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年纪越小,脏腑柔嫩的体现就越突出。一旦调护失宜,外则易为六淫之邪侵袭,内则易为饮食所伤,故简单生病。小儿“脾常缺乏,肝常有余”,所以小儿感触风邪后,易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中医儿科肺系病证的医治,“疏风”非常关键。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风邪易伤卫表,使卫气的开阖失司,引发外感疾病,故解表必须疏风。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所谓疏风,是指...
感冒,为感受冒犯外邪之意。感受外邪而常表现为表证,因此为医者,当能治表证,善治表证。 仲景《伤寒论》中处处告诫我们有表先解表,或表里双解,为表证的治疗原则。强调先解表的条文有:46条“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56条“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164条“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
发汗退热适用于外感发热,临床最为常用,因外邪发热病在于表,称为表热,其治法有称“疏表法”或“解表法”,发汗仅是一个基本法则,一般可以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类,分别用于治疗感受风寒或感受风温,两者包括伤风感冒、伤寒、温病初期证候。关于风寒、风热的症状我就不再赘述,因为表证于肺脏有密切关系,故不论风寒或风温,均有喉痒、咳嗽、鼻塞流涕、呼吸道感染症状,但风温不似风寒的严重,且鼻孔常有热感,咯痰不爽利,或觉咽喉梗痛。 辛温发汗剂:如麻黄汤、香苏饮。 辛凉...
解表这一概念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灵枢》有“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张仲景延续《内经》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太阳病的正治之法为解表法”。这都是解表法的萌芽。 解表法不可局限应用 正确认识解表法的关键在于不可局限应用解表法,张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言:“外证未解,当先解表。”但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解表法只能单纯地在表证中应用。正因为解表有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