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第59页
-
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二)
第三,学会向政府管理部门直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有的领导同志给学会亲自回信表示赞同。如审慎对待和深入研究民族药毒性问题的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任领导非常支持。有一些建议如2001年提出开发西部地区的药物资源必须分清西南和西北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以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已引起西北民族地区普遍重视。 在上述这些工作中,我们主要的体会是: (一)民族医药不是一般的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族自主创造,在文化上体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平等中反映医药文化多元性的一件大事,也是充...
-
身体消瘦 食疗有招
身体消瘦者多经受不住疾病的折磨,而且也易患各种病症。中医认为,身体消瘦多为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力乏;当以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为治,除调整脾胃功能,全面摄取营养,保证营养充分吸收外,可选用以下药膳食疗方。 生姜牛肚 生姜30克,牛肚1个。生姜切碎,牛肚洗净、切片,加清水适量同煮熟后,调入葱、姜、料酒、食盐、味精,再煮一、二沸即可服食。隔天1次,可补益元气屈身健体。 鸡肉粥 鸡肉100克,薏米、大米各50克。先将鸡肉洗净、...
-
《黄帝内经》现代中医体质与疾病
中医体质学说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 并成为中 医基础理论一门新的独立分支学科。 建国后, 从第 七版国家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开始, 专门出现 “体质” 一章, 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藏象等章节相 并列, 此种变化可视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变革。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 为中医理论的奠基 之作, 在以阴阳五行学说、 精气学说、 象思维、 整体 观为核心观念的基础上, 其对体质形成、 体质影响因 素、 体质差异现象、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与治疗 有着全面的认识, 是现代中...
-
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病理因素为纲,主体证候病机为条目,兼夹病机、复合病机为主要单元,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基本思路 以病机证素为核心 病机证素的主要内容是病理因素,病理因素是病变的实质,审证求机的核心是推求病理因素,它反映了病机的转化和演变。单一病机证素由单一病理因素演变而来,如风、寒、暑、湿、燥、火、血瘀等。兼夹病机证素是单一病理因素的主次相兼为病;复合病机证素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理因素复合,产生质变,从而构成证候诊断的依据,论治的基础。 以脏腑为内涵 人体气血阴阳的生成根源于脏腑,脏腑的机能正常与否...
-
试析五体理论与中医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障碍所涉及的损伤、畸形、疾病非常 广泛,其所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日益沉重,是康复 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康复医学认为,运动功能是 指以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为核心,保证运动正常进 行的一系列功能,包括运动系统自身的功能、运动 控制相关功能以及与运动功能直接相关的感觉功能 和精神功能等 [1 ] 。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 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既包括先后天躯体畸 形、骨折、脱位、各类关节综合征等,又包括运动 障碍性疾病,如有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累及中老年 的神经变性疾病,也有以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代表的 累及青少年...
-
中医燥热体质分型标准和应用建议
2008年起, 在本地区使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量 表》 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1] , 分别是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气郁质、 血瘀质、 痰湿质、 湿热质、 特禀质, 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调养存在 局限性, 于是加入血虚质和燥热质, 对20 000多例体 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调养, 普遍满意。 根 据中医体质分型的依据 [2] 和量表构成的格式 [1] , 结合 临床实践、 16 292例体检者中医体质调查统计结果 [3] 和中医异法方宜理论, 阐述中医燥热质分型标准和 量表的运用。...
-
《黄帝内经》方剂理论体系框架基本要素探析
《黄帝内经》 ( 以下简称 《内经》 ) 作为我国现存最 早的中医典籍, 也是现存最早为方剂命名的著作。书 中所载 13 首方剂及方剂相关理论的阐述, 已初步呈现 出方剂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要素, 对后世方剂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亦为方剂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据此, 我们基于《内经》 原文, 对其散见于各篇文章的 方剂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与提炼, 将其所具备的 方剂理论框架基本要素归纳分析探讨如下。 1 《内经》 中的治则与治法 早期人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通过观察总结, 提炼 出一些基本治则与治法以指导...
-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 完善的辨证论 治体系对充实中医理论, 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意 义。 近年来, 在传统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 涌现出了 新的辨证手段, 如证素辨证、 微观辨证等, 这些辨证方法使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得以不断的完善。 然而, 要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标准化及规范化, 建立现 代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仍需要搞清楚的关键问题是 “证” 本身的生物学基础, 即 “证本质” 的问题。 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 其阴阳、...
-
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用这句话比喻人体的体质,再形象不过了。我国人群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特定的发病倾向。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因为体质不同,导致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也不尽相同。 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专业的体质辨识工具,由医生分析个人体质特征,判定个人体质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
-
有效清除人体毒素的食物
常吃以下食物能有效清除人体有毒物质: 1.菌类食物: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这些菌类含有丰富的硒。经常食用可降血压、降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兴奋骨髓造血功能及滑肠、洁血、解毒、增智等。 2.海带:海带中的褐藻胶有治疗动脉硬化,阻止人体吸收铅、镉等重金属和排除人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的作用。褐藻胶因含水率高,在肠内能形成凝胶状物质,故有助于排除毒素物质。 3.猪血:猪血的血浆蛋白经胃酸和消化液分解后,能产生一种有润肠作用和解毒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与粘附于胃肠壁的粉尘...
-
根据体质选择运动项目
阴虚型。身体消瘦,面颊潮红,口舌干燥,尿黄便秘,心烦少眠等。应多练气功、太极拳、钓鱼等。 阳虚型。身体白胖,喜热怕冷,四肢倦怠,大便稀溏,善恐善悲,情绪不佳。最适宜的体育活动有散步、慢跑、打乒乓球、游泳。 痰湿型。身体虚胖,肌肉松弛,四肢无力。应戒除烟酒,选择哑铃、拉力器、投掷、跳跃、慢跑等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用核桃、大枣、动物肝脏等滋补品进补。 气滞血瘀型。面色晦暗,口唇、眼眶发黑,舌头青紫,皮肤干燥,指甲干瘪。跳绳、踢毽子、扭腰转身、全身按摩等,有利于身体各部位都活动起来,帮助气血运行,解除气滞血瘀。 气血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