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72页

病 第172页

  • 五色桃花汤组成方解治急性食管炎病案举例

    五色桃花汤组成方解治急性食管炎病案举例

    急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农村中较为常见,尤以农忙季节为多。其症多由饮食热物或硬食吞咽过急,伤及食管及胃黏膜所致。病者一般并无胃病史,发病突然,于食后骤然吐血或呕血(轻者亦可无出血),食管及胃脘部顿觉疼痛,其痛如灼,饮食时灼痛更甚,遂致妨碍饮食。笔者用“五色桃花汤”治疗多例急性食管炎,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 五色桃花汤组成:赤石脂15g,白及片9g,黄郁金6g,青黛3g(包煎),乌贼骨9g(研粉),玄参...

  • “肠不和则病不安”治验

    “肠不和则病不安”治验

    “胃不和则卧不安” 始见于《素问·逆调论》 , 指阳 明胃腑失于和降, 胃气上逆, 可导致夜卧不安 [1 ] 。笔者 在临床工作中受该理论的启发, 观察到很多“肠不和则 病不安” 的现象, 治疗时从通腑祛邪入手, 先使肠道和 降, 通过调畅脏腑可有效促进疾病的痊愈。现结合验 案总结如下, 谨供同道参考。 1 化疗药物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案 刘某, 女, 52 岁。初诊日期:2013 年 8 月 20 日。 患者以 “乳腺癌术后 1 个月&rd...

  • 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传染病。唐宋诗歌中有不少描述患疟疾及求医饮药的述病诗,是供今人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杜甫 疟疠三秋孰可忍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杜甫旅居长安下杜城,贫病交加,卧床不起。当时长安阴雨连绵,蚊虫肆虐,杜甫又染上了疟疾。诗圣病后走访青年友人王倚,受到热情款待。他在《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写道:“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

  •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1]认为:“谷道”主人体消化吸收, 调节枢纽在脾胃;“水道”主人体水液代谢, 调节枢纽在肾;“气道”主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补充的通道, 其交换枢纽在肺;“龙路”为人体血液、体液和精津的通路, 具有输布精血津液、濡养脏腑及筋骨肌肤之功能;“火路”为人体内为传感之路,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具有干线及网络, 四通八达, 具有沟通脏腑官窍形骸之...

  • 胃痞病 理气止痛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痞病 理气止痛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痞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泛指以患者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长期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脾胃病有较大优势,《黄帝内经》《脾胃论》《理虚元鉴》《证治汇补》等书对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思路颇有佳音。 男,60岁。诉胃脘不适5年余,近年来胃脘及两肋隐隐胀疼加重,易嗳气,纳食减少,进食稍多则胃脘胀满更甚。心悸,头晕,形体逐步消瘦,神疲体倦,四肢酸软无力。畏寒怕冷,有时口干。夜寐不安,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平时恐惧不安,恐胃有癌变。胃镜示...

  • 舌脉作为中医临证诊病的法宝 治治疗萎缩性胃炎

    舌脉作为中医临证诊病的法宝 治治疗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因比较复杂。我国一般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腺体萎缩还常常伴随肠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如不早期干预,存在癌变风险。多年来,有医家认为萎缩性胃炎多为虚证,治疗多以补气或养阴之品,或因其“萎缩”二字。不过“见萎即补”的临床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劳绍贤根据多年的经验,制定了凭舌定证型、循证做加减、审方调寒热的步骤,加以处方, 既保证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又保证了整个治疗过...

  • 李佃贵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常用对药

    李佃贵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常用对药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学术思想 治疗脾胃,首倡浊毒 古代医家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病因的认识多以《内经》所论为本,不外乎情志失调、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他脏传变等,而对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不外乎正虚( 脾阴、阳虚、胃阴、阳虚、脾气、胃气虚) 、邪实( 气郁、血瘀、痰湿、湿热) 或虚实夹杂三个方面。而浊毒不但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李佃贵...

