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48页

祖传秘方 第5048页

  •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养生趣谈

    钱钟书(1910—1998)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研究家,不仅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熟知多国语言。无论在文学创作之上,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代表作有《围城》《谈忆录》和《管椎编》等。钱钟书享有88岁高龄,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地方。 笑口常开心愉悦 笑口常开、时刻保持闲适愉悦的心态,是钱钟书养生的首要之法。他认为,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可见,在其看来...

  • 姚本仁与狗皮膏药

    姚本仁与狗皮膏药

    据载,明崇祯初年(1628年),姚本仁从老家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进京参加会考,因成绩出众、医理渊博、手法独特而得以进入太医院任职,几年后被提拔为当朝御医。清顺治三年(1646年),姚本仁升任太医院院长,成为宫内为数不多的擅长内病外治的御医,以贴敷疗法为人疗疾,因简便效好而深得皇室恩宠。 后来,姚本仁告老还乡,迁居河南安阳彰德府,自己开设医馆“宗黄堂”,开始配制姚家独门膏药。姚本仁精选上等中药原料,以生川乌、生草乌等多种药物经过碎断、炸枯,在炸枯的过程中对火候的掌握以及药物的先下后下、药...

  •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上火怎么办 中医养生调理让你降火

    入冬后,天气降温,我国北方地区已经供暖,南方地区也多采用空调取暖,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现代医学认为,燥邪气候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一旦交替不平衡,则容易引“火”上身,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四种表现形式,“上火”怎么办?不要急,中医养生调理,让你平稳“降火”。 肝火 肝火旺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像。肝失疏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肝火旺盛,表现为急躁易怒,...

  • 春夏养阳 养阳养长

    春夏养阳 养阳养长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又说“春生夏长”,夏季正是“养阳养长”之时,可以理解为此时身体顺应自然界的阳气之生长,也在壮盛起来。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助益健康呢? 养阳 夏季阳气旺盛,正是大自然阴消阳长之时,可为养阳之大好时机,对于平素体质虚弱、多汗自汗、易患感冒者,可趁此时阳气旺盛,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益阳气。主要以晒晨起初升的太阳为宜,时间应以自身舒适、微微发汗为度。10时至15 时的太阳最为猛烈,不太适宜,同时也...

  •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指天气已经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今年腊八节又刚好和大寒节气是同一天,大寒节气和腊八节一过,距离春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所以民谚就有“大寒过了就是年”的说法。此时节,寒凝大地,阳气潜藏,因此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为来年立春做好准备。 饮食宜保阴潜阳 大寒节气期间,饮食养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我国古代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rd...

  • 秋分来临话“秋燥”

    秋分来临话“秋燥”

    2018年8月7日,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表现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秋季的6个节气。本套邮票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金贵和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以中国扇面画的排列方式,每枚票下印有相关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票面以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典雅中不失灵动,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第4枚表现的是秋分节气,我国部分地区的柿子已经成熟,邮票画面描绘了老人带领孩童采收柿子的场景,寓意“事事平安&rd...

  • 立秋节气 饮食养脾胃 起居护脾胃 怡志益脾胃

    立秋节气 饮食养脾胃 起居护脾胃 怡志益脾胃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左河水《立秋》 立秋节气后仍处于三伏阶段,高温仍在持续。而且今年雨水较多,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其中,湿热交加。加之人们夏日喜食生冷瓜果以及冷饮,更助湿邪,易损伤脾阳,不能运化水湿。因此立秋过后,人们仍需注意祛湿以调养脾胃,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如果立秋后不注意祛湿,致使脾伤于湿,就可能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还可...

