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361页

中 第361页

  • 中医“咸人肾”详解

    中医“咸人肾”详解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的概括,不同于西医的肾脏。传统医学认为“肾主水”,即肾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而咸味食物能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及水盐代谢,可增强体力和食欲,防止痉挛。因此,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咸入肾”是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 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它们还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如海蜇味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对痰热咳嗽、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很合适;海带适宜...

  • 重传统中药“四神汤”台湾深受欢迎

    重传统中药“四神汤”台湾深受欢迎

    进入冬季,人们开始重视“冬藏”,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和贮藏,可使人体元气充沛,体质增强,以利来年春天更好地拼搏。我国台湾的补冬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在立冬开始就盛行进补,谓之“补冬”。台湾王诗琅《艋胛岁时记》中就有补冬记载:“有的宰鸡杀鸭炖八珍,有的买羊肉和乌枣炖食,贫户则以福眼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谓此日食补品,于身体特别有益。”   重传统中药又重食料选择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

  • 中药香包配方 防治四时流感

    中药香包配方 防治四时流感

    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徐州马庄村考察,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总书记问:“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不要钱,送给总 书记。”王秀英答道。总书记还是坚持付了30元。 那么这个让总书记也买一个捧捧场的中药香包神奇之处在哪里? 我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的时候,早上起来都会发现已经戴好的香包,一般都要戴到它自然掉落的时...

  • 中医讲究“体质辨识”辨识自己体质

    中医讲究“体质辨识”辨识自己体质

    中医讲究“体质辨识”,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行动之前,必先辨别体质。容易上火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是“阴虚”体质;手脚冰冷,怀疑是“阳虚”或“气虚”……究竟应该如何来辨识自己属于哪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日常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护理中心主任中医师陈兴华指出,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把体质分为9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 经络与中医发展

    经络与中医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经络作用进行了大量 研究,发现经络是输送人体“生物电”的通 道,具备传递人体生命信息的作用。人体 的某些部位发生异常时,就会通过经络传 递信息,进而产生不适症状。但是,目前的 许多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 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对待,特别是肿瘤患 者,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诊断已发展到 中、晚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 肿瘤早期发现的研究越发重要。 中医“望、闻、问、切”以及“经络学”、 “脏腑学”...

  •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

  • 掐人中急救 不合适反而帮倒忙

    掐人中急救 不合适反而帮倒忙

    春运路上,有温情,也可能有险情。但是,有时候急救也要注意科学救治,否则可能帮倒忙。 乘客突发疾病 一把梳子缓解险情 2月9号下午2点多,江苏扬州火车站值班员接到紧急通知:在南通开往石家庄的列车上,一男子突发过敏性疾病,几度晕厥。列车刚停稳,患病男子就被搀扶下车,两名列车员疾步上前帮助,一个按人中穴,一个按虎口穴,但是没有效果,患病男子依然晕厥不适。车站工作人员又立即推来轮椅让他坐下。 男子妻子说,俩人来自盐城,准备回老家石家庄过年,途中可能是丈夫食物过敏引发不适。扬州火车站客运员朱开霞...

  • 中医释疑“鼾声如雷”

    中医释疑“鼾声如雷”

    成语“鼾声如雷”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指熟睡时宣布的很大的鼻息声,人们用来描述睡得很深。日常生活中,假如一个人睡觉的时分,常常平白无故宣布很嘹亮的打鼾声,却需求警觉了。 •鼾声如雷的原因 正常状况下,人们熟睡时会宣布纤细的、有节律的鼻息声。那是气流通过喉鼻时发生的声响。但假如睡觉时“鼾声如雷”,就要另当别论了。现代医学以为,引起如雷样鼾声的原因许多,如先天发育反常、呼吸道狭隘、肥壮、内分泌系统疾病、支气管及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醉酒、睡觉呼吸暂停...

