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 第11页

教 第11页

  • 中医英语教材要从读者角度出发

    中医英语教材要从读者角度出发

    近年来,随着对外教育的蓬勃发展,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和普及读物。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教材书籍在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的不断发展深化,以及多年的留学生教育经验积累,我们也意识到了现有教材的不足与缺陷。笔者曾有国内、外从事中医课程英语教学的经历,并且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作为中医方剂学的培训专家,为来自各个中医药院校从事中医英文教学的老师示范中医《方剂学》的英文教学。 《方剂学》课程是继中医基础、...

  • 以人为本抓教改 坚持质量育英才

    以人为本抓教改 坚持质量育英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求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长期以来安徽中医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   学生:这里培养方式好,我们爱学   “新安医学流派有十大著名学术思想,特别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国明代嘉靖年间的四大名医,营卫一气说的创始人……”这是2008...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坚持
  • 瑞士中医教育在民间

    瑞士中医教育在民间

    一个国家的发达与文明程度,可在教育状况上反映出来。一个学科也一样,其专业教育的规模、水平和内容形式,能映射出这一学科和行业的基本情况。 现今的瑞士中医教育,一是属于民间性质,二则归于职业教育。民间易于理解,即非官方所为,而是私人兴办。有关瑞士的职业教育,需要加以说明,因为这与我们国内的概念有一定区别。 与我们国家一样,瑞士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升读普通高中,目标是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二是进入职业教育,学习某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也就相当于我们的职...

  •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培养全人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培养全人

    •中医药高等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现代大学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体系结构,另一方面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领。 •中医具有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原创性和产业性五大属性,“格物致知”的观念应该充分体现在中医学习的各个层面。 •中医药高校应提倡“全人”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素养的双重构建,强调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传统医德思想的渗透。 《礼记·大学》开宗明义:&l...

  •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目前已经安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并正常投入使用,每年通过本系...

  • 中医药教育莫忘传统文化

    中医药教育莫忘传统文化

    2015年,首届全国《黄帝内经》大赛开赛,更好地传播了中医经典、弘扬了中医文化,一些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也纷纷启动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像考四六级一样考察中医学子对于典籍的掌握程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在中医界由来已久,然而要让每个中医人真正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中医药教育方面,还需下更多功夫。 现代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是其优势,多年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在实践中,中医学子传统知识素养不够高,对中医经典不够熟悉,重临床、轻理论的问题在一定范围...

  •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关系着中医发展的未来。中医学具有基础和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的特点,历代名医皆是中医理论大家,当代国医大师也都有渊博的理论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基础教学科研人才、为中医药临床、产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然而当前由于政策规定、市场导向和考生观念的影响,出现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报考生源不足、优秀考生较少,加之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样...

  • 孙树椿教授新作《清宫正骨手法图谱》

    孙树椿教授新作《清宫正骨手法图谱》

    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新作《清宫正骨手法图谱》问世了。作为他的学生,当我接到老师亲自签名赐予我的书时,内心非常感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坐下来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老师能把纷繁复杂的学术专著写得这么易懂、易看、易学,非常人所能为。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领域的一枝奇葩,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其中的正骨手法可以说是骨伤科学的灵魂。作为孙老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老师手法之精湛,正像骨伤前辈李同生教授所言:“孙君尝施神奇妙手,起沉疴于顷刻,诚杏林之翘首...

  • 打破围墙回归中医教育之本

    打破围墙回归中医教育之本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建立了中医药高等院校,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西医指导下的教育方法不适合中医药学生培养。”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上,腹针发明人和腹针疗法创始人薄智云道出了目前中医药界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当前的院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中医院校教育该如何突围,中医药人才该如何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了探索。 难题 中医教育要回归中医之本 薄智云坚信国医大师邓铁涛的理念:&...

  • 中医药在国外临床和科研、教学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临床和科研、教学现状

      中医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紧密联系正是中医与其他医学体系的不同之处。国外一些人士对中医的兴趣和尊重也往往来自于此。没有了这个特色,即使进入了主流医学,中医也有被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的可能。而中医融入国外主流医学,也将引领中国文化进入国外主流社会领域。   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主战场,不能放弃我们的前沿阵地。注重中医的临床使用,保留中医诊治疾病的手段,把精力放在提高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上。用有效的治疗证实中医的价值,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是中医融入国外主流医学的...

