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27页

病 第227页

  • 胃病患者忌食品制品

    胃病患者忌食品制品

    豆类所含的低聚糖被肠道细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气,进而引起打嗝、肠鸣、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消化性溃疡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为豆制品中蛋白质和钙含量高,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 分解豆类需要的酶只在肠道细菌中存在,如果平时没有吃豆类的习惯,消化道可能没有足够的酶去消化豆类,一旦吃入豆类就容易产生腹胀。在日常的膳食中要逐渐把豆类食品增加到饮食中,这样会慢慢增加消化豆类所需酶的用量,有助于身体逐渐产生所需的酶去分解豆类。通过做汤的方法烹饪豆...

  • 根据痰液看疾病

    根据痰液看疾病

    1.红色痰:红色痰或棕红色痰,通常是由于痰中有血或痰中含有血红蛋白造成的。如果患者吐这样的痰,常提示患有严重的疾病,如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肺水肿等,这些疾病会令肺内微小血管被破坏出血。所以,发现患者吐红色或棕红色痰,应立即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2.粉红色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通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时心功能正常的人,在快速大量输液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3.黄色黏稠痰:出现这种痰常提示痰中含有大量脓细胞,说明有细菌感染,常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出现,肺结核患者有时也会出现...

  • 别让暖身羊肉汤“活跃”了银屑病

    别让暖身羊肉汤“活跃”了银屑病

    进入冬季之后,各餐馆的羊肉汤生意变得异常火爆,一碗奶白滚烫的羊肉汤下肚,感觉全身都热乎,保暖驱寒。 专家介绍,气温降低,有不少患者因喝羊肉汤而导致银屑病复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复发与患者的日常护理有密切关系,60%的银屑病患者也因为不遵照医嘱,饮食不正确而引起复发或加重。 羊肉汤并非人人皆宜 “冷飕飕的,去喝羊肉汤哦,暖暖身体。”一向对美食极其“挑剔”的李先生最近被羊肉汤惹上了一身“骚”,皮肤瘙痒,多年的银屑病又卷土重来,越发越多。专家指出,羊肉...

  • 科学“秋冻”健身防病

    科学“秋冻”健身防病

    “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卫生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特别是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更具有积极意义。 所谓“秋冻”,是指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转凉,但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而要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逐渐适应天气的变化,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皮肤的耐寒、抗寒功能,以进一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同时可促进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md...

  • 祛病健身的瑶族医浴

    祛病健身的瑶族医浴

    瑶族大多高山为居,其地域植被繁茂,为瑶族识别和利用植物的枝、根、叶、皮、花、果医治疾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生长在高山的瑶族人民虽然居住条件差,但他们却酷爱清洁。不论严冬腊月或夏日酷暑,每天劳动后都要洗澡。他们洗澡不同于其他民族只用清水一盆,而是用药水洗,俗称药浴。药浴,被认为是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一体的风俗习惯。瑶族药浴的药材是采用当地盛产的天然野生草药,一次药浴所用的草药,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这些药都是平时劳动之余就地采回的,有的是房前屋后野生的,或是种在菜园里的,所以用时非常方便。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

  • 小针刀可治愈多种疾病

    小针刀可治愈多种疾病

      说起中西医结合的完美产物,小针刀算是一个,它既像针灸针又像手术刀。一把小针刀可以解决很多顽固性颈肩腰腿疾病,小针刀有多神奇,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贝进峰称,小针刀在桂林开展十年,治疗了一万多名患者,治愈率达80%以上。      治愈率达80%以上   2002年,从北京学成归来的贝进峰开始在桂林开展小针刀治疗。小针刀的治疗机理是,松解、剥离软组织瘢痕粘连,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而很多腰腿疼痛的患者,大部分是因组织粘连引起的,小针刀能切割疤痕、松解粘连,创面小,效果显著。   2002年...

