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第58页
-
人体经络系统图 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
人体经络是临床诊病遵循的根本.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它们在人体中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人体在忠仃某些疾病时,经络循行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 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
-
人体血气经络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如何根据人体经络和五行解释气血津液和人体的关系? 水谷进入口中传输至肠胃,最后变成的津液有五种:天冷衣薄时,就变为尿与气;天热衣厚时,就变为汗水:心情悲哀时气并于上。就变为眼泪:中焦热而胃弛缓时,就变为唾液;邪气内侵且在脉内逆行,致使经气阻塞而不行,就会成为水胀病。 气血是中医对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认为气与血虽然各自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依存,补给各个脏器组织的营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则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精力不足。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脏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人体内脏的支配,同时又是...
-
身体疼痛按摩缓解
一些身体的疼痛,可通过自我按摩缓解。 头痛。大多为外感风寒或操劳过度引起。 具体做法:闭目,以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太阳穴50次至有明显酸胀感;再从两侧按至前额正中,反复10次;五指自然分开,由前至后用十指指尖按压头部皮肤10次,如有明显胀痛部位则在局部加按5次;五指并拢,在头侧从前至后按压10次即可。 颈痛。多为长时间向前屈曲颈部所致。可配合红花油等药物外涂后再行按摩。 具体做法:双手手指交叉相握置于颈后,双掌根相对用力,合掌挤压颈后部的肌肉,沿颈部由上至下10-20次;双手拇指沿颈外侧以指腹按压肌肉,从上至下10...
-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探析
作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书 ,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质思想。综观仲景条 文, 可以发现体质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 疾病的发展、 传变、 治疗和转归过程中, 体质因素同样 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对于临床合理运用仲景方药治疗疾病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体质与疾病发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中指出 :“若五脏 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 ” 认为如果 五脏元气通畅,...
-
秋冬干燥 中成药改善体质
秋冬天气很干燥,用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既有猪肉的鲜味,又有雪梨的甜味,非常清甜养人。百合红枣粥、银耳燕窝粥、银耳虫草炖瘦肉等对于阴虚体质来说也都不错。 但由于上述药物在我国备受女性推崇,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能够美容养颜,所以因为乱吃而引起月经不调、肥胖、消化不良、痤疮等病症的情况也常见。 上述滋补品,对阴虚、气阴两虚的人比较合适,但也不能多吃;而痰湿、湿热体质,以不吃为佳;瘀血体质吃了作用也不大;阳虚、气虚体质,则要再配一些理气、补气、温阳的药食,而且不能大量久服。所以, 燕窝等贵重礼品不要...
-
身体三大“活血开关”
头部:头部活血从按摩开 始,主要是叩和梳两个手法。 叩法是手指放松,五指稍分 开,用指端进行有弹性的敲 打。;梳法的手势跟叩法差不 多,它是用指甲从前往后做一 个梳头的动作。 接下来可按揉风池穴(位于 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风池穴属 足少阳胆经穴位,有聪耳明目、 健脑安神的作用。这个穴位可以 用按揉法或擦法,先双手十指交 叉,然后竖起双拇指,将手置于 脑后,两个拇指指端用力点按风 池穴,注意向上方用力,对着自 己的前额部用力,会有明显的酸 胀感;然后双拇指放平,用指腹 上下擦动,擦的速度要快,使穴 位处有微微发热...
-
气虚体质的养生 饮食调养精神调摄
一些气虚者身体发胖,是因为气虚不能运化体内的津液,水湿潴留,故身体偏胖。另一些气虚者身体消瘦,是因为气虚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气虚者常见面色白而无光泽,说话声小、气短、倦怠,动则尤甚。这是气不够用所致。气不能固表,常自汗出,记忆力差、健忘。气虚不荣,故舌质淡,脉跳无力。若基本具有上述症状,即说明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养生关键在于补气。肾为元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故补气重在补脾益肾。 饮食调养: 经常周身乏力、腰酸,是肾气虚的表现,应常食山药、栗子、海参。山药每次服10~30克...
-
祛除体内的湿气的食方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益胃、利水除湿、缓和拘挛、清肺热;红豆性平味甘酸,可健脾止泻、利水消肿,两者一同熬粥,可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熬出来的汤也很清淡。但是,一些人为了把粥熬成浓稠一点,会在里面加些大米,不过因为大米生长在水里,本身含有湿气,湿性黏稠,一旦加了大米,就等于把湿气加了进去,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但祛湿功效会大打折扣。 除了薏米红豆粥,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加减食材,组成更多更适合自己体质的粥来。如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可加桂圆;如烦躁失眠,或脸上起红疹、痘痘,可加百合、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