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46页

祖传秘方 第5046页

  • 毒五月 容易中什么毒

    毒五月 容易中什么毒

    阴历五月,古人称之为“毒五月”,在这个月里,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中医将农历五月视为多事之秋,人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中医认为五月赤日流火,阳气在表,易耗损阴精,胃中虚冷,病邪丛生,《伤寒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五月时节要静...

  • 羌族医药

    羌族医药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岷江流域的农牧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的羌文化。 唐伯英(1892—1959),自幼在私塾学习,并跟随父辈学习羌医药技术,17岁开始从医,1937年创建“伯英医社”,擅用单方、经方、秘方治疗疾病。唐伯英把羌医和中医完美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唐氏羌医治法,并将毕生所学所创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创作了《先天秘》《外科秘传》等传于后人。 唐伯英在总结和发扬羌民族医学文化的基础上创建了伯英医社,并从事羌医药的治疗和研...

  • 养生重在于调和阴阳

    养生重在于调和阴阳

    作者简介: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等。出版专著《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等,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近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阅读。 •《周易》哲学从根本上来讲可以称为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所以,《周易》的生命哲学是中国养生学的基础,而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则是《周易》生命哲学的具体体现。...

  •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赵老的学术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治学精神、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和学说,如“顽湿学说”“从血论治学说”等等,还有许多特色的治疗方法,如“拔膏疗法”“熏药疗法”和“黑布药膏疗法”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理论、学说、治法等,共同组成了赵炳南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也正是基于这种体系,才有了今天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以及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赵老...

  • 中医防疫传承历史渊源

    中医防疫传承历史渊源

    陕西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春秋时魏置上郡,明正统七年(1442年)始为榆林城。因其地多榆树,故名榆林,又以木之茂在榆溪河谷之阳,又称榆阳。榆林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3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中华文明起源最重要的城址遗址石峁遗址,就已经出现了鹰骨骨针、砭石来“刺病”、“熨石”疗疾。秦汉时代青铜造药杵臼、药勺等出土文物,均证明榆林中医医疗已有相当水平。 历史渊源 明成化八年(1472年),榆林巡抚右都御史余子俊上书《开设学校疏》,倡导...

  • 中医八招提高免疫力

    中医八招提高免疫力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只有我们身体里阴阳平衡了,正气才能好好的存在人体内。那么如何保证身体阴阳平衡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邹梦颖告诉大家,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注意。 顺应天时 日常生活中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生活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结合一天24小时脏腑循行规律养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调节情绪 精神状态是人体内在环境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正气持久的保留在体内...

  • 按摩缓焦虑 备战中高考

    按摩缓焦虑 备战中高考

    随着中高考的逼近,考生的学习和心理都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而家长们因对孩子充满期盼亦会出现焦灼不安的心情。当这种情绪遇到了疫情,我们需要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缓和种种不良情绪。 临近高考,有焦虑紧张情绪是不可避免的。焦虑是人们应对重要事情时的一种应激反应。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适度的焦虑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助推学习。其次,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

  • 屁为“脾之镜” 胁为“肝之镜”踵为“肾之镜”

    屁为“脾之镜” 胁为“肝之镜”踵为“肾之镜”

    照镜子,可以看见镜中的自己,仪表有不妥之处随时调整。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镜子”,能看出脏腑是否健康。河南省中医院内科教授刘培民表示,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以下三处。 屁为“脾之镜” 屁就是人的排气功能:人在呼吸、说话、吃饭、喝水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气体;食物被消化吸收也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在胃肠蠕动、推导作用下,渐渐聚合,然后被排出体外,所以排气是正常的生理行为。如果总想排气,而且排气后肚子里感觉到轻松畅快,不排气就腹部胀满,常听到肠鸣、气窜的声响,这可能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中医方剂功效精准性量理法的研究

    中医方剂功效精准性量理法的研究

    作为全科优势的中医面对疾病错综复杂的现象,怎样才能融会阳阴五行、贯通温寒实虚地辨证施治?怎样才能得到显著或者极至的疗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中医?所有这些对于中医药同道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识到,精准辨治是中医发挥疗效优势的关键,但由于西医观念的影响和中医历史的局限及发展的阻碍,并由于中医药体系的博大精深,存在对于人体机能复杂现象认知的问题和困难,如本质与现象、统一与对立、模糊与精准、空间与时间等,导致了中医药理法传承的创新不足,使得中医施治仍然不能精准纲目功效的性量,造成了方剂应用的难题,...

