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

  • 益阴去邪汤治疗阴虚脉弱,外感咳嗽,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益阴去邪汤秘方制作方法。

    益阴去邪汤治疗阴虚脉弱,外感咳嗽,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益阴去邪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益阴去邪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益阴去邪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阴虚脉弱,外感咳嗽,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益阴去邪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阴虚脉弱,外感咳嗽,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

  • 五果茶治疗老人气虚,外感咳嗽。五果茶秘方制作方法。

    五果茶治疗老人气虚,外感咳嗽。五果茶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五果茶的秘方制作方法,五果茶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老人气虚,外感咳嗽。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五果茶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老人气虚,外感咳嗽。...

  • 通宣理肺丸治疗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痠懒,鼻流清涕。通宣理肺丸秘方制作方法。

    通宣理肺丸治疗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痠懒,鼻流清涕。通宣理肺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通宣理肺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通宣理肺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痠懒,鼻流清涕。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通宣理肺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痠懒,鼻流清涕。...

  • 苏子汤治疗外感咳嗽。苏子汤秘方制作方法。

    苏子汤治疗外感咳嗽。苏子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苏子汤的秘方制作方法,苏子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外感咳嗽。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苏子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外感咳嗽。...

  • 六君加味汤治疗外感咳嗽,久服散药未愈者。六君加味汤秘方制作方法。

    六君加味汤治疗外感咳嗽,久服散药未愈者。六君加味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六君加味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六君加味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外感咳嗽,久服散药未愈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六君加味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外感咳嗽,久服散药未愈者。...

  • 治外感咳嗽方

    治外感咳嗽方

    方药: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 克,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甘草5克。 加减:风寒明显者加麻黄3克,生姜10克; 风热盛者加黄芩、牛蒡子、浙贝母各9克; 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衣各6克;咳剧呕吐者 加枇杷叶、旋覆花各9克。儿童酌减。 主 治:外感咳嗽,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 感染史,症见咽痒即咳,或咳必咽痒,甚者 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 许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热,或异味刺 激,或大声说话即咽痒,咳嗽又作。经胸部 X线拍片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疗 效:治疗276例,显效178例(症状消失...

  •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17.5 天。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感冒史, 临床表现:咽痒即咳,或咳必咽痒,甚者呛咳连续不断,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热、异味刺激或大声说话即咽痒,咳嗽又作。经胸部x线拍片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二、治疗方法 处方: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 加减:风寒...

  • 小儿外感咳嗽止咳平喘方

    小儿外感咳嗽止咳平喘方

    处方:生石膏15克,炙麻黄、瓜蒌、陈皮、桔梗、黄芩、远志、前胡、知母、紫菀、款冬花各7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加糖适量,分3次服下。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外感咳嗽,中医辨证为痰热蕴肺型,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色黄,咽干喉痒,舌红苔黄,脉滑数。 钱健康...

  • 治外感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治外感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咳嗽,西医称急性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最为多见,小儿和年老体弱的人,感受风寒或风热更易发病。   发病时,先有怕怜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咳嗽日益加重,最初是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外感咳嗽主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治疗时应区别对待。   风寒咳嗽:痰稀色白,容易咳出,并有风寒感冒的症状。应当采用发散风寒、祛痰止咳的治法,可选用以下方药。   1、一般可煎服止嗽散(百部、白前、紫菀、桔梗各10克、荆芥、陈皮、甘草各6克)。每日1剂,分3次服。   2、...

  • 气候多变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气候多变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早春时节气温低,气候多变,小儿外感咳嗽发病率很高,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操作简单、花钱少、痛苦小、效果好,患儿易于接受。 第一步:分推天突至鸠尾天突至鸠尾是任脉(前正中线)之穴位,从上至下分别为天突(胸骨上窝处)、璇玑(胸骨上窝下1寸)、华盖(平第一肋间)、紫宫(平第二肋间)、玉堂(平第三肋间隙)、膻中(平第四肋间隙)、中庭(剑胸结合中点处)、鸠尾(剑胸结合下1寸处),共八穴。用双手拇指分别由此八穴向两旁分推至胁部,又称为“分胸八道”,反复30-50次,宣肺止咳之效甚佳。 第二步:横...

