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74页

用 第174页

  •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 沈庆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叶氏对奇经八脉的认识,承接于内、难诸家,发展于临床实践。例如“久病必通任督”“八脉隶于肝肾”,在杂病中运用甚广。“女科之病,冲任最要”,在妇科疾患中指导意义颇大。 从全部叶氏对奇经八脉治疗疾病的脉案来分析,冲、任、督、带,各有一味主药,这就是《指南》产后门按语所说:“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

  • 套针学的作用机制

    套针学的作用机制

    在套针风靡国内外的当今,其严谨的理论和先进的针具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和患者的青睐,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入选为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2016年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国际套针发展论坛举办以来,多功能套针学研究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终于铸造成成熟的多功能套针学,开创了中医针灸的新篇章。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题词评价为:“多功能套针学,中医针灸新篇...

  • 不用扎针的针刺麻醉

    不用扎针的针刺麻醉

    提起针刺麻醉通常离不开针,然而病人有怕扎针甚至晕针的,所以有些人会从心理上抵触。其实,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针刺麻醉方法很多,其中就有不用扎针的。 针刺麻醉从类型上讲,有单一针刺,可以在麻醉中常规辅用局部麻醉药以及镇痛、镇静药物;有针刺复合麻醉,即以针刺为主,同时配合另一种药物麻醉方法,也称针刺平衡麻醉,如针刺辅助气体吸入麻醉、针刺辅助硬膜外麻醉或针刺辅助神经阻滞等。从技术手段上讲,又可分为手法针刺麻醉、电针麻醉。此外,还有不用扎针的方法,如经皮神经电刺激、指压麻醉、激光穴位照射麻醉等。 其中,经皮神...

  • 外用散剂让针灸效果更好

    外用散剂让针灸效果更好

    “天无三日晴”是贵州天气的代名词。据统计,我国川黔地区年平均晴天均不足30天。多云寡照的天气让贵州成为了骨关节痹证、痛证的高发地区。 在贵州毕节,针灸是很多患者的最佳选择,而毕节市中医院的三个配合针灸治疗的外用散剂让针灸的效果更好。 “外用散剂让针灸治疗的恢复周期变短”,据毕节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鹏介绍,针灸科医生在长期研究中发现,针灸治疗后的局部给药效果最佳,还能综合方中各药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贵州山区的优质中药材为针灸治疗服务。 配合针...

  • 刮痧的作用和方法 一直流传和应用于民间

    刮痧的作用和方法 一直流传和应用于民间

    刮痧疗法就是运用手指或各种边缘光滑的工具,蘸上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刺、捏、拍、挑等手法,使皮肤表面出现瘀点、瘀斑或点状出血,即所谓“出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易学,器具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一直流传和应用于民间,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刮痧的作用和方法 刮痧具有活血通络、调王尚全整阴阳、排出毒素、自体溶血等作用。刮痧时需要用刮痧板(石器、陶器、苎麻、硬币、木器板)润滑...

  • 谈《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的价值

    谈《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的价值

    针刀医学是近年在临床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新学科,因其卓然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在医学界备受争议,但又因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备受患者和践行针刀医学的医生的推崇。 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使用粗直径的注射针头为一例患者成功分离了手掌肌腱粘连,恢复了掌指关节的屈伸功能。在这个病例的提示下,朱汉章提出了把针灸针和手术刀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设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新的治疗工具——针刀。从此针刀诞生了,后来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最终形成了一门新学科—&md...

  • 古法新用 中医蜡疗

    古法新用 中医蜡疗

    京剧《智取威虎山》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其实,蜡不仅有“防冷”的作用,将其与中药混合在一起敷在患处,还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来对抗病魔,称为“蜡疗”。 蜡疗是一种将加热的蜡(有时加入中药)敷在患部,或将患部浸入蜡液中的理疗方法。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用蜡)搭头致额,其病立...

