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358页

中 第358页

  • 三伏灸中 隔姜灸正宗

    三伏灸中 隔姜灸正宗

    入伏以后,“三伏灸”又成了各大医院的明星疗法。记者在多家医院、诊所看到,前来敷贴的市民排起了长队。多数就诊者认为三伏灸花钱少、不吃药、无痛无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保健疗法。对此,专家提醒,“三伏灸”别盲目,“隔姜灸”最正宗。 贴敷时间要记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李黄彤介绍说,“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刺...

  • 瑜伽与中医有共同的养生基础

    瑜伽与中医有共同的养生基础

      有报载,已退休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每天的运动内容中都有瑜伽;49岁的美国歌星麦当娜,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成功地诠释了Ashtanga(瑜伽的一种);名牌化妆品雅诗·兰黛的代言人伊丽莎白·赫利,在瑜伽的帮助下保持了生育之后体态的理想恢复……印度一家报纸称:“古老而神秘的瑜伽正在成为各国政界领袖、影视歌明星、奥运大腕减压调神、美体瘦身的秘密武器。”   瑜伽   ——古老的异国养生术   瑜伽起源于印度,源于梵...

  • 中医舌下给药法

    中医舌下给药法

      编者按:中医治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清代医家徐大椿言:“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说明处方药物对证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就是服药的方法不对。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开创了许多特殊的给药方法,发挥着独特的疗效。本版今起将分11部分陆续刊出。    舌下给药法是将药物置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治疗尸厥“脉动而无气”的假死现象时,用“桂屑著舌下&rd...

  • 按揉膻中穴 祛除烦躁

    按揉膻中穴 祛除烦躁

      具体功效   膻中穴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还是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主治疾病   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保健作用   当有心脏不适时,且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症状,按按膻中穴可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

  • 中医脐部给药法

    中医脐部给药法

      脐部给药法是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精髓。如《名医类案》载:“膏血砂垢,每溺则其痛不可言……既而九日,便溲俱不通,秘闷欲死。王即令用细灰于患人连脐带丹田,作一泥塘,径如碗大,下令用一指厚灰,四周高起,以新汲水调朴硝一两余,令化,渐倾入灰塘中,勿令漫溢,须臾大小便迸然而出,溺中血条皆如指大。”《续名医类案》载:“一人大小便,数日不通,用商陆捣烂,敷脐上,立愈。”   中医学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史料中的“苗医药”

    史料中的“苗医药”

    田华咏杜江 由于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医药从秦灭楚(公元前223年)到清代末期(公元1840年)的2000多年中,大多只能靠口耳相传,只有少量医药资料散在于有关史料之中,从秦汉以来的史志本草专著中有零星文字记载。 《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垩做药的记载,“生于谷,主女子寒热、症瘕目闭、积聚。”白垩为白善土,苏颂曰:“垩有五色,入药惟白者耳。关于白垩,在黄帝与蚩尤战争时,蚩尤战败,聚骨如灰,数年后骨白如灰,故有白垩之山。” 《楚辞》有关屈原的作品中也记载了不少沅湘间药物,...

  • 中药泡脚消除疲劳

    中药泡脚消除疲劳

    现在,都市人每天在密封的高楼大厦的格子间里一呆就是一天,上完班后回到家,就感觉浑身酸疼,根本不想动,就想躺着看会儿电视。如果整天这样,会造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和反应能力减退,这样就离生大病不远了。所以,疲劳还是赶紧治治的好。对于怎样消除疲劳,我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用中药泡脚。 方法 取川芎、党参各40克,然后加清水2000毫升,放在火上煎,等煎至1500毫升的时候,把药渣过滤掉,然后把药汁倒人脚盆中。这时候水比较热,所以先把脚放在水蒸汽上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晚临睡前熏泡一次,感觉水凉了就往盆里续热水。...

