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 第10页

教 第10页

  • 中医专家教您一套捏手捏脚操

    中医专家教您一套捏手捏脚操

      如今高压的生活状况,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有些人甚至用“忙、没时间”等借口不进行身体锻炼,结果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下面,中医专家教您一套捏手捏脚操。   捏手   先从小手指开始,一个一个捏,如果感到疼痛,就证明身体某些部位不适。专家表示,拇指疼痛可能肺有疾患,食指疼痛可能大肠有问题,中指疼痛可能心脏不适,无名指疼可能是喉痛或头痛,小指疼痛可能是心脏或小肠有毛病。   平日可以利用看书或不用手的时间揉捏十指,如有痛感,表示所对应的部位不...

  •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男,陕西汉中人,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老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心脑疾病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 牛膝分川怀,补消两擅长 牛膝,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其味甘苦酸,临床用途甚广。《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寒湿痹痿,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现代药理研究已知其对子宫和肠胃有收缩作用,并能扩张心脑血...

  • 周信有教授自拟食疗歌

    周信有教授自拟食疗歌

      谷物蔬菜养身宝,饮食多样任君调。   萝卜消食开脾胃,韭菜补肾暖腰膝。   芹菜能除高血压,驱寒除湿是胡椒。   大蒜杀菌可止泻,葱白姜汤治感冒。   绿豆解暑为上品,健胃补虚吃红枣。   蕃茄补血美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好。   花生能降胆固醇,西瓜消肿又利尿。   生津伏蛔数乌梅,益肾强腰吃核桃。   山楂减肥降血压,生梨润肺止咳嗽。   桔子理气能化痰,山楂益肾糖尿消。   海带消瘿通脑栓,木耳抗癌又补血。   猪牛羊肝可明目,蘑菇抑制癌细胞。   蜂蜜润燥...

  • 中医古代教育

    中医古代教育

      中医古代教育大致可分为官办学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官办学校教育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亦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太医署,其等级相当于中央医科大学,在培养中医人才、制定行业规范、确立学科地位及中医药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本质更多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在整个中医教育史上,并没有培养出多少杰出医家来,而师承教育则与此不同。   师承教育,亦可称为私学教育,在中医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方式主要包括家传、师带徒、私淑等。   所谓家传,父子亲人,...

  • 佛教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

    佛教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

      佛教医药的实用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寺院的医疗经验、诊疗方法和单验秘方,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发研究价值;二是佛学理论和佛教思想,对人生的启迪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与心理效应;三是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从广义来说,佛教医药属于中医的一部分。但从狭义来讲,中医指的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医药体系,这时的佛医、藏医、蒙医等与中医则为并列关系,他们长期以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医药文化。   佛教医药是以古印度“医方明”为...

  • 中医教育过程十分注重经验的传授

    中医教育过程十分注重经验的传授

      ●中医药高等教育尤其应当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寻求学科真理,而不要桎梏于单纯的科研之中。   ●教育者要传达的应当是思辨过程、思维方式,学生掌握了这些中医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   ●应把文化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化教育中,德育应占主导地位。   ●中医是原创性学科。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掘原创,还应严谨地对原创内容去粗取精,以便提炼、升华。   ●注重对学生视野、思维能力的拓展与锻炼,激发其创新热情。   笔者从事中医药高校教...

  • 记裴永清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

    记裴永清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

    岐黄传医理,神农尝百草。扁鹊传脉学,仲景论伤寒。传承是中医的根,传承是中医的魂。敬师传承是北京弘医堂的本和行。 优良的种子,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阳光和水,才会蕃秀华实、繁育成林。举办“裴永清教授收徒仪式”,为的就是裴永清教授这样宝贵的名老中医种子,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和氛围,为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弘医堂践行的“弘国医济世,奉仁德待人”之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医真传真承。育则枝繁叶茂,收当果实累累。 2015年8月3日,北京弘医堂中医医...

  • 提升中医英语教学

    提升中医英语教学

      在目前的中医专业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全英语教学师资短缺,教材编写、教学难度大等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培养和依靠本土教师、编辑富有口语特色的教材、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等措施,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建立起了全英语教学的长效机制。   积极培养并依靠本土教师   在中医英语教学领域里,师资匮乏是中医药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我校利用年轻教师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优势,积极培育本校全英语教学队伍,通过进修、培训、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其全英语授课能力。我校已连续多年通过“中青年骨干...

  •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需求,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科研能力、高层次人才等平台基础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康复医学科、职业医学、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多学科交叉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平台,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青少年人群、康复病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促进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以中医为主、中...

  •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中医药院校探路“智慧”教学

    10月14日,国家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在京启动,致力于打造由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知识服务三个子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行业级互联网平台,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全新教育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流通共享。 当“互联网+中医药”由概念逐渐转为现实,中医药高等教育也尝试触探“云端”,多家中医药院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教学改革探索“智慧”之路。...