  • 五泻心汤胃肠道疾病运用经验

    五泻心汤胃肠道疾病运用经验

    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 姜泻心汤、甘草汤心汤、大黄黄 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出自张 仲景著《伤寒论》,列于“太阳病 篇”.五泻心汤主治胃中不和而 出现的心下痞。由于“痞”的程度 不同,兼证不一。故仲景拟设五 泻汤以治之。 五泻心汤组方特点及适应证 五泻心汤主证之共同特点 是“心下痞”。病因是胃有热邪.即 是现代所指的炎症.但心下痞的 症状程度及兼证不同:大黄黄连 泻心汤用于证见“心下痞”而按之 为濡,是热陷于胃。...

  • 治疗老年胃肠病举案 胃溃疡慢性腹泻

    治疗老年胃肠病举案 胃溃疡慢性腹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多年来用自拟安中汤(药物组成为黄芪、党参、桂皮、白术、生姜、大枣、怀山药、田七、木香、砂仁、黄连)治疗老年胃肠病,有显著疗效,举案于下。   胃溃疡   许某,男,71岁。2016年5月16日诊,患者近一个月来上腹部常饱胀疼痛,今日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现面色白光白,胃部胀痛,有明显压痛感,呃逆、泛酸,食欲不振,大便溏,日2次,头晕,全身乏力,四肢不温,麻痹,舌淡,舌边有瘀斑,苔白,脉细缓。给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桂皮10克,白术12克,生姜20克,大枣...

  • 病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泻心汤及类方治疗

    病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泻心汤及类方治疗

    病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 胸膈胀满, 触之无形, 按之 柔软, 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痞满病名首见于 《 伤寒论》 , 第 1 4 9 条云: “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 也, 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 也, 半夏泻心汤主之。 ” 既明确了痞满的诊断, 又与结胸 证做了鉴别, 并创诸泻心汤及类方治疗, 并一直为后世 医家所效法, 现分述如下。 ( 1 )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该法适用于寒热错杂、 脾 胃升降失常、 气机痞塞之脾胃病。症见心下痞硬、 干呕、...

  • 腹痛 温振中阳培土疏木 谨守病机同中求异

    腹痛 温振中阳培土疏木 谨守病机同中求异

    腹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辨治规律复杂多变。国医大师路志正指出,虽然某些特定性状的腹痛可以作为特异症,“但见一证便是”,为立法处方指明方向,但更多是疾病因机证势的共同结果,因此治疗宜阴阳有纪,脏腑有序,脉络有度,方能取效。 详循举按若网在纲 参经络,定病位腹居人体正中,在脏以肝脾肾为主,在腑以肠胃为先,其外尚有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冲、任、带等诸多经脉循行,因此后世医家将腹分为小腹、大腹、脐腹、胁腹等区别审视。路志正在腹痛治疗中,尤其强调分区辨证,指出胁腹、少腹为肝...

  • 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为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笔者有幸跟随傅延龄学习,现将其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定病名】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包括全消化道——口腔、咽、食管、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肛门,以及肝胆的各种疾病。中医病名涉及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黄疸、胁痛等。其中医病名大多依据症状而命名,难以反映其疾病的特异性。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均可见上腹...

  • 腹痛病因病机方药予以探索总结

    腹痛病因病机方药予以探索总结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 主症的病证。腹痛病名源于《 内经》 , 如《 素问·气交变 大论篇》 曰: “ 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 肾水受邢, 民病腹 痛。 ” 提出腹痛由寒热之邪所致。《 素问·举痛论篇》 曰: “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 小络急引故 痛。 ” “ 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 瘅热焦渴, 则坚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矣。 ” 《 伤寒论》 中虽未像《 金匮要略》...