  • 儿时的中医记忆

    儿时的中医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有个冬天的早上,奶奶突然中风了。家人一合计,要到城里去住院。我的叔叔们马上去砍了“硬头黄”,把家里的凉椅绑上,做成了“划杆”,那时天已经大亮了,爸爸妈妈和叔叔他们抬起奶奶去城里看病,临走前交代我中午自己吃点东西,在这焦急和喧嚣过后,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奶奶到底怎么样了。 晌午时分,远远看见抬“划杆”的几个人回来了。我跑出去迎接,看到奶奶还是和早上一样。大家轻手轻脚地把奶奶挪上床。只听大人们议论:&...

  •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

    中成药 使用得法才高效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中成药的使用中,如果用药对路,也非伪劣产品,却不能奏效,个中原因往往就是病人“用不得法”。 中成药的内服外用各有章法,一般情况下外用药物不适于内服,尤其是有毒之品,如鹅掌风药水、正骨水、九一散等都切忌入口,以免中毒而腐蚀口腔黏膜。也有少数例外,如锡类散等,但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内服药中,大粒蜜丸应掰开或切成小块吞服;对于...

  • 以下乐中颐养天年

    以下乐中颐养天年

    快乐生健康,健康生快乐。快乐是养生之道,也是健康长寿之道。做-个乐活健康的老人,要在以下乐中颐养天年。   知足之乐: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知足赛过活神仙。   天伦之乐:赏心于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手足之情中,则飘飘欲仙。   运动之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创造了人的各种智慧、技能。选择时机,适当运动,乃长寿之道。   助人之乐: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的乐事,则心情爽快,胸襟开阔,无疑会体健寿长。   忘年之乐:忘...

  • 过敏性紫癜 中药食疗五方

    过敏性紫癜 中药食疗五方

    过敏性紫癜在中医属于“斑”、“疹”、“衄血”范畴。一般多因阴虚阳亢、血热妄行所致,但也有属于虚寒之类。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体内可出现广泛的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病变可发生在其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甚至可涉及心、肺等脏器。 方一:花生米(连衣)100克,大蒜(去皮)100克。将上两样放入锅内煲熟食用。隔日1次,连食5次。 解毒消肿,健脾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过敏性紫癜。 方二:生地12克,水牛角、丹皮、枸杞子、旱莲草各10克.生大黄5...

  • 中医药发展与书法审美的演变

    中医药发展与书法审美的演变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人体生老病死...

  • 亚健康人群中阳虚体质最多

    亚健康人群中阳虚体质最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璞   11月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本次报告作为目前全国调研样本数最大的一份体质分析报告,旨在了解国民体质分布、不同人群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亚健康人群中阳虚体质最多   中医把人体的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八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属于亚健康状态。该报告通过2015~2017年在“体质辨识”公众号平台上收集的约11.6万例样本,对中国人...

  • 中医治病重视心理调适

    中医治病重视心理调适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身心健康,人们才能乐观、坚强、平静地生活,才能正确地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作为医生要体谅和理解病人的处境,以负责的态度,热情的鼓励,运用中医技术予以治疗,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配合医生治疗,让患常见病者恢复健康,让患绝症者正确面对困难,增强抗病勇气,综合调治,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 中医治病重视心理调适,除针药治疗外,还非常重视“话疗”,故有“治病先治心&rdqu...

  • 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

    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

    近年来中医养生持续 升温,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 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 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 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 补、固。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黄帝 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 “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万物生 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 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 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 意养脾、化湿;秋...

  • 秋冬干燥 中成药改善体质

    秋冬干燥 中成药改善体质

    秋冬天气很干燥,用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既有猪肉的鲜味,又有雪梨的甜味,非常清甜养人。百合红枣粥、银耳燕窝粥、银耳虫草炖瘦肉等对于阴虚体质来说也都不错。 但由于上述药物在我国备受女性推崇,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能够美容养颜,所以因为乱吃而引起月经不调、肥胖、消化不良、痤疮等病症的情况也常见。 上述滋补品,对阴虚、气阴两虚的人比较合适,但也不能多吃;而痰湿、湿热体质,以不吃为佳;瘀血体质吃了作用也不大;阳虚、气虚体质,则要再配一些理气、补气、温阳的药食,而且不能大量久服。所以, 燕窝等贵重礼品不要...