  • 除去体内湿热的妙招

    除去体内湿热的妙招

    最近有朋友抱怨说,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空气湿度的增大,脸上出油越来越厉害,妆容易花不说,还长了很多痘痘。对于这些“战痘一族”,你们的痘痘可能不完全是空气湿热导致的,也许“湿热”就在你们体内!今天,为大家送上除去体内湿热的妙招。 一、湿热体质的表现 我们先看几个病例。 病例一 有个高考刚结束的男孩,痘长得很厉害,脸上被抠得都留下疤痕了。西药、中药吃了不少,外用、内服试了很多,可就是不太见效。除了长痘以外,还脾气暴躁,经常发火。家里的人原以为...

  • 原创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原创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人荟萃之地。元代诗人张翥赞曰:“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现代文人郭沫若云:“文宗自古出西蜀。”在中国历代文化长廊中,四川可谓群星璀璨,如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唐代的李白、陈子昂,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明代的杨升庵等。又“天下文人皆入蜀”,陆贽、杜甫、白居易、陆游、黄庭坚等名人都曾入川。四川人文荟萃,儒医兴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篇章。现以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李白斗酒诗百篇 酒乃橘泉液...

  • 治疗头部上肢抖动 养血息风止痉

    治疗头部上肢抖动 养血息风止痉

    赵某,男,53岁,农民。主因胸部以上摇动2天,于2020年9月21日首诊。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摇、嘴角抽动、上肢抖动。随即在运城某医院做头部MRI、肝胆、甲状腺B超、化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均未发现异常;EKG示心动过缓。因诊断不清未予治疗。2天来抖动发作较前频繁、幅度增大,请中医诊治。患者平时纳食正常,不疲乏,口不干喝水不多。让其上肢前伸时,可见双手大范围扑翼性抖动,前臂平放桌上可见肌肉无规律收缩,不能自止。查见脉沉弱,舌正。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反射。 笔者之前没有遇见过这种病症。思其突然发病...

  •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难经》上说:“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卫分受了风邪,引起发热,鼻塞,自汗出,形成卫强营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病的主因风邪祛除,才能营卫和谐,所以调和营卫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在于解表。只要看它的典型方剂桂枝汤,服药后须喝热稀粥和盖被安卧,助其出汗,便可理解。不过桂枝汤用桂枝祛风,又用白芍和血,用生姜发表,即用红枣补中,两两结合,与发汗剂的专仗发汗退热,显然不同。意味着调和营卫是增强本身功能来祛...

  • 惊蛰顺肝气食甘味

    惊蛰顺肝气食甘味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今年的惊蛰始于3月5日。惊蛰的到来寓意着天气转暖,温度开始回升,蛰伏冬眠的动物也开始慢慢地出来活动了。所以“惊蛰”也被称作是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节气。惊蛰,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季节。以下是关于惊蛰节气的养生建议。 情感宜疏不宜堵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情绪不同程度地...

  • 调饮食防暑湿 勿贪凉护脾胃 调情志少劳累

    调饮食防暑湿 勿贪凉护脾胃 调情志少劳累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到夏季,很多人会出现这些胃肠道症状,尤其老人和儿童更是常见。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杨韶华介绍,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加上夏季湿热之气较盛,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如何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顺利度夏呢?杨韶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调饮食,防暑湿 “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湿”为长夏之主气,...

  • 王祥生推荐几款夏季养生食谱

    王祥生推荐几款夏季养生食谱

    进入伏天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食冷饮、吹空调等贪凉行为成为人们的最爱。山东省名中医、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伏天人体阳气在一年中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如果过度贪凉,寒邪很容易趁机入侵,导致阳气受损。如果寒在脾胃,容易引起呕吐、腹泻;寒在肺部,容易引起鼻炎、咳嗽。寒邪入侵还容易引起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为此,王祥生提醒,伏天养生要避免寒凉,注意保养阳气,防暑的同时更要防寒。 冷食不可多吃 夏天,多数人喜食冰...