  • 泄泻属慢性腹泻范畴 中医病例举隅

    泄泻属慢性腹泻范畴 中医病例举隅

    泄泻属现代医学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以便次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症。中医学认为泄泻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以及禀赋不足,病机为脾虚湿盛,临床治疗泄泻多从脾虚论治,并在亲身临床及科研实践中给予验证。   审病求因,详析病机   中医学认为泄泻病位在肠,病机可宗脾虚,其认为脾气宜升则健,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湿,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则清不升,湿不化,气血生化乏源,故脾虚乃泄泻发病根源。泄泻的病因虽相当复杂,但谨守&ldquo...

  • 张志远治疗胃脘痛 病案举例

    张志远治疗胃脘痛 病案举例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从医七十年宝贵临证经验总结,论文总结其注重从肝、脾和肺脏入手治疗胃脘痛。 张志远教授擅长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他认为,胃脘痛不能单纯治胃,胃脏出现问题多与肝、脾和肺三脏有关,肝阴虚、脾阳虚或肺气郁结,都会使胃的气机阻滞,进而导致胃失和降。因此主张从肝、脾和肺脏入手,通过滋肝、清肝,益气健脾,润肺解郁,从而和中养胃,行气止痛,以愈胃脘痛。 胃脘痛的记载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指出:“胃病者,腹月真 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又称胃...

  •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胸痹胁痛病例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胸痹胁痛病例

    中医治病靠辨证寻源知机,然后靠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组方,从整体平衡的认知来把握调和人体阴阳气血,养胃补津,扶正祛邪,恢复人体自我修复机能以达中和平衡之境,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现今方药杂乱的现象比比皆是,疗效不佳又损伤胃气,有损于中医声誉,更是有悖于医圣张仲景之“保胃气”大法。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保胃气是中医治病的第一要义 有些中医开方药味太杂,...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虚、毒、湿”致病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随着抗生素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AAD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在老年人群(≥60岁)的发病率极高。久用、滥用抗生素为本病外因,年老体虚为内因。中医学虽无AAD病名记载,但可归属于泄泻范畴,目前中医学对其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众多学者将本病责之为脾肾阳虚、湿浊内生。老年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苦寒药毒,更伤脾肾。在老年AAD的发生发展中,正气亏损——脾肾阳虚是其发病和转归的根本内因,邪气侵袭—...

  • 哮喘病因以痰为主 预防哮喘有章可循

    哮喘病因以痰为主 预防哮喘有章可循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开始频繁外出踏青郊游,愉悦身心强健体魄。而刻时也是哮喘病的好发季节,大量的花粉飞絮飘浮在空气中,这些过敏原在风的作用下快速传播,使得我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的同时,更要防止哮喘的发生和发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隋博文提醒哮喘病人,注重预防,认清误区,调理饮食,相信哮喘顽疾并非无懈可击。 哮喘病因以痰为主 隋博文介绍,哮喘是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种变态(过敏)反应性疾病。此病很容易受...

  • 哮喘胸闷气短 王琦教授病案举隅

    哮喘胸闷气短 王琦教授病案举隅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体-病-证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 博士生导师,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由他创立 的体质分类以及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已 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并得到国内外 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传扬。王老师在辨治过敏 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 用药匠 心独运。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愿将吾师从体-病-证 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以飨 同道。 创体质分类,以脱敏调体方调节特禀质之体 王琦教授在古代体质分类方法基础上,...

  •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与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着疫情的发展逐渐蔓延到全国,这一疾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王玉光等[2]提出本病属“湿毒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说明致病人群的普遍易感性和症状的相似性。《伤寒杂病论》载:&ld...

  • 肺心病首选厚朴麻黄汤医治

    肺心病首选厚朴麻黄汤医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云:“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条文字简略,单凭“咳而脉浮”是不大简单选用厚朴麻黄汤的,由于“咳而脉浮”能够见到许多病证,如小青龙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越婢汤证等。张仲景的弦外之音是,咳嗽是内有水饮,脉浮是外有风寒之邪,水饮久居,风寒外袭,引动水饮而作祟。但详细光临床上,不仅仅是“咳而脉浮”四个字。对此唐代孙思邈解说的比较明晰,他说:“厚朴麻黄汤治咳而大逆,...

