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第170页
-
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
患者张某,于2021年12月12日因“腹胀1周”来诊。诉近一周无明显原因出现腹部胀气,大便每天1次,量少,质黏,有里急后重感,睡眠梦多,精神较差,余无明显不适。右脉沉而滑数,左关弦滑,舌淡红舌根黄腻苔,舌下瘀血明显。痛风病史一年余。有胆囊息肉病史。 诊断:(肝胃不和型)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妙散加减。药物有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白芍15g,枳实12g,党参片10g,黄连8g,木香10g,炙甘草6g,大枣30...
-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或有隐痛,或伴有嘈杂吐酸等;或表现为在某些危重病或慢性病中出现不欲饮食、胃胀或胃痛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多数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主降、喜湿恶燥的特性受到挫伤所致,从而形成了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内阻、肝胃郁热等证型。 临证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病,如辨证不清即贸然应用砂仁,或砂仁用量大、配伍不当等,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甚则效得其反。当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时,其消化道黏膜肌层萎缩,胃酸及消...
-
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教授,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其从医50余年,衷中参西,广求博采,在学术上既继承前人,又不囿于成说,对脾胃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 脾胃疾病的病因常杂合致病,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易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牛兴东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根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则以郁、瘀、毒为要。脾胃病发病过程虽为复杂,但其病机总纲不离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且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贯穿脾胃病之始终。与气血关系密切的脏腑为肝胆、脾胃,牛兴...
-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陈平汤即二陈汤与平胃散之合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水煎二汁,作汤剂内服。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下气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云苓健脾燥湿,利水化痰;甘草、大枣、生姜补脾合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痰湿内阻、不思饮食,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恶心呕吐,嗳气泄泻,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沉滑等症。朱文元以之加减治疗胃肠疾患,每获捷效。今将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浅释 辨治经验验案举隅
王灿晖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撷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胃黏膜上皮 和腺体萎缩、 固有腺体数目减少、 黏膜变薄、 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 为 胃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CAG以逆转病理改变对防止 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王灿晖教授从事中医教学、 临床、 科研六十余载, 精于医理, 勤于临床, 在治疗 CAG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 同道。 病机浅释 1. 脾虚胃弱是发病基础...
-
中西药联用治疗胃肠道疾病效更佳
胃肠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现如今,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其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均是胃肠道疾病的特点。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胃黏膜的防护因子及攻击因子失衡,造成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而产生胃肠道疾病。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常见胃酸、胆酸、蛋白酶及烟酒、药物等刺激性物质,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
-
萎缩性胃炎兼银屑病 自拟化浊解毒方加减
缓慢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领域,国医大师李佃贵经多年临床调查,以为浊毒是缓慢萎缩性胃炎(CAG)的首要病机之一,化浊解毒法是医治本病的有效办法。因而提出和创立了浊毒学说,以为浊毒为病理产品之一,一起又为致病要素,与缓慢萎缩性胃炎联系甚为亲近。缓慢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常缺少特异性,多见痛、胀、痞、满、呆、嗳、烧、酸、泻、秘十症,舌质多红或紫暗,舌苔黄燥或黄腻,脉多弦滑或滑数,腹诊可见板结、分层、条索等,均为浊毒内蕴之体现。李佃贵首次提出浊毒学说,对缓慢萎缩性...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及治疗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 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定义为 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口腔甚至进入咽喉及肺所 引起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 ] 。一般典型症状有烧 心、反酸等,还可有上腹痛、胃脘烧灼感、嗳气, 或兼有咳嗽、咽部异物感等消化道以外症状 [2 -4 ] 。 临床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 食管炎和 Ba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5 ] 。流行病学调 查 [6 ] 显示,该病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约占 14%,并且随...
-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国医大师吕景山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景山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胃肠病具有发病易、收效速、根除难的特点。脾胃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若实,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饮食不节与不洁则胃病,胃病则精神少而生大热,元气虚而阴火乘,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亦从而病。形体劳役、思虑过度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
-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调和肝胃 方用中药
杨某。男.47岁。患者自述胸骨后灼 热疼痛不适,伴暖气、反酸1年。患者_年 前.因饮食辛辣而出现胸骨后灼热疼痛不 适.未足够重视,后反复发作。经医院胃镜 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素情 绪易激动.嗜食辛辣,发作时口服雷贝拉 唑.有所缓解,一旦停药,随即复发。 刻诊:胸骨后灼热感明显,疼痛不适, 胃脘嗜杂,烧心,反酸,嗳气,口干口苦不 多饮,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二便通调, 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辨证 为肝胃不和,气逆失调。治宜调和肝胃, 和中降逆。 方用:柴胡、木蝴蝶、炙甘草各 6克.赤芍、白...