  • 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

    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

    在北京近现代中医界,有一位声名显赫的针灸大师,他行医50余载,以极高的理论造诣和精湛的诊疗技术在北京的针灸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人称金针大师的王乐亭先生。 王乐亭,名金徽,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运河西岸的王指挥庄,卒于1984年2月25日,享年89岁。 六寸银针治疗瘰疬 王乐亭早年习文,机缘巧遇,掌握了六寸银针治疗瘰疬的民间绝技,并以此为患者疗疾。1916年他21岁时考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四川籍的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陈肃卿...

  • 中医教学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服务临床

    中医教学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服务临床

      中医药有疗效,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临床阵地在“萎缩”,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要实现复兴中医梦想,笔者临床30多年的体会是:中医学源自临床、服务于临床,只有顺应临床的中医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临床的中医师;只有直面临床的中医师,才能“占领”临床阵地;有了临床阵地,才能谈及复兴中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复兴中医靠教育,而中医教育应回归临床这个“源头活水”。...

  •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中药、调心、运动、药膳、中医特色疗法与自我监测症状是中医糖尿病教育的六驾马车”。10月24日, 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的糖尿病中医教育与优秀论文报告分会场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高天舒提出该观点。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应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体系。”高天舒说,中医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

  •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师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2010年5月,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师。李老德高望重,能够跟他学中医,真乃三生有幸。然而激动和兴奋之余,我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36岁时才开始走上中医之路,深恐学业不精,不能传承好李老的学术思想,怕有损人民生命健康,有辱于师门,愧对恩师的栽培。   我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与李老相识缘于2005年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请作为名誉会长的李老参加。我作为协会成员同李老共进午餐,聊叙数语。李老对中医药保健品事业发展正确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

  • 评系列丛书《名家教你读医案》

    评系列丛书《名家教你读医案》

      日前,大学同窗江厚万寄赠一套其参与主编的系列丛书——《名家教你读医案》(主编马继松、吴华强、江厚万等,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笔者拜读之余,收益良多,感慨不已。   该丛书分为6辑,均以解放后尚健在的现代中医名家医案为主线,以从名家医案中凝练出的理法方药思路为专题;所涉名家百余位,所论内容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展卷细读,在汲取名家医案中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能看到该书著者的良苦用心。   不落俗套,颇有新意。自古至今,中医医案类书籍不计其数。这类医书多以医案...

  • 佛教医药学发展过程

    佛教医药学发展过程

      @少林伴生缘   佛教医药伴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的医药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大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学,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弘扬佛法的重要方法和有效的辅助方式。千百年来,佛教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这些文献散藏于各地,使得人们难以窥见佛医药学之全貌。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医学不仅仅能治病救人,其最高目标是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健康无病,尽终其天年。所以说,医学首先当重视养生,次之才是治病的学问。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外受六淫风寒暑...

  •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打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教最后“一公里”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十三五”期间,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核心指标到12%。 虽然,各地广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率达84.02%。 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地方中医药科普形式仍然单一,重在宣传、疏忽教育,互动模式少,导致大多数公民虽然知道中医药,但对养生保健理念、养生保健信息理解等仍然不足...

  • 把国学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

    把国学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医学的学理,包括理论体系的内在建构,都体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国学的基本意思就是本国的传统学术,中医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文化课程设置的重点应该立足于国学知识的教育。   历代名医大师皆具深厚国学底蕴   纵观历史上的名医大师,大都具有极为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文史哲修养。西汉初,公孙光称名医淳于意“其人圣儒”;东汉的郭玉也是以儒者游艺于医;张仲景曾“举孝廉”;华佗“游学徐...

  • 中医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中继站

    中医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中继站

      中医师承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医生存、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医学流派的重要原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其一生甚至囊括了几代传承的学术精华,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更重要的是比课堂教学和医院实习有着更鲜活的中医临证特点。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师承教育发展的高级模式,是围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它集教、学、研于一体,密切结合临床,是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中医科研成果的孵育地,是中医学术传承和流派交流的平台。随着名老中医工作室制度化、规模化开展,将对中医药学术的传承、...

  • 葛洪苦学修身 道教养生

    葛洪苦学修身 道教养生

      葛洪(283~36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养生思想渗透了鲜明的道教思想。   思神守一内养元气   葛洪在饱读各类诗书的同时,逐渐对道家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道教与儒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家往往追求功名利禄,这就容易相互竞争,相互排斥,且相互伤害,从而导致身心疲惫。道家追求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通过自身修炼而养生延年。葛洪的养生思想就是依托他的道教理论所形成的,道教神学理论为他的养生思想提供了有利的精神支柱。   葛洪的养生术是以不死成...

  • 吕炳奎 奠基中医 重视教育

    吕炳奎 奠基中医 重视教育

      吕炳奎,1914年1月3日生于上海嘉定区望仙乡,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六、七界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卫生部原党组成员,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华气功》主编、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长、北京光明中医学院院长、董事长、吕炳奎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2003年1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学医行医投笔从戎   ...

