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366页
-
健脾暖中 鲫鱼汤加黄芪补气
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用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 条。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一起放 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杀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 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 碗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健康提示:陈皮为理气类中药,能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胡椒食药兼用,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 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用,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 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此汤能辅助 治疗中寒型腹痛腹泻,症见食欲不振、腹部冷痛、喜温...
-
滋阴补血还要补肾:介绍10种中药
身体不好,要滋阴,要补血,还要补肾,但又不要吃一大堆药,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10种中药,让你一步到位。 黑豆 用于肾亏月经稀少,慢性肾病蛋白尿。 黑豆核桃炖猪腰:黑豆50克,核桃仁30克,猪肾1个,共炖2小时,低盐调味。 黑芝麻 补肝肾,益精血,用于精亏血少的月经病及男科病。 黑芝麻炖鸡:黑芝麻50克,塞入鸡膛中,加水炖两小时。 当归 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还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肾性贫血...
-
中药膳食调理女性亚健康
药茶调理女性亚健康者可 对症选用一些常用中药泡茶调 理,既方便又有效。 神疲乏力、精力不支、胃口 不好、四肢发冷、大便先硬后软、 说话声音提不起来,属中气不 足,可选补中益气的黄芪、人参、 党参等;皮肤干燥、头发容易脱 落、两眼干涩、睡眠不好、脸色苍 白、皮肤容易长斑,属血虚,可选 首乌、当归、鸡血藤、红枣等;口 舌生疮、眼睛红赤、舌质红、大便 秘结,属心肝火旺,多与长期熬 夜、过分劳累有关,可选清热泻 火的夏枯草、黄连等;若有阴虚 症状,则选用女贞子、旱莲草、石 斛、天冬、麦冬等养阴中药;平时 目赤、咽喉肿疼、...
-
食物中毒用食物解毒
白萝卜解蘑菇中毒白萝卜其味甘辛,内含葡萄糖、氢化果酸、精氨酸、胆碱、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如与红糖适量一并煎取汁,分次饮用,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等功能。但要先洗胃,清除停留在胃内的有毒蘑菇后,及时采用本方法解毒排毒,才有治疗效果。 白菜解木薯中毒本品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少量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胃肠等功能。取白菜、白萝卜各1500克,用水洗净,捣取汁,加少量溶化了的红糖调味,当做饮料频频饮用,可解木薯中毒,减轻对肝脏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鸡蛋解汞中毒鸡蛋...
-
中药中毒毒理分析
含生物碱类这类药物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花;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 含苷类强心苷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小剂量有强心作用,但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停搏,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可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导致死亡,如白果、苦杏仁、桃仁、木薯、瓜蒂等;皂苷类的毒性作用主要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且有溶血作用,如木通、黄药子、商陆等;黄酮苷主要可刺...
-
中医目诊之主要内容 中医经典对眼神表情的论述
“读眼术”是运用中医思维打开情志疾病的大门 中医认为情志疾病多与肝主疏泄及心主神志功 能密切相关, 临床上常从肝与心论治, 但仍无法客观 测量情志异常。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笔者认为对眼神 表情的观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思路与新领域。 眼 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眼 神是无法伪装的, 它能真实、 准确的反映人内心的情 绪体验。 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与异常情绪体 验关系, 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 寻 求直接、 真实、 准确地测评情绪体验的方法是医学、...
-
基于《伤寒论》阳明探讨脑肠相关与中医通下的关系
学习方剂的人都知道, 《伤寒论》为历代方书执 牛耳者, 方剂教材中的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方 都来源于张仲景的这本书, 书中审证辨因、 据证立 法, 用药之精妙常令人抚掌击节。 《伤寒论》中对通 下法的应用遍及六经病, 全书397条, 与通下有关的 条文就有90条, 其中, 阳明病最为广泛。 邪入阳明结 成腑实为 “可下证” , 故有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 也” 的论述。 张仲景发现在阳明病中, 常出现神志症 状, 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精神、 心理的改变, 而阳明又...
