星照、曲纛高牙。因知是、嵩高华旦,玳宴醉琼花。 翻鸦。新诏墨,闻枢庭召入,已办宣麻。比汾阳福寿,公更穹华。伫看稠青叠紫,书香蔼、桂子兰芽。鸣珂处,西湖路上,接武筑堤沙。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词人王义山的作品,书香蔼蔼中,一幅诗礼簪缨之家的画卷映入眼帘。在古代,读书是最神圣的事业,书香是最儒雅的香气。书香原指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味,一般认为这种夹草是芸香,还有将麝香、樟脑、墨发出的香气称为书香的,看似五花八门,实则均是治病救人的...

  •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俗语有云:“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可以从立冬一直服用到来年立春,其中最佳的服用时间是从冬至开始,那么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是否适合服用膏方进补呢? 服用膏方的适应症 肾功能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进而导致正气虚损,其中脾肾亏虚尤为常见。而补益正是膏方最能发挥的功效,区别于普通中药饮片的优势所在。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正虚难以抵抗外邪侵袭,膏方取其补益脾肾、益精填髓之意,小剂量长期服用,达到冬令缓慢进补的效果,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得到...

  • 服用藏药有讲究

    服用藏药有讲究

    藏医药是勤劳勇敢的我国藏族人民在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理论体系,它吸收了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中医学等医学的精华,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藏医学理论,加之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及藏民族游牧式的生活特性,形成了以丸剂为主的制药特点,它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保质期长、剂量小、药力强等优点。 服用方法 藏药一般分两类,普通药品与珍宝类药品。服用普通药没有太多讲究,服用时先把药丸碾碎然后用温开水冲服或用温开水先把药丸泡开后再服用即可。但珍宝类药品服用方法比较严格,晚上睡前浸泡,早上空服。浸泡药必须用有盖的杯子...

  • 酸梅汤不单单只是饮料 还具备药用功效

    酸梅汤不单单只是饮料 还具备药用功效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时,喝上一杯酸梅汤感觉非常美味,酸梅汤可不单单只是饮料,它还具备一定的药用功效。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以乌梅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陈皮,四味中药加水煮制而成。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正宗酸梅汤一定是用冰糖熬制而成,在调整整体口味的同时也起到了药用作用。方剂组成中的山楂、陈皮、甘草也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乌梅 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的功效。夏天心火克肺金,乌梅可敛肺气。 山楂 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 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体用思想

    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体用思想

    任继学(1926-2010)系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国中医急诊学学科体系创建者之一。“体用理论”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任继学在著作中每多论述,见解独到。 体用理论内涵 体用理论是发源于先秦时期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早在《周易》《老子》《论语》等典籍就有记载。《周易探元》载:“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体者,本体、形质、结构也;用者,功能、表现、作用也。体用一源,体为用之基,用为体之...

  •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晋朝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导“握固守一”。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这种手势隐藏着强身健体的秘密。你有没有观察过一岁以下的婴儿,他们的小手总是会把大拇指包在掌中,经常保持这样的一个握拳方式,这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体非常柔弱,总是保持双手握固的姿势。隋朝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云:“...

  •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王琦书院自落成至今,已一年有余。“王琦主病主方论”“王琦学术思想导图”“经方之道与启悟”“从王琦老师开创中医体质学的成就启迪科研与实践思维”“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方法论”“中医经典的永恒价值”“人体自然力与体质研究“三个质”“用药四论之阴阳论、动静论、升降论、开合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完善体系、守正创...

  • 适宜秋季饮用的养生茶 蜂蜜柚子茶

    适宜秋季饮用的养生茶 蜂蜜柚子茶

    进入秋天后,天气变得干燥,人也容易上火,可选用一些时令养生饮品以清热降火、润肺防燥。现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适宜秋季饮用的养生茶——蜂蜜柚子茶。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现代医学发现,蜂蜜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病等均有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防治这些疾病,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柚子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

  • 新病急病用中医汤剂 慢性疾病者用水丸 补中益气用蜜丸

    新病急病用中医汤剂 慢性疾病者用水丸 补中益气用蜜丸

    生活中,很多人接触最多的中药制剂为汤剂,但它仅仅是中药剂型中的一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汤、丸、散、膏、药酒等不同剂型及其制法;《神农本草经》中开始重视中药加工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成方剂型近40种。随着临床用药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中药剂型不断增加。治病,选择合适的剂型是保证和提高疗效的关键,这里列举常见的几种。 新病、急病用汤剂 中药传统剂型中,古人认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rdquo...

  • 膏方 古老配方 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

    膏方 古老配方 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初冬已过,注重养生的杭州人,早就将冬令进补提上了日程,为自己准备进补冬令膏方了。   江浙一带,历来有冬令进补膏方的传统,对杭州人而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街巷中林立的百年老店,更让他们有一股特殊的膏方情节。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有对膏方的记载,如马膏,主供外用;可考的内服膏方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所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膏方作为古老配方,通过中医传承...

