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春困秋乏,入秋以来,我感觉此话不假,那种乏在身体,也在心灵。有位从医的好友告诉我,秋天应该多运动、少吃辛辣油腻,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以缓解秋的肃杀之气。我问,那肃杀之气是不是秋燥,让人身心疲乏?他说,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让人口干舌燥,鼻咽焦躁,大便干结,皮肤干燥。我听了说,那秋燥,要秋风秋雨来调治,一场秋雨一场凉。
好友听后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秋风袭来,炎热的天气因秋风而逐渐消散,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更凉爽。夜晚温度降低,空中水汽凝结成水珠,白白的又晶莹剔透,称之为白露。
白露来临,天气冷了,就不能贪凉了。夏秋之季,有些人喜欢吃冷食,洗凉水澡,好不惬意。可是,那潮气“打湿”人体,会有风寒侵染,也是秋天的另一种肃杀之气,容易引发疾病。冷食伤及肠胃,严重了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好友还说,民间有句话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不能赤膊露体,寒露节气就更冷了,连脚也不能露了。这个时候,早晚要添衣服,饮食要注意养肺润燥,多喝白露茶。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此外,还可以吃些百合、雪梨、莲子、芡实等,宣肺化痰,滋阴益气。
白露这个节气期间如果多雨,因温度低,热量不够,就会导致农作物结实迟缓,成熟度不够,籽粒也不饱满。老话说“白露水、恶过鬼”,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还有俗语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水,则晚稻长势好,将有好收成。农作物喜白露,怕雨水,就像人一样,在秋天防范秋燥,避免肃杀之气,就要把握好分寸,无论衣食住行,都得有个度。
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是说白露后寒意渐至,万物都在变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诠释白露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秋天有两色,金为庄稼成熟,秋意辉煌;白色是夜风凝白露,让人情绪走出燥热,感受秋高气爽。
在我国北方,白露节气有秋季“分水岭”之称,代表暑热结束。民谚说白露后,“斗柄西向,天下皆秋”,当气温加速降低时,天高云淡,爽风习习,鸿雁传情南飞,月明风清。此时,寒衣问暖,让所有的祝福集千言万语,问候高天厚土。 (鲍安顺)
相关文章
- 2024-03-07小寒节气时令勤御寒
- 2024-03-07中医退热 无发热汗已止
- 2024-03-07老中医田淑霄治杂病
- 2024-03-07中医养生 适合国人
- 2024-03-07向古人学呼吸
- 2024-03-07养生之道 正如煮一锅腊八粥
- 2024-03-07“雾笼全国”上焦如雾
- 2024-03-07严重口苦 泡脚拍打大腿
- 2024-03-07平衡养生
- 2024-03-07阳虚者食核桃红枣露 补肾阳养气血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