  • 中医针灸 经典探理论重构

    中医针灸 经典探理论重构

    编者按:作为中医药走出去的“排头兵”,针灸已传播至183个国家,中国不仅是针灸临床应用、针灸教育和针灸科研等方面当之无愧的大国,也是可以领跑世界的针灸学术强国。然而,大好形势下,针灸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以干针为代表的西方针灸强势而来,怎样让古典针灸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最有效的保护,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通过近二十年在针灸理论创新路上的两次行走,重现古典针灸学理论原貌,并深入探究针灸传承创新之道。 作者介绍 黄龙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

  • 白露养生 重视保暖 防止秋燥 动静结合

    白露养生 重视保暖 防止秋燥 动静结合

    进入白露时节,那些困扰我们大汗淋漓的暑热天气逐渐远去,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秋风乍起,携着丝丝凉意。清晨醒来,我们逐渐发现周围开始凋零的花瓣、草木上凝结了白色的水滴,闪耀出晶莹的光泽。那么,白露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衣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老百姓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衣服穿着就应注意开始保暖避寒了。 从“处暑”到“白露”,变化最大的就是昼夜温差了,可以说“白露&r...

  • 史湘云说阴阳

    史湘云说阴阳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病因、病症等皆分阴阳。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就有史湘云说“阴阳”的描述: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就是一生出来,人人罕见的,究竟道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

  • 岁岁重阳 饮菊花酒 绛囊外佩

    岁岁重阳 饮菊花酒 绛囊外佩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说到九月九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笔者联想到《续齐谐记》中汝南人桓景令家人登高避灾的故事: 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亟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续齐谐记》为梁代吴均(469—520)所撰。吴均是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书中所记...

  •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与小暑相对而言,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空气闷热,酷热难耐,常会令人坐立不安。此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极易使人伤气、中暑。如果脾胃被湿困,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故在大暑时节锻炼脾胃,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濡润脏腑、营养肌肉四肢。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其中的大暑踞地虎视式适合大暑时节练习。 大暑踞地虎视式,从外形动作而...

  • 《黄帝内经》“解结”及其应用初探

    《黄帝内经》“解结”及其应用初探

    “解结”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结虽久,犹可解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解结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一种指导思想,通...

  •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论运气七篇的疾病观 疾病,是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亦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状态之一。疾病观,是关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1]。疾病观能够反映某种医学在整体进程或某一发展阶段对生命异常状态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运气七篇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从文献角度看,运气七篇是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组成部分,约占其三分之一的篇幅;从思想角度看,运气七篇立足于天地气化层面考察人体生命盛衰常变的核心要旨,呈现出较《素问》《灵枢》其他篇章更...

  •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保健功能评价方法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保健功能评价方法

    基于中医和法学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和证明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保健功能及其评价方法自1996年公布以来[1],历经4次调整,现行为2003年公布的27项保健功能[2]经2012年修订9项[3]后的版本,可以说正是这27项保健功能带动了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中药类保健食品超过保健食品申报总数的60%,但是现行的保健功能均是基于现代医学、营养学的描述,缺乏体现中医思维的功能声称,极大地限制甚至阻碍了中药类保健食品的发展,因此探讨制定中医类保健功能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另外,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 气化圆通,行之有道

    气化圆通,行之有道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运动变化(气化)的内在机制和枢纽机关是气机。一气通过气机进行气化圆通,表现出“少阳象-太阳象-中冲象-少阴象-太阴象”五象,进而演变为天地万物万象[1]。气化圆通,行之有道。 有其物,适其量 1.有其物 所谓“气”者,除特指“气体”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外,更重要的是“气”等同于哲学之“物质”概念,包含三层含义:一者“一气太极”(是天地万...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白露节气注意养肺润燥喝白露茶

    白露节气注意养肺润燥喝白露茶

    常言春困秋乏,入秋以来,我感觉此话不假,那种乏在身体,也在心灵。有位从医的好友告诉我,秋天应该多运动、少吃辛辣油腻,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以缓解秋的肃杀之气。我问,那肃杀之气是不是秋燥,让人身心疲乏?他说,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让人口干舌燥,鼻咽焦躁,大便干结,皮肤干燥。我听了说,那秋燥,要秋风秋雨来调治,一场秋雨一场凉。 好友听后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秋风袭来,炎热的天气因秋风而逐渐消散,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更凉爽。夜晚温度降低,空中水汽凝结成水珠,白白的又...

  • 膏方功用分类

    膏方功用分类

    如今,冬令进补开始提上日程,广大民众开始去医院开具个性化膏方。那么冬令膏方是否仅仅是滋补膏?是不是只有体虚或老年人才能进食呢? 膏方是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而来,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证情,加大药味和药量,添加糖类、胶类等所制成的浓缩药剂。具有全面调理,药物浓度高,药效稳定,无需煎煮,易存易服,口感佳等特点。 膏是中医药学八大剂型(汤、丸、散、膏、丹、酒、露、锭)之一,有内服和外用之别。外用膏采用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有软膏如橡皮生肌膏,硬膏如麝香...