  • 秋季燥邪 勤练呬字功 试试鼻子保健操

    秋季燥邪 勤练呬字功 试试鼻子保健操

    进入白露节气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尽管白昼阳光温暖,但太阳一下山,气温就会很快下降,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秋季又是燥邪当令的季节,因此,风、寒、燥是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口干、便秘等不适症状。 勤练呬字功 呬(sī)字功是我国传统养生功六字诀之一,做呬字功最大的好处是调理肺气,兼有润肺的作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卫生歌》云:“秋呬冬吹肺肾宁。”清代御医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也提到:“以呬字治肺气。” 具体方法如下:...

  • 蜀将姜维寄两味中药向母明志

    蜀将姜维寄两味中药向母明志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姜维)归降孔明后,成了孔明麾下的一员战将。“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后,姜维成了孔明匡扶汉室的重臣之一,并参与组织、统率蜀汉军队的数次伐魏,由于种种变故,事与愿违,未能收到好的效果。魏国司马昭瞅准了这一战机,遣大将钟会、邓艾率大军进攻蜀国。魏军邓艾率军偷度阴平成功,进军绵竹,绵竹守将诸葛瞻捐躯,蜀后主刘禅投降,且下诏给坚守剑门关的姜维,令其投降。这可苦煞了姜维,欲战不能,欲降违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假降钟会,企图伺机利用钟会、...

  • 燥邪的分类 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邪的分类 燥邪的致病特点

    入秋了,应景地我们来说说燥。燥,为秋季主气。秋天,气候清肃、收敛而干燥。 燥太过则为六淫中的燥邪。换句话说,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涩滞特性的外邪,通常表达为燥邪。 燥邪的分类 燥邪致病,分温燥与凉燥。 一般认为,初秋有夏之余热,秋阳以曝,燥易与热相合侵犯人体,人易感温燥;而深秋,近冬之初寒,西风肃杀,燥易与寒相合侵犯人体,人易感凉燥。六淫之中,风邪、火邪、暑邪归为阳邪;寒邪、湿邪归为阴邪,这五种邪气的阴阳特征表达得都很分明。但燥邪, 一般不提其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这是为什么呢?...

  •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朱桂祯、张文风、苏鑫等专家共同主编的《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节气养生》)是长白山健康论坛的标识性成果之一, 也是传承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厚重话题。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对大自然天文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揭示。它与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

  • 共享按摩椅并非人人适用

    共享按摩椅并非人人适用

    近两年在商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大都能够看到共享按摩椅的身影,按摩15分钟,仅需10块钱,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但是,自按摩椅风靡后,各地发生的因按摩导致的人身伤害也不少见。有人按摩后出现疼痛未重视,3个月后脊柱出现空洞;也有人在按摩椅上躺了一小时后,突然站不起来……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梁卫东提醒大家,共享按摩椅虽看似方便,却暗藏着健康风险。 共享按摩椅暗藏健康风险 梁卫东介绍,共享按摩椅大多功能单一,舒适度较低,此类按摩椅虽然有几个按摩球触点,但不能选穴和进...

  •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重阳养生菊花醉 重阳节登高话茱萸 古代的重阳糕

    农历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故古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杜甫的《九日五首·其二》写道:“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士林雅集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

  • 回首援鄂抗疫 中医还可以发挥得更好

    回首援鄂抗疫 中医还可以发挥得更好

    •“我以前不相信中医,但昨天喝了中药后,没想到有惊人的效果!”2月14日,我们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隔离病区拍摄的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点赞中医药疗效的短视频一夜爆红。视频中的患者田阿姨说:“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喝了中药,没想到效果那么好,还让自己成了‘网红’!” 其实,当时这个病例我们并没有觉得神奇,因为在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我们治疗很多危急重症患者时,只要辨证准确、选方得当,很多发烧的患者都是一剂退烧,很多气喘的患者也是...