  • 刮痧是一种中医保健手段

    刮痧是一种中医保健手段

    刮痧是一种中医保健手段,由于操作简单,很多市民会自己购买刮痧板在家里DIY刮痧。一些美容院甚至打起“刮痧丰胸”、“刮痧瘦腿”、“刮痧祛斑”、“刮痧收缩毛孔”等招牌,刮痧似乎成为一种“神奇”、简单而又廉价的美容方式,不少爱美的MM也纷纷效仿之。对此,专业的推拿科医生表示,刮痧作为一种养生方式未尝不可,但要注意别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引发骨膜炎。 中 医 门 诊 感冒、落枕、颈肩腰腿痛治疗效...

  • 气与中医自然观

    气与中医自然观

    “自然”一词最早出现在 《道德经·二十五 章》 ,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这是中国人理解最广泛的自然的含义。自然观是人 们对自然界的总体性认识,是关于自然系统的性 质、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 本看法 [1 ] 。任何一门系统的学科必然包含与之相 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中医自然观是与中医学相适 应的系统的自然观,是中医学在人与自然的实践中 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总体性认识。气是中国传统 哲学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中医学的理...

  • 乳房肿块 中医食疗

    乳房肿块 中医食疗

    1.金橘叶茶 金橘叶(干品)30克,秋季金橘成熟采摘后,收集金橘叶,洗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或从中药店购买,经拣杂,洗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放入容器中,即成。代茶饮,或当饮料,频频饮用之。本食疗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房良性肿块。 2.枸橘李粉方 枸橘李(即香橼)100克。8-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日晒夜露,至全部干燥,即成枸橘李,研粉备用。每日两次,每次取枸橘李干粉5克,用适量黄酒加温水(调匀)送服。本食疗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房良性肿块。 3.青皮象贝郁金山楂粉青皮100克,郁金100克,山楂200克...

  • 糯米与中草药配伍药治病方

    糯米与中草药配伍药治病方

    糯米又叫江米.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其可用于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与相关中草药配伍应用.其治病就更广泛。 1.糯米、藕粉、白糖各250克,加水适量,揉成团,放蒸笼里蒸熟,备用。分餐随意煮吃或煎食。连续食5~10天,可治疗纳差、虚弱、便血及鼻出血。本方还具有补虚、止血、养胃之功效。 2.糯米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食用,喝汤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2次。主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本方具有滋补肝肾及明目的作用。 3.糯米150克,黑芝麻30克,两者分开用文火炒成微黄色,共研成末,每次...

  • 百年酒中仙“药酒”天天来一杯

    百年酒中仙“药酒”天天来一杯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寒冷气候考验着人体的耐受能力。2017年最后一个月,全国各地纷纷降温,零度以下的气温对于北方来说已是常态。古籍早有记载,古人善于在这寒冷时节对身体进行养生防护,不仅能舒适的安度寒冬,同时也为来年创造健康的身心条件。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亚健康盛行的现在,“治未病”的理念开始盛行,简单易操作的各色养生方式重新再人们生活中掀起了未病先治的风潮。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药酒了,冬日围炉小酌,三五好友...

  • 中老年补肾食疗法

    中老年补肾食疗法

    补肾壮阳酒:用于肾气虚损,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尿频、腰冷酸痛、下肢无力等症。枸杞子250克,蛤蚧一对去头足,肉苁蓉200克,大枣50克,装广口瓶,低度白酒兑入,高于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封存半年后饮用。每次30~50毫升,早晚各1次。 黑芝麻制鸡:小鸡1只约1000克,黑芝麻100克,姜汁,盐少许,桂圆肉80克。将鸡洗净,用姜汁搽匀鸡肚,将洗净的黑芝麻和桂圆肉塞入鸡肚内。将鸡放入盅内,加入绍酒及水浸过鸡面,隔水炖3小时,食时放少许盐调味。补血滋阴,乌发健脾。主治心肾虚弱,腰腿酸软,白发早牛,夜间失眠,纳食...

