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 第18页

教 第18页

  • 中医教育输出 针灸留学生的培训

    中医教育输出 针灸留学生的培训

    针灸是中医和中华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教育输出的一个重要资源,针灸留学生的培训,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和战略意义。笔者自2007年起,担任针灸留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现将体会汇报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学生的背景和特点 学生主要来自美、法、英、德等欧美国家,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二母语。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2月,长则1年以上。多数学生在国外的中医学院或者类似我国的中医函授学院学习了至少1年的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课程,但临床经验较少,迫切希望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然而,由于东西...

  •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特点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特点

    作者简介 吴滨江[本杰明•吴(BEN WU)](1957—),男,教授、主任医师、注册中医师、注册针灸师、注册骨疗师;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国际吴氏头部推拿疗法研究会会长/创始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执行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机构)主席团执委、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吴氏头部推拿疗法》专著,现有英、匈、中3种文字...

  • 美国的中医教育 针灸中医基础板块

    美国的中医教育 针灸中医基础板块

    美国中医学院硕士学位的教学大纲共计3180个小时,算上选修课,最终达3300多个小时。其中,临床实习占三分之一,西医课程占六分之一,其余的是中医基础课程。学生经过4年学习后,毕业时取得硕士学位。 美国的中医教育没有任何政府行为,各家中医学校的教学大纲差别很大,教学大纲只要获得全国针灸与中医认证委员会(ACAOM)的认证,各校就有充足的自由来修改和补充教学大纲。一般而言,教学大纲包括医学理论基础、中医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实践等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入学前已经接受过至少两年的大学基础教育,所以教学大纲内的所有课...

  • 摩法推拿治疗手法在历版教材中的梳理对比分析

    摩法推拿治疗手法在历版教材中的梳理对比分析

    摩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 也是 推拿中的基础手法。 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有对摩法 的记载, 如《素问·病能论篇》 : “其中手如针也, 摩 之切之” 。 在现代推拿教学中, 各版本教科书都对摩 法进行了描述, 笔者翻阅整理了1959年-2015年间29 本叙述了摩法内容的推拿教材, 梳理了教材中关于摩法的内容,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摩法在历版教材 中的异同点及特色部分, 比较分析近年来教材中关 于摩法内容的演变和发展。 摩法的运动方式 有22个版本的教材将摩...

  • 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

    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

    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和时”观念探析 道教是旨在内心逍遥和肉身成圣的宗教,明显区别于积极入世的儒家和万法皆空的佛教。道教徒在修炼身体的过程中,融合了部分中医药知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宗教药物使用之术。《正统道藏》保存了不少具有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这些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对时间节点的选择集中体现了道教的“和时”思想,其实质是和于阴阳五行。部分道教特色药物采集和炮制记载在中药采集和药方炮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如活“丹药”龟龄...

  • 萨满教中的中医药文化

    萨满教中的中医药文化

    萨满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传布区域非常广泛,我国的长白山、黑龙江等地是萨满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神秘灵性的萨满教中,治病救人是基本职能之一。萨满教治病疗疾不仅是跳神驱邪、供奉神灵、使用法器,还涉及大量的中医药应用及中医药文化积淀。 历史上,女萨满既是氏族部落的首领,也是祭祀、祈祷、巫术、医术的主持者。萨满识百草、知药性、懂医术,很早就使用中草药治病。我国东北地区的萨满尤其擅长治疗风湿、冻伤、肠胃疾病、筋骨伤、雪盲(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引起的炎症)、蛇兽咬伤等。 萨满教非常推崇炎帝、...

  • 佛教僧医的慈悲济世情怀

    佛教僧医的慈悲济世情怀

    九华山化诚寺《醒世咏》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从来硬弓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皆因闲口舌,招衍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幼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让他三分又何妨;春天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记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

    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括读 肝气郁滞疏肝法,中医特色历来明; 木能疏土土荣木,曲直条达肝之性。 受气于心脉贵通,木火刑金肺遭损; 乙癸联系利阴窍,六腑宜通肝相应; 开窍于目罢极本,情怀不畅乃其因。 疏肝达郁必理气,甘缓辛散早载文; 柴胡疏肝景岳方,四逆芎藭莎草根。 木香乌药郁金欢①,青陈延胡砂蔻仁; 橘叶与络蒺橼蝶②,丁檀沉降加金铃。 佛手茱萸瓜络枸③,八月麦芽百合灵④; 宽胸利膈有苏梗,纯良主中药性...