  • 畲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探索

    畲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探索

    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畲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畲族医药与中医药渊源相通,在长期民族迁徙过程中,畲族还吸纳了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精华,发展了本民族医药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医药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主要有“六神学说”“疳积理论”“痧症理论”。 畲族主要聚居的闽、浙、赣及闽、粤、赣交界地带,多雨湿热,瘴气流行...

  •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外感者,因于外邪袭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而咳;内伤者,因于脏腑功能失常,或虚或实,影响到肺,致肺气上逆而咳。 咳嗽虽为临床所常见,但每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甚至有迁延多日以至数月者。 外感咳嗽一年...

  • 从三焦气化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从三焦气化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气流受限为特征的 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 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异常炎性反应有关 [1] 。 COPD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 根据其症状特点, 属于 中医学 “肺胀” 范畴。 临床研究表明, COPD的主要病 机是气阳亏虚、 痰瘀伏肺, 但究其缘由与三焦气化不 利相关, 现从三焦气化论治COPD探讨如下。 三焦气化失司是COPD的根本病机 从...

  • 咳嗽既是病又不是病 对症食疗

    咳嗽既是病又不是病 对症食疗

    咳嗽既是病,又不是病,感冒发烧可能引发咳嗽,喝水吃东西呛着了也会咳嗽两下。咳嗽了自然想的是吃止咳药,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应该立即镇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博教授指出,盲目的镇咳有时会加重病情。 盲目镇咳,反而会加重病情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刘建博教授指出,“在西医学里,咳嗽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它会引起主观上的不舒服,让人感觉痛苦,许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引发咳嗽。可是另一方面,咳嗽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生理反射。”在咽喉有微小异物进入时,咳...

  • 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 受 限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疾 病,而 肺 间 质 纤 维 化 (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则是以限制性通气功 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伴有明显的换气功能降低、 严重 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1 ] 。在进入 21 世纪后, 随着人类外界环境及自身饮食结构的改 变, 以上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且 治疗棘手...

  • 哮喘病因病机 张志远教授临证经验病案举例

    哮喘病因病机 张志远教授临证经验病案举例

    张志远教授现年97岁,业医70多年,为第三届国医大师,认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摘要] 张志远教授对哮喘的治疗有独特见解,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均可出现咳喘,但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故哮喘应标本兼治,除治以宣肺平喘外,还应补肾、健脾、清肝,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

  •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施某,男,58岁。患哮喘10余年,每逢冬季即甚,近因天气寒犯病,其在医院治疗半月余稍安,出院6天后又剧,故来余处求以中医药诊治。其哮喘较甚,张口抬肩,观其舌苔白稍腻,脉数而无力。 即与之椒目粉3g(左右),白开水送服。 另处方:党参20g,干姜15g,炙甘草10g。7剂,煎水,每日1剂,煎汁送服椒目粉3g/次,每日3次。7剂药罢,其喘已定。 凤翅按:椒目,乃花椒子,为末服,有劫痰平喘功效,且其效速。三先生评:椒目禀纯阳之气,通三焦,善行水路。上可治咳逆,中可温脾止痛,下可暖肾祛陈寒。《...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20年8月18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

  •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艾滋病病情复杂多变疑难, 涉及多脏腑多系统, 条件致病性肺部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病死的主要原因 之一 [1] 。 以倡导整合医学、 多学科交叉协作, 引领多 方向的医学研究向 “以患者为本” 方向发展的转化医 学理念, 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肺部感染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 笔者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探讨艾滋病 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 转化医学的理念 转化医学是一种循环转化式医学模式, 旨在打 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 建立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临床到实验室的联系 [2-3] 。 其优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