  • 初青春教授 刮刮手指 可健全身

    初青春教授 刮刮手指 可健全身

    动动手就可以让您身体健康,对此,很多人不相信或不知道。2月26日,由桂林市津妮美容院承办,经络养生专家蔡洪光关门弟子、中国十大杰出亚健康演讲家、中医经络讲师初青春教授主讲的养生讲座在桂林举办。初青春给桂林市民进行了一场体质养生讲座,百余名市民参与。很多读者表示,学到了很多养生小技巧。   初青春教授从事中医养生工作多年,可以通过对人体手、面、耳、舌等部位的观察,诊断出身体的症状和不适部位,在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和手法结合诊治各种亚健康方面有独到造诣。   讲座上,初青春教授不仅现场给一些市民诊断疾病,而且讲述五...

  • 中医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

    中医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院校的重要职责是对其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但勿庸讳言,从多途径反馈的信息看,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质量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迹象,突出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较单一等。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培养过程过分专业化的结果。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更新理念,在中医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源远流长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

  • 听王凤岐老师谈中医师承教育

    听王凤岐老师谈中医师承教育

      近日,由中医之家网举办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落下了帷幕,我作为一名学员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算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传承研修班的学习了。这次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医之家总干事王凤岐老师所谈对中医师承问题的两点看法。   师承教育利于传授经验   王凤岐老师认为,过去没有正规的医学院,中医知识的传承主要就是靠家传和拜师,这两种关系就是师承教育。那时对拜师很看重,要将徒弟的父母请来,经过一系列仪式才算是正式入门从师,这样建立的师徒关系近乎父子。...

  • 荷叶药膳清热解暑 教你应对酷暑

    荷叶药膳清热解暑 教你应对酷暑

    中医认为荷叶具有消热清暑、生津止渴的功效,是消暑利湿、升阳止血的良药。尤其是新鲜荷叶消热清暑力更强,非常适用于暑热、口干、头晕头痛、小便灼热以及暑湿泄泻等病症。下面介绍几款荷叶药膳共选用。 ●荷叶粉蒸肉取新鲜荷叶5张,猪瘦肉250克,大米250克,精盐、酱油、淀粉等各适量。先将大米洗净后捣成米粉,再将猪瘦肉切成厚片,加入酱油、淀粉等搅拌均匀备用;荷叶洗净裁成10块,把肉和米粉包入荷叶内,卷成长方形,放入蒸笼中蒸30分钟即可食用。夏季食用,具有健脾养胃、升清降浊和降血脂之功效。 ●荷叶莲子粥取鲜荷叶1张,莲子、芡实各...

  • 郭子光教授学术经验独特

    郭子光教授学术经验独特

      国医大师郭子光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内科诸病,形成了独特的临术思路与方药运用经验。专著有《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康复学》、《中医奇证新编》等。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精研伤寒立新说   郭子光教授在《伤寒论》研究方面,提出“病理反应层次”是六经方证的实质,并创立六经辨证论治新体系,认为伤寒六经方证是仲景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找调节人体反应状态的确定性,而总结出来的针对不同的病理反应层次进行调节...

  • 名家教你读医案

    名家教你读医案

      最近看到马继松先生等人主编的《名家教你读医案》,一套六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一百多位近现代名医的医案精华,经过他们细心地选择与评议,全数展示在读者面前,就好像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翻开这一套丛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参与编写的30多位人员,集中了老中青中医药工作者,可以看出是一个集体合作的成果。96周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为该书作序,介绍对名家医案评议和学习的重要性,朱老说:“医案系医者毕生临证经验之结晶,通过简练的叙述,而将理法方药、脉因证治熔于一炉。因此,阅读、...

  • 王琦教授主病主方论

    王琦教授主病主方论

      王琦教授临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方剂的使用颇有心得,跟师学习,往往有恍然大悟之感,观其用方,往往由源及流,发微道隐,不断启迪和拓展我们的临床思路,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跟师3年,颇有感触。   用方思想   经方论   众所周知,王琦教授推崇和重视经方的使用,临床治疗常以经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如用寒温并用、安蛔止痛的乌梅丸治疗久痢、慢性结肠炎,皆多历验不爽;用滋阴清热、淡渗利水的猪苓汤治疗尿路结石、血尿亦用之恒效;用和胃补虚、清热消痞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湿热内郁的复发性口疮疗效颇佳;用和解...

  • 冯世纶教授经方应用学习心得

    冯世纶教授经方应用学习心得

      王某,男,4岁。2012年12月12日上午初诊。发热1日。患儿昨起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量少,支原体(+)。经口服美林(布洛芬溶液)、输液消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大汗出而热退。今复发热,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刻诊:发热,无鼻塞流涕,无恶寒,咳嗽,痰白量少,不喘,咽痛,纳差,手心热,身微汗出,大便干,二三日一行。舌红苔白根腻,脉细数。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汤证。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3片,大...

  • 缅怀恩师李士懋教授

    缅怀恩师李士懋教授

    10月25日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中医事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追昔抚今,感慨良多。李士懋老师一生致力解除病家疾苦,潜心中医学术研究,建树颇丰,有感于当今医学西重中轻,中医瑰宝渐被埋没,先生晚年挺身而出,全身心投入了中医传承工作,可谓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每周五次门诊带教,每次门诊看60~80个病人,时间不够用,只好早来晚走,上午门诊下班时间常常要拖到下午1点多,看病过程中不但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诊疗,还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给学员作详细的讲解,手把手地教授如何诊脉。有的病人病情很重,由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