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74页

病 第174页

  • 肺系病中药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肺系病中药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随着中医临床事业的发展, 中药各类剂型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中药毒性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常用中草药毒性机制以相应对策, 以期为临证之副翼。 关于“十八反”“十九畏” 自古关于草药毒性的论述, 最著名者无过于“十八反”“十九畏”。肺系病常用中草药有涉于“十八反”者甚多, 如甘草、半夏、瓜蒌、贝母、细辛、白及、沙参等。 “十八...

  • 络病理论与肺络生理功能

    络病理论与肺络生理功能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期“肺寒络凝”病机阐微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一种肺间质、肺泡和 (或) 细支气管纤维增生或转化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伴有大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肺组织换气和 (或) 通气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因诱因、病程、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差异较大。由于该病病程较长, 吕晓东教授以脏腑为纲, 以经络为纬, 阐述IPF病累肺脾肾三脏, 以肺气亏虚为本, 络虚不荣为枢, 痰瘀伏络为标, 痰热毒瘀等互结为要, 总括IP...

  •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消导类药物在食积证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在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错综复杂、虚实相兼,再加上中医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就拓展了消导类药物的使用范围,使之不仅仅局限于食积证的治疗。消导类药物的调畅气机、透热转气之功,使其在治疗湿热类疾病时犹如一支奇兵。   消导药又称消食药或助消化药。《中药学》教材中对消食药的定义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本类药物使用时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如食积兼气滞者,与行气理气药配伍;食积兼湿浊内阻,湿阻中焦者...

  • 从伏邪学说探讨耐药菌肺炎的病机与证治

    从伏邪学说探讨耐药菌肺炎的病机与证治

    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 题,人口老龄化、有创操作、抗菌药物的滥用等导 致耐药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升高 [1 -2 ] 。笔者 依据中医伏邪学说诊治呼吸系统耐药菌感染,认为 耐药菌肺炎与中医伏邪风温病的发病特点相似,从 伏邪学说的角度探讨耐药菌肺炎的病机与辨证施 治,为耐药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1 伏邪学说概要及伏邪温病的临床特点 伏邪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 , 《中医大辞 典》对伏邪的定义是 : “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 病邪” [3 ] 。伏邪学说源于 《素问...

  • 肺痹病因病机探析

    肺痹病因病机探析

    《说文解字》 曰: “痹, 湿病也” , 指出 “痹” 是一 种疾病名称; 而痹者, 闭也, 闭塞不通之意, 则说明 了 “痹” 病之病机关键。 在《黄帝内经》中对痹病进 行了专篇论述, 如《素问·痹论》 言: “风寒湿三气杂 至, 合而为痹也” [1] , 此为痹之最早论述。 痹证的分类 1. 根据感邪性质 根据感邪性质的不同有 《素 问·痹论》 中的 “行痹、 痛痹、 著痹...

  • 化橘红:适用慢支肺气病人 推荐食膳甘橘炖川贝

    化橘红:适用慢支肺气病人 推荐食膳甘橘炖川贝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丘振文主任中药师 产于化州地区的化橘红,是橘红中的上品。该药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提示化橘红有祛痰、消脂、促进平滑肌蠕动的功效,气滞型慢阻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妨选用陈皮作为日常保健食材之一。但化橘红对于久嗽气泄或燥咳、阴虚咳嗽、痰热咳嗽的病人则不太适合。 推荐食膳 甘橘炖川贝 材 料:甘草3g,化橘红10g,半夏10g,川贝10g,瘦肉50g;    做 法:药材洗净后加水20...

  • 武维屏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武维屏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难证之一。武维屏老师辨治之精细,考虑之周全,主次之分明,为临床不多见。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摘要]介绍武维屏运用病证症结合辨治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武维屏提出因病审机论治,审病机虚痰瘀为关键,论治法补虚化痰行瘀理肺四法多用。论辨证,分急缓两期七证候,急重期六种证候较常见,稳定期气虚血瘀痰阻贯始终;析证候,从三级十症别轻重,注重咳、痰、喘、昏、脱之变化。从咳论治,当分寒、热、燥、湿、暑、风、气、血、阴、阳;从痰论治,需分寒、热、燥、湿、郁、瘀;从喘论治,分急缓,急辨五候,缓别悸...

