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200页
-
风寒咳嗽别用川贝枇杷膏
人秋了,干燥的天气最宜伤肺,伤肺则容易引起咳嗽。作为很多家庭小药箱里必备的药品——川贝枇杷膏,不少人把它当作镇咳良药,只要一出现咳嗽的症状就立刻拿出来吃。专家指出,川贝枇杷膏也并非是镇咳万能药。 从中医上讲,川贝枇杷膏具有润肺化痰、止痛平喘的功效,用于阴虚肺燥导致的燥热咳嗽、咳嗽痰黏或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声音嘶哑等症。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燥热咳嗽,此时痰黏色黄、鼻塞有黄涕可以服用川贝枇杷膏。但咳嗽若是因为风寒引起的,再服用川贝枇杷膏,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川贝枇杷膏中含...
-
提高抗寒能力 才是御寒之本
在寒风肆虐、四肢冰冷的日子里,多穿些御寒衣物,无疑是立竿见影的保暖方法。不过,改善体内抗寒能力,才是真正的治本守则。 御寒易入误区 1.戴口罩抵挡寒气:鼻黏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人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所以无需戴口罩挡寒,而且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身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对于抵抗力差的女性,外出为防寒保暖可以戴围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垫个厚点的鞋垫,这些都比戴口罩挡寒更健康和实用。 2.蒙头睡觉: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
-
患风寒感冒勿用板蓝根
作为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板此根并不是每种感冒的万能药,它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并不宜使用。而即使是风热感冒,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板蓝根较适于体内蕴热的风热感冒,对于风热夹湿感冒的病人就不太适合。 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有汗不多,头胀痛,肢体酸痛,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此相似,但有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颤,肢体酸痛,疲倦等症状。 作为预防用药时,还需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不要大量和长期服用,服用时间以3天为宜...
-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探析
作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书 ,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质思想。综观仲景条 文, 可以发现体质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 疾病的发展、 传变、 治疗和转归过程中, 体质因素同样 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对于临床合理运用仲景方药治疗疾病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体质与疾病发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中指出 :“若五脏 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 ” 认为如果 五脏元气通畅,...
-
恶寒怕冷“虚则补之”“寒则热之”
风吹雪飘,江河冰封。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有的人虽衣着单薄,但精神抖擞,精力旺盛,甚至年过花甲,还到江河冬泳;也有的人特别怕冷,年纪轻轻穿得很厚,全身包得严严实实,还是缩手缩脚,弯腰缩颈,精神萎靡,或时常感冒。 中医学认为,恶寒怕冷,有外感、内伤之别。如果风寒外袭,卫阳被束而恶寒,这是外感,有头痛项强、肢体疼痛、脉浮、苔白等表现。治以辛温解表法,方用麻黄汤、荆防败毒散;如果人体虚弱,抵抗力差而畏寒怕冷,则属内伤,是五脏机能衰退的表现。 《内经》指出:“阳虚则外寒。&r...
-
驱寒黄酒药膳二则
黄酒营养丰富,功效显著 黄酒的主要成分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其中有八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另外,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 温饮黄酒的最佳温度是38℃左右 温饮是黄酒最传统的饮法,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此时酒味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又不失养生韵味。 黄酒药膳二则 黄酒白糖核桃泥 5个核桃仁,50克白糖,250克黄酒。把核桃仁加白糖捣成泥状,放入锅中,再加黄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