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第15页
-
屠呦呦教授再次重申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吸收创新手段,她和她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对于研制系列青蒿素类药品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成就是传统中医带给世界的礼物。笔者认为,青年中医科研工作者,应当下功夫研究屠呦呦教授的科研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 屠呦呦曾回忆说“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
-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正式确定聘任48位专家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学校将为每位受聘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提出以下建议。 特聘专家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带教传道上,而不仅局限于诊病方面。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的专家中,不乏在当地享誉一方的全国名医,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应该进一步沟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学员、实习医师和年轻老...
-
继往开来 一代大师——悼念石仰山教授
2015年12月27日下午2时33分,素为敬重的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突然与世长辞,驾鹤西去!噩耗传来迅即遍转申城内外,大江南北,无不为之震惊和悲痛。适时我正从南京返回上海途中,高铁窗外正处在寒冬阴森和一片沉重雾霾中。列车飞驶前行,我亦若有所思,突然我的学生王拥军博士和莫文博士紧接着来电报丧,真是当空霹雳,令我神魂失散,呆若木鸡。当我如梦初醒时顿觉无尽悲伤痛结胸膺,虽已是不争事实,但依然难以置信。6天前我曾去医院探望,见他稍为消瘦,但眼神明炯,谈笑风生,思绪清晰。何知此次相见竟成永别,死神又何其残酷也! 我与...
-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2016年4月1日,国医大师,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玉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震颤着每一个中医人的心。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敬爱的王玉川老师。 建《内经》现代教育体系 1957年,王玉川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创建内经教研室。建校初期,没有教材,选用《内经知要》作为教材,当务之急是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达《内经》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没有现代文翻译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率领教研室同事夜以继日的研究、整理和翻译,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建立了现代《内经》的教育理论体系,打开...
-
在医学之路上不停求索 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百岁华诞
【人物简介】 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194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荣获天津市卫生系统“伯乐奖”。 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70余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
-
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
9月18日,弘医堂医疗集团、北京弘医书苑、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学术流派研究分会主办实施的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北京弘医堂国际医疗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中医师,150多位听课学员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他们中间有国家“优才”、省“优才”,有县市医院中医骨干,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医师。他们静候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开学,聆听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讲座,大厅旁的八诊室,上午刚出完诊的裴永清正抓紧时间休整,...
-
师承教育下的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培养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发展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师承教育、西学中上升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之一。近期,各省纷纷发布培养中医人才的文件,有的省份更是将培养方式量化,更加规范、可操作,考核更有依据。 安徽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文件以具体数据规定了师承教育的时间和任务量,比如文件规定跟师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5天,每年不少于240天;对学习内容也规定了每个工作日1篇跟师笔记或自学笔记,每篇不少于500字,每年不少于220篇,要...
-
教师易患的职业病
在当今职业病人群患者当中,教师占很大比例。现将教师常见的一些职业病列举如下,以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 慢性咽炎: 教师上课主要是用声音传播知识,特别是中、小学校教师,课程繁重,讲授时说话特别多,更易发生慢性咽炎。据统计,慢性咽炎的发病人数占教师总数的40%,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慢性咽炎典型的症状是咽部充血、疼痛,有明显的异物感,痰液增多,有时伴有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失音。 对策:1.注意科学用嗓,课间闭口休息。2.日常多摄取清肺养阴的食物,少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常饮菊花茶;平时可口含亮嗓...
-
读李定明教授的《特效“险穴”治脑病》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医学竞争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一部分。对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古代医籍《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书中明确指出了针刺风府、哑门治疗脑系科重症的功效,但此技术现今鲜有传承。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定明教授通过针刺风府、哑门两穴,治好了许多脑系科的疑难重症、危症、急症,探索出了两穴安全的针刺方法,可谓在当今又重新发掘出了这颗深藏的明珠。 改革开放前,缺医少药的农村正是针灸等中医技术发挥简、便、廉、验效用的土壤。李定明在下放到农村大队劳动时,曾...
-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 其慈悲仁爱的理念, 禅坐调心的方法对中医辨证理论和治疗手段均有所丰富。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化很快, 人们的内心大多是浮躁急切的, 这就需要关护我们的内心。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有不少通晓医术的高僧大德, 如济公、马祖道一、达摩等, 他们不仅是独树一帜的宗教领袖, 更是引导信众调理心性健康的灵魂导师[1]。历代佛教法师的语录和著作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如何使心境平, 保持情志健康的内容, 多以开示、对话、禅机的形式表现, 其对内心世界挖掘的...
-
《杏林教学心悟》对中医教育追求与探究的好著作
2017年年末,苏颖教师的新书《杏林教育心悟》由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苏颖是国内闻名的内经学研讨专家,带领学术团队在中医运气学范畴做了大量开创性的作业,创建了五运六气教育科研基地,出书了《五运六气探微》《五运六气概论》《五运六气医案评析》《明清医家论瘟疫》等系列学术著作,形成了本身学术研讨特色。与这些学术著作不同,《杏林教育心悟》是一本记载教育名师生长脚印及心路进程的著作。 1978年,苏颖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作业,至今整整40年。从中医学子生长为中医学者、教育者,她有许...
-
教您几招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
从中医上来说,内分泌失调是阴虚的表现,是由气血瘀滞所造成。瘀血滞留体内、脉络受阻、外毒入侵人体、产后恶露不下等都可能会导致气血瘀滞。很多女性常见病,其实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 中医认为:调节内分泌,要先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促进血液循环,再由内而外全面调理,彻底平衡内分泌。 1.膳食平衡,饮食调节:食物应多品种多变化,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与刺激性食品,烹调食物要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以获取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调理内分泌失调;女性饮食调理不可挑食、偏食、厌食,尤其是减肥...
-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大凡成果卓著的医学我们无一不对其奉若神明而敬慕之、精研之、遵从之、饯别之。历代《内经》研讨成果迭起,特别近30年来更是异峰凸显,可谓《内经》研讨的黄金时期,不管成果数量仍是质量都是前无古人的。 近日欢喜而用心地习读了津门内经学研讨专家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颇受教益和启迪。他以共同的视角和发人深思的办法投入研讨,使人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 据我所知,王玉兴所供职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之于《内经》研讨根底坚实、学风朴素、工作厚实。他自己早年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