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52页

祖传秘方 第5052页

  • 特发性冷症 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干姜

    特发性冷症 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干姜

    李某某,女,34岁。2019年1月18日就诊。诉晚上睡觉怕冷十多天,全身怕冷,脚更冷,冷得难以入睡,白天并不怕冷。无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口渴等不适。二孕二育,月经正常,既往无特殊疾病,仅有轻微的胃炎,常施二三剂方药便可,诉说病情时态度自然,但面色微显淡白,舌质正红,苔薄白适中。脉较沉细,但重取有力。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虽属病状,但不严重,可不必吃药。但患者要求中药治疗。 诊断:特发性冷症。 辨证:独阴无阳,阴盛生寒,厥阴少阴合病。 治法:温经散寒,回阳救逆。 方药:当归...

  •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色治疗法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创立的一种用不同颜色作用于穴位以防治疾病的医疗方法。颜色防治疾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时期,祖先们就将五色与五脏、五行相配属,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下,用相应的五色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的偏盛偏衰,使人体气机达到平衡,从而帮助治疗疾病。 五色的五行归属 先秦时期《逸周书·小开武解》中记载:“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将“黑赤苍白黄”5种颜色分别对应五行。《黄帝...

  • 己亥乐章

    己亥乐章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10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中国中医药报》连发九篇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亦推出“五论”深刻阐述中医药,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桌中医药饕餮盛宴。“五论”“九论”相得益彰,同奏中医药发展华丽乐章。笔者填词二首以作纪念。 永遇乐·九论 己亥金秋,中西融汇,包容同举。《意见》开篇,惠民导向,每有康宁句。九分落实,一心齐步,优势归于部署。...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己亥乐章
  • 苦酒非醋说源考

    苦酒非醋说源考

    《伤寒论》中出现“苦酒”一词,用到苦酒两处:苦酒汤、乌梅丸;《金匮要略》用到苦酒一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苦酒为何物,张仲景没有详细介绍,《神农本草经》没有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之“醋酒”,后世大多医家认为就是“醋”,亦有提出苦酒非醋的说法,但应和者寥寥。笔者对苦酒为醋之说存疑,现从两汉两晋文章考证苦酒一物,探讨其真。 苦酒为醋说 苦酒为醋的说法是大部分研究《伤寒论》学者的共识,也是大部分书籍的通行注释。这种认识始于陶...

  • 腹部按摩法

    腹部按摩法

    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 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按照九宫图用捉悸痞”腹部按摩法进行腹部按摩。 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第1区,肾系...

  •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充足营养增强体质 药贴按摩养肺护肺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充足营养增强体质 药贴按摩养肺护肺

    45岁的市民陈女士自述入冬以来时感胸前憋闷,咳嗽不断,尤其夜间加重,本想吃点感冒药抗一抗就过去了,不料却越咳越厉害。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时以营介绍,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上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延伸到下呼吸道,导致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冬季要格外注意保护好呼吸道,养好肺,时以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五点。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当人体受凉感冒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许多...

  • 李鲤养生保健经验

    李鲤养生保健经验

    李鲤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3、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2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李鲤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心脑血管病、肝胆病及内科疑难病,在学术上注重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整体观念的运用与研究。根据自身临床实践,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创立寓补于消法。李鲤教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非常重视中医养生,共涉及心理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4个方面。笔者跟随李鲤教授学习多年,现将其养生保健经验总结如下。 1 养...

  • 养生防病论“天真”道家论“真”以神论真

    养生防病论“天真”道家论“真”以神论真

    试论“天真”的医学内涵及意义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探讨养生防病的首要篇章,因此,深入探讨“天真”的内涵对进一步了解中医学的生命观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天”即天赋的、自然的,学界认识较为统一,故对此简略讨论;而关于“真”讨论较多,且多从元气、正气立论,但鲜见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展开。两汉以后的医书多论治疾病,而道家典籍中则保存了许多养生的内容,而养生又写作“修生”&ldquo...

  • 从虚到寒 从寒到湿 从湿到滞 从滞到瘀

    从虚到寒 从寒到湿 从湿到滞 从滞到瘀

    现代人因为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但是任何疾病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李鹏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大致可分虚、寒、湿、滞、瘀、闭六阶段,体虚、正气不足是外邪侵入、诱发疾病的根本原因,随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体内寒湿、瘀滞等。在疾病发生时,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按下“暂停键”,就可能阻止疾病发展,以免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虚到寒 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导致机体的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机体出现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燥邪是六淫之一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

    燥邪是六淫之一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

    立秋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日的炎热潮湿,给人们带来了干燥和舒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燥”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常见于秋季或气候干燥的环境中。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燥淫证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初秋气温者为温燥,发于深秋气凉者为凉燥。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黄帝内经》指出“燥胜则干&rd...

