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第14页
-
著名中医专家陈宝贵教授作为天津市全国劳模
陈宝贵1949年10月1日出生在天津农村,从小经历农村缺医少药给农民带来的极大痛楚。1975年他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1983年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后师从张锡纯关门弟子柳学洙主任医师10年,从医50载。他重医术,更重医德,按照“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准则,时时处处替病人着想,将济世活人,积善成德,作为他一生的事业。他治学严谨,勤学务实,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在教学上,以身作则,口传心授,务求实效。陈宝贵曾担任武清中医院院长、书记,用他的睿智、勤...
-
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
彭氏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彭老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华佗论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赃腑受病也”启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患者眼白睛脉络形态颜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创立了观眼...
-
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的养生经
前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专家郑集,生于1900年5月6日,卒于2010年7月29日。以111岁高寿,集最老作家、发明家、博客主、志愿者于一身,成了当之无愧、不折不扣的养生达人。其实,郑老年轻时,身体并不很好,经常小疾连连,大病不断。甚至还住过多次医院,动过数回手术。但越是到老,身体反而越健康,论其原因,就不得不归功于其专业独到的养生之道。 营养巧搭配 常言道,病从口入。作为营养学专家,郑老认为,健康的前提,首先必须重视营养的摄入。因为人体离不开糖、脂肪、...
-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李德新致中和学术思想探颐 李德新教授从事中医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 载, 集理论、 临床、 科研于一体, 临床上以善于从脾胃 入手治疗疑难杂病, 学术上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致中 和学术思想, 以平为期, 以和为贵, 体现了传统中国文 化致中和的思想。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 拟探讨李师致 中和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在中医理论临床方面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从中国古代文化关阐述, 中庸表达致中和, 体现 为中和之天道、 中和之人道、 中和之治道 [1] 。 中庸《礼 记·中庸》曰: “喜...
-
教你七招孕期防辐射
1.别让电器扎堆。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身处超剂量辐射的环境中。 2.勿在电脑身后逗留。 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可以穿防护服(防辐射背心或防辐射围裙)防辐射。 3.用水吸电磁波。 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或玻璃瓶的,不宜用金属杯盛水。 4....
-
中医药师承教育“师带徒”不能走过场
据兰州晨报报道,近日,甘肃省卫计委综合监督局对全省2014-2015年度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进行督查,抽查55家带教单位的276名带教老师及828名学术继承人。督查发现,多地医改试点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师承工作没有做到日常化、常态化监管。有的带教老师、学术继承人不能现场提供有关带教及学习材料,且未经年度考核将师承教育经费发放给个人。 从报道看出,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对于师承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严格督查,领了经费没有实际带教的通报批评,单位不把师承经费发放给个人的也要通报批评,甚至有地方卫生局把经费还留在局...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 中医药文化 医德文化教育
8月19日,2015年重庆市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各基地开展相关工作进展和问题困难,部署2015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方明金强调,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成为提高医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各基地要加强基地设施、设备、师资能力和教学条件的建设,强化措施,把培训基地建设好,把培训工作组织好,引导学员积极努力学习,确保培训工作质量。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墓及祠纪念地,河南南阳市卫生计生委日前将医圣祠设立为医德文化教育基地,全方位开展医德文化主题教...
-
六位一体,探索中医药教育服务新模式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了由学工部、招就处、后勤处、保卫处、研工部、团委等六个部门组成的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并由一位分管校领导负责,形成了六位一体、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这种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在该校是首创,在国内各高校也较为鲜见。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为您展示该校在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发展。 问:“六位一体”教育服务模式的设立初衷是什么?是基于怎样的现实需求决定设立的? 翟双庆:在以往的管理活动中,我们发现学校的每个部门都立足本职工作,分别从学生事...
-
跟师张炳厚教授学习有感
我的老师张炳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记得,老师每次临证用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背诵方剂歌诀;一边嘱我们抄方,且每能辨证化裁,灵活加减,善遣类方,善使怪方,善用怪药、善治怪病,药简量大,效如桴鼓。我们弟子侍诊抄方,处方中每味中药老师命我们皆以三字书写,如醋柴胡、寸麦冬、盐黄柏、杭白芍、淮生地、血竭面、制马钱等,以明炮制、服用方法、产地等,用药道地,功效迥异,中医药元素符号尽显方中,虽有“神医怪杰&...
-
纪念万友生教授诞辰百年
万友生(1917~2003),江西省新建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17岁求学于江西四大名医之首的姚国美先生创办的江西中医专科学校,3年肄业,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学。21岁独自挂牌行医,30岁左右医名大盛于江西樟树市。新中国成立后返回南昌市,历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江西省中医学院大内科主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是江西省三位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也是我国首批由国家两部(国家人事部、原国家卫生部)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500名全国老中医药...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记忆中的周文泉教授
认识周文泉教授,大概是25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刚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的老师要我联系西苑医院老年病学科的主任周文泉教授,想到北京参观学习中医老年病学科建设的经验。 当我和山东老年病科的老师一起到西苑医院老年病科时,周文泉已在他的办公室等候。他的办公室整洁而简朴,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老年医学的经典和现代医学书籍,墙壁上是传统中医老年医学相关的几个素描画,让人感到清馨。当时周文泉不到50岁,虽不十分魁梧,但让人感到非常儒雅、非常有学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