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三里

足三里

  • 针灸足三里可延年益寿

    针灸足三里可延年益寿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如何找准“足三里”呢?有两个方法: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其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以上说的尺寸是...

  • 补脾山药扁豆粥 足三里脾俞穴

    补脾山药扁豆粥 足三里脾俞穴

    脚上脱皮、起泡,奇痒难忍又臭气熏天,湿疹这个让人抓狂的身体小毛病,如影随形,让人烦恼不已。     有着50多年临床经验的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钱文燕表示,近九成的湿疹病人脾虚。从中医角度解释,慢性湿疹病人之所以容易复发的原因,是因脾虚导致代谢后身体的水液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易溢于皮肤而引发湿疹。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湿热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排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对湿热的运化和排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长期以往,不易排出的湿邪就可能会诱发湿疹。此外,像   工作节奏快、 生活作息不规律...

  • 急性肩周炎 指压足三里

    急性肩周炎 指压足三里

    笔者采用指压法治疗急性肩周炎20 例,均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40岁以上,无明显或仅有轻微外伤及着凉史,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排除颈椎综合征、化脓性肩关节炎、结核性肩关节炎、骨肿瘤等。 二、治疗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

  • 脑卒中后便秘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针刺治疗

    脑卒中后便秘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针刺治疗

    脑卒中后便秘属中医虚证便秘范畴。患者由于脑卒中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窍闭塞,神无所依,脏腑功用失调,腑气壅塞、传导失司日久导致便秘发生。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嘱患者解小便,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处,以15度角针尖向前针刺百会穴至帽状腱膜下约0.8寸,施以高频率、小角度捻转手法2分钟,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直刺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各1寸,施以烧山火热补手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五次休息一天,15次一疗程。 方中百会穴...

  •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1.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灸三里能祛病延年。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胀、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rd...

  • 列缺穴治头痛 合谷穴治牙痛 足三里治胃病

    列缺穴治头痛 合谷穴治牙痛 足三里治胃病

    1.列缺穴:缓解头痛 受风感冒而突发剧烈头 痛的时候,可以掐按手腕凹陷 处的列缺穴。列缺穴在前臂 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处。它属于手太阴肺经 穴位。在该穴处按摩,除了能 治疗腕臂部病变外,还有助于 治疗头部、项背部病证。剧烈 头痛时,可用指尖点按列缺 穴,力度要有疼痛酸胀的感 觉,维持点按3分钟左右,可 以有效缓解头痛。 2.合谷穴:缓解牙痛 若牙痛是因牙齿本身的 问题,要尽快寻求牙医帮助, 若不是牙齿本身的器质性病 变,可掐按合谷穴来快速止 痛。合谷,别名虎口,此穴在手 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

  • 胃口不好 多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胃口不好 多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可见,拥有一个好胃口,至关重要。胃口不好的人,平时可以多按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对提高脾胃功能、增进食欲,有独特的疗效。 中脘穴,“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

  • 术后腹胀灸足三里

    术后腹胀灸足三里

    腹胀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麻醉和手术影响,肠蠕动受到抑制,可造成术后肠麻痹,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近年来对42例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患者进行了双侧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 12例,女30例;年龄22~75 岁,其中22—40岁7例,41~ 60岁25例,60岁以上10 例。 二、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化,用艾条于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缘外侧)处行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距皮肤约2~3厘米进...

  • 生活中养生 足三里

    生活中养生 足三里

    读古人的医书读多了,就感觉古人喜欢卖关子,本来可以讲得很明白很透彻的东西,他们往往点到为止,故意不讲明白。我再学医的过程中拜过很多名师,也发现,这些老师,并不是把所有东西完全倾囊相授,很多东西,他只说出一半来。 起初,我对此感到不解而且不满,等有了临床经验后,才发现,这正是古人和恩师们的智慧所在。他们把我们领到门口,把剩下的留给我们自己去领悟。而只有自己领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终生不忘,受用无穷的。如果他全说出来了,我们也许会不当一回事儿,记不住,甚至根本不信。 后来,等到我也带学生的时候,我也经常...

  •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暑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足三里,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同样有除湿作用。进行艾灸操作时,应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还可以在穴位周围移动艾条,扩大施灸面积。一次最好灸20分钟以上。...

  • 痰多可灸足三里

    痰多可灸足三里

    目前正是中医所说的长夏,湿气较盛。许多平时没痰的老人发现,最近老是感觉有痰,咯痰时又觉得不容易咯出来,而吐出来的痰又白又黏。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妨用艾条灸灸足三里,这样就可以除痰。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由于脾、胃二经互为表里,灸足三里可以使胃中阳气充足,使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趋于正常,从而使体内的痰得以消除。 取艾条一根(中药店有售)点燃,在距足三里穴表面皮肤约2厘米的地方上下调整,以不觉得烫为度。来回晃动艾条,或做圆周运动,画圆圈。每日早、中、晚各1次,连续10天...

  •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在全身361个经穴中,足三里穴大名鼎鼎,被誉为“长寿穴”。据说,古东京有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总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个174岁高龄的长者受邀后被问及长寿之术,他回答:“每月月初连续灸足三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这则传说听来虚妄,但却绝非空穴来风。从中医角度讲,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乃五俞穴之一,同时是掌管全身的“四总穴”之一。胃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海、水谷之海,胃与脾相表里,同为“后天之本”,承...

  • 按揉血海梁丘 按揉足三里 敲打双膝

    按揉血海梁丘 按揉足三里 敲打双膝

    夏天室外气温高,人们普遍穿 得少,一旦进入空调房间,低温的 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关 节受冷,发生僵硬、疼痛、冰凉麻木 等问题。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如何 运用中医保健操防治“空调病”引 起的关节症状。 第七式:按揉血海、梁丘 动作要领:用两手拇指分别点 按左大腿上的血海穴(位于大腿内 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在股四头 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及梁丘穴(位 于大腿前外侧,在髂前上棘与髌底 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与 血海相对),按而揉之,持续3~5分 钟,再换右侧。每天重复2~3次。 功...

  • 说说足三里

    说说足三里

    在针灸临床应用的众多腧穴中,足三里可以说是最家喻户晓的一个。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归足阳明胃经。它定位方便、效用丰富,即使没有病痛也是许多人爱用的保健要穴。 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中医认为,足三里是一个滋补要穴,自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艾灸足三里来防病保健。《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r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足三里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