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 第9页

教 第9页

  • 教老年人养生 养生适度紧张

    教老年人养生 养生适度紧张

    传统养生之道多强调休息和宁 静。但生活如果过分松弛、散漫,同样 不利于身心健康。捷克作家米兰·昆德 拉曾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 一受,它会使人担荡而充实地活符,而最 小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 美国心血管病专家怀特说,生活 本身就是紧张,你最好以紧张为乐。所 谓的紧张,是适度紧张。在劳逸结合的 前提下,多做一些事情。这点从许多中 外名人身上得到验证。 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马寅 初年逾百岁而终,他70岁还在学习俄 语,90岁时还在挥毫论战;革命老人何 香凝95岁所...

  • 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健康长寿经

    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健康长寿经

    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1928 年生,今年84岁。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当笔者向他请教养生经验时,他娓娓道来,令人增长见识。 颜老说养生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又脚踏实地,就会感到生活实实在在,不会产生老人常有的孤独感和心灵空虚。对事业要认真,要付出爱心,做到热心、醉心、痴心,达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就会转化为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从而对生活产生动力。抗衰老,就是要战胜产生悲观和阴霾的心理;抗衰老,就要不断与衰老病死、与困难做抗击。 “生命在于流动。”这是颜德馨教授从巾医...

  • 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

    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仅传授给了我们古代先贤高超的诊疗技术,还告诉我们许多在临证时容易犯的错误。《伤寒论》中有证有方的核心内容共398条,其中谈到误治的就有130多条。所谓误治,就是指用了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或药物,给病人造成了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误治的教训比治疗的经验更能启迪一个人的悟性。纵观发生误治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辨证不明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亲友找我看病,胸中憋闷,气短,嗳气。我马上想起了《金匮要略》里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也没有更仔细地辨认,就开了3剂,当时记得瓜蒌用了30...

  • 古稀之年的邓铁涛教授习练八段锦

    古稀之年的邓铁涛教授习练八段锦

    2004年2月12日,88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奥克兰的邮件,里面是一本挂历,当他打开挂历时,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 羊城授绝技 五湖四海知 1929年,两广国术馆在广州成立,八卦掌大师傅振嵩应邀赴广州任教。傅振嵩注重博采众家之长,陆续创立了傅式初级、中级、高级太极拳,太极闪电拳和八卦推手等套路,逐步形成了傅家拳刚柔相济、舒展稳固、灵活轻巧的独特风格。傅师傅在广州期间,为发扬中华武术而辛勤耕耘,大力推广太极拳的普及推广,收了一批杰出的弟子,如...

  • 读罗根海教授的《中医的文化底色》

    读罗根海教授的《中医的文化底色》

    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的文化底色》一书,是“一本外行能够看得懂,内行看了有启迪的散文性中医科普小书”,全书不到10万字。作者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年近七十的文化学者罗根海教授。这本小书,是他40年来一直从事医古文和中医药文化教学、研究的积淀之作。 作者通过对中国大文化与中医文化源与流、根与枝、母与子血肉关系的剖析,展现出中医文化那坚实厚重、色彩斑斓、炫目璀璨、引人入胜的根底和本色,也把作者擅于“御繁为简,深入浅出,以淡雅的文风、通俗...

  • 走进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西南联大”

    走进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西南联大”

    提起抗战时期大师云集、人才辈出,人们会想起西南联大;提起建国初期中医名家荟萃,青蓝相继,人们会想起南京中医药大学。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做法,却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与追求惊人的一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与抱负惊人的一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道德精神与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他们为信念和担当献身的中国特质,以及促进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大爱情怀。 中医兴,须人杰。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应运而生。一批中医药大家组成的群体,在时代...

  • 《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上曾讲到春天养生的 重点:春三月,此谓发陈。养生是积极 的,把现有的生命再加培养,就是“养 生”。春天应该如何“养”呢?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早晨起 来多运动。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头发都是绑 起来的,最好是散开,给它生长。我们人 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秋天也脱毛, 动物也春秋二季换毛的。我们身上也是 一样,大家没有注意。所以这个时候“以 使志生...

  • 邓沂教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

    邓沂教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

      邓沂,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现任职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著名中医临床家于己百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曾被评为“首届甘肃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从事内经、养生学、药膳学的教学与中医临床工作多年。临床上擅长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并且在用药方面尤善于运用对药,灵活加减,疗效确切。笔者有幸师从邓沂教授,现将邓师运用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菊花 蔓荆子   菊花质轻性凉,为疏散风热之要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期发热、头痛,又能清泄肝火,平降肝阳,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

  •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汶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学员中的姣姣者。作者在3年研修期间,积累了大量学习心得和临证经验,汇集其感悟和临证实录的《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捧读刘汶教授的新作,感慨良多。该书布局新颖,独具特色,可见作者善读书、善临床、善师承的“三善”功力。上篇为“读经典”,收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52篇,其所读之书涉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以降的多部临床著作,可谓广收博采。其中有论方...