  •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理性辟谷 正确养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在日常生活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的现状屡见不鲜,导致每天摄取的营养及能量已远远超过了自身身体的需要,由此导致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本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健康的第5大危险因素,并“点燃”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对此,人们为减肥尝试了很...

  •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笔者经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解析发现,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构建了相关医药学知识。就时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自然界一年阴阳之气的消长状态,将这一模式用于表达六节气位的阴阳属性及其次第顺序,并以此为据表达了与六位时象对应的气候属性,自此成为运气理论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内容。就空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经脉的阴阳气血多少、分布状态,以及脏腑经脉的气机气化活动状态之异,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完善了经脉命名和相关理论,并以此为据解释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

  • 浮针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

    浮针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

    四边孔综合征即腋神经卡压综合征,为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或腋神经的一个分支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2,3]。其主要表现为腋神经支配的肩外侧、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障碍,肩外展不能或受限[1]。该病易与臂丛神经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相混淆,常被临床医师忽视[4]。笔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病案资料 患者,女,48岁。平素体健,无明显肩部外伤,热衷广场舞3年余,每日约2 h。主诉:右肩后侧、右上臂后侧疼痛2个多月。初起疼痛为右肩胛骨...

  •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修身尚德勤奋进 精术立业勇担当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 何清湖 余炼 陈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回信,谆谆寄语医学生:“以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当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最关键时期,总书记的回信不仅肯定、激励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也...

  •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三焦功能 三焦辨证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三焦功能 三焦辨证

    三焦首见于《黄帝内经》,有奇恒之府、三焦三部说等内涵,其中“三焦三部说”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发展为三焦辨证,开创了从三焦辨治温病的先河。《伤寒论》以三阴三阳辨证著称,但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其中有三焦辨证的雏形,如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159条“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282条“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本...

  • 我的“苦”夏

    我的“苦”夏

    到了夏天,人们用各种办法来消暑降温:日夜开着空调,享受那习习凉风;冰镇的啤酒饮料,压制住炎炎暑气……可看看医院里,中暑、肠炎、伤风感冒……吃出来的、喝出来的、吹出来的各种毛病,不一而足。这其中一些毛病,我也曾得过。近两年,我注重了科学养生,这些病全都离我远去。我的秘诀很简单,就是过个“苦”夏。 少吹空调。这样,也就避免了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身体不适,使身体随时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常开着窗户,自然通风,充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流通...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古音六字诀

    古音六字诀

    基于天人合一的古音六字诀音韵学溯源 古音六字诀是现代常见的吐纳导引养生功法之一,六字分别是吹、呼、嘻、呵、嘘、呬,国家体育总局据现代普通话对其拟定的读音以拼音标注分别是chui、hu、xi、he、xu、xi[1,2],以推广普及。对于人体来说,字音的发出主要关系到吞吐气息振动声带方式和身体共振部位,即不同的发声需要人体不同部位的参与。其中有两个字音重合,也就是说此二决可训练到类似的相应部位,这种重复不合常理。 从文献记载看,六字诀最早见于齐梁时期吴地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3,4],明代音韵...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赤芍、竹叶、生地、桔梗、连翘、甘草、真广胶、黄芩、元参、川连、知母、丹皮。小剂各三钱,石膏用八钱至一两二钱;中剂各六钱,石膏用二两至四两;大剂各六钱至八钱,石膏六两至八两。” 这个传承下来的方子是当年孔伯华治瘟病瘟毒入内的方法记载。众人看后为所用石膏剂量...

  • 起居防疫导引方3则

    起居防疫导引方3则

    中医导引是祖国传统医学六大体系(针、灸、砭、药、导引、按跷)之一,是中医治未病和祛病疗疾的主要手段,通过舒筋骨,调气血,扶正气,祛病邪,对困扰现代社会人们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和中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康复有显著效果和积极意义。 本文从中医导引学的角度,整理起居防疫导引方(3则),分别适用于清晨热身活血,用餐前醒脾胃和睡前放松心身。为持续奋斗在战“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居家隔离的人员,提供缓解心身疲劳,增强免疫力的导引方法。 所有方法均取自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ldquo...

  • 何为天癸 天癸藏于脑 天癸的生成

    何为天癸 天癸藏于脑 天癸的生成

    天癸一词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历代医家有关天癸的解释则众说纷纭。《中医妇科学》教材基本认为: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成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笔者对天癸所藏有不同的看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天癸的论述阐明了几个问题:其一,天癸男女皆有;其二,天癸的至与竭,关系到女子的月事、男子的精气溢泻;其三,天癸与有子、无子息息相关。天癸至则有子;天癸竭、尽,则无子。天癸一词,仅在此篇提及,余未再见有出现过。 何为天癸...