  • 浅析经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思路

    浅析经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思路

    2019年12月份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随着对COVID-19认识的加深,依据其具有高度人传人的特点,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目前西医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轻型患者多采用对症治疗,重症患者需进行呼吸支持治疗[1]。...

  • 从湿、热、虚论治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肺间质疾病

    从湿、热、虚论治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肺间质疾病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II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横纹肌的变性、坏死伴炎性细胞的浸润。本病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包涵体肌炎(IBM)、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等亚型[1]。IIM可累及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肺部受累比例大约为35%~40%[2]。合并出现的ILD是导致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但是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浊毒”是哮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浊毒”是哮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科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些年呈现了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哮喘的防治属于世界性难题之一。作为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气道受限性和气道高反应性是该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肺功能受损是哮喘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哮喘患者普遍存在大气道与小气道高反应现象,气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黏膜水肿和气道痉挛,使呼气流速受限,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

  •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验方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验方

    方药:川桂枝6~10g,赤白芍各10~30g,济阿胶(烊化冲服)10g,苦参10~15g,丹参10~15g,玄参10~30g,太子参30~6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30g,全瓜蒌10~30g,马齿苋10~30g,山豆根10g,连翘衣10~30,金银花10~30g,大青叶10~30g,炙甘草20~40g,生龙骨、牡蛎各15~30g(先煎),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心宁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胸闷并肾病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

    胸闷并肾病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

    患者贺某,女,62岁,主因“胸闷、憋气1个月”于我科就诊。2017年12月7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肺部感染就诊于某西医院急诊,经治疗好转出院后,胸闷、憋气呈持续性。 刻下:胸闷、憋气,精神欠佳,咳嗽,咳痰、质地稀、色白,咽痒,纳呆,恶心呕吐,大便干,2~3日1行,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滑。糖尿病20余年,糖尿病并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为痰饮内盛证,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具体处方如下: 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

  • 佛教医学影响与“痰饮”词义、病位的转移

    佛教医学影响与“痰饮”词义、病位的转移

    “痰饮” 一病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记载, 学 界就历代医家对 “痰饮” 病的辨证论治已经作了很 多梳理 [1-4] , 在今之 “痰饮” 与张仲景所述 “痰饮” 不 同、 张仲景 “痰饮” 学说本质是 “饮” 的这一点认识 上一直都是比较统一的 [5-9] , 并多认为 《诸病源候论》 中已经开始对 “痰” 和 “饮” 进行...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肺系瘟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深圳市唯一定点收治医院,自2020年初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以来,一直坚持运用中医药干预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针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辨证分型、方剂及临床疗效数据仍在统计当中。 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症,具有肺系、胃系病证的临床表现,归属于肺系瘟病[1],中医...

  • 肺心病 治方重用西洋参

    肺心病 治方重用西洋参

    王某,男,75岁。患者有30年吸烟史,近10年来先后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昨晚参加晚宴,饮了2杯酒,下半夜咳嗽、气急、痰多,凌晨呼吸稍困难,心悸、胸闷痛,请附近一位医师诊治,给予吸氧,含服2丸日本救心丹。现颧红,咳嗽少痰色黄,气急短气,不能平卧,声低、断续,胸闷痛,心悸,神疲乏力,头晕,全身微出汗,唇舌红,无苔,舌中央有少许裂纹,舌尖边有许多瘀点,瘀斑,口不苦微干,小便少赤,大便难解,脉细略数。   处方:西洋参60克(另炖),麦冬15克,五味子8克,桑白皮12克,鱼腥草20克,瓜蒌仁25克,...