  •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运用中医理论调神扶正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患者造成恐慌、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疫情防控的效率。此类精神心理异常属于中医学“失神”“神不使”等范畴,及时调神有助于扶助正气,是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中的独特优势。 重视精神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广义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即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心理层面。中医理论认为神对形体有重要主导作用,如《灵枢·天年》记载:&ldqu...

  • 仲景七方“去滓再煎”有何用意

    仲景七方“去滓再煎”有何用意

    编者按:《伤寒论》中有7首方剂需要“去滓再煎”,但张仲景没有详细说明其意义,后世医家各有观点,多数认为是“和”法的一种特殊煎药方法。本文作者经过分析考证认为将“去滓再煎”释为“加强和解作用”不妥,从临床实际考虑“去滓再煎”的目的主要有“浓缩药液”和“减半夏之毒”两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三方去滓再煎后可以浓缩药液,减轻患者大量服汤药的负...

  • 周大勇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周大勇运用膏方调治亚健康失眠经验

    近年来,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态势[1]。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2]。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3]。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向疾病状态发展。研究表明,亚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亚健康的发展具有双向性,如果及时调整,积极干预,则机体向愈,健康如常;反之,可发展为各科临床疾病。研究表明,失眠是亚健康较为常见的症状...

  • 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临证处方时常需要寒热药并用,应在辨清证情的前提下合理搭配。今列出寒热药并用之“四可”与“七不宜”,以示参考。 寒热药并用“四可” ①助君药行使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寒热药并用。例如治疗外感风热而见咽痛身热的银翘散,其中君药金银花、连翘用量皆为一两,配合温性的荆芥穗四钱,取其助君药辛开以祛邪。再如治疗风湿热痹的白虎加桂枝汤,方中用大剂量石膏、知母,配伍小剂量桂枝,以增君药石膏散邪之功。 ②应用反佐法时可以寒热药并用。例如...

  • 白萝卜的药用价值 全身可都是宝

    白萝卜的药用价值 全身可都是宝

    都说萝卜是冬天的宝,我国民间也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农历十月吃萝卜,犹如吃人参一样受益。 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这样赞赏过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饭」,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确实,已经冬天了,应季的白萝卜除了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大众化蔬菜外,它的药用价值更令人刮目相看。 一、白萝卜的药用价值 ▼ ▌1、白萝卜可防治消化道疾病 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可以生捣汁饮用;恶心呕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均可切碎蜜煎细细嚼咽;便秘,可以煮食;...

  • 五款茶饮润秋燥 滋阴生津效用妙

    五款茶饮润秋燥 滋阴生津效用妙

    专家简介 姜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进入秋天后,有的人出现了皮肤干燥、口眼干、疲劳、肢体疼痛加重等表现,除了考虑“秋燥”带来的影响,更要小心是不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

  • 薏苡仁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

    薏苡仁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

    薏苡仁,又叫薏仁、薏米仁、苡仁、苡米、珍珠米,属禾本科植物,在一般超市里都能买到。中医认为,薏苡仁性味甘、淡,凉,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食疗本草》中早有“去干湿脚气,大验”的记载,是一味常用中药。 薏苡仁的食用方法很多。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下面介绍几款食疗方,供选用。 1 薏米冬瓜炖鸭汤: 生、熟薏米各50克,冬瓜500克,净鸭半只(约1 000克),陈皮1小块,老姜15克,精盐适量。 将生熟薏米去杂质,用开水浸泡;冬瓜挖去瓤,连皮洗净...

  • 陈潮祖用经方治杂病验案三则

    陈潮祖用经方治杂病验案三则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潮祖是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他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证加减,颇为精彩。今精选数例,以示治验之妙。 温经汤治腹痛案 沈某某,女,31岁。2001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常于凌晨6点半左右,屋外噪音一起即绕脐腹痛、发胀,已1年多。反复发作,每次腹痛即大便,大便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睡眠,以致情绪不佳。近1年来,多次寻中西医治疗,西医检查B超、CT、肝功能、...

  • 柿子秋季时令水果 营养和药用价值不可小视

    柿子秋季时令水果 营养和药用价值不可小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物质生活极其丰富,选择困难症弥漫; 食物品种异常繁多,不知道吃什么好; 我们不再被地域限制,因为交通运输畅通; 我们不再被季节限制,因为大棚技术发达; 当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自己想吃的任何食品时,我们不再有苦苦求得后的喜悦!得到的如此轻易,心动不复当初!最最最重要的是:食物不再有当初美味的口感! 美味、营养一个都不能少;色味也必须兼得;不但能满足口腹之欲,最好还要能防病治病! 秋季,是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的多发季。...

