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28页

病 第228页

  • 许多疾病与春气有关 怎么顺应春气

    许多疾病与春气有关 怎么顺应春气

    一到春天,满心满眼都是和煦的阳光。想到两千多年前孔门乐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右军于兰亭,惠风和畅,可以一醉矣;苏轼千里之外的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南国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冬的沉潜,终于换来这春日的酣畅淋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用“天地以生,万物以荣”的句子来描绘春天,读来美好得如同诗经,而此时的先人们,正“披发缓行”,穿着宽袍大袖,披散头发,优游四方,&ldqu...

  • 巧用7种油 祛病见良效

    巧用7种油 祛病见良效

      很多家庭常备外用药油如红花油、清凉油等,这些外用药油虽然使用方便、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但并没有一种“万能油”,只有对症下药、准确选取,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清凉油:涂太阳穴解头痛   清凉油俗称万金油,由薄荷脑、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制成,有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止呕吐等作用。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者有轻度烫伤时,取少许涂抹患处,能消肿、镇痛、止痒。伤风、头痛时,将药涂在太阳穴处,可收缓解之效。   使用时应避免触及眼睛、口腔等黏膜及皮肤破损处。   红花油:抹胸前缓解心绞痛  ...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 饿两顿治病方

    饿两顿治病方

    冯老此文举重若轻,针砭时弊。“医生我应该吃点什么补补身体呀?”“医生我现在能吃山药、枸杞、大枣煮粥吗?”有没有想到《红楼梦》里刘姥姥跟凤姐儿说的“清清静静地饿两顿就好了”?冯老的两则医案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读“损谷则愈”有感 《伤寒论》第398条,是该书的最后一条,无关具体证治,一看而过。近治疗2例患者,再读这一条,似有所新悟。 患者为外地来京求医的6岁男孩,经常反复发烧,当地看不好...

  •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当人们从室外走进空调房时,毛孔会因受冷而闭塞,尤其是出汗的人,汗出到一半,就把湿气和邪气关在皮肤内,容易出现流清涕、怕风、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而这“空调病”恰恰类似于中医里的“桂枝汤症”(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所以一般的“空调病”喝点桂枝汤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取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9克,大枣(切)12枚、炙甘草6克。水煎服,吃完后再喝点热粥,以“...

  • 三伏已伏尽 哪些疾病最该防

    三伏已伏尽 哪些疾病最该防

      暑热消退,天气转凉,秋意渐渐浓烈起来,三伏已伏尽,哪些疾病最该防呢?   中医专家指出,天气由热转凉,早晚天气凉,中午比较热,昼夜温差大,这个时期的气候较容易引发疾病,是疾病多发的时节,应提前做好准备预防感冒、关节炎、气管炎、胃病、皮肤感染、秋雨病、肺炎秋燥症等疾病的发生。   另外,秋季也是胃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天气转凉,血管开始收缩,易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气喘等症状。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相应减少,也易引发便秘、鼻腔干燥、声音沙哑等秋燥疾病。   专家提醒:初秋时期是肠道疾病、呼吸道...

  • 简单中药防治夏季病

    简单中药防治夏季病

      众所周知,夏季是细菌活跃的季节,也是人的抵抗力较弱的季节。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应对。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未雨绸缪,掌握一些防治知识,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用简单中药防治夏季病的方法。      腹泻——试试大蒜银花茶   天热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饮水不足,体内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都会减少,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如果还常吃冷饮、西瓜等食物,极容易腹泻。   大蒜银花茶有清热解毒、止痢的作用。将大蒜15克,金银花9克,甘草3克配...

  • “抗热蛋白”与夏季防病

    “抗热蛋白”与夏季防病

    每年7、8月份,中老年人中风的发病率比平时高6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50%。很多人认为,这是天热所致,只要采取降温、避暑等措施即可预防,然而最新研究发现,仅靠降温并不管用,这主要与体内“抗热蛋白”减少有关。专家认为,中老年朋友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采取措施增加体内“抗热蛋白”,对夏季防病和保护心脑血管至关重要。 近日笔者采访高血压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师伟博士时了解到,高温极易损害人的心脑血管,60%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死亡发生在炎夏,气温超过33~C冠心病...

  •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为阴,夏为阳,而“三伏”时令是“阳中之阳”,为一年四季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也达一年中最充足的状态。“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

  •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 采取寒温同施法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 采取寒温同施法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热者寒之”虽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但一见热病,纯用凉药,易导致人体气机冰遏,气血郁闭不畅,致使病程延长,或促使人体局部硬结形成。因此,笔者临床上治疗温病,除运用清热为主药物外,适当辅助温性药物,通过寒温同施,达到调畅气机、开通内外、消散邪热等目的。温病病证中采取寒温同施法,体现了中医平衡阴阳、标本兼顾、祛邪扶正等治则,确有并行不悖、相反相成之效。本文就寒温同施法在温病某些病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其他病证及内伤疾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1 温邪上受犯肺,寒...