  • 王九峰哮病辨治刍议

    王九峰哮病辨治刍议

    王九峰, 乾隆嘉庆年间名医, 自少习歧黄之术, 家 学渊博, 其学术思想开后世“孟河学派” 之先河 。《王 九峰医案》 [1 ] 为其思想集大成之作, 医案记载平正通 达, 析理深入浅出, 用药精当, 制剂灵活, 较全面地反映 了王氏疾病辨治的经验及学术成就。对哮病的辨治, 王氏重视肺、 脾、 肾三脏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注 重后天中焦脾胃的转枢, 强调先天肾的精气贮藏。 1 病因病机 1. 1 病因 肺为五脏之华盖, 清虚之所, 娇弱而不耐 邪, 外合皮毛, 下荫于肾。哮病之变,...

  • 现代温病学需要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现代温病学需要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 王融冰 北京地坛医院 温病学包含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含传染病),是人类近代不断取得进展的领域,医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染病的最终被控制,都有赖于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天花、麻疹、鼠疫等莫不如此。还有更多未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未知的感染性疾病会不期而遇,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创新和吸纳现代科技,以提高人类防病治病的水平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温病学的传承沿革于《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散见于各家,由于温病发生时空各异、病种分散,古代将其梳理成章有一定困难。温病学不似内经宏观,也难依伤寒的...

  • 瘿病(阴虚火旺)散结消肿方药治法

    瘿病(阴虚火旺)散结消肿方药治法

    贾六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与疑难杂症等。贾六金临证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辨证精准,用药得当,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兹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李某,女,23岁,初诊时间2016年1月18日,主诉乏力、眠差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近2个月来自觉精神欠佳,神疲乏力,睡眠欠佳,心烦不寐,并伴有咽部不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提示功能亢进。为进一步诊治遂来诊。刻...

  • 基于“毒邪致病”论肺胀神昏

    基于“毒邪致病”论肺胀神昏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中医学属 “肺胀”范畴,主因多 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 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不利,肺气壅滞,胸膺胀 满不能敛降。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咳痰,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唇颊发绀,甚者出现神昏、 喘脱等危重证候。近年来,毒邪致病理论日益受 到重视,大量临证也已证实,在肺胀病发病过程 中,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痰浊、水饮、瘀毒等 内生毒邪,是肺胀的主要致病因素。王永炎院士 曾在...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 化间质性肺炎,组织学和 ( 或) 胸部高分辨率 CT 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发病原因不明确,多好 发于老年人群。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肺系疑难 疾病,且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目前肺移植是首选治 疗方案,但肺移植在临床中较难开展,故在中医药 中寻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效防治方法成为了当 务之急。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 1. 1 络病贯始终,当以通络先 络脉是指从经脉别出、分布广泛、纵横交错且 与脏腑组织相联系的网络系统,是维持人体内环境 稳定和生命活动的网络结构。...

  • 五运六气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验案2则

    五运六气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验案2则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席卷全国。根据临床表现,西医将新冠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治疗时轻型、普通型主要采用支持治疗、有效氧疗、抗病毒等[1]。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根据患者病情、当地气候特点及患者体质等情况辨证论治;临证时要做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2],抓住运气病机,“谨守气宜,无失病机”,重视和气养生,...

  • 兰州百合治病四验方

    兰州百合治病四验方

    甘肃兰州是百合的故乡,兰州百合甲天下。对于患病后体虚发热、口干舌燥、烦躁等病证,中医认为百合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因营养丰富,也被公认为是滋补佳品,常出现在家庭饮食搭配中。中医专家推荐了以下四个百合治病小验方,现介绍如下。 肺阴虚之咳血饮用百合藕节汁 推荐验方 百合、藕节各20克,水煎取汁后冲入白及粉10克,每日1剂。 评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虚烦惊悸和肺痨久咳、咯血、肺脓疡...

  • 咳嗽的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咳嗽的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这阵子病毒性感冒流行,好多宝宝都赶上了这一拨病毒,又拉又吐还发烧,弄得妈妈们手足无措。好不容易呕吐和拉肚子止住了,宝宝又开始咳嗽,即使门诊常用的蒲地蓝口服液和豉翘口服液都加上了,可就是不见好。好多妈妈都开始犯愁,总这么咳也不行呀,就来门诊咨询,看看小儿推拿可不可以帮帮忙。还真别说,小儿推拿治疗感冒后的慢性咳嗽效果还真不错。 01 咳嗽的发病机制 许多妈妈有些糊涂,说自家宝宝血常规和胸片都查了,也没提示细菌和病毒感染,双肺也没有异常,怎么还是不停咳嗽呢?想要明白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咳...

