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胃
-
练习“嘘”字功养肝健脾胃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肝脏在人体的排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练习“嘘”字功疏肝理气。 1.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 2.采用腹式呼吸:呼气时收腹、提肛,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腹部隆起。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3.站定放松,呼吸调顺后,两手缓缓上提(掌心向上),经腰上肩,过头顶后,两手重叠,右手掌覆在左手掌上...
-
健脾胃动手做茯苓饼
慈禧太后坚持服用药膳,在已公布的慈禧常用补益药膳中,茯苓的使用频率尤其高。而且慈禧太后为了养生延年,采纳了太医的建议,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制成现在的北京名小吃———“茯苓饼”。 制作法: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 茯苓饼不仅好吃,而且还是很不错的健脾零食。其中的主料茯苓性质平和,有健脾、安神的作用。闻名中国宋代文坛的“三苏”之一的苏辙,据说少年多病,脾胃常常不适,中年后通过食用茯苓,让身体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神农本草经》中,茯苓更是被列为上品,并指...
-
仙人掌炒牛肉 行气活血健脾胃
主料 牛肉300克。 配料 仙人掌70克,鸡蛋2只。 调料 葱、姜、盐、料酒、白糖、味精、湿淀粉、鸡汤。 作法 仙人掌洗净,去皮刺,放入沸水氽约1分钟,捞出晾凉,用刀将其切成丝,放在盘内备用。将牛肉洗净,剔净筋,顺着肉势切成约2毫米粗、6厘米长的丝。把葱、姜洗净,切成丝,鸡蛋打开,去黄留清。牛肉丝用料酒、盐、味精、鸡蛋清调匀,再加湿淀粉浆好。用料酒、盐、白糖、味精、鸡汤、姜、葱、湿淀粉兑成汁。把锅清洗干净,起火烧热、注入200克油。油热时下牛肉丝滑散滑透,倒入漏勺控油。再在锅内放入少许油,油...
-
脚趾屈伸健脾胃
伏天常暑热兼湿,热蒸腠理开泄,出汗较多,损伤阳气;湿更会阻滞脾阳,加之此时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常常出现脾胃的问题。尤其是老人本就消化吸收能力已衰退,再受到暑热湿邪的入侵,更易使脾胃受损,出现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1)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 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2)脚趾...
-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王某,女,51岁,2021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7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有时腹痛,排便不规律,每日2~3次不等,便时排气多,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便不成形,稀薄状,肛门有坠感,受寒后腹痛腹泻症状加重,得暖则舒,小便清。曾在某三甲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药物内服、灌肠治疗,效不明显,遂来诊。就诊时症状基本同前,肢体乏力,口腻口黏,纳食不香,舌苔白腻,脉濡。 辨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寒湿下注大肠。 治则: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处方:炒白术3...
-
中药“四神”强健脾胃 健康吃法
中药“四神”为: 莲子、山药、芡实、茯苓 莲子: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三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莲子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 芡实: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两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
-
伏天饮食健脾胃 芳香化湿浊 起居防湿气
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为闷热潮湿的季节,尤其是今年夏季降雨频发,雨后的蒸腾作用更是让人感到湿热难耐,高温和湿气双重夹击,连呼吸之间都带着湿答答的黏意,让人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湿气还会悄悄钻入身体,如果湿气长期藏于体内无法排除,体内的湿气越来越重,常常容易出现倦怠、乏力、烦躁的感觉,身体往往也会出现种种不适。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预防和祛除体内湿气呢? 饮食健脾胃 脾胃的养护在祛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饮食宜清淡,多吃点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怀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
-
《黄帝内经》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理气疏肝 疏风解表
《黄帝内经》将四季的生命活动规律总结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理功能的重要时机。此时,冬天蕴藏的寒气尚未散去,天地间阳气尚不充沛,小儿素体阳气也尚未健旺。此时为小儿做推拿,可令其脾胃之气强壮健旺,肝胆之气和顺舒畅,并同时疏风固表,避免被风寒之邪所扰。 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进入春天后,小儿户外活动比冬天明显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小儿此时脾胃偏弱,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此时首先应温补脾阳,强健胃气。又春天小儿容易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