  • 顾植山教授治厥阴病主方

    顾植山教授治厥阴病主方

    《伤寒论》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说:“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rdq...

  • 吕仁和教授《内经》理论铸珍宝

    吕仁和教授《内经》理论铸珍宝

      吕仁和,1934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等学术组织。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9部。主持“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等课题9项,获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擅长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炎及肾病。  ...

  • 首届国医大师 纪念恩师徐景藩教授

    首届国医大师 纪念恩师徐景藩教授

    徐景藩是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35年前我跨入南京中医学院大门,幸运地成了他的学生,从此有机会能够伺诊左右,亲聆他的教诲。记得徐景藩给我们上脾胃病课时,有些课程我们在本科时已经学过,但徐景藩的讲解非常生动、细致,旁征博引,补充了很多课外的东西和个人的学习体会、经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他讲脾时引用了《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说明中医不仅对脾的生理功能有认识,而且有解剖学的知识。徐景藩的课是同学们最爱听的...

  • 中医医疗发展向医、教、研全面发展转型

    中医医疗发展向医、教、研全面发展转型

    在深化医改的关键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在探索中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在甘肃省已正式实施,甘肃省中医院发展面临的压力和竞争空前增强。如何才能务实高效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细更精更优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就如何做好医院转型跨越,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集团化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粗放型、经验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型 近些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医院发展空间扩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专)科建设、医疗集...

  • 中医教育关系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中医教育关系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中医教育关系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决定着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但就笔者所见,如今的中医教育,有不少弊病。 一是削减经典课程和基础课程,对于所谓的自然科学增加课时,增添新课,当然我们不否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但是术业有专攻,我相信从扁鹊至今的中医大家里没有一位像当代中医学子一样用大把的时间研究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二是理论与实践做不到有机结合。大学本科5年,大三的见习基本上属于医院一月游,这还是对于有自制力的学生。大五毕业实习恰好是考研的黄金时段;对于不考研的同学就是找工作的最佳时机,所以实习情...

  • 中药材教学内容应与现实接轨

    中药材教学内容应与现实接轨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中药材掺杂使假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要严把药材的种植关、收购关,从制药的源头堵住漏洞,除了要求把关者要坚持按收购制度办事外,还要求其具有相当的中药材专业知识。所以,很多地方都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药学背景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很多企业也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药学背景的中药材采购人员。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才,在目前仍然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需要。 何以如此?某高等院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存在内容不适用...

  • 说“师”论“教”传道授业解惑

    说“师”论“教”传道授业解惑

    •为人师表,不应当只考虑如何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燃烧自我,而应当主动地、积极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信念、输出能量以点燃每一位学生心中的火种。 •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讲的一位老师应该教什么,那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更倾向于告诉我们怎么教。 •教师是一个充满爱的职业,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 笔者从14岁踏入中医药大学成为一名中医学子,到25岁左右踏上讲台、拿起教鞭,从事中医教育二十余年,对...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中医高职既中医教育特点

    中医高职既中医教育特点

    努力办好中医高职教育,符合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着眼基层、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是解决基层高等中医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 中医高职既属高等职业教育,又具中医教育特点。既要符合培养具有一技之长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又应考虑能发挥中医药的学科特色,更要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对毕业生能力的实际需求。无论从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实际需求,还是高职教育要求以及中医学科的自身发展来说,中医思维能力培养理应成为核心。 中医思维...

  • 挚爱中医 逝失精英 满晰博教授

    挚爱中医 逝失精英 满晰博教授

    3月31日下午,Manfred Bruno Porkert(中文名满晰博)教授在意大利威尼斯家中仙逝,世界上又少了一位中医的坚强卫士,闻者莫不扼腕叹息。笔者曾与他谈论如何正确向外国人推广真正中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满晰博1933年生于捷克北部乌斯季州的杰钦,德国中医研究专家,1975年~1996年供职于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他学贯中西,通晓德、英、拉丁、中、法等多国语言。他自视为中医界的一员,以在西方传播中医学为己任。他曾撰著了多部中医专著,写的中医论文数以百计。他的...

  • 《皇帝内经》教您大暑养生

    《皇帝内经》教您大暑养生

      《皇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师何邦广表示,在大暑时节,人们不妨跟着《皇帝内经》学养生。      晚睡早起适当午睡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时人们作息上要“夜卧早起”。夏天昼长夜短,中医认为,人的作息也应&ld...

  •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专科教育中,中医学专业是一个大口径专业,有着比较完整的中医和西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做出了比较统一的规定,为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大而统”、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探索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内部结构,使培养的人才多样化、特色化,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围绕“能中医,会西医;能预防,会保健;能治病,会养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和中医药特色的&ldqu...