  • 沈绍功教授对气水血的认识 气血用药特点

    沈绍功教授对气水血的认识 气血用药特点

    沈绍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悬壶60余载,具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因临床善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故有“沈温胆”之称。本文特就沈老对气、水、血的认识,以及其用药规律进行整体梳理,以求探析其内在规律,以飨后学。 对气水血的认识 三分同病,气痰为先 沈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气、水、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沈老认为“气虚必生痰浊”“气滞必凝痰浊”“...

  • 秋季宝宝拉肚子 专家教你腹泻调理方法

    秋季宝宝拉肚子 专家教你腹泻调理方法

    秋天到了,婴幼儿消化道大敌—秋季腹泻重出江湖,来势汹汹。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起病急,症状重。 今日,吉训超医生出诊,接连几个孩子都是因腹泻就诊。 小慧也回来复诊了。家长们反映孩子吃药较困难,急切希望医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1 补脾土 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大拇指顺时针旋推拇指螺纹面,300次。 2 推上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稍稍用力自下向上推叫推上...

  • 老中医教你春季吃什么

    老中医教你春季吃什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合适养生的季节,春季饮食在古代也是最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来老中医怎么说的吧! 养脾佳品红枣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补中益气葡萄干 葡萄干是很好的补中气食物,对人体有益气补血的作用春天头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葡萄干中有丰富的铁,因此贫血人群应适当吃一些葡萄干。怕...

  • 针灸铜人 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针灸铜人 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北宋王惟一(987—1067)是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编撰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针灸图经》),主持铸造了针灸铜人,开创了针灸教学进行实践操作的先河。 北宋年间,针灸非常盛行,但是各种书籍中对经典针灸理论的摘录和传抄错误频出,学医者因没看到针灸经典著作的原貌,导致错误的穴位定位、应用等情况经常发生。作为翰林医官,王惟一决定编绘一部规范的针灸图谱。他考证针灸经络,订正讹谬,编撰了《针灸图经》,该书后来被作为宋代官方针灸学教材。《针灸图经》完成后,王惟一担心流传过程中再次出现传抄讹谬,...

  • 医生教师厨师 防治常见职业病

    医生教师厨师 防治常见职业病

    大凡作医生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忙碌着为别人治病,一旦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人们会很惊讶,医生也会生病啊?大多数医生因为工作忙,小病硬挺着,直到酿成大病,轰然坍塌。 就在前不久,四川成都一位人品、医术让人敬仰的医生自杀了,原因是医闹加上工作压力。近期,因工作压力而抑郁,选择不归路的医生也屡见不鲜。我们的医生怎么了?何时从救死扶伤的坚强天使,演变成了脆弱的生命。 其实,不是我们的医生怎么了,是现在的医生太难当。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6%的医生感叹“医生难当&rdq...

  • 深切缅怀昌兴国教授

    深切缅怀昌兴国教授

    2021年8月11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我们敬爱的昌兴国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不久前我们还一起小聚,谈笑风生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已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想起二十多年来昌老师于我的师生情谊,栽培深情,所感所念,油然而生。 在我的家乡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昌兴国老师是个名人。20世纪70年代,昌老师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刚一毕业,就积极响应国家“上山下乡”运动号召,自愿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地区甘泉县下寺湾公社地段医院工作。地处洛河岸边的下寺湾公社距离县城还有90里...

  • 张伯臾教授立下习医志 守法不泥方

    张伯臾教授立下习医志 守法不泥方

    2021年8月17日下午,纪念张伯臾诞辰12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张伯臾(1901-1987)上海川沙张江人。中医临床学家、中医教育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张伯臾教授一生深耕医林、饱育桃李,为中医药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他的学生、后辈一起缅怀他、思念他。那一本本泛黄却历久弥新的书籍、跟师笔记,那一件件难忘的医案故事,那一段段感人的师生情,把我们又带回到了张伯臾教授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光。 立下习医志 少年时,面对疾病带来...