  •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张立志,许能贵  安徽中医药大学 常乐 关键词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临床应用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理论来源于中医 家们临床经验的总结,揭示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 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一经穴对应多脏腑的密切联系, 说明合谷穴在多脏腑系统病症中的治疗均有广泛应 用 [1] 。然而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除了取穴外,刺法的选 择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 运用合谷穴“三才”针刺法治疗面口疾病,疗效显著, 介绍如...

  • 民族药师:从事民族药药品协助医师用药

    民族药师:从事民族药药品协助医师用药

    民族药师:从事民族药药品购销储存、饮片加工、质量检验、制剂调配并指导生产用药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藏药、蒙药、维药等药材收购,饮片、卡擦药等草药加工炮制,成药生产制备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抽检民族药质量;购销、储存、管理民族药品种;民族药材加工,制成丸、散、膏等剂型;制备医疗机构内部制剂,进行处方配伍、质量和稳定性检查、药效及毒性控制;协助医师用药等。 5月初,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春天刚开始不久,野生蒙药药用植物与草场一同复苏。到了周末,那顺巴雅尔又像往年一样下牧区采药去了。作为一名民族药师,他的工作...

  •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温开水防治眼干晨起后, 在干净的盆中倒入温的纯净水 (水温不超过40~C),将面部浸入 水中,闭眼浸泡十几秒钟。接着闭 眼抬头,轻轻用手沾水,擦洗眼 部,两手沿着内眼角至外眼角的 方向,轻轻抚擦2分钟,然后睁眼 使眼球上下左右移动各10次。 冷茶水防治皮炎 绿茶10 克浸泡,并放人冰箱冷藏40分 钟。如果皮炎位于面部,在清洁面 部之后,用冷茶水轻轻拍洗一遍。 之后取厚纱布浸透冷茶水,以不 滴水为度,冷敷患处30分钟。然 后用清水洗 净,并及时 涂抹保湿 剂。 明矾水 防治痔疮 明矾10克,加入2500毫升热...

  • 服用藏药有“窍门”

    服用藏药有“窍门”

    北京的王女士因患短暂性脑缺血多次晕倒,医生建议她服用甘露牌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她没看清服用说明,就把一个药丸吞下。不巧,非常坚硬的药丸被卡在喉咙,使王大妈几乎窒息。后经医生采取措施才化险为夷。对此,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副主任医师格桑旺堆在义诊中强调,正确认识和服用藏药不容忽视。 格桑旺堆指出,科学服用藏药,首先要正确认识藏药,了解藏药的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他介绍:藏药对药物来源、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有独特理论。《月王药诊》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医典》又进一步加以阐明,使其上升...

  • 香佩疗法在疫疠预防中的应用探讨

    香佩疗法在疫疠预防中的应用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virusdisease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 炎,属 中 医“疫 疠”“瘟 疫”“疠 气”“天行”“疾疫”等范畴。中医认为,疠气是一类具有 强致 病 性 和 传 染 性 的 外 感 病 邪,疠 气 侵 袭 机 体 导 致 疫 疠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可归属于“疠气”范畴。 香佩疗 法指 将 具 有 醒 脾 润 肺、通经活络...

  • 中药零食养生也有食用禁忌

    中药零食养生也有食用禁忌

    眼下,喝养生茶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抓一把金银花丢到保温杯,再往里放几颗红枣、撒些枸杞……但是,红枣、桂圆干、金银花、枸杞这些“中药零食”真的是想吃就可以吃吗? 其实,“中药零食”也有食用禁忌,如果吃不对,养生不成反伤身。 阿胶枣 阿胶枣有助于改善面色黄白、心慌怕冷、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很受女性欢迎,适合体虚、血虚者和产妇食用,但不适合糖尿病及肾脏疾病患者。另外,因为不好消化,建议每天进补不要多于10颗。...

  •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解表这一概念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灵枢》有“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张仲景延续《内经》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太阳病的正治之法为解表法”。这都是解表法的萌芽。 解表法不可局限应用 正确认识解表法的关键在于不可局限应用解表法,张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言:“外证未解,当先解表。”但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解表法只能单纯地在表证中应用。正因为解表有宣畅...