  • 治寒性外感咳嗽

    治寒性外感咳嗽

    治年老咳嗽:取新鲜鸡蛋1个,磕在碗内(不搅拌),加入适量冰糖和一匙精炼油,放入锅中隔水蒸煮,每晚临睡前趁热服下。尤适宜老年人因受风寒、“老慢支”所致的咳嗽。 治外感咳嗽:桔梗10克、甘草5克、前胡15克、浙贝10克、鱼腥草15克、瓜蒌皮10克、神曲10克、杏仁10克、苏叶6克、防风6克,陈皮10克、南沙参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次。餐后半小时服用。 适应症 外感咳嗽,无地域差别,一年四季均可应用。 疗效预期1~3剂可愈。最长连续服用七天。 注意事项:1. 肺结核、内伤等引起的咳嗽...

  • 外感咳嗽 伤于六淫者与时令有关

    外感咳嗽 伤于六淫者与时令有关

    外感咳嗽指伤于六淫者,与时令有关。一般而言,冬多寒,春多风,秋多燥,暑及长夏多湿。但可以兼夹,时令不可尽拘。 伤风咳嗽 伤风咳嗽最为常见,初起只须辛散轻扬,忌用重剂一味止咳。荆防败毒散、香苏饮功能宣畅肺气,疏达皮毛,咳嗽既能随证而解,痰多苔白润者,紫苏、防风不宜用。对于冷伤风之先感寒后伤风,初起忌用寒凉,以防闭塞肺气,用桂枝加前胡、杏仁祛风疏解即可,杏仁用量每剂不超过9克,因其所含苦杏仁苷易在胃肠道中分解氢氰酸,导致被吸收而中毒。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多以辛温解表为法,但应避免汗之太过,中病即止,否则...

  • 治外感咳嗽验方

    治外感咳嗽验方

    外感风寒,咽痒咳嗽吐痰,痰色白,热度不高,用“止嗽散”疗效颇好。 药物:荆芥5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紫菀15克、陈皮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如痰色黄,质稠厚,加鱼腥草15克、黄芩10克;痰如白沫,咳时气急,加紫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服3-5帖后,往往可达咳止痰除之目的。...

  •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外感咳嗽的病机与治法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外感者,因于外邪袭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而咳;内伤者,因于脏腑功能失常,或虚或实,影响到肺,致肺气上逆而咳。 咳嗽虽为临床所常见,但每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甚至有迁延多日以至数月者。 外感咳嗽一年...

  • 外感咳嗽 前胡止嗽汤药物简介

    外感咳嗽 前胡止嗽汤药物简介

    如果说止嗽散是程钟龄的经验结晶,那么前胡止嗽汤可算是我几十年来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此方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嗽。 什么是迁延性咳嗽呢?它是由多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而导致的长期咳嗽不愈。 因为起病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又延误了治疗,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外感咳嗽,所以我把它叫做迁延性咳嗽。 性质和范围 古人论咳嗽说: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痰有声叫咳嗽。 后人认为此语有不妥处,有声无痰叫咳,固然,...

  • 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三组中医药方

    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三组中医药方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一种独立性的疾患。《黄帝内经》云:“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辨证施治做了具体的论述,如《伤寒论》治疗伤寒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治表邪夹寒饮咳喘气逆的射干麻黄汤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类,即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厥阴咳。金元时期,《儒门事亲》认为外因六气皆可致咳。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

  • 外感咳嗽 李春生临证表里治方

    外感咳嗽 李春生临证表里治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李春生(194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急症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师从著名经方派中医学家岳美中,历任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临证52年,发表医学论文及其他医学文章202篇,主持或参加编写并已出版的医学著作69部,完成...

  • 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

    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 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组方以八味药为主,随证加减,疗效极佳。 这八味药是麻黄、杏仁、黄芩、地龙、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炙紫菀,称为“治咳八味汤”。 刘教授认为,外感咳嗽多为外感风寒、肺有郁热,所以用麻黄之辛苦温以散寒...

  • 外感咳嗽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外感咳嗽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周南山,男,1941年出世,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曾任区卫生局副局长、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曾担任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潼南函授站站长,并主讲《黄帝内经》《医古文》等课程。在省(市)级以上医学期刊宣布学术论文50余篇。 周南山擅长于外感咳嗽病的医治,他以为咳嗽病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医治起来却颇为扎手,有咳嗽数日不愈者,有重复咳嗽数月难痊者。周南山从医50年,在外感咳嗽的医治中常常运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千金苇茎汤、止嗽散等四个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风寒袭...

