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66页

病 第166页

  • 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诊疗思路

    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诊疗思路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提出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路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其有共同的病机基础,然冠心病亦有特有的病机演变轨迹。冠心病所属的中医概念范畴,有胸痹、心痹、心痛、心病等诸多。有学者将胸痹病相当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相当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脱相当于心衰等,这种规范化的中医病名虽粗浅,然毕竟是创新的开端。其病因虽有六淫、七情、饮食与劳逸,但发病的前提是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脏腑虚损的基础上各种致病因素的...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思路及对策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思路及对策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氧)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临床以心前区发作性憋气,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憋闷隐痛,重者前胸剧烈疼痛或呈压榨样绞痛,或向背部发射性疼痛。常伴有心悸、气短、乏力、多汗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无明显诱因或休息时发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 本病属祖国医学“心痛”、“胸痹&rd...

  • 春茶上市 冠心病患者能喝吗?

    春茶上市 冠心病患者能喝吗?

    最近,新茶陆续上市,但有些冠心病患者害怕喝茶,认为会加速心跳,诱发冠心病发作。其实冠心病患者喝茶只要方法得当,喝茶不仅有助降脂、提神,还能护心。 喝茶的益处 研究发现,与从不喝茶或很少喝茶的同龄人相比,有喝茶习惯的人更晚患上冠心病和中风,寿命更长。对茶叶类型的分析显示,绿茶中富含多酚,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相比之下,完全发酵的红茶中,多酚被氧化成色素,失去了相关功能。 根据季节选茶 春季主升发,适合喝花茶,能散发机体冬季储存的寒邪;夏季炎热,宜喝绿茶,其性味...

  • 酸枣仁是治病良药 专治失眠焦虑

    酸枣仁是治病良药 专治失眠焦虑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先给大家分享一则为梦所困的故事吧!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场著名的“玄武门政变”。政变中,李世民设计杀死了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两个月后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 传说登基后的李世民经常夜不能寐: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阵阵刀光剑影,一滩滩殷红的鲜...

  • 中医祛除湿浊治法治心身疾病

    中医祛除湿浊治法治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当今时代常见疾病,内伤导致湿浊阻滞者亦常见之。盖因情志过极,脏腑损伤,气机紊乱,三焦失调,水谷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致湿浊痰蕴、气血失调,促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往中医对湿浊致病的认识与治疗,多侧重外感湿浊、内伤饮食为主,情志因素兼或述及。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hel...

  • 沈绍功调肾法治疗中老年冠心病

    沈绍功调肾法治疗中老年冠心病

    恩师沈绍功是沈氏女科第19世传人,思敏而勤于笔耕,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深入思考,辨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卓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学将它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在冠心病的诊治方面,沈绍功提出速效止痛为标,以理气、活血、祛痰分治;长效补虚为本,辨气虚、阴虚二条。特别是对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沈绍功强...

  • 温病郁热辨证方法探析

    温病郁热辨证方法探析

    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主要运用在于辨证求因 和辨机论治。 后者即是辨察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病 理变化而相应施治。 笔者在长期开展温病热郁瘀相 关病机病理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温病郁热辨证方法 的设想, 探析如下。 郁热病机病理认识 1. 郁热病机理论渊源 郁热病机理论渊源深 远, 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有述: “诸禁鼓慄, 如丧神守, 皆属于火” , 此为真热假寒, 因热盛气机郁闭所致。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言: “火郁发之&rdquo...

  • 胸闷心痛惊悸怔忡冠心病 调律汤

    胸闷心痛惊悸怔忡冠心病 调律汤

    吴林鹏,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二附院等单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来刻苦钻研,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儿科疾病,尤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 组成:刺五加15克,当归10克,玄胡10克,酸枣仁15克,黄连1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益气活血,宁心调律。 主治:气虚血瘀,心脉失养,胸闷心痛,惊悸...

  • 失眠根据病证合理选方用药

    失眠根据病证合理选方用药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多为3 周以上)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可见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后再难入睡,甚至彻夜不眠等睡眠障碍。顽固性失眠临床多反复不愈,迁延日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刘景源教授辨治不寐,临证常分营卫不和、心肾不交、肝郁气滞、痰浊扰心四型,刘师根据病证合理选方用药,临床常获良效。文章归纳总结了刘师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

  • 温阳豁痰熄风法治疗早发性癫痫性脑病1例

    温阳豁痰熄风法治疗早发性癫痫性脑病1例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是指于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发 病的一类癫痫,其频繁的癫痫发作与癫痫性放电对 大脑发育危害较大,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认知功能及 感觉和运动发育 [1 ]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不是一个 独立疾病,而是一组癫痫的总称,包括大田原综合 征、早期肌阵挛脑病、West 综合征、Dravet 综合 征等,以及部分尚未明确分类的癫痫。类细胞周期 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5 ( CDKL5) 基因突变相关的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 [2 ] 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运用中 医药治疗 1 例患儿,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 患儿,女,5 个月...