  •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和法是通过调和阴阳、表里、寒热、升降等对立的病机矛盾关系,纠正人体之偏颇,通调人体表里、上下,平其寒热、燥湿,调其升降、开阖,使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归于和谐[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言:“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故方有和阵。”将二陈汤、平胃散、六君子汤等方剂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体现了和中健脾的思想。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提出:“和解之剂,用以分理阴阳、调和营卫。”所列的和解方剂中,除和解少阳的小柴胡...

  •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赵老的学术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治学精神、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和学说,如“顽湿学说”“从血论治学说”等等,还有许多特色的治疗方法,如“拔膏疗法”“熏药疗法”和“黑布药膏疗法”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理论、学说、治法等,共同组成了赵炳南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也正是基于这种体系,才有了今天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以及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赵老...

  • 《黄帝内经》“解结”及其应用初探

    《黄帝内经》“解结”及其应用初探

    “解结”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结虽久,犹可解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解结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一种指导思想,通...

  • 膏方功用分类

    膏方功用分类

    如今,冬令进补开始提上日程,广大民众开始去医院开具个性化膏方。那么冬令膏方是否仅仅是滋补膏?是不是只有体虚或老年人才能进食呢? 膏方是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而来,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证情,加大药味和药量,添加糖类、胶类等所制成的浓缩药剂。具有全面调理,药物浓度高,药效稳定,无需煎煮,易存易服,口感佳等特点。 膏是中医药学八大剂型(汤、丸、散、膏、丹、酒、露、锭)之一,有内服和外用之别。外用膏采用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有软膏如橡皮生肌膏,硬膏如麝香...

  • 湿分内外 祛湿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湿分内外 祛湿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黄梅天,为什么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赤小豆薏苡仁汤,湿气还是重?湿从何而来?祛湿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何迎春。 湿分内外 何迎春介绍,产生湿气的原因有很多种,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自然界的水汽通过皮肤、骨骼、关节、经络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湿气,在梅雨时节表现尤为明显。常年生活在潮湿环境的人,应警惕外湿诱发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膝关节积液、骨关节疼痛等。 内湿主要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不佳导致的。脾胃的功能之一是运化水湿,我们喝进身...

  • 中药空气消毒应用 空气消毒常用中药 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中药空气消毒应用 空气消毒常用中药 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中药空气消毒在复工复产中的应用探析 2019年12月自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已成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然而新冠肺炎可通过接触传染,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为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中药空气消毒角度探索中医防疫的传承与创新,以期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1 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疫”字最早记载于先秦文献...

  • 诗词中的“仙人杖”及其药用价值

    诗词中的“仙人杖”及其药用价值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这首《忆仙姿》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作品,描写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词牌《忆仙姿》调名本意即吟咏对仙女的绵绵情思。在我国神话故事里,不但有美丽的仙女,更有鹤发童颜、手持仙人杖的神仙。枸杞、仙人杖草、枯笋和仙人掌的某些品种,或因药效非凡,或因形如拐杖,均有“仙人杖”之名。 诗中枸杞寓深意 枸杞是先民最常用的养生品,陆玑《诗疏》曰:“杞,一名苦杞。春生,作羹茹,微苦。...

  • 共享按摩椅并非人人适用

    共享按摩椅并非人人适用

    近两年在商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大都能够看到共享按摩椅的身影,按摩15分钟,仅需10块钱,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但是,自按摩椅风靡后,各地发生的因按摩导致的人身伤害也不少见。有人按摩后出现疼痛未重视,3个月后脊柱出现空洞;也有人在按摩椅上躺了一小时后,突然站不起来……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梁卫东提醒大家,共享按摩椅虽看似方便,却暗藏着健康风险。 共享按摩椅暗藏健康风险 梁卫东介绍,共享按摩椅大多功能单一,舒适度较低,此类按摩椅虽然有几个按摩球触点,但不能选穴和进...

  • 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

    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

    专家简介 周宇,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秋三月,即农历七至九月,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燥是秋天的主气,肺喜清肃濡润,故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应慎防秋燥。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伤肺易使人出现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头痛、无汗发热等症状。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中医认为,可服用一些具有滋润功效的膏方,以祛除温燥,避免燥邪侵袭。下面列举一些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供大家选用。...