  • 百岁寿星言传身教树家风

    百岁寿星言传身教树家风

    万贯家财不如良言传世,良好的家 风是真正的传家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永 福县堡里乡三多村大从屯有位106岁高 龄的老人名叫谢应琼.她一生育有7个 子女,从小就给他们灌输礼让和无私助 人的思想,言传身教让后辈们获益匪浅, 并引为家风。 驸应琼目前住在大儿子梁怀义家, 那是一栋一层的瓦房,建于上世纪六十 年代末,坐北朝南。老人的房间位于西北 角,床上铺着厚厚的棉被和毛毯,白色的 枕头和床单非常干净。 有个好丈夫苦日子也开心 谢应琼18岁那年嫁到了大丛屯,在 她眼中,丈夫是个老实人,没什么多话, 很疼爱她。 谢应琼回...

    养生秘方 2024-03-06 599 0 百岁
  • 长寿只因心态好 寿高百岁老教授

    长寿只因心态好 寿高百岁老教授

    寿高百岁老教授 读书看报玩游戏 106岁的徐佩璜是浙 大教授,虽年事已高,但仍 思维清晰,行动敏捷。 说起徐佩璜的生活, 一如既往的有规律,早上 6点半左右起床, 中午午睡一个小 时,晚上9点半左 右上床睡觉。最 近,徐老先生又养 成了一个习惯,每 天晚餐一碗稀饭 加一个水煮蛋。 每天看报是 徐佩璜多年来养 成的一个好习惯, 不同类型的报纸 每天要看好几份。 不管是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还是体 育新闻,报纸的每 一页他都要细细品味,慢 慢咀嚼。徐佩璜有着极强 的求知欲,喜欢知道周围 的一切:可以说时刻跟着 时代...

  • 娄多峰教授

    娄多峰教授

    娄多峰教授,生于1929年1月29日,于2021年4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93岁。娄多峰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名誉院长,《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主编。 娄多峰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创造了中国治痹史上的“七个第一”。 1983年,中医治痹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证治验》问世,首次将痹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内容被收入到高等中医药教育...

  • 许寿仁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

    许寿仁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

    先伯父许寿仁(1904—1970),又名兆基,安徽省歙县石桥村人。幼时读私塾多年,1920年因其父患病去世而立志学习岐黄之术。是年由邻居介绍来南昌谋生,先寄业商界学徒,出师后为店员。据笔者的父亲回忆,伯父许寿仁自幼聪敏好学,凌晨三时起床练习书法和背诵医籍,同时拜名医江仲孙(安徽省歙县人,先在江西南昌行医,后迁居江西鄱阳)为师,历时七载,尽得其传。1928年,伯父参加江西省南昌市政府组织的中医师考试,获甲等第一名,乃悬壶问世于南昌市上水巷“安徽会馆”。不久,医名噪于南昌一带。193...

  • 老照片浓缩民国中医教育

    老照片浓缩民国中医教育

    2020年11月17日下午,我怀揣一本1991年出版的《上海中国医学院院史》,去常州市丽华路的四知堂拜访94岁的老中医杨泽民,请他辨认1946年中国医学院第二十届毕业照的师生姓名。 杨泽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4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称号。 看到这张已经泛黄破损的老照片,杨老戴上了老花镜,仔细端详,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回到到几十年前的校园生涯。他逐一辨认照片上的老师和同学...

  • 花样胎教 情绪好坏影响乳汁分泌

    花样胎教 情绪好坏影响乳汁分泌

    对于胎教,人们并不陌生。一般来讲,我们常谈的胎教要么就是音乐胎教,要么就是语言胎教。近些年来,可供参考学习的“新式胎教”更是层出不穷。 “国学胎教” “国学胎教”是指利用国学经典文化进行胎儿教育及艺术熏陶,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给宝宝读国学经典,越早开始越好,所以胎教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因为宝宝的听力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发育完全了,而近来各个胎教中心也都大多开设了“国学胎教”课程。 &...

  • 百岁教育家马相伯的养生态度

    百岁教育家马相伯的养生态度

    马相伯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一生著作等身,桃李遍地,有《马相伯先生文集》流传于世,后来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均师出其门。他生于1840年,逝于1939年,享有百岁高龄的马相伯,在养生之道方面,自然也有独到的高招。 平心静气好心态 生于鸦片战争发端,逝于全民抗日正酣。马相伯的一生从始至终一直处于内忧外患、山破河碎之际。然而,即使如此,他也非常注重自己良好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生活中,他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显得胸怀宽广、坦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