  •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

    2020年夏秋交际,温度起伏较大,屋里的温度也是时热时冷,衣服也是穿穿脱脱。如果这种天气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症状加重,如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气短,晚上睡觉时都睡不踏实,腿也可能出现浮肿,身体会感到明显“虚弱”。这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要住院治疗。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和功能逐渐老化且常合并心、肺...

  • 冠心病,胸痹心痛,参麦散合丹参饮加减

    冠心病,胸痹心痛,参麦散合丹参饮加减

    魏某某 男 73岁 退休老干 患者自述4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甚则胸痛,在南华附一就诊,考虑为“冠心病”予以扩冠护心治疗,病情好转,自此常反复发作,每于劳后或情绪激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一周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后复发胸闷、心悸甚则胸痛经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稍有好转,可是稍微活动后复发。为系统中西结合治疗故来我院,现仍见:胸痛、胸闷、憋气,心悸气促,痛则放射至肩背,常持续1-5分钟而自行缓解,神疲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夜寐欠佳,尿少,面色紫暗,唇发绀,稍咳,纳呆,余可。 查:舌紫暗,苔薄...

  •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为疑难病证。国医大师尚德俊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提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并创制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药。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的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尚德俊从医60多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尚德俊...

  •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 柴胡疏肝散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 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存在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再住院率高等特点。究其原因, 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撤退相关, 研究显示, 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TG) 是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2]。此外, 女性抑郁/焦虑症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 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成为其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 女性绝经后冲任虚损,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从而痹阻心脉, 此为其病因病机[3],...

  • 不寐亦称失眠 病机探讨中医病案举例

    不寐亦称失眠 病机探讨中医病案举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卢世秀 苏凤哲   不寐亦称失眠,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路志正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

  • 中医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

    中医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或伴内脏自发性出血为特点,外周血液检查常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丁樱根据其50余年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划分为邪实和正虚两个阶段,并强调血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活血化瘀应贯穿病程始终,提出“养血活血”法,疗效颇佳。 病因病机 中医对ITP并没有具体的命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ldqu...

  • 癔病中医学“脏躁”郁证 针灸加处方

    癔病中医学“脏躁”郁证 针灸加处方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症,属于中医学“脏躁”“郁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乃因肝失条达、气机逆乱或痰蒙清窍、扰乱神明,致哭笑无常、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等。现介绍一则针药并用成功治愈癔病的案例。   患者,女,80岁,农民,2017年3月11日就诊。患者家属诉其反复发作头晕、头闷不清伴间歇性惊恐不安、胡言乱语、精神错乱多年。现见神志清楚、情绪低落、间断性头晕、头闷不清、间歇性胸闷、憋气、惊恐不安、感觉过敏,甚则精...

  • 失眠的疾病描述及治疗

    失眠的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 病 描 述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多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症见心炳、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等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等所出现的失眠均可参考本病治疗。 1、润燥交心汤 组方: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下午3点、晚报点各服1次,每次1茶杯。 制用法:白芍、当归、熟地、玄参各30克柴胡、石膏蒲各3克 2、补心安神膏 组方: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

  • 顽固性失眠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临床验案

    顽固性失眠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临床验案

    顽固性失眠常见舌象特征分析及临床辨治举隅 顽固性失眠 (慢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重症 睡眠障碍, 作为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 眠时间和 (或)睡眠质量严重不足, 并引起身体机能 低下的一种综合征 [1]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 节奏的加快, 顽固性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升高, 因其病 程缠绵, 病机复杂, 至今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 方法, 但中医对于顽固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 小, 依从性好, 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正确的辨证是良 好疗效的前提, 《临症验舌法》云: “核诸经络,...

  • 头穴透刺法治帕金森病效果明显

    头穴透刺法治帕金森病效果明显

    日前,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王顺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钙稳态失调探讨不同电针头穴透刺对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获得2019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专家鉴定认为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悉,该项目首次从神经元钙稳态失调角度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细胞分子机制,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同时项目优选出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的针灸治疗方法,实现了在针刺治疗PD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将为揭示针刺治疗PD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以及丰富...

  • 《黄帝内经》论“脑病”

    《黄帝内经》论“脑病”

    脑主神、主思维,这是中国人固有的看法。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看法逐渐被心主神、主思维所取代。只要回眸古人对脑的局部解剖的观察,对脑的主视觉、主听觉、主语言、支配肢体运动、主神、主思维等功能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就能清晰明白地发现,中国人对脑的认识是深刻的。由于在封建中央集权建制,以君主帝王为中心,及五行学说构架等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逐渐由心替代了脑的重要功能,形成了“心脑一体”文化基因,而融入藏象内容之中。 从汉字演变看心脑主思维 甲骨文中的“(xin,见PD...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认识“痰邪”从痰论治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认识“痰邪”从痰论治

    基于“Aβ异常沉积”浅析中医“从痰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其病典型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iloidβ-protein,Aβ)异常沉积而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nbrillaryt...