  • 桑老:用藏医药护佑健康

    桑老:用藏医药护佑健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多地,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藏医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长桑老等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书写了一段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桑老从事藏医药科研、临床、制剂研发工作近40年,是藏医药界有名气的藏医药专家、藏医主任医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底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由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调入夏河县藏医医院工作,2016年5月任命院长。 做好时刻接诊的准备 面对此次来势凶猛的疫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桑老,非常清楚自...

  • 中药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中的应用探讨

    中药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中的应用探讨

    熏香疗法应用于空气消毒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抗击疫病的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时期,其曾在广州和深圳的抗疫战场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今天,消毒物资、清洁消毒产品相对短缺,熏香疗法不失为一种安全、健康、有效的预防疫病的方法。 1 熏香疗法简介 本文介绍的熏香疗法指古籍中所述,应用芳香药物及与芳香药物混合制成的药粉或药丸,通过点燃焚烧产生的烟、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起效快、作用范围广,在历代疫病预防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熏香疗...

  • 谈仲景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

    谈仲景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

    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一本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书中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辅相成,增强疗效,也可制约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全书运用食用之品调理诸方治疗疾病共有38种(如粳米、大麦、小麦、赤小豆、饴糖、蜂蜜、酒、鸡蛋、生姜、大枣等)[1],有260余首方剂中涉及食用之品。书中主要通过两种组方形式治疗疾病,一是单纯用食用之品组方,二是用食用之品与药物相合组方。全书含有食用之品组方占总方剂量的70%[...

  •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赤芍、竹叶、生地、桔梗、连翘、甘草、真广胶、黄芩、元参、川连、知母、丹皮。小剂各三钱,石膏用八钱至一两二钱;中剂各六钱,石膏用二两至四两;大剂各六钱至八钱,石膏六两至八两。” 这个传承下来的方子是当年孔伯华治瘟病瘟毒入内的方法记载。众人看后为所用石膏剂量...

  •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从肝虚辨治方药应用

    肝经之行,从足贯顶,经足腿,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注肺,循喉咙之后,上入喉头及鼻咽,连目系,出额下颊,会头顶,抵绕唇内。胆经之行,从目头抵足,起目,沿耳折返走头,行胸穿膈,络肝属胆,沿胁肋下行腿外侧抵足。五行之肝,为肾之子,为心之母,为脾之克。可见,肝之病,部位涉及下肢、阴器、腹部、胁胸、胸膈、鼻咽喉和目耳头唇,关联多脏。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有胆相附;肝主藏血,主疏泄。肝之病,其病机总属疏泄失司、涵濡失司、藏血失司。从肝辨证,不外肝虚肝亢、肝郁肝逆;从肝虚辨治,不外补虚泻实,行气降逆,...

  • 正确选用小儿推拿

    正确选用小儿推拿

    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2岁的小宝(化名)因发热、咳嗽持续加重4天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且有心衰等并发症的表现,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 当得知病情的严重性后,小宝的家长连连自责,懊悔不已,直言不正规的推拿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原来,小宝3天前刚发病时,仅仅只是轻微感冒咳嗽,听说小儿中医推拿好,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病,于是,选择就近在家门口的某小儿推拿馆进行推拿治疗。在连续治疗3天后,眼看小宝的感冒咳嗽没有好转,并且持续发烧加重,这才到医院就诊。 在该院儿科住院部,医务人员在中西...

  • 临床获效的用方思路

    临床获效的用方思路

    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的《铁杆中医彭坚汤方实战录:疗效才是硬道理》2019年5月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临床实战获效医案基础上,讲述其选方用药的思路和经验心得,拜读之后深感受益。 用方思路独到 全书分为内科、妇科、儿科等8类病,详细介绍了200余首方剂的临床运用心得,重点展示了作者独到的用方思路、临床体验,书中收录医案140余则,在每篇医案之后列有专题论述“用方思路”,语言精练,直奔要点。该书的“用方思路”以医案中病证处方何以取效为核心,主要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