  • 三九敷贴治冬病

    三九敷贴治冬病

      又到了“三九穴位敷贴”的时间,三九穴位敷贴可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炎等冬季常见病。 需要敷贴的患者,一般需敷贴3次,每10天1次。也可在医师指导下,只需第一次敷贴时去医院,请医生根据患者疾病、体质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穴位,以后可在家自行敷贴。一般来说,穴位敷贴治疗3年为一个疗程。另外,三九穴位敷贴还适用于关节炎、咽炎等疾病。当然,根据患者情况配合选用中药内服,内外同治效果会更佳。   提醒大家要注意几个问题:1.敷贴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

  • 按听会穴治五官疾病

    按听会穴治五官疾病

      听会穴:属足少阳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穴位功效: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按摩保健: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每日休息时可做。   疾病治疗: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 百病皆生于郁

    百病皆生于郁

      这里所说的情绪不好,不仅仅是指生气、忧郁等,而是不管什么情绪,过度都不好,中医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每一情过度都会对健康不利,甚至引发疾病。   中医强调情绪不好可以导致疾病,“百病皆生于郁”,就是说情绪调节不好,长期郁闷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情绪不好,不仅可以造成心理疾患,时间长了,还可引起上火(俗称心火肝火)、脾胃疾患、瘀血、痰湿、气机不利,还可以变证百出,什么奇怪的杂病都可以发生,如阳痿、妇女不孕、某一局部怕冷、局部出汗等等。   现代医学也认识到情绪对健康有很大的...

  • 鲜花调理病症 提高身体免疫力

    鲜花调理病症 提高身体免疫力

    四月不仅是野百合的春天,眼界大千,到处山花烂漫。 走进西安世园会,鲜花美景让人心情舒畅。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会长吴大真教授指出,花不仅可以欣赏,还能入药养生。史料记载,慈禧70岁时却有40岁的容貌与健康,就与她以花养生的习惯分不开。而在欧洲,普罗旺斯就是一个鲜花养生圣地,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善男信女。 不过,不同的花各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能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对症饮用,将有助提高身体免疫力,调理病症。 肠胃总不适 喝茉莉花茶 茉莉花含有多种有机物和维生素,以及糖和淀粉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元素,是十分...

  • 顺应季节特点 做好防病养生

    顺应季节特点 做好防病养生

    《左传·昭公四年》中有这样一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一年四季气候的特点。四季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自然现象,它赐予人类获得健康的有利条件,但又常常引起疾病。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四季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进行防病与养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夏秋冬 防病有招 小赵今年27岁,三年前因受到刺激后患精神分裂症,曾在精神病医院系统治疗,病情基本控制,但是每年一到春季,小赵就觉得特别容易烦躁,而去年3月份更是因为发病再次住院治疗。为此,小赵曾...

  •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再过几天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一个节日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医养生注重“天人相应”,如《黄帝内经》所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节序、五运六气的变化,调摄情志、调整起居饮食,以达到“治未病”目的。 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来说,2017年为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上半年容易出现燥热...

  • 春天湿邪致病 中医支招防治远离病痛

    春天湿邪致病 中医支招防治远离病痛

    三月天,孩儿面,乍暖还寒,阴晴不定。遇到回南天,雾霾、潮湿、闷热更给自然界的病毒细菌提供了加快繁殖的有利环境,客观上更易引起各种潜伏疾病的产生。而从中医养生防病的角度来看,由湿气所引发的这种种不适现象,就是典型的“湿邪致病”。 今天,让我们就当前湿气和病菌最容易“滋事”的皮肤、关节、肌肉、消化系统等身体的关键部位一一支招,教街坊及早防治,远离病痛。 关节和肌肉 湿重阻气血循环,少动易增病痛 “中医认为,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是跟湿...