  • 老人和“三高”人群食用 枸杞银耳红薯羹

    老人和“三高”人群食用 枸杞银耳红薯羹

    主料:红薯1个,银耳1朵,枸杷10颗。 做法:1.红薯去皮切片。2.银耳泡发后入砂锅加水炖至八分熟。3.加入红薯片,枸杞同炖。4.待红薯绵糯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有补精气、坚筋骨、滋肝肾、止消渴、明目、抗衰老等功效。适宜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瘦弱者和糖尿病人、慢性眼病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患者食用。枸杞营养丰富,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黄素、烟酸和多种维生素、亚油酸及十四种氨基酸等,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护心脏以及提高机...

  • 柿子润肺力强 可制成柿饼柿干等食用

    柿子润肺力强 可制成柿饼柿干等食用

    柿子,又名鲜柿、绿柿,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主产于河南、山东、福建、河北等地,秋冬季采收,经脱涩红熟后用,也可采青柿脱涩后用。柿子可制成柿饼、柿干等食用,柿饼表面的白色结晶体称为柿霜,润肺力强。 中医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寒,入脾、胃、肺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养阴止血之功。适用于燥热咳嗽、痰中带血、胃热伤阴、烦渴口干、痔疮下血等。《随息居饮食谱》言:“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干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本草纲目》言:“柿乃...

  • 太阴经气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太阴经气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王居易教授强调经络与脏腑作用同等重要,临证时不赞同将经络辨证与中医内科八纲、脏腑等辨证思路割裂。脏腑经络一体化是经络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临证依据。 •经络气化异常与临床症候表现及经络诊察的异常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这是经络医学理论经络诊察与症候结构分析、辨经、选经、选穴之间的逻辑关系。 经络气化是气血在渗灌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过程中,通过三焦气化综合完成的物质转化过程,其间伴随着复杂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主要是阴阳、气血之间的互转。而在六经中,每条经络自身所承载或具...

  •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西瓜又名寒瓜 用西瓜来治病的记载

    你看,一个西瓜子从“呱呱”落地开始,便开始了它这平凡一生的使命。 早在四千年前,一个黑黑的瓜子自地中海沿岸途径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人在此时给它起了个很时髦的名字——西瓜。 西瓜这两个字可不是我杜撰的,李时珍老爷子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你看,咱这说法经得起推敲。 而李时珍老爷子在说明西瓜的出处后,还加了一句话:西瓜又名寒瓜。...

  • 柚子不仅可食用 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柚子不仅可食用 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柚子又名文旦、香栾、雪柚,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柚子的叶似柑、橘,但叶柄具有宽翅,叶下表面和幼枝有短茸毛。花大,白色。 在水果中以果实个头大而著称,大都在1 千克以上。外观为球形或近于梨形,呈柠檬黄色;果肉白或红色,隔分成瓣,瓣间易分离,味酸可口。 据测定,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枸橼酸、糖类、胡萝卜素、果胶,维生素B1、B2、C、P,钙、磷、铁、钾、铬等成分,营养十分丰富。它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三个月而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柚...

  • 阳明经气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阳明经气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及足阳明胃经,以及相关的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王居易老师认为,经络的气化与相联属的脏腑气化作用相承,五脏六腑为经络气化提供精微物质基础,决定经脉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特征。手阳明大肠经所联属的腑,不仅包含消化道的下部——大肠,还包含上部——食道部分。古代没有“食道”的名称,食道与大肠均具有“传化物而不藏”的腑的特点,古代文献记载手阳明大肠经的20个穴位中有13个穴位都能治疗吞咽困难、食不下、食则呕等病...

  • 全身窜痛是风吗用风药治之不效 滑脉是有痰吗 疼痛是瘀血吗

    全身窜痛是风吗用风药治之不效 滑脉是有痰吗 疼痛是瘀血吗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一书主述伤寒热病,一书主论杂病,《伤寒论》辨证多从症状,《金匮要略》辨证多从脉、色。余宗其意,用于反复不愈之证,多见甚效。 患者王某某,女,成人。七八年来全身窜痛,近一年来疼痛加重。询之,疼痛时作时止,或发在头,或几秒钟后迅速转至两臂,刚刚停止,又在脚、腿、手部发生,疼痛处有时如火灼,有时如冰触,有时麻木疼痛,有时跳痛,有时钝痛,春夏剧、秋冬减,总之,休作不一,难以名状。经北京、天津、太原等数家医院检查,均未确诊。不得已,又请中医治疗,遍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针灸、按摩等治疗,...

  • 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从广义上理解,中医学所谓的消除痰湿,类似于现代所说的清除体内垃圾、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补”,也是“以通为补”辨证思想在体质调养上的具体应用,同样能强身健体。中医学对体质的调养,是根据不同个体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方法。 以下我们列举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薏苡仁 1 清热利湿、健脾益胃 薏苡仁,也称为薏米、六谷米,是一种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薏苡仁能&l...

  •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 食用腊八粥有讲究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 食用腊八粥有讲究

    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也是气候转暖的转折点,进补应顺应季节的变化,为逐渐适应春天做准备。按照传统习俗,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香糯可口,营养丰富,既能够暖身祛寒,且其性味平和,补而不腻,堪为养生佳品。 花样繁多的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