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051页

祖传秘方 第5051页

  • 谈仲景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

    谈仲景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

    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一本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书中以食用之品调理诸方,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辅相成,增强疗效,也可制约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全书运用食用之品调理诸方治疗疾病共有38种(如粳米、大麦、小麦、赤小豆、饴糖、蜂蜜、酒、鸡蛋、生姜、大枣等)[1],有260余首方剂中涉及食用之品。书中主要通过两种组方形式治疗疾病,一是单纯用食用之品组方,二是用食用之品与药物相合组方。全书含有食用之品组方占总方剂量的70%[...

  • 瘟疫的阴森与恐怖

    瘟疫的阴森与恐怖

    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来到“僻陋多雨,气象昏昏”的黄州。此时,一场可怕的瘟疫正在当地肆虐,“目之所见,白骨遍地”。 瘟疫的阴森与恐怖使得黄州百姓不敢外出活动,只能待在家里烧香拜佛、祈求上天佑护。与此同时,当地官员慌张躁乱、一筹莫展,眼看疫情猖狂而无所作为。 刚到黄州的苏东坡在镇定之余,想起了故友巢谷送的抗疫药方圣散子。圣散子专门治疗由阴冷寒湿引发的各种疫病。但是,巢谷赠送药方时一再叮嘱不要传于外人,可看到备受瘟疫摧残的黄州百姓大量死...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瘟疫
  • 冬季养生俗语 饮食宜补肾益气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冬季养生俗语 饮食宜补肾益气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养生俗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蕴含许多科学知识、中医养生理论和人生哲理。了解民间一些有关冬季的养生谚语,对我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病治病,大有裨益。 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民谚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狗。”冬至之后“交九”天气,风雪交加,天寒地冻,许多动物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民谚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在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

  • 访老范志大厝 寻万应神曲

    访老范志大厝 寻万应神曲

    中国人对“曲”并不陌生,造酒需要酒曲、制醋需要醋曲、制药需要药曲、蒸馒头需要面曲。曲为酒之母,酿酒所使用的酒曲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最好的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 曲其实是一种发霉的谷物,即微生物发酵原料,可以分泌产生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曲类药是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的一类药物。曲类药是我国古代将微生物应用在药物制作中的成功范例,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一大特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五...

  •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理论辨析脏腑疾病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理论辨析脏腑疾病

    基于《黄帝内经》时脏相关理论的脏腑发病规律探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时脏相关理论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思想和五行生克、五行主时的象数学理论,将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发展的时间顺序相结合,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后、转归,其理论可以辨析预测脏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指导临床用药之法,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天人合一”“五脏一体”的重要学术特点,具有原创思维理论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内经》时脏相关理论源于《素问·藏...

  • 中医手段缓解春困 日常三点预防春困

    中医手段缓解春困 日常三点预防春困

    春困其实是季节交替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徐进康指出,中医认为肝与春季相应,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万物生发,肝气旺盛。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导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同时肝火偏旺,影响肝藏血的功能,致使五脏六腑失去气血的滋养。因此春季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虽然春困不是病,但是却会影响人们生活作息,降低工作效率。“春三月”指的是从立春到立夏这三个月,这是一个推陈...

  • 冬吃膏方有讲究 养生要点须知道

    冬吃膏方有讲究 养生要点须知道

    随着冬至的到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由此拉开序幕,此节气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机,而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些中医冬至养生方法简单中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世人沿用推崇。 “冬吃萝卜”有道理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暖气、空调等供暖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出汗散热的机会相应减少,加上冬季天寒,习惯多食羊肉等热性食物,容易消化不良,使人产生内热、气机郁滞现象,此时适量地吃一些性凉的萝卜...

  • “气大”为什么会“伤身”

    “气大”为什么会“伤身”

    中医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肺的功能有主气、司呼吸,肺主管着人体的呼吸功能。肺和肝的关系,表现在气的调节上,两者相互协调,全身气机才能调畅。“怒伤肝”,“怒则气上”,生气时气火循经上逆,肺脏受伤,可以出现胸胁部胀痛,咳嗽,面部发红,甚至呼吸急促困难等不适症状,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木火刑金”。 导致脾胃不运 生气的情绪变化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十二指肠分泌、运动和黏膜血流的调节活动,从而诱发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中医认为,肝木和脾...

  • 医贵多技

    医贵多技

    医学模式的改变,疾病谱不断地变化,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地增强,故医生的临证思维、诊疗技艺也应随之更新、开拓、发展,做到多样化。临床治疗以中药内服为主,可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在遇到急症或沉疴痼疾时,可避免陷入人患病多,医患道少的困境。相比较医院的专科,基层中医诊所和社区中医诊室面对的病人群体和疾病种类是复杂多样的,更应重视诊疗技艺的多样化。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临床其他辅助治疗疗法有针灸、刺血、拔罐、发泡、埋线、敷贴、灌肠、纳阴、推拿、捏...