  • 外感咳嗽三经同治 合解病邪之法

    外感咳嗽三经同治 合解病邪之法

    外感咳嗽之三阳合治 合病一词出自《伤寒论》。合病是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症。三阳合病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同时受邪发病[1]。太阳、少阳、阳明同时受邪时, 三经同治, 合解病邪之法即称为三阳合治。 三阳合病之因 《黄帝内经》云:“五藏六府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阐述了咳嗽的病机是与多脏腑相关的。就六经而言, 外感咳嗽也常常由多经合病所致, 三阳合病为临床常见的病因。 1.饮食不节, 胃肠积热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 进...

  •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李某,男,46岁,教师。2009年12月9日就诊。咳嗽2周。患者自述2周前患“感冒”后就出现咳嗽,痰稍多,色白,口稍干。患者曾在市中心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偏高,亦行X线检查,结果示两肺纹理稍增粗,多次静脉点滴抗生素和口服中西药物治疗,至今未愈。目前咳嗽频作,以夜间尤显,痰多而黏,不易咯出,时有咽干痒,偶有胸闷感,舌苔白,舌质偏红,脉浮。辨证为外感风寒邪气迁延不愈,郁闭肺卫,肺窍不利证,治宜以疏风止咳,宣畅肺气为主,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炙麻黄15 g,苦杏仁(炒用...

  •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哮病的发生虽有痰饮伏肺之夙根,但其发作每因于外感,所以其发作期的治疗与外感咳嗽亦相同。刘教授每于临床用治咳八味汤加减化裁,疗效亦颇佳。   典型病例:郝某,女,50岁。主因咳喘10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5月18日就诊。患者10年开始出现咳喘,不...

  • 主治风热外感咳嗽 名医黄树曾经验方

    主治风热外感咳嗽 名医黄树曾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薄荷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前胡9克,炙白前9克,杏仁9克,大贝母9克,马兜铃9克,枇杷叶12克,麦冬9克,桔梗9克,苏梗9克,瓜蒌壳9克,炙陈皮4.5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不宜久煎,开后微火熬10分钟上下即可。 主治:风热外感咳嗽。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黄树曾经验方。所谓热咳,实指风热犯肺,热灼肺津,其咳而痰黄稠,咽痛口干,咯痰不爽,发热汗出恶风,舌红,脉浮数。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立意用药极为平正,较之桑菊饮药力较强。所谓风热,非仅表证,肺脏气分已有实热,酌...

  • 外感咳嗽案 方用麻杏芩龙汤加减

    外感咳嗽案 方用麻杏芩龙汤加减

    咳嗽是由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发出咳声、咳吐痰液。 其既可以作为多种肺系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有症状而出现,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疾病。 中医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之说,但纵观临床,其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常将之并称。(策划编辑 / 秦丹 责任编辑 / 冯欣宇) 医案举隅 外感咳嗽案 患者程某,男,11 岁,2014 年1 月 10 日因咳嗽就诊。患者于 2 日前不慎感受风寒,引发咳嗽。 初起咽痒,咳嗽气急...

  • 外感咳嗽治验病例 脾胃气虚咳嗽及肺胃津伤咳嗽各一例

    外感咳嗽治验病例 脾胃气虚咳嗽及肺胃津伤咳嗽各一例

    咳嗽为肺系疾患之主要证候,《黄帝内经·素问》“咳论”对此早有专篇论述。现代中医将咳嗽划分外感、内伤两大类,颇合临床实用,但此分类在明代张景岳之《景岳全书·咳嗽》篇已有记载:“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关于外感咳嗽,本文暂置不论。而于内伤咳嗽《素问·咳嗽》早有明文,如“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

  •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旋覆花12g(包煎),白芍15g,前胡10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橘红10g,茯苓15g,僵蚕10g,桔梗10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 功能:宣肺止咳,祛风止痒。...

  • 儿童外感咳嗽别乱吃川贝母

    儿童外感咳嗽别乱吃川贝母

      浙贝母一般多用于外感痰热,川贝母多用于内伤咳嗽,润肺止咳。儿童外感咳嗽,如果初期误用了川贝母,咳嗽往往会变得长期不愈。   从入秋以来,我就不断接到家长们的电话,他们纷纷告诉孩子咳嗽的问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冬天。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儿童冬季咳嗽以外感居多,外感咳嗽不要乱吃川贝母。   中医咳嗽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感咳嗽,一种是内伤咳嗽,对于成人来说,内伤咳嗽也很多,比如肾虚导致的咳嗽,此时滋补就可以了;肝火导致的咳嗽,泻去肝火就可以了。这样的咳嗽,和外邪关系不大,或者是本来身体有问题,外邪是导火索,外邪已经没有了...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