-
中医“病”的认知甚至早于对“证”的认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建英 李小茜 何建成 编者按: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综合病、证、症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意在厘清病、证、症的概念,以辨证为核心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勾勒中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中医学的诊疗特征,充实了中医诊断的内容。本版特分上、下两篇刊发全文。 病、证、症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含义不同,可从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特征,作用不可替代又互为...
-
中药十九畏衍化关系探讨
十九畏属于中药配伍禁忌范畴,其主要药物范 围来自于十九畏歌诀,但十九畏药物之间的关系历 代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汉代至 1911 年间 172 部方书文献,以及北齐至 1911 年间 90 部本草 文献有关十九畏药组之间关系的记载,分析探讨十 九畏药物间关系的衍化。其中方书文献中宋代 《活人事证方》是较早载有十九畏内容的医籍,本 草文献中有 37 本的记载涉及到十九畏药物间关系。 1 十九畏中药物记载 根据现存十九畏歌诀,十九畏共涉及 19 味药 物,10 组配伍禁忌药对: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 霜,狼毒畏密...
-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塑造功能和熏陶功能,能够把各种个人的、主观的精神产品变成社会的和客观的意识和精神,传统文化对中医教育亦是如此。尤其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已经几乎成为一种另类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所谓非主流文化充斥着浮躁、奢靡的气息蚕食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全面提升中医学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大有裨益。 0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教育的关系 中医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医教育理论的思想源泉。孙思邈的&l...
-
服用中成药巧选药引子
服用中药时,医生常常叮嘱病人放点药引为使,其实,服用中成药时用药引送服,其效更佳。中成药组方固定,不像汤药样能随症加减,所以加点药引送服,可引药归经,增强治疗效果。现将常用药引介绍如下,供选用。 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补气健脾、利膈利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等。 藕汁 有清热止血作用,如用本品送服十灰丸、云南白药等,疗效甚佳。一般每次用半杯,约100毫升即可。 黄酒 黄酒可舒筋活络,散寒止痛,治疗腰腿痛、淤血疼痛、跌打损伤及血淤痛经、闭经等疾病的中...
-
中药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过近3 000年的渐进积累和衍生分化, 现代 中医药科学已经演化成为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科 学知识分支体系。 在全面梳理中医药科学分支学科 的基础上建构有层次的学科结构, 辨识中医药科学 的科学定位和知识特征, 对于确认中医药科学的科 学属性、 持续推进中医药科学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中医药科学分支学科名称的由来 中医药知识是为满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 求而总结出来的医疗领域认识成果。 一般意义的中 医学包含着中药学的内容, 因此可以称之为中医药科 学。 据医史学者考证, 中国在南朝刘宋时期就出现了 &...
-
《苗医药的身影》——《中国苗医史》序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我十分尊重本民族专家自身的经历、来自他们本地的调查和用本民族文字表述的医学经纶。对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欣赏他们用飘着乡土气息的汉文来著书立说。我读过达尔文时代的探险家的故事,一直警惕研究民族文化中居高临下的殖民观念,反对抱着文化偏见的任何管窥蠡测,讨厌那些从海滩上捡了几只贝壳就炫耀广庭的浅薄之辈。 田华咏等几位湘西和贵州的学者编著的《中国苗医史》,是一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综述性著作,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感,他们从众多的史料中披沥出不少苗医药文化的“内部档案”;也有较强...
-
南阳宗气学派对中医宗气理论的理论发挥
南阳宗气学派学术思想研究 宗气学派即是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 气理论作为指导, 以调补宗气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 医学流派。 宗气学派创始人为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 张锡纯, 南阳宗气学派是南阳医家陈吉全、 庞景三、 方家选等人在继承张锡纯宗气理论, 并参以李东垣、 王清任等医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自己数 十年医学实践的感悟而创立。 南阳宗气学派在理法 方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宗气学派学术思想, 使中医 宗气学派在南阳得到发扬光大, 其中笔者是主要的 理论总结者和实践者之一, 河南省第一届名中医庞 景三教授和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