-
山药薏仁粳米粥妙治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儿科门诊的 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用山药薏仁粳米粥 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6个月~l岁,每日用山药5克,薏苡 仁10克,粳米25克,加适量清水煮粥服 用。母乳或奶粉每日2~3次。 1。3岁,每日用山药10克,薏苡仁 20克,粳米50克,加适量清水煮粥服用。 所需水量以苹果煮水代之。 二、体会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 畴,中医辨证多为本虚标实,虚者脾之不。 足也,实者实乃湿也。药膳山药薏仁粳米 粥治疗轻、中度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
-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从脾论治兼顾肝肾 脾虚湿阻,气机不利是关键慢性泄泻一证,可见...
-
治顽固性呃逆 厥阴病之主方
病案:廖某,男,63岁。呃 逆频作1月余。一个月前自觉 有气自小腹上攻,攻至腹则腹 胀,胸闷气短,心中烦热,易 怒,全身无力,继则频频呃逆, 不能自止。舌淡、苔薄白,脉沉 弦无力。证属肝阳虚衰,冲气 上逆。 治以补肝阳,平冲降逆。 方选乌梅丸加减。处方:鸟梅、 黄连各6克,茯苓12克,白术 8克,炮附子(先煎)、干姜、川 椒各5克,细辛、黄柏各3克, 沉香4克,桂枝、当归、党参各 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此方加减共服21剂,诸症 渐愈。 体会:乌梅丸出自《伤寒 论》,乃厥阴病之主方,古人主 要用于蛔...
-
名医张简斋善用羌活治疗胃病及其他诸疾
王某,男,62岁,2020年10月30日初诊。诉胃痛30余年,患者30年来胃痛反复发作,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胃痛加重,每天发作,饭后及夜间明显,喜欢热食,凉食后疼痛明显,痛时喜按,按则痛减,伴有反酸,胃胀,活动后乏力,大便偏烂,夜间小便多,舌质淡,苔薄,脉沉。此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方药:党参10g,炒白术12g,姜半夏9g,茯苓12g,干姜4g,陈皮10g,苍术9g,延胡索10g,炒白芍15g,制香附15g,厚朴10g,炒薏苡仁15g,羌活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空腹...
-
胃痛又称胃脘痛 病因病机分证论治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西医的胃炎、胃溃疡等病证。 病因病机 胃痛究其成因有三,一为情志波动,肝气犯胃;二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三为气候骤变,寒中脾胃。 分证论治 胃病辨治首先要分清虚实。关键看舌苔,苔腻为实,苔薄为虚。实证苔腻,证属痰浊阻滞或湿阻中焦,治宜祛痰化浊或芳香开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化裁,主药有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莱菔子、焦三仙、木香、公英、连翘、生牡蛎。并应区别寒凝、气滞、胃热、血瘀,分别给予散寒止痛...
-
香砂六君子汤方义解析 随证加减病案举例
李德新运用香砂六君子汤验案举隅 李德新教授为全国第三、 四、 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全国首批中医药师 承博士后导师, 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辽宁中 医大师, 辽宁省名中医, 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获得 者, 从事中医临床、 教学、 科研五十余载, 以其扎实的中 医基础理论功底结合其哲学专业经历造就的哲学思 维, 形成独特的临床辨证及遣方用药思路。笔者有幸 侍诊, 受益匪浅, 现将其运用香砂六君子汤验案总结如 下, 以飨同道。 香砂六君子汤的同名方共三首:一为《增补万病 回春&...
-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病患者会呈现胃反酸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胃胀的现象。 胃胀:炒谷芽,金桔(或桔饼);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浸泡顷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参加少数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不适:丁香茶(非香料丁香),取适量冲泡饮用,可代茶饮。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肿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
-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热、顽固性咳嗽等一系列表现的慢性疾病。经过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12周后胃灼热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1]。有研究显示,RGERD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30%~40%[2,3]。目前,该病病因病理尚未明确,可能与持续胃酸反流、食管黏膜完整性持续被破坏、持续胃或十二指肠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相关[4]。李聚林,主任医师,硕士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