  • 中老年人防病治病艾灸法

    中老年人防病治病艾灸法

    艾灸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壮阳,行气活血,舒通经络的作用,能调节血压,降低血脂,增强脏腑功能,防病保健,延缓衰老,是中老年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必用之法。 【取穴】 (1)足三里和曲池配合,能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中风。 (2)海能益气固精,补肾助阳。 (3)肺俞、风门、大椎三穴配合能够用于体弱易患感冒,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 (4)三阴交、肾俞、关元三穴进行配合可健脾补肾。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中午11时灸效果最佳,隔日或每3日灸1次。如无明显不适,每周1次或每月灸1-2次,或每月初连续灸...

  • 夏末秋初游备些中成药

    夏末秋初游备些中成药

      夏末秋初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天气炎热,暑湿偏重,加之贪饮纳凉,易耗气伤阴,又是消化道与呼吸系统疾病多发时期。因此,外出旅游时应选带几种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   藿香正气水。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是夏末秋初感冒、消化不良、腹泻以及食物中毒的首选中成药。特别是对于夏末秋初旅游者腹泻、胃肠型感冒或水土不服引发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疗效尤佳。同类药还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香连丸。夏末秋初易患细菌性痢疾,香连丸对于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症有清...

  • 中医传统推拿“开锁”疗法

    中医传统推拿“开锁”疗法

    中医传统推拿疗法历史悠久,其中推就是按摩,拿就是开关,民间又叫“开锁”,人体共有九把锁(“锁”其实就是人体的几条大筋,沿脊肌或或膀胱经),“开九锁”不仅能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还能贯通人体经脉,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运用一定的手法(抓起来再弹起来,实际上就是“弹筋发”)将闭塞的锁打开,一通百通,疾病就能痊愈。虽然在自然疗法盛行的时代,开九锁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它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伤筋、昏厥确有疗效。...

  • 中国藏医药学

    中国藏医药学

    中国藏医药学起源于高原民族的长期医疗实践,是最具有地方特色,又融合西藏神秘文化的奇特医术。藏医治病广泛,除了服药外,各类治疗手段也十分丰富,现介绍几种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火灸疗法医生拿着一个个规格不等的火棒,在患者身体上或轻烟宣发,或溢红一片。它主要用于治疗寒性病,如:胃火衰败、消化不良、肢体浮肿、黄水寒毒、瘰疬炭疽、神经错乱、脉滑体弱等症。有的热病后期患者,也可用火灸施治。 涂擦疗法是藏医外治的独特方法,包括两类:一是用植物或动物油脂涂擦全身或局,二是用藏药加童便、乳汁、雪水调成膏(或煎膏)涂擦。油脂或药物配...

  • 中医阴道给药法

    中医阴道给药法

    从前阴给药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阴中填塞和洗浴两种方法。如《金匮要略》中用矾石丸和蛇床子散作成栓剂纳入前阴,分别治疗湿热带下证及寒湿带下证;用狼牙汤方煎汤熏洗外阴,治疗湿热郁积所致的外阴糜烂生疮。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给药可产生全身疗效,如激素替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有人研究将肽类或疫苗进行阴道给药。 阴道途径给药具有延长释放系统的滞留时间、避免肝脏首过代谢、对有些药物渗透性较高、药物不会被代谢而失活等优点,因此阴道给药正逐渐被研究者关注。...

  • 人到中年 轻松养好五部位

    人到中年 轻松养好五部位

      人们都认为白发和皱纹是衰老的早期迹象,实际上,人体一些部位在外表变老之前,就开始衰退了。因此,对于保健是越早越好,一般认为35岁以后开始系统的保健比较合适。   护肤 每天按15分钟三阴交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人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却眼睁睁地看着衰老爬上自己的脸庞和身体。   其实,三阴交穴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年轻,延缓衰老,保证女人的魅力。 每天晚上5 ~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气血畅通,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养...