  • 调理亚健康和治疗疾病 备用中成药

    调理亚健康和治疗疾病 备用中成药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开方、扎针等来治疗疾病,却忽略了中成药。殊不知,许多中成药可以有效调理亚健康和治疗疾病,建议没有使用的基层医生可以进些备用!下面推荐一些中成药: 一、龙胆泻肝丸 先说个我最喜欢用的。 龙胆泻肝丸: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之证。 现代疾病高血压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耳炎,结膜炎,带状疱疹,腮腺炎,睾丸炎,还有许多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等,应用得当效果显著! 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我就用龙胆泻肝丸口服加外用的中成药,从不用西药,可以有效缩短病程,...

  • 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

    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

      正确进补无疑有很多好处,但进补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最常强调的就是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各取所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进补,正确进补可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体质、调节脏腑的机能、延缓衰老、美容护肤等等,所以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补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最常强调的就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各取所需。   因人而异   由于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形体差异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对膳食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保健食品的选择不能千篇一律。同样的一种补品对一类人可能效果显著...

  •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1.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灸三里能祛病延年。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胀、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rd...

  • 经常“刷体”祛病强身

    经常“刷体”祛病强身

    五年前,我因搬迁与老邻居老刘分别。他当时已65岁,身患风湿症,左半身下肢麻痹,双手三四个手指屈伸不利,左腿膝、踝关节时有抽搐并伴有蚁行感。看着他一副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很为他担心…… 前段时间,我在公园里和老刘不期而遇。老刘几年前的病状,已经很难看出,他完全不像一个年满七旬的人。他在谈及自己身体的康复原因时说,这都得益于一位老中医介绍的“刷体” 健身法。说着,他顺拿起枕边的两把毛刷。大的比一个普通香烟盒稍大一些,稍凹的竹板上竖立着六排鬃毛;小的如火柴盒一...

  • 中医冬病夏治 贵在坚持

    中医冬病夏治 贵在坚持

      渐入盛夏,又要开始一年一次的冬病夏治了,其治疗的原理已被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所知晓,众观历年来的疗效,群众广泛受益,反映良好。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冬病夏治的病种在进一步扩大,适用人群也越来越广,包括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陈旧性肺结核、慢性鼻咽炎、风湿类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皮肤病、慢性疲劳综合征、退性型骨关节病、甲减、银屑病、冻疮等。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冬病夏治贵在坚持不懈。医院要求冬病夏治患者至少穴位敷贴三年,但并不是三年后就一定停止冬...

  • 贴膏药治冬病注意三点

    贴膏药治冬病注意三点

    贴膏药治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用贴膏药的办法治疗。一直以来,冬病夏治贴膏药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医疗手段。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长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生,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人体阳气达到最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用一些温阳祛寒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理,驱除体内的虚寒,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冬病夏治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所以许多人都热衷于冬病夏治,尤其是快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去中医医院预约三伏贴、三伏罐的...

  • 人体经络通则百病不生

    人体经络通则百病不生

    生活中常见到90多岁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刚到55岁就老眼昏花,牙齿脱落,满头白发。专家认为,这与人体经络是否畅通有很大关系,经络通则百病不生,衰老速度减慢,寿命更长。经络不通的关键是经络闸门没打开! 记者目前采访山西省大同大学医学部针灸推拿系 教授邢文堂时了解到,经络闸门其实是经络的起始点,中医统称为“根结”。根,是经气始生、始发之地;结,为经气归结之所。一般“根”位于较低的四肢末端,“结”位于位置较高的头、胸、腹部。这些经...

  • 夏天治寒性疾病 事半功倍

    夏天治寒性疾病 事半功倍

      中医认为,春夏主阳,夏季为阳中之阳。人体得天阳之助,一些寒性疾病可能减轻或缓解。若顺应天时,夏天治疗寒性疾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基本原理   中医学把疾病分为虚、实、寒、热等类型,按照中医学正治原则,对于寒性疾病可以采用温热的方药来治疗,即“寒者热之”。同时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夏天人体阳气旺盛,抗病能力强,所以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夏天治疗寒性疾病,借天阳之力,如顺风而呼,似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主要适应症   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冷哮、寒喘、慢性泻泄...

  • 六种坏脸色 你得了什么病?

    六种坏脸色 你得了什么病?

      人身体要是有了病,脸色也会很难看,下面这几种坏脸色,你知道得了什么病了吗?   1、脸颊发红   诊断:不知什么时候起,脸颊爬上两团莫名其妙的"高原红",这可能是西医所说的"原因不明的微热"。   病因:主要原因是体力过度消耗、身体水分失调。如果你除了两颊发红,还会过量出汗、经常气喘,那可能是由于高热引发的血流障碍。   应对方: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吃两片退烧药,再美美地睡一觉,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让脸色恢复正常。      2、脸颊发黑   诊断:如果你脸色发黑,就得考虑是不是肾脏的毛病。   病因:肾脏具有过滤...

  • 夏天足浴 健身防病

    夏天足浴 健身防病

    “洗脚”仅仅是清洁足部卫生的事,而在温水洗脚的同时,延长热水洗足时间这就称之为“泡脚”。洗脚只需10来分钟,又洗又泡则需20~30分钟。在洗足泡足的同时,若把日常养生保健融于其中,再做一做足部的经络、穴位按摩或加入一些相关药物,这就是养足护足之“足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责任最重,走路靠脚,运动也靠脚,常常又被袜子和鞋子包裹着,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如生脚胼、鸡眼、香港足等,或生冻疮、糖尿病足等。头和足是...