  • 历史悠久的中国香料 温中散寒 除湿止痛

    历史悠久的中国香料 温中散寒 除湿止痛

    欣忻笑口向西风, 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 晒时娇映夕阳红。 调浆美著骚经上, 涂壁香凝汉殿中。 鼎餗也应知此味, 莫教姜桂独成功。 宋代文人刘子翚的这首《花椒》形象地描绘了花椒的形态、颜色及功用。秋末冬初之时,很多地方的花椒都成熟了,红艳艳的花椒缀满树枝,给寒凉的季节里增添了几许暖意,又因为它有美好的寓意,且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花椒也成为很多家庭阳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历史悠久的中国香料 花椒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香料,在《诗经》里已有&ldqu...

  • 经常玩手机 伤神伤气伤血

    经常玩手机 伤神伤气伤血

    边走边看,时不时刷一下信息,就连吃饭上厕所都要带着才安心……手机不离手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但从中医角度讲,经常玩手机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 伤神 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意根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之中,才活得自在健康。每天看手机,接收大量信息,容易刺激心神,使人不安,缺乏内心的宁静快乐。 伤气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行于头面部。气息运动对维持身体状态非常重要,人体“怡然自得”时,呼吸吐纳...

  • 按摩药茶 防病保健 适当锻炼 疏肝解郁

    按摩药茶 防病保健 适当锻炼 疏肝解郁

    近日,65岁的李先生突感头痛、头晕,测血压160/110mmHg。其纳闷的是,一直在吃降压药,怎么血压还升高了呢?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医师王建明介绍,中医理论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气通肝。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也易引起血压增高。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 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不能过于补肝,过补会导致肝火过旺,或肝气郁结。高血压患者多为阴虚内热证,加之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症,因此饮食宜清淡。宜多食荠菜、百...

  • 夏秋交接属长夏 健脾除湿固后天

    夏秋交接属长夏 健脾除湿固后天

    夏去秋至,在夏秋交接的农历六月还有一个长夏季节,为阴阳交接的时段。长夏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天人相应,人体脾脏主长夏。长夏主时之邪为湿邪,脾胃功能失调常出现内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益胃、除湿化湿,以利脾胃受纳饮食水谷、运化精微营养功能的发挥,可有效夯实后天之本,维护生命健康。 长夏脾虚是病因 中医养生强调审因养生和综合调养,除了要选择适宜的诸种养生方法,还需明确引起脾虚的各种原因。脾虚是导致血脂、胆固醇、血尿酸异常以及肥胖病、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亚健康、代谢...

  • 古诗中的养生学

    古诗中的养生学

    养生与健康长寿是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国泰民安,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普及养生文化,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文人追求“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此很多文学大家深通医理,懂得养生保健之道,从而留下了很多包含养生的文学作品。本文总结古诗中关于养生的记载,以期利于人们对古代养生学的进一步理解与研究。 1 修身养性 宋·苏轼在诗作《定风波》中写道:&ldqu...

  • 艾灸提升免疫力

    艾灸提升免疫力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强盛时,病邪就不容易侵入机体,所以防疫的首要任务就是扶助人体正气。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穴、关元穴 、足三里穴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神阙穴即肚脐,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是人体的保健要穴,有许多病症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进行辅助治疗。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乐荣说...

  • 中药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枸杞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

    中药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枸杞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

    中药养生茶因其方便、易做,深得各个年龄段的养生爱好者喜欢。但是,这些用中药泡制的养生茶有着中药的功效和偏性,所以,喝前一定要辨证,喝错了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养生茶应该怎么喝,江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王茂泓为大家详细介绍。 枸杞菊花茶 枸杞菊花茶甘甜爽口,入肝经,可明目。菊花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枸杞药性平和,养肝明目。两者泡水有较好的清利头目、祛火效果,对风热感冒、高血压引起的失眠、头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菊花性寒,脾胃虚寒、阳虚、湿气较重的人不宜喝,经期女性、患有风寒...

  •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江苏常州曾有一位奇法治瘟疫的名医陈乾初。陈乾初(1892—1969),江苏常州湖塘人,医德医术被广为传颂。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院志》“人物传略”中,陈乾初被列为第一位。 陈乾初青年时曾为塾师,对古典文学颇有修养,能写一手好行书。因过度用功,致使其身患重病。为治疗疾病,陈乾初赴苏州名医曹沧洲处就医。曹沧洲(1849—1931)是清末民初名冠吴中的一代名医,精于内科,“多著奇险,远近求诊者日以百计”。他曾奉召入京,与陈莲舫共同为光绪皇帝...

  • 秋季穴位按摩 解忧化郁稳定情绪

    秋季穴位按摩 解忧化郁稳定情绪

    秋季气温骤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因而心神失养,产生悲忧等情绪。其实,中医在解忧化郁、稳定情绪方面有方法,比如穴位按摩,这里推荐两个“解忧穴”——内关、足三里。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因心主神,与情志相关,按摩此穴能通心血生心神、舒缓情绪。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忧郁的根本病机是气血逆乱,刺激本穴能调节中焦脾胃,枢转气机、运化气血,气顺血畅,则精神可安。 具体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适度下按半分钟,再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和脑血栓片两个国药准字号中成药,使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