  • 中医药浴 神爽气舒

    中医药浴 神爽气舒

      炎炎夏天,暑气逼人。每天痛痛快快洗个澡,就会顿感神爽气舒,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但浑身凉爽,还能起到健身美容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菊花浴   取菊花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泡洗20分钟左右,再用水冲净。此浴有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之功。   金银花浴   取金银花适量,煎水,滤汁后兑入浴水,洗泡20分钟左右,再冲洗干净,浴后凉爽舒畅,治痱效果理想。   香醋浴   在浴水中加入少许醋,按常规洗浴,浴后浑身舒适,且头发柔软光泽,易梳理。   人丹浴   一盆水,大人加入一包人丹,小儿加入半包,充分搅拌...

  • 胃口不好 多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胃口不好 多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可见,拥有一个好胃口,至关重要。胃口不好的人,平时可以多按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对提高脾胃功能、增进食欲,有独特的疗效。 中脘穴,“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

  • 中医养生 小寒保暖护脾胃

    中医养生 小寒保暖护脾胃

      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此时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三九隆冬时期。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关节痛、脾胃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严冬打响“保胃”战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不佳,对营养的吸收减少,人就容易生病。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这时候人体阳气内敛,胃的阳气也处于内敛状态。如果此时大量进补,加上自身脾胃的运化功...

  • 海风吹了得面瘫 中药热敷

    海风吹了得面瘫 中药热敷

      家住青岛的王女士被海风吹着了,得了面瘫,治疗开始效果不错,但往后效果就不明显了。正好来郑州看女儿,就到河南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   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焦乃军说,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由于肌体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气趁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因此出现面瘫。也就是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再加上连续冷风的刺激是诱发本病的原因。如果治疗及时,一般运用针灸、理疗加中药的综合治疗...

  • 中老年人频繁早搏如何调治

    中老年人频繁早搏如何调治

    心脏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医学上称“早搏”。早搏可分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早搏3种,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频繁早搏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炎患者。早搏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早搏也可因患者消化不良、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血钾过低等原因引起。有早搏的患者,应注意保养自己,巩固疗效,以防止、减少早搏的发生。 休息 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午睡,失眠者应服镇静剂,以保证大脑皮层充分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如在心跳快时早搏多,患者应绝...

  • 中医急救 嗅鼻法点刺法

    中医急救 嗅鼻法点刺法

    一提起急救,人们马上会想到西医。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里有急救法的相关记载。目前,中医仍使用的急救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服药法 长久以来,内服中药一直被认为起效较慢,适合慢性病的调理。其实,内服药物急救也属于中医常用的急救法之一,比如,常见的急救汤药有“独参汤”,丸药有: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液有“清开灵口服液”,散剂有“七厘散”,胶囊剂有“云南白药胶囊”等,这些都是中医急救常用的...

  • 中医耳穴压豆疗法

    中医耳穴压豆疗法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应区或敏感点,当人体有病时,刺激这些部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就是耳穴。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表面光滑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为佳,贴后每天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3-7天。 耳穴压豆疗法的关键是选准穴位,也就是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直接观察法与压痛点探查法...

  • 中成药调理亚健康

    中成药调理亚健康

    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需要进行调理,不然有向相关疾病发展的趋势。如血压或血糖长期处于正常值的最高值,有向高血压、糖尿病发展的趋势。为了方便人们用药,推荐使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调理。 归脾丸 对于心脾两虚引起的体倦乏力、失眠头晕、健忘心悸都有很好的疗效,包括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低血压、贫血、缺血性心脏病等。 六味地黄丸由于它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肾阴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潮热等症状,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这个方剂由6味中药组成,如再加两味药,使用范围就更广了。如加麦冬、五味子后,就...

  • 中医养生 闭目养神

    中医养生 闭目养神

    自古以来,诗经里告诉人们只有闭目才能养神,在养生家里讲到的“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闭上眼睛能很好地养目,还会更好地把心静下来。只有让心安静了以后,人的精气神才能得到养护,保证了精气神的旺盛,促使了人体的健康,排除了病患,防止了灾祸。 祖国医学认为,“神”是支配人体生命唯一的促使者,让精神促使知觉,这就是人体上总的方针。“神”支配身体,影响健康,所以“神”对健康的关系极为重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

  • 白领亚健康铆牢中医

    白领亚健康铆牢中医

    白领小赵,年纪轻轻,这两天自己在家熬中药。原来,小赵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之前看了西医,使用了抗生素,早搏情况有了改善,但仍觉得胸闷、心慌,在朋友的建议下,他跑了趟中医医院,想通过中医调理一下。 治病找中医,养生就更要靠中医了。近年来,服用膏方的人群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我原来一直觉得膏方是中老年人进补用的,后来一位服用过膏方的同事告诉我,其实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这种方子是根据个人体质来调配的。”白领陈先生今年也加入到了膏方养生的队伍中。 以往看中医的主要是中老年人,但近五...