  • 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于2015年7月2日在南京仙逝

    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于2015年7月2日在南京仙逝

    1983年7月,我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院领导告诉我,今后将跟随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学习,我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早有耳闻干老业务虽好,却是位“倔老头”。30多年跟师学习历程,让我受益匪浅。恩师虽然离去,但我永远无法忘却。 严格 刚到科室,干老就问我,《四书》《五经》读过没有,《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熟不熟,《药性赋》《汤头歌》能不能背。他让我必读两本书,《柳选四家医案》和《类证治裁》,说临床很有用。刚开始在跟随干老门诊抄方的日子里,心理说...

  • 学院式中医教育需改革

    学院式中医教育需改革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不少学子学医五年毕业,仍觉境界低、识见浅、经验不足,想提高医术。我有几点建议:一则重视经典的学习,每年都需重读一遍《内经》,结合一年的临床实践,每遍都将有新的体会。二则拜一明师,需是理论与实践俱强的明师,耳提面命,有助于迅速进入境界。三则勤奋不懈,夜则读书思考,日则临证实践。 @赵进喜大夫 对团队新毕业的博士硕士十一位,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敢于吃亏,吃亏是福,诚心对人,厚德载物;第二,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活儿干漂亮,自强很重要;第三,勤勉谨慎下苦功...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首席教授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有两座山,一座叫时珍山,一座叫药王山。山是校区规划图上就有的,原来叫1号山、2号山。从1号山、2号山,靓丽转身为时珍山、药王山,倾注了一位“药圃老园丁”晚年的满腔心血。这位“药圃老园丁”,就是该校首席教授、关工委副主任徐鸿华。 中药材GAP研究带出一个团队 1999年,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广州中医药大学投入了作为这个建设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研究。已是66岁的徐鸿...

  • 忆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忆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于今年3月因病离世。这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一代宗师,毕生执着于中医药事业和脾胃病学术研究。徐景藩曾担任过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并兼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1990年被遴选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全国白求恩奖章,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特聘高级专家。他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做人低调,体现了一代名医的大家风范,平实、平和、平稳、平凡,构成了他为人、为师的本色人生。 作为徐景藩的学生,我从1978年进院之始即有幸随师...

  • 老中医教养生

    老中医教养生

      “合理的营养搭配,常运动再加上心态好,人活到百岁并不是难事。”作为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86岁的黎克忠对养生之道颇有心得。他笑着说,不能祝他“长命百岁”,而是要祝他健康长寿,只要懂得养生,不仅能够活得久,还能活得有质量。      饮食   6个红枣2个核桃   每天上午,黎克忠都会和老伴每人吃6颗红枣、2个核桃(或者其他坚果)和一勺子醋泡黑豆。醋泡黑豆有补肾补水滋养的作用,将黑豆放在醋中泡2~3个月后便能食用。   平时黎克忠还喜欢吃油菜...

  •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民国以降,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医学界为争取加入国家教育系统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彪炳千秋、永载史册的斗争。在此期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中医教育研究团体——中国医药教育社。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自1912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发生后,中医界就展开了上书请愿、集会游行的不懈努力,但直到1938年,虽然已有众多的私立中医学校,而中医还依然没有被纳入教育系统。当时被公认为“中医领袖”的陈郁,&ldqu...

  • 记裴永清教授数十年前一小事

    记裴永清教授数十年前一小事

    小文“傅山知耻为来世”,忝幸旁侍于记赞裴永清老师的文章一侧,天巧兮?天意兮?当读到介绍他的文章时,马上又浮现于脑海,甚至历历在目,如昨日方经过一般。这样讲是因为我数十年前偶见裴教授的一件小事, 它给我印象很深。 裴永清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我们当年的伤寒主讲,我相信若那时有最受欢迎老师的评选,他必是其中之一。 但我在校期间伤寒学习成绩平平,授业期间裴教授于我想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印象,而我在私下也未曾敢叨扰亲近。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他竟是公车偶遇。那大概是毕业前夕或刚工作不久,在回学...

  • 张永杰教授小传

    张永杰教授小传

    张永杰,海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 198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85年攻读内科心血管专业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张永杰自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多次担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资格认定专家组成员,多年来担任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省科技成果...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教授
  • 道教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养生方法

    道教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养生方法

    道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它特有的宗教仪式法规外,在它形成的过程中,还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养生方法,流传至今。 精神养生法 精神修炼即以“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为修炼核心。精神养生是保护精神不受干扰,提升精、气、神三宝的一种高级养生方法。 精神养生,首先要消除过多的欲望、妄想和物质追求,排除名利的奢望,不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享受。正如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说:“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原须去取,不以...

  • 教你做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教你做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严石卿 严蔚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 所长。 著有《达摩易筋经》《达摩洗髓经》《袁了凡静坐要诀》《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法(图解)》等著作。 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