  •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当前,气功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保持我国在医疗气功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必要对当前气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气功发展日趋成熟   自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以来,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出9套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在全国2/3的省区市成立了管理中心或协会,建立站点1.3万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活动900多场,组派100多个团组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健身气功正式进入全国体育...

  • 中医药走向世界  教育为先行者

    中医药走向世界 教育为先行者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孔子学院2011-202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兴办以中医、武术、艺术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作为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三家大学负责人之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忠人教授近日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应把握好这一千载良机,利用孔子学院的平台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为提高中医药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中医药走向世界教育为先行者   孙忠人认为,中医药要想在世界上获得发展,中医药教育需充当先行...

  • 罗元恺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罗元恺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广州中医学院创办于1956年,1978年首次正式招收中医研究生,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1979~1982年,罗元恺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当时,我们对如何办中医研究生教育根本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做起。广州中医学院在中医本科教学方面虽有较好的基础,但对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是没有概念的。幸亏有他的指引,才逐步打开中医研究生教育局面。   罗元恺副院长兼任广州中医学院首届学位委员会主席。他以学者的智慧,专家的敬业,教育管理者的气魄,首先设立...

  • 罗元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罗元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我在1958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1964年毕业留校工作,进入中医妇科学教研室工作。在学校,罗元恺是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他是我们的领导和引路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罗元恺创建了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学科和专科。他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先见之明,有教育家的战略眼光,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中医妇科学发展壮大,从一个教研室发展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这都是罗老的远见卓识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能有今天的成就,都与...

  • 记李今庸教授

    记李今庸教授

      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世医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断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意思。书斋曰莲花书屋,义出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今庸平生行止,诚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教授
  • 中医院校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医院校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识教育在中医院校不仅受到师资、学时等技术问题的制约,而且受到认识理念、组织制度的困扰。应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环境,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课程,让中医药通识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根基之中。   ●中医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理应让学生补好传统文化这一课。这不仅是学生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份内之责,更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必备之基。   ●通识教育不能混同于通才教育,也不能搞那种没有任何教学要求、没有任何训练设计的“大杂烩”,而应在有限的学分限制下...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岁了。1993~2013年这20年,对该专业而言,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20年;是踏歌前行,从有到优的20年;是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有力助推全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20年。该专业20周年庆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曾负责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筹建工作的凌锡森教授,大学副校长、中西医结合学院首任院长何清湖及中西医结合学院现任院长邓常清,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为我们见证、还原了专业风雨兼程、高歌猛进的20年。   凌锡森:“相当长...

  • 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体系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对外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对我国教育国际化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何推动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大致有两条技术路径可循:一是积极开展国内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二是努力开拓海外中医药教育市场,具体战略如下。   走出去战略   面对当前全世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医药教育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要实现中医药教育全面走向世界,获得良好的快速发展,必须科学地研判形势,明确指导思想与...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产学研结合,从高职医药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医院、药厂等医药卫生单位与学校合作教育这一层面,它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医药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特别是与医院的合作形式尚处于浅层次的初级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现实需求相距甚远,这势必影响医学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必要对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新医改方案的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保健行业需要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

  •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房定亚教授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房定亚教授

      房定亚教授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房定亚治疗风湿病传真》是他带领他的传承团队经过三年共同努力,对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坚持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科研硕果。   该书所言“传真”,其意有三:一为“真知,所言所论确为真知灼见”,其学术特点和辨证思维方法,皆是长期临证实践,博学众采,勇于创新、提炼而成。二为“真实,其文朴实无华,其论真实有据”,诚如《自序》所言:“医生以疗效为本,所写...

  •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去年年逾古稀的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听说恩师朱良春教授腰部受伤,身体欠佳,心急如焚,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又有“恐高症”,要破例乘飞机去南通探望阔别20年之久的恩师,令我非常感动。   2013年圣诞节,李志铭教授带我冒着寒风,怀揣赤诚之心,专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朱良春子女的陪同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倾慕已久的国医泰斗。朱、李二位是“忘年交”,相交有30余年,鸿雁传情,感情笃深。我是...