  • 试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内伤杂病

    试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内伤杂病

    自2019年底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来,各相关机构颁布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案,其中略有矛盾。笔者试简要分析此次流行病基本情况,鉴别寒温、疫病与此次流行病症状特点的区别,归纳总结COVID-19病程发展变化中的规律特点,依照中医辨证思维,审证求“机”,思考选方用药的内在逻辑,试述各版本方案的不同,以期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升临床疗效。 1 流行性不是疫病判断的标准 中医将疾病大体分为两类,外感病和内伤病。...

  • 中医远程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1例

    中医远程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1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干咳、发热、乏力为主症,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等危重病症[1],早期中医药干预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该病属“瘟疫”范畴,病因为疫戾之气,性质为湿毒,兼夹风、夹寒或夹热,应及早宣畅气机、豁痰除湿、疏风清热或散寒解表。笔者分享1例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居家隔离期间,中医远程诊疗情况,以期对中医治疗早中期新冠肺炎有所帮助。由于患者身处湖北鄂州,笔者通过微信语音问诊,患者发送舌象照片,故缺脉诊资料。 患者,女...

  • 肺系病之肺痿论及其临床意义

    肺系病之肺痿论及其临床意义

    肺痿病一般是指肺间质纤维化晚期阶段, 迁延 不愈, 渐至于肺痿 [15] 。 病机以络虚不荣、 络虚则痿为 要 [13-14] 。 肺叶萎弱不用, 功能丧失殆尽为其主要特 点, 即肺藏形弊血尽, 神机不使。 “升降出入, 无器不 有” , “器者生化之宇, 器散则分之, 生化息矣” ( 《素 问·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 ) , 肺痿病为肺络失荣, 脏 器痿弊, 气机懈散, 升降出入渐废, 生化渐息, 若不 得正治则终将至于 “气立孤危&rdq...

  • 武维屏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武维屏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首都国医名师武维屏教授从医五十余年,在中西医学术界颇有影响,提出“抓(主症)”“观(次症)”“顾(兼症)”“依(舌脉及理化检查)”“定(中西医诊断)”“明(证候)”“知(病位、病性、病机转化、病势发展)”的中医临证思维,临床用药少而精,疗效显著。武维屏在肺系疾病的诊治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肝论治哮喘”即...

  • 咳嗽 五脏咳的发病机制

    咳嗽 五脏咳的发病机制

    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广,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但也有心源性咳嗽、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等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慢性咳嗽亦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等[1]。同样,中医认为,咳嗽虽以肺为主,但亦与五脏息息相关。《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更记载了五脏咳不已,移于六腑,引起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详细描述,奠定了中医以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咳嗽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治哮喘疗效巩固“病家细防”抵御哮喘莫忽视

    中医药治哮喘疗效巩固“病家细防”抵御哮喘莫忽视

    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增强了气道痉挛-气道高反应性-对刺激物的暴露之间的循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现在又到了温度与湿度变化较大的寒冬季节,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记者近期针对中医防治小儿哮喘对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进行了采访。凭借对小儿哮喘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王有鹏呼吁广大患儿家长,对小儿哮喘,“医家精治”固然重要,但莫要忽略“病家...

  • 哮喘的中医发病机理认识 全程温法治则理论

    哮喘的中医发病机理认识 全程温法治则理论

    国医大师洪广祥全程温法治哮喘经验探析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存在可变性的呼气气流受限,哮喘发病比例在不同国家中占1%到18%[1]。现代医学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有抗炎、解痉、平喘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仍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有效药物[2],但依旧有着难以替代的激素副作用。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早在《全程温法治疗哮病之我见》一文中提到了全程温法治疗哮病[3]的学术思想,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将哮喘的发病主要归为“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内因&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