  •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机是瘀滞络脉“穷必及络”与临床举隅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机是瘀滞络脉“穷必及络”与临床举隅

    近年来,关于络脉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王永炎院士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指出络脉系统是维持体内稳态的功能性网络,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邪入络脉标志着疾病的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虚滞、瘀阻、毒损络脉。吴以岭院士对络病学进行了长期研究探索,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脉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提出了“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理论框架,初步建立了“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了系统络病理论,主编出版《络...

  • 空谷跫音博落回

    空谷跫音博落回

    第一次见博落回的时候,是在豫西南山区的山谷里,车窗外远远近近的不时有株型高大、叶片奇特、颜色泛灰的植物飘过,它们的形态与周围植物迥异,桀骜不驯地挺立在河边滩地和路边石缝,伟岸的身姿仿佛在守护一个遥远的诺言。 等我踏入大学校门,在众多腊叶标本中终于找到它的名字时,反而更加怅然,为什么叫“博落回”这么奇怪的名字?其少见的叶片形状、奇特的植物名称吸引我更加深入地走近它、了解它。 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大型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又名勃勒回、筒青、山号筒、落回、角罗吹等,属于地地道道...

  • 夏季湿盛症状表现 日常防湿举措

    夏季湿盛症状表现 日常防湿举措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夏季为何要祛湿养生?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若再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出现湿阻。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大自然将丰富的四季变化赋予人类,同样在养生方面也应遵循自然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夏季到来,除了骄阳似火之外,在许多地方还有连绵的阴雨。夏季,特别是长夏期间,祛湿是重要的养生内容。这个季节具有高温、多雨、潮湿的特点,空气中湿度最大,所以说&l...

  • 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要学会放手减少心事

    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要学会放手减少心事

    “睡少而事多,必不能长久。”司马懿曾这样评价诸葛亮。不日,诸葛亮果真病死于五丈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睡眠过少,劳心的事情又多,身体必然不能支撑很久。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不过劳、休息好,才能健康长寿。 然而在我国,老人往往是家里最操心的。我曾遇到一位老人,退休后每天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过度关心儿女、孙辈的身体健康、出行安全,以至于成天提心吊胆,经常出现头晕、气短、...

  •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扶正祛邪名方防疫 做好灾后防疫

    近日,河南省大范围出现持续洪涝灾害,郑州等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许多地区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做好灾后防疫工作,要发动全体人员,深入细致开展工作。 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进行紧急全面健康教育 灾情一旦发生,健康教育要首当其冲。应积极组织抗灾防病宣传组,深入灾区,用广播、标语、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内容应当涉及灾后多种易发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以及灾后的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知识指导。 全面性消毒杀菌 展开以保护水源、保证饮用...

  •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 藏医药浴疗法为藏医外治法之一,与藏医传统口服用药方法比较,其可避免口服药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刺激,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藏医药浴疗法,因其配方独特,临床疗效显著,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科研人员的重视。药浴所用药物及其发酵工艺在提高药效及促进人体皮肤毛孔吸收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1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1.1 藏医药浴的起源和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疾病搏斗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著名藏医学家...

  • “春困”可能是病

    “春困”可能是病

    惊蛰节气,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然而,有人在春风轻拂、阳光和煦下仍然感觉困倦乏力、昏昏欲睡,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们从寒冷的冬季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毛孔、汗腺、血管舒张,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而新陈代谢逐渐增加,耗氧量加大,大脑供氧量相对不足引起的。这种因季节转换而带来的生理反应,俗称“春困”。通过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调整饮食、调畅情志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春困。同时随着气候日益温暖,大自然阳气渐旺,春困也会随之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经过上述调整,倦怠乏力、嗜睡表...

  • “五个一”养生

    “五个一”养生

    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渐进性发展。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老是丢三落四,刚发生过得事情不能回忆起来,以前脾气暴躁的人,会突然变得顺从乖巧,而从前脾气温顺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症状严重者,甚至连家人的姓名、年龄、称谓也记不起来,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需人照顾,外出乱走,最后并发感染、外伤、营养衰竭而死亡。轻度老年痴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中度老年痴呆需进行一定的监护与照料,重度老年痴呆必须安排专人照料。得了老年痴呆症,痛苦的不仅是患者本身,还有照料他们的家属,有研究显示,八成以上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养生
  • “久卧”伤何气?

    “久卧”伤何气?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睡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且有益的养生方法。中医学认为眠、食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明末清初的养生家李渔曾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睡眠充足固然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久卧伤气”的说法。究竟“久卧”怎么“伤气”呢? 所谓“久卧伤气”,即长久卧床造成气血不畅,筋脉不舒。古...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