  • 《内经》中的养生保健观

    《内经》中的养生保健观

    《黄帝内经》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上所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收藏之根本。所以提出这个规律养生,春天夏天保养阳气,秋天冬天保养阴精。 《内经》提出的四时养生的观点,历代注家对此认识尚不一致。 马莳、高士宗等认为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则要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元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食,以制其盛阴。 张景岳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阳与阴互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

  • 紧急情况同时按压人中、内关两穴

    紧急情况同时按压人中、内关两穴

    有人晕过去了,立刻会有人给他掐人中。其实,除了人中,还有一个急救穴——内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蒋可介绍说,内关在手腕横纹正中上方2寸。遇到昏过去的人,按压此穴能升高血压、调节心律,从而恢复神智。紧急情况下,同时按压人中、内关两穴,效果更好。 于明...

  • 中医刮痧疗“寒包火”型感冒

    中医刮痧疗“寒包火”型感冒

    “寒包火”型感冒是由于身体遭受“寒气”的侵袭,引发感冒,且伴有高热,此时往往由于体内的“火”与外部的寒气交织在一起,导致感冒迁延难愈。如果用西医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而用中医刮痧疗法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具体方法是:从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刮痧至定喘穴、大椎穴,再到迎香穴、太阳穴上轻轻进行刮痧,可以事先在这些穴位上涂抹一些风油精,每日1次。 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定喘穴位于背...

  • 喝中药应慎吃的食物

    喝中药应慎吃的食物

    白萝卜。有理气下气的作用,是可以“破气”的食物,不宜跟人参等补气的滋补温补类药同吃。 辣椒、姜、蒜。辛辣刺激的食物,是正在服用清热凉血类中药患者的禁忌,因为药性相冲。 冰水。脾胃不好的人都应该避免寒凉,尤其是在吃一些辛温发散的中药时。否则耗损脾胃机能,人体气血无法调和。 糯米。服用健脾养胃的中药时,应避免吃糯米,因为它不易消化。 芒果。属于中医里的“发物”,正在吃祛湿热的中药或改善过敏、皮肤病药物的患者,应该避免,否则容易使病情反复。...

  • 中药烟熏消毒室内更安全

    中药烟熏消毒室内更安全

    秋季昼夜温差大,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除了要保证空气流通外,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有助于消除或杀灭存在于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从而预防以空气的媒介作用引起的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用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上清液、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进行喷雾和熏蒸消毒,或者用紫外线的方法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只能在无人条件下使用,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否则会对皮肤和呼吸道系统造成伤害。使用苍术、艾叶等纯中药,也能达到室内空气消毒的效果,具有取材方便、药性稳定、毒副作用和刺激性小、烟熏消毒时,人可以在房间等优点。 有试验证明,在...

  • 中医揪痧或扯痧

    中医揪痧或扯痧

    没人喜欢跟自己过不去,但中医里的某些治疗手法却偏偏有点类似的意味。比如,一些人额头或脖子上那一圈紫红色的淤血就是自己揪出来的。在我国民间,这可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自我治疗方法。 “中医里,揪扯皮肤的方法被称为揪痧或扯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种简单变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李智说,揪痧是指在身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揪痧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对于颈、肩、背疼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李智说,头痛...

  • 中药膏贴不可随意“通用”

    中药膏贴不可随意“通用”

    腰痛、腿痛、关节痛……到药店买一贴膏药,一贴了之,真的那么见效吗?其实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 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膏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等再加上硝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