  • 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易受毒邪侵犯

    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易受毒邪侵犯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肿瘤、老年性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治疗,诊疗思路敏捷准确,处方用药灵活机变。现将其从痰瘀虚毒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介绍如下。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正气虚损,代谢障碍,血运不畅,多痰多瘀,常常痰浊与瘀血相兼为患,甚至毒素堆积留置。“痰、瘀、虚、毒”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因此,老年人常以补虚(健脾、补肾、益气)、化痰祛瘀为主要治则。上世纪80年代起,杜建总结老年人病机变化,将“痰、瘀、虚、...

  • 养生重在养心 治病莫忘调神

    养生重在养心 治病莫忘调神

    任何民族的医学都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发展都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元典文化是源,中医药文化是流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祖先最早探寻和认识客观 世界是从“观天象”开始。观天象就是观宇宙,哲学上称之为观世界,结合人类生老病死来观察,就是观人生。若将“观宇宙”、“观世界”、“观...

  • 三伏天易生病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易生病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每年夏季最炎热的时间,这个时候人体随酷暑伴随机能下降,这个时候是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悬壶TV特邀天津中医药大学于春泉教授教大家养生方法。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

  • 风是百病之长 养生防风疏风

    风是百病之长 养生防风疏风

    现在正值初夏时节,最近天气晴好,温度很高,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入夏了,其实专家提醒,虽然温度高,风也不小。中医认为,风是百病之长,此时在防湿的同时还应防风疏风,避免风邪引发各类疾病。 从后背吹过的风最难防 气温升高后,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毛孔放大,风邪极易侵入体内。体质虚弱的人更易后背着凉。此时就要防从后背人一活动就容易出汗,贼风,就是从人体后背侵入使人受风寒致病的风。 专家提醒,人体背面的阳气不如正面充足,睡觉时不宜背对门窗;坐车时不要开着窗户睡觉;厕所时不宜蹲太久,以防贼风入侵。 睡觉时要防强劲的过堂风 过堂风...

  • 异常出汗是疾病信号

    异常出汗是疾病信号

    人在高温、紧张等情况下会出汗,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促进代谢,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但异常的出汗,却是疾病信号! 有些人无论什么季节都特别爱出汗。有的晚上睡着了出汗,也有的白天出汗,更有一些人只在手、足、胸口等特定部位出汗,其他部位却不出汗。中医认为,这是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异常出汗。根据异常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气味等,可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出汗时间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常汗出不止,中医称为“...

  • DIY药枕 强身祛病

    DIY药枕 强身祛病

      时下,一些商场、药店以及网店销售药枕,称有强身祛病的功效。其实,我们可以在家手工制作药枕,既能体会手工DIY的乐趣,还能学点药学知识,而且更实惠,何乐而不为?   记者近日采访了在治疗失眠疾病上颇有研究的中医专家韩祖成,教您制作治失眠的药枕。   韩祖成主任医师介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枕常选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首乌藤)、灵芝、琥珀、合欢皮、夏枯草、远志等原料,将它们研磨成粉,做成药芯,然后放在鸭绒枕或荞麦皮枕头等枕头里,能起到助眠的作用。   除了可以放入鸭绒、荞麦皮等枕头里,还可以用晒干的绿豆皮、蚕沙做枕...

  •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 1 概念 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

  • 春夜泡脚升阳固托 热水加粗盐常泡防脚病

    春夜泡脚升阳固托 热水加粗盐常泡防脚病

    春三月……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 ——晋-嵇康《养生论》 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和暖。 ——民谚 “ 清明将至,南方不时再现纷纷细雨,空气又开始湿漉漉起来,不仅是长期西装革履的白领脚气病易复发,一些中老年人也觉得“下盘”腿脚有些酸胀乏力不踏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指出,其...