  • 生活中养生 足三里

    生活中养生 足三里

    读古人的医书读多了,就感觉古人喜欢卖关子,本来可以讲得很明白很透彻的东西,他们往往点到为止,故意不讲明白。我再学医的过程中拜过很多名师,也发现,这些老师,并不是把所有东西完全倾囊相授,很多东西,他只说出一半来。 起初,我对此感到不解而且不满,等有了临床经验后,才发现,这正是古人和恩师们的智慧所在。他们把我们领到门口,把剩下的留给我们自己去领悟。而只有自己领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终生不忘,受用无穷的。如果他全说出来了,我们也许会不当一回事儿,记不住,甚至根本不信。 后来,等到我也带学生的时候,我也经常...

  • 中医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

    马淑然, 医学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医基础系副主任,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需门诊专家。《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医药》《中国医药科学》审稿专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称考试命题组专家, 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的赴美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CCTV10《健康之路》特聘专家, 北京卫视《养生堂》特聘专家, 深圳电视台《食客准备养生堂》特聘专家,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特聘健康顾问, 中美国际特邀的品质生活专家顾问。主...

  •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

    •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是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另一方面是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也是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切实做好“两创”,才能真正达到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于心,外化中医健康养生实践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

  • 《西游记》中的药引

    《西游记》中的药引

    《西游记》中的药引 中医处方中常有药引,药引起着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正如清代医家尤在泾所言:“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并非特指某物,往往是医家根据病情而定。有些药引可能非常普通,如白开水、酒、冰水、蜂蜜水等,有些则稀奇且难觅,通常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时用到。 《西游记》中有多处涉及药引,大都稀奇古怪,闻所未闻,读来颇为有趣。如第六十九回中,孙悟空在回答朱紫国官员关于使用何药引的问题时提及两种药引,一种是“六物煎汤送下”,这...

    养生秘方 2024-03-06 18 0 中的
  • 老中医 讲究喝养生茶

    老中医 讲究喝养生茶

    多项研究证实,喝茶有益健 康,其实除了绿茶、红茶、花茶,很 多老中医都还讲究喝养生茶。 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中 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 任委员 三花茶:三七花l克,玫瑰花 2克,杭菊花3克,龙井茶4克,沸 水泡两次,代茶饮。 功效:三七花有活血化瘀、降 脂补益的作用;玫瑰花能舒肝解 郁、调节情绪;杭菊花可清肝明目、 醒脑降压。三花茶有活血降压、舒 肝解郁的功效。 个人心得:我今年78岁,身体 健康,还能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 于爱喝茶这个习惯。茶叶中的咖啡 碱能振奋精神、活跃思维;茶碱有 利尿作用;...

  • 传统中医的养生之道

    传统中医的养生之道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养老面对的诸多潜在问题接踵而来,总结其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人口老化速度加快、人口比例失调、劳动人口短缺造成人工成本的攀高、无可控的医养医疗成本高涨、医疗条件和设施等资源不均匀性、独生子女无法按传统的方式为父母“养老送终”、多数老人未具备足够养老所需的物质和精神准备、老人自主自理能力的逐步丧失、养老性别的差异需求、经济条件的差别、地区环境差异性、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 风药是阳药中最轻灵的药物

    风药是阳药中最轻灵的药物

    人以阳气为主,风药是阳药中最轻灵的药物,秉肝木之性,走而不守,轻悍善动。提到风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其实并非如此,现将从各家论著中学习到的风药的应用介绍如下: 解表散寒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脏娇嫩不耐寒热,肺位最高。风寒、风热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使肺失宣肃。风药大多味辛,辛能散能行,故常用于风寒、风热感冒。最常见的方剂有银翘散、柴葛解肌汤。 风药升清 风药大多辛散,质轻升浮,故可用于升清。补中益气为升阳举陷类方的代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