  • 裘沛然眩晕病医案探析其学术思想

    裘沛然眩晕病医案探析其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本文试从裘沛然眩晕病医案探析其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医案一 王某,女,44岁。1992年9月23日初诊。诉头晕2月。近2个月头晕不舒,伴心悸,夜眠欠安,纳少,月经周期缩短。有时胃部不适。既往有胃病史,曾在外院作血糖生成指数示:“胃黏膜增粗”。无高血压史,3年前发现有颈椎病。刻下:头晕,心悸,神疲,手指麻木,眨眼痛,夜眠欠安,纳少,略肥胖,BP124/78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苔薄脉细...

  •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近段时间,凉意越来越浓。记者从广州各大医院的消化科了解到,近日患胃病或老胃病复发的病人明显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在胃病发病的病因中,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其中对胃影响最大的是“寒”。换句话说,胃最怕受寒,小儿出世穿肚兜,人们大热天睡觉要盖肚子,都是怕胃着了凉。她建议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日常起居注意防风寒的同时,在饮食上可以要多吃些性味温和的食物,忌吃性味过于寒凉或是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疗 猪肚炖胡椒驱...

  •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隐匿,认知功能损害呈渐进性发展。目前,现代医学尚未发现有特效药能延缓AD病情进展,而中医学在儒家“中和”思想的指导下,辨证治疗AD有着确切的疗效。鉴于此,笔者运用“致中和”思想解读AD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D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致中和”思想理论内涵 “中和”思想是先秦儒家在“贵中&rdq...

  • 癫痫病 组方取法定痫丸之意

    癫痫病 组方取法定痫丸之意

    某男,22岁,反复抽搐约10年。患者于10年来反复出现癫痫大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昏仆于地,口吐白沫,肢体抽搐,目斜口歪,痰涎涌盛,旋即醒后如常,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痫。曾服用“德巴金”、“氨洛酸”、“氯硝安定”、“得理多”等药物,症状基本可以控制。由于患者为五邑地区人氏,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遂来诊。来诊时暂未见发作,呆滞面容,言语骞涩,痰多,唇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查体:神志...

  • 艾滋病泄泻(腹泻)临床中医药治疗

    艾滋病泄泻(腹泻)临床中医药治疗

    艾滋病泄泻(腹泻)在艾滋病中晚期常见, 以慢 性腹泻为主, 表现为腹泻或便溏、 脘闷食少、 泄下清 稀, 甚则如水或间歇发作, 迁延不愈; 如暴泻可加重 病情导致死亡。 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 验, 近5年来有关艾滋病相关腹泻的临床研究又取得 了一定进展。 现就本病的临床研究状况, 谈谈我们的 看法。 病名认识 田明等认为, 本病属于中医学 “泄泻” 范畴 [1] 。 刘昌华认为本病属中医 “久泄” “久痢” “休息痢&...

  • 顽固性呃逆病史1呃逆频繁 治疗以行气降逆止呕为主

    顽固性呃逆病史1呃逆频繁 治疗以行气降逆止呕为主

    张某,女,60岁。于2004年2月28日就诊。有顽固性呃逆病史10年,呃逆频繁,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常伴胃痛,其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夜间尤甚,大便秘结,四肢沉重乏力,常因频繁呃逆而影响入食,舌边有瘀斑、苔略黄腻,脉沉弦。经西医、中医治疗无效。张教授诊断其为痰瘀互结所至之顽固性呃逆,其病机为痰瘀互结,内阻于胃,胃气上逆而挟痰浊上泛,发为呃逆。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痰、降逆止呕为主。 方药:紫丹参30 g,檀香12 g,砂仁12 g,灵脂10 g,生蒲黄(布包)10 g,延胡索10 g,枳壳12 g,大黄10 g,代...

  • 国医大师王绵之脑病用药治疗用药特色

    国医大师王绵之脑病用药治疗用药特色

    国医大师王绵之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是方剂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王绵之精研经旨,注重实践,在70年的临床生涯中,始终在“悟”字上下功夫。本文所述的脑病不是一般的功能性脑病,如头痛、头晕,而是指西医诊断明确、目前尚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脑肿瘤、帕金森病、癫痫、运动神经元病、橄榄桥小脑萎缩、脑外伤后遗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等等,王绵之对这些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之处,笔者侍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对脑结构、生理、病理的认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