  •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提及北宋时期的张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使命担当和“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其实,他关于“气”的创见,对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亦具有深远影响。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与神皆根源于气,形以气充,神以气存,气存则神存。《黄帝内经》首次言及中医之“气”,并揭示天气、地气、阴阳之气、五行...

  • 王安石与中医药

    王安石与中医药

    王安石爱读医书,尝谓“某自诸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无所不读。”他性格孤傲,不同俗流,有人劝他服补药,他说:“余平生不服紫团参(上佳党参),亦活到今日。”可见他对无病服药是持否定态度的。 有两首中医方因其使用与推广流传后世。一是《苏沈良方》所载偏头痛方:“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白萝卜)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

  • 畏寒怕冷阳虚质

    畏寒怕冷阳虚质

    小陈和他的妻子是大学同学,妻子说起当年喜欢小陈的原因,自嘲颇有些被他“美色”吸引的意味:他皮肤白皙,儒雅安静,常穿黑色长裤和干净的长袖衬衫。大学期间的他学业优秀努力上进,与人相处也温柔谦让从不见他急躁发火,妻子对这样的小陈很迷恋很满意,二人甜蜜相恋多年,毕业后进入婚姻殿堂。可是最近丈夫小陈遇冷腹泻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夏天衣服越穿越厚,连从冰箱里拿东西都会引起关节疼痛,更让妻子惊慌的是,近半年以来方至而立的小陈竟经常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妻子生怕小陈是得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病,拉着小陈到医院从头到脚检查...

  • 中医强调治未病

    中医强调治未病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许多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湿邪侵袭。此情此景不禁想起2015年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其主诉腰以下冰凉,问其病因,诉因参与抗洪,冷水中浸泡一夜而发病。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半月,症状消失。 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骤然淋雨或浸于水中之后致寒湿之邪入侵人体,邪气由皮毛肌腠而入,阻碍了经络气血的运行,皮毛收引则见皮肤苍白或青黑、四肢厥冷、脉紧、肢体关节牵引,正气虚者或邪气重者则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颈项强直、咳嗽、头身疼痛。又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外感湿邪困脾之...

  •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来自华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娴熟运用了中医临床治疗、护理技能,还带领患者一同练习五禽戏强身健体,战胜病魔。 中医气功五禽戏,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精炼并结合中医临床辨证施功实际编创而成。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逆腹式呼吸为基础练丹田呼吸,行周天功运气,以意导气,气引形体,形随气动,意、气、形合一,有强五脏、补内气、调心境的功效。其中,补肺功法系该功法的鸟戏一组,功法要诀为“鸟运胸肺补肺金”,模仿白鹤动作,侧重运动...

  • 重九“重阳”养生 吃蟹螯饮菊花酒

    重九“重阳”养生 吃蟹螯饮菊花酒

    农历的玄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玄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 民间素有传说:重阳登山可祈来年之福运。在秋高气爽,菊花遍开之时登高祈福,赏菊饮酒,品食秋蟹,岂不快哉?贪恋秋色之人,不妨以重阳之名,流连在秋日山水间,边玩,边尝,边赏…… 一、登高   重阳节秋高气爽,此时登高具有强身健体之益,因此登高秋游以求转运的习俗仍然兴盛如初。 二、赏菊   重阳节赏菊、...

  • 不同的病 中西医各有所长

    不同的病 中西医各有所长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国医大师健康觉得,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 ✦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 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

  •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的气机(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总是在“升、降、枢”循环往复,如果这个过程顺畅,五脏六腑就调和安康。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学会下面三个动作。 升:上拍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百会是人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一、天人合一 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3.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

  • 从“非其时而有其气”谈防疫

    从“非其时而有其气”谈防疫

    “非其时而有其气”出自宋版《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对疫病原因的解释,疫病在《中医疫病学》中被定义为“一类传染性极强,可造成大面积流行,起病急,危害大,不论性别和年龄,其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的总称”。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范畴,《说文解字》释“疫”:“疫,民皆疾也。”“疫”从“殳”,“殳”之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释名》言:“...

  • 介绍辛丑年疫病防护措施

    介绍辛丑年疫病防护措施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大寒处冬三月之末,《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语:“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在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大寒是气运交接的节点,又与立春相接,承前启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现结合气候、五运六气特点,介绍辛丑年疫病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运气分析 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正式进入辛丑岁运气运行格局,本年水运不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司天...