  • 从寒热论雾霾天气的致病特点及治疗策略

    从寒热论雾霾天气的致病特点及治疗策略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因雾霾天气引 发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已受到高度关注。流行病学 调查发现,雾霾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特 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1 -4 ] 。目前中医学 对雾霾导致的相关健康问题的诊治尚无统一认识, 八纲辨证是中医识别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发展过 程的辨证方法,其中寒热辨证理论是认识疾病性质 及致病特点的重要指导。本文拟从寒热阐述雾霾天 气的致病热点及中医药治疗策略,以期对雾霾相关 疾病的预防与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 1 雾霾天气的致病特点 雾霾天气是雾和霾并存的一种大气现象...

  • 病人“忌口”学问多

    病人“忌口”学问多

    “忌口”,顾名思义;就是对饮食的禁忌。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不该吃哪些东西,因为吃了这些东西后,会对健康或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忌口”也称为“禁口”、“忌嘴”、“食禁”、“食忌”等。 “忌口”的观念,是伴随着传统医学和文化中的“药食同源”、“饮食补益”而产生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忌口&...

  •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时,适宜在每天早晨3点到7点时,取坐姿,一腿在身前弓起,一腿盘下(如图),交叉双手,手心向外,置于膝下,再闭目,吸气,同时身体慢慢后仰,渐渐吸气的同时两手交叉往外撑开,并使手指压住膝盖。 因为身体后仰,使手部有压在膝盖上并带动...

  • 不起眼的边角料是治病防病的“宝物”

    不起眼的边角料是治病防病的“宝物”

    白菜根、葱根、橘子皮、花生皮……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你是不是都随手扔掉了?但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治病防病的“宝物”。 花生皮——补血 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补血止血”主要就靠花生仁外那层红衣,中医叫“花生衣”。 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效果。...

  • 中医不同病证阳性反应点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不同病证阳性反应点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必然在体表有相应的阳性反应点。目前中医临床诊断中切诊主要体现在切脉,而通过 “切、循、扪、按”对体表的阳性反应点的切诊却很少,忽略了体表阳性反应点在中医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古今文献梳理,归纳不同病证阳性反应点的症状和体征特点,为中医临床切诊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从生物全息观解析阳性反应点的临床应用 生物全息观认为,生物体的局部包含了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生化、遗传、形态等整体生物学信息,局部可以反映整体的病理、...

  • 空调病的治疗 发汗就管用

    空调病的治疗 发汗就管用

      随着盛夏的来临,有些人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的症状,服药后症状缓解,吹空调后会再次复发,其实这并非感冒,而是“空调病”。   发汗可排毒   空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当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时,机体毛细血管快速收缩,汗毛孔紧闭。排汗本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由于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但排毒不彻底,还将外界的寒毒也一起带入了体内。机体血液流通不畅,人体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患病...

  •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模式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模式

    中医究竟是怎样看病的?中医怎样辨证论治、怎样明确诊断、怎样制定治疗方案、怎样开具处方?随着“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随着中医药五大优势资源的保护、继承、开发、利用,中医药事业已步入大发展的快车道。这类问题就成为业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阐明中医诊疗全过程,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揭示中医诊疗思维模式的内涵,也成为巩固和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能力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 中医与性格 性格与疾病

    中医与性格 性格与疾病

    性格是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性状。人的性格特征不仅表现出明显的人种和生物地理学分布,而且在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性格建构人与人交往的“拓扑界面”,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人际间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从而成为雕塑人的社会命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工具”。 性格,命运说 刘邦“无性格”的性格使他能在秦末起义的群雄中脱颖而出,开创汉朝基业;诗人的诗化性格令他们写出精彩的诗篇,并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切感悟美丽地浸润于...

  • 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的秘诀

    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的秘诀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有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   我告诉他们一个方法,于每天早晚或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找我。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

  • 关于治未病 关于膏方

    关于治未病 关于膏方

    一、关于膏方 “膏”指稠黏的糊状物,含有滋润的意思。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蒸煮后滤渣,再浓缩熬成膏状制剂,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二所以尝善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此为对膏方含义的恰当诠释。 二、关于治未病 (一)治未病的提出 《黄帝内经》首先...

  • 秋风起 小心颈椎病“秋后算账”

    秋风起 小心颈椎病“秋后算账”

    颈椎病有一个特点,天气热时病不严重,秋风一起,天气稍微转凉,就复发了。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谢冰主任明显感觉到,立秋后,颈椎病人明显增加,相对于6~7月时颈椎病和腰椎病大概4:6的比例,立秋后变成了7:3。谢冰提醒大家,秋天到了,颈椎病人要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中医讲“寒主收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天气一转凉,颈椎病人如果不注意肩颈部位的保暖,寒气很容易入侵人体,导致血运凝滞不通,从而使颈椎疼痛卷土重来。 想让脖子少受罪,秋季的颈椎保健不可少。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