  • 三伏已伏尽 哪些疾病最该防呢

    三伏已伏尽 哪些疾病最该防呢

      暑热消退,天气转凉,秋意渐渐浓烈起来,三伏已伏尽,哪些疾病最该防呢?   中医专家指出:天气由热转凉,早晚天气凉,中午比较热,昼夜温差大,这个时期的气候较容易引发疾病,是疾病多发的时节,应提前做好准备预防感冒、关节炎、气管炎、胃病、皮肤感染、秋雨病、肺炎秋燥症等疾病的发生。 另外,秋季也是胃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天气转凉,血管开始收缩,易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气喘等症状。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相应减少,也易引发便秘、鼻腔干燥、声音沙哑等秋燥疾病。 专家提醒:初秋时期是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虫...

  • 夏天贴敷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夏天贴敷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妈妈们最为担心的莫过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些孩子一到季节交替、天气转凉时,就开始频繁的感冒、发烧、咳嗽,让妈妈们苦恼不已。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呢?   贴敷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陈玉表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遵循传统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中医理论,中“三伏”天采用中药膏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孩...

  • 夏至调补 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

    夏至调补 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

    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24节气中尤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节气最为重要。唐代权德舆的《夏至日作》言:“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6月21日为丁酉年夏至日,《礼记》记载“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至此,时序已进入仲夏、盛夏,这一时段也属于运气理论的“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范畴。   按运气理论分析,主位太徵火,客气阳明金,结合丁酉...

  • 李中梓热药 治“热”病

    李中梓热药 治“热”病

    一年夏天,明朝温补派医家李中梓遇到一位病人烦躁不安、面赤身热、昏烦闷绝,不时欲求冷水饮,手扬足掷,一派热证表现。李中梓切脉后发现其脉象如丝线一般细小,这正是“阴盛格阳”的表现,立刻拟出一剂以温里药为主的回阳方剂,并嘱病家,将煎好的药液置入井水中冷却,待其变冷时再服,惊讶的是一剂服后,病人狂躁即去,再服一剂则神清气爽而告愈。 医家疑惑不解道:“病人一派热象,为何用温热药,岂不是‘火上浇油’吗?李中梓回答道:“这一派热象症状乃是假象,是阴盛至极造成...

  • 百岁裴德兰善用中药养病

    百岁裴德兰善用中药养病

      “人有好心天家护,人有歹心天不容”、“十分精细留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疼人家的,积自己的”……这些“老谚语”可能是您闻所未闻的,但老寿星裴德兰却对它们十分熟悉,常常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念叨了一个世纪。另外,老人还有一绝活,即善于用中药养病。   据老寿星的家人回忆,老人年轻时,家里曾有一个长辈因病水米不沾,即将去世,亲属们已经做好办丧事的准备。裴德兰见状,立即将薏米用布包好熬水,让病人慢...

  • 几种病适合三九贴

    几种病适合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夏病冬治与冬病冬防的效果。是运用“内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 三九贴能散寒调血 古人用“拔、截、提、攻”来说明这种外贴药的治病特色。它不仅有消肿、拔毐、止痛、生肌等治疗作用,同时通过穴位外贴还能起到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消痰痞、壮筋骨、通经络...

  • 打太极拳能治慢性病

    打太极拳能治慢性病

      康树华,男,1926年生,黑龙江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犯罪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工作组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立法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咨询委员、司法部劳教立法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著译主编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千篇,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大学当代著名法学家、犯罪学家康树华教授耳...

  • 燥邪致病 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燥邪致病 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衄血、消渴、痿病诸证,总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   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干燥,咽痒干痛,或兼身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选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汤。常用药物:生地黄...

  • 冬病夏治 机不可失

    冬病夏治 机不可失

      小时候,每到夏季最热天,我家女邻居就会去楼后的沙堆,脱去鞋袜,把脚埋在沙子里。如果我好奇凑过去,她就指使我去捉蜜蜂,蜇她的脚面……我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她有风湿病,她这是在“冬病夏治”。   放眼今日,每到三伏第一天,各大城市的中医医院都会出现排长队的患者,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也有很年轻的女孩,都是来贴“三伏贴”的——冬病夏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季节性诊病奇观,短则3周,长则三个3周,已然成为城市一景。   我那位女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