  •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脏腑推拿疗法是中国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指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以腹部区域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机能失调所致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河北保定传承下来的脏腑推拿术,被医学史专家推崇为中国传统推拿的“活化石”。2014年12月,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王红星的传承与申遗之路充满了艰辛的探索。 脏腑推拿疗法传承脉络 “我有幸体验王主任的脏腑推拿疗法,不到五分钟,我整个人完全放松下来,都快睡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松花粉 品高宜入神仙药

    松花粉 品高宜入神仙药

    繁花密笋暮春时,妆点园林一段奇。 金粉生香风细细,斑衣留润露垂垂。 品高宜入神仙药,节劲终全冰雪姿。 笑彼杏桃儿女态,谩争艳冶媚山歧。 ——宋·裘万顷《松花开竹笋茂喜而咏之》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描写的是松花开在暮春时节,竹笋茁壮成长,并不与百花争奇斗艳,而只是妆点园林。微风袭来,金黄的松花粉带着松花的香气随风细细飘散在空气中,竹笋外衣上润泽的露水垂垂欲滴。后面两句赞叹松花和竹笋这两者品性高洁适宜炼制长生之药,它们可...

  • 吃中药如何科学忌口

    吃中药如何科学忌口

    中药治病,正确的服用方法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清代名医徐大椿云:“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服法中忌口是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忌口即服用中药时饮食方面的禁忌。 《本草纲目》中也有许多服药忌口内容,如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藻;黄连、胡黄连忌猪肉、冷水;苍耳忌猪肉、马肉、米泔;桔梗、乌梅忌猪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吴茱萸忌猪心、猪肉;丹参、茯苓、茯神忌醋等。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记载服药忌口112条之多。 服药忌口是人们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其内容包...

  •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周金慧: 我是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在本院隔离病区工作已20余天。 在这里,原本简单的抽血操作,因笨重的隔离装备而变得艰难,工作中也有很多困难。自愿申请走向抗疫一线,我一直没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父亲是个老党员,他经常说,“党员有党员的使命,要敢于奉献和拼搏。”如今,我奋战在一线,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我想我不会让父亲失望。 湖北省中医院 杨柳: 我是湖北省中医院超声影像科的一名医务人员,超声科,对于抗疫一线...

  • 益寿“三字经”

    益寿“三字经”

    早起床,伸懒腰,展展骨,舒筋络。 叩齿龈,四十下,绕舌根,六十轮。 淡盐水,漱漱口,喝杯水,水宜温。 洗脸时,搓面孔,梳头时,把臂伸。 叠叠铺,扫扫地,腿脚臂,活动勤。 日三餐,定时量,多吃素,少见荤; 主副食,换样吃,菜要鲜,果要新。 临睡前,洗洗脚,搓热手,摩脚心。 卧床后,紧提肛,两手掌,揉耳轮。 日常事,天天做,又健体,又强身。...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益寿
  •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多属于肝郁气滞 中医处方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多属于肝郁气滞 中医处方

    陆某,女,56岁,2020年11月05日初诊。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3年余,3年前,患者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曾行手术治疗。1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再发,左侧大者约1.8×1.3cm,右侧2.5×1.8cm,当时未就诊治疗;今年9月4日B超复查双侧甲状腺结节多发,左侧大者约3.3×1.6cm,右侧2.6×1.8cm,西医仍建议手术,患者因曾行手术治疗后再发,故而顾虑再三,前来我处门诊就诊。症见:口苦口干眼干,心悸,胃胀,胃痛,进凉物后明显,腰酸,双足酸胀,大便干,...

  •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我虽年届古稀,但面色红润,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吃得饱、睡得香。尽管满头银发,但看上去鹤发童颜,神采奕奕。我退休后担任了市老年大学国画班的老师,兼任老年舞蹈队的领舞。我精力充沛,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人们都向我请教养生保健经,我给他们10个字:睡前一盆汤,养生又健康。 睡前一盆汤,说简单点就是用热水洗脚。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曾教我一首民谣,内容是: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父亲还说,清代有位总督,晚年有一养生秘诀: “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rdquo...

  • 酒作药来药需酒 药酒在中国由来

    酒作药来药需酒 药酒在中国由来

    药酒在中国由来已久,酒与药的结合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古时“酒”写作“酉”,《说文解字》解释:“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就”意为“成熟”,“黍成”就可做酒(酉)。药酒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及悠长的使用历史,是中医药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酒作药来药需酒 酒是一味中药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

  •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上海市名老中医施杞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以“按、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组成的一套全身气机调畅的养生操。 其中“按、转、磨、蹲、调”五势能活动全身多个部位的肢体关节,调整全身气血运行,对颈椎疼痛、僵硬有缓解作用。“摩、吐”二势能健脾养胃。每次完成一套养生操大约15分钟,每日1 ~2次。习练过程需量力而行,安全第一,思绪集中,不宜过猛过快。 准备...

  • 梳子 香囊 药膳 家备三宝 健康乐逍遥

    梳子 香囊 药膳 家备三宝 健康乐逍遥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着独特魅力和作用。日常看似简单的梳头、佩戴香囊、药膳,蕴含深奥的中医养生哲理,是老少皆宜的防病养生好方法。 日梳三遍百病除 中医学认为,人的头部是“诸阳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