  • “四敲”敲出健康

    “四敲”敲出健康

    退休前我体弱多病,后来把保健锤当作祛病健身之宝,经常敲打一些要穴,如今慢性病情比较稳定了,病种减少了,症状减少了。 我在适当的治疗同时用保健锤进行自我保健,我把它概括成为“四敲”,这种保健法是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有氧代谢的、中等量的运动,适合中老年人,尤其适合体弱多病的人,这种健身法既简单易行又有实效。 一敲颈和肩。先用锤敲打颈部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处),速度不快不慢,力度适宜。后敲肩井穴,不要把颈和肩敲痛了,每日早、中、晚各敲打100下。适度的敲打既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又能缓解颈、...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健康
  • 《黄帝内经》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理气疏肝 疏风解表

    《黄帝内经》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理气疏肝 疏风解表

    《黄帝内经》将四季的生命活动规律总结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理功能的重要时机。此时,冬天蕴藏的寒气尚未散去,天地间阳气尚不充沛,小儿素体阳气也尚未健旺。此时为小儿做推拿,可令其脾胃之气强壮健旺,肝胆之气和顺舒畅,并同时疏风固表,避免被风寒之邪所扰。 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进入春天后,小儿户外活动比冬天明显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小儿此时脾胃偏弱,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此时首先应温补脾阳,强健胃气。又春天小儿容易口干舌燥,...

  •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欲求中医之振兴,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中医理论研究总的指导原则应是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相结合。作为中医学人,我们要时刻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仝小林院士结合《内经》“痹证”和“伏邪”理论,提出脏腑风湿学说,即是对中医理论新的探索和创见。该学说指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伤及皮表,渐传五体,甚至内传脏腑;或通过口鼻等官窍而直中脏腑。病邪盘踞经络,痹阻气血,形成痰瘀,进而造成五体或脏腑结构、功能的异常。一则潜伏盘踞之风寒湿邪,与痰瘀互结,成为&ld...

  • 陶汉华 养心阴 温心阳 补心气 滋心血 祛痰浊

    陶汉华 养心阴 温心阳 补心气 滋心血 祛痰浊

    编者按: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病日,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群众健康。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功能。值此之际,特推出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论治心系疾病八法,以期为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思路。 陶汉华(1951—),山东莱芜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刘献琳教授。陶汉华从事中医科研、教学、临床40余年,尤其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陶汉华临床诊治疾病以...

  • 老年人春季养生五要素

    老年人春季养生五要素

    不少老年人一到春天各种老毛病都容易复发,甚至一些原来控制得较好的疾病也加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王乐荣说,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所以在春季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因此,王乐荣提醒老年人在春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养 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 阳春三月 疏肝小窍门

    阳春三月 疏肝小窍门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万物始生,草长莺飞,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互感应、相互映照的。春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特点。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日益旺盛,精神愉悦。 肝在五行属木,具有树木生生不息、伸展调达、升发旺盛的特点,与春气相通应,因此春季养生要格外关注肝气的舒展。 中医理论认为“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肝脏的功能以升发、疏泄为特点,是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脏器,肝气舒畅则气机顺畅,肝气不...

  •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195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死亡率很高。老中医郭可明和其所在的七人小组,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卫生部派遣调查组三下石家庄,确认了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显著疗效,并做出决定:凡是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的地区的卫生部门及医院必须学习和推行这种疗法。 •重温20世纪50年代抗击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历史,对我们重新理解中西医协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并为正确认识中医在疫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打开另一扇窗子。...

  • 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

    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

    专家简介 周宇,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秋三月,即农历七至九月,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燥是秋天的主气,肺喜清肃濡润,故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应慎防秋燥。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伤肺易使人出现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头痛、无汗发热等症状。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中医认为,可服用一些具有滋润功效的膏方,以祛除温燥,避免燥邪侵袭。下面列举一些抵御温燥常用的膏方,供大家选用。...

  • 桑老:用藏医药护佑健康

    桑老:用藏医药护佑健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多地,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藏医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长桑老等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书写了一段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桑老从事藏医药科研、临床、制剂研发工作近40年,是藏医药界有名气的藏医药专家、藏医主任医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底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由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调入夏河县藏医医院工作,2016年5月任命院长。 做好时刻接诊的准备 面对此次来势凶猛的疫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桑老,非常清楚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