  • 中医教育人才培养

    中医教育人才培养

      日前,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行文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对我国多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标准化的一次规范化要求,也是为适应多年来中医专业教育定位不明晰、方向偏移而进行的一个标准化的纠正性的指导模式,《标准》为我们表述了未来中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形象和职业素质,为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对高校中医人才的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标准化”能否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标准化的实施,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中医
  • 记田玉美教授

    记田玉美教授

      田玉美1928年11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全国名老中医,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中医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庭训目染 研习岐黄   田玉美的曾祖、祖父、父亲悉精医术,闻名遐尔,...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教授
  • 老中医教您“辨证”喝茶

    老中医教您“辨证”喝茶

    茶历史悠久,茶的品种很多。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清茶(包括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黑茶(普洱茶)等几大类。    不同种类的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冬天气温骤降,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肌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温性茶为最佳选择。   ...

  • 道教养生 寻求养生的坦途

    道教养生 寻求养生的坦途

    求养生,企望长寿,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养生首推中医,而道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为密切。道家与后来出现的道教有所异同。道教的长生方术颇多,但寻求养生的坦途还当是岐黄大道。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饭桌上的酒水菜肴丰富了,住房宽敞了,交通便捷了,钱袋鼓起来了;另一方面,与之相伴而行的,是一部分所谓“成功人士”的心身出了问题。就心性而言,《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句话足以说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孔方兄不断地显灵,心态...

  • 中医教你如何自测湿气

    中医教你如何自测湿气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里,看看中医教你如何自测湿气吧。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

  •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所述

    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十法如下所述。 理气祛瘀法 适用于气机郁结,脉络瘀滞的血瘀证。“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故血瘀先有气滞。治疗法则应“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常以丹参配伍柴胡、木香、香附等。以宣通气机,破除滞气,推动血行的丹参饮、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温经化瘀法 寒凝可引起气滞血瘀,“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治疗上采用温经化瘀法,丹参配以温经散寒之品,如桂枝、附子、细辛等。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 清热化...

  • 中医用药不宜教条“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中医用药不宜教条“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秋天了,有些人受寒了,觉得应该让自己的身体暖一下,就想晚上熬点姜汤。然而,一些懂点中医的朋友开始劝说:“晚吃姜,赛砒霜。”“中医认为,秋天是不能吃姜的!” “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这种说法的根源,是认为人体的气机,在一天里面,是有所变化的,早晨阳气上升,晚上阳气收敛潜藏,吃的东西要有所对应,比如,早晨吃一点温阳的食物,晚上尽量使得气机收敛,所以不适合吃一些温热发散的食物。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大体上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指导...

  • 教师节 为老师提供一份中医药之礼

    教师节 为老师提供一份中医药之礼

    步入九月开学季,同学们携秋光踏入校园,开启或延续从师求学的经历。今天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我们向所有人民教师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并为亲爱的老师提供一份中医药之礼,助园丁们调养身体~(づ ̄3 ̄)づ╭❤~ 润物细无声 老师们争分夺秒地向学生们传递知识,不得不高强度使用嗓子。护嗓润喉的花茶是最简单有效的选择。秉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药食两用的菊花、百合、金银花、薄荷、枸杞、甘草、橘皮等均可搭配使用。 年轻态,养生品 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提神醒脑功效的中药广受关注。...

  • 健康营养教育专家赵霖谈食疗

    健康营养教育专家赵霖谈食疗

    “食药一体,膳药同功,凡膳皆药”在古代中国人的养生中体现的非常明确。东汉时期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药物一共有365 种,其中就有许多食物,包括大枣、枸杞子、山药等。明代《本草纲目》中植物有1094 种,而很多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食物。历史的记载,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就是 “凡膳皆药”。健康营养教育专家赵霖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面对着“凡膳皆药”这么一个自然状态,我们要做的目标就是“寓医于食”。 食疗养生保健的作...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