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羌族

羌族

  • 五个羌族民间老偏方

    五个羌族民间老偏方

              羌族群众居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羌族人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的医药经验和用药习惯。    其中,很多偏方由于效果显著,取材多样,一直流传至今。    羌活治感冒 将羌活根部晒干,捣烂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平常用抽烟的方法吸入,可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头痛、咽喉痛、四肢酸痛等症。    大黄除肿痛 将新鲜大黄的根,除去泥沙,洗净后用水煎煮10分钟,然后取出大黄根切成薄片,趁热敷在患处,可治疗扭挫伤、痈疽疮疡...

  • 羌族打通杆疗法

    羌族打通杆疗法

    羌族民间有一种独特的打通杆疗法,其方法简便,见效快。方法是到田间地里采一截魔芋杆,长度为病人的臂肘到指尖,然后一端在火炉上微烤软,将软的一头从口经食管插入胃里,随即取出,使其呕吐出胃内容物。此疗法常用于食积腹胀、胃胀疼痛以及误食有毒食物等,通过呕吐排出胃内腐秽之物而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 良药侗族烟油 羌族外敷治结肠炎

    良药侗族烟油 羌族外敷治结肠炎

    烟油,又称烟屎,是烟客用于抽吸叶子烟、烤烟或烟丝的烟斗、烟袋中积存的烟油汁,其味辛,性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杀虫止痛等功效。侗族民间常用烟油疗疾.比如治疗腹泻时。 用马齿苋50克、石榴皮30 克,煎水吞服烟油丸 (民间用烟油制作成丸),每次2~3丸,连用 2~3天。 冶疗疗疮、无名肿俑时,取烟油直接涂于疔疮、肿痛处,每天可涂数次,烟油汁干后再涂,可达到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 (陈力) 羌族外敷治结肠炎 羌族医药的内病外治法是古老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利用羌药外敷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民族特色,是经过多年实践的...

  • 羌族医生用药特色:民族奇术

    羌族医生用药特色:民族奇术

    羌族医生用当地所产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来为人们治病疗疾。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羌活 又叫寺格。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所出现的咳嗽、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症状。用法是将羌活根部晒干捣成粉末状,用纸卷成卷烟状,点燃后用抽烟的方法来吸入药物。 大黄 又叫崇迪。可用于治疗扭伤、无名肿毒、痈疽疮疡。将鲜大黄的根除去泥沙后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取出切片后热敷患处。变凉后更换。 贝母 又叫葛白。可用于治疗老慢支、肺结核等所导致的咳喘痰多、咳血症状。将挖出的贝母除去泥沙晒干磨粉,用鸡蛋清调匀后蒸熟服用。 小叶杜鹃 又叫...

  • 力量较量——羌族推杆

    力量较量——羌族推杆

    羌族推杆,羌语称“吾勒泽泽”,是羌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项体育运动。推杆本是羌族武士间比武较量的活动,现在已发展为羌族全民体育活动,包括青年妇女也参加比赛,增添了推杆的娱乐性,体现其“尚武”、“尚力”的风尚与精神。今天的此项活动,仍承袭其传统精神,无不体现了力量技巧的较量。推杆是一项比力量的运动,简易可行,活泼有趣。较量是在两人间进行,用抓阉、猜硬币,或双方商定来决定先由一人防守,另一人进攻。 比赛时,选用一根3米长的木杆或竹竿,其直径约5&mda...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羌族力量
  • 羌族特色医理特色疗法

    羌族特色医理特色疗法

    羌族多数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境内峰峦重叠、河川纵横、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多变,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差异极为明显,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历史沿革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燧人氏部落祖居昆仑山,为古羌戎的一支,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公元前2万8千到公元前10万年之间。司马迁《史记》中说:“禹生于石纽,兴于西羌”,大禹治水出西羌,分九州定中原,在茂汶、北川与石纽山相连的大业山上还有采药亭、大禹塑像,相传是为纪念禹幼年随母亲...

  • 羌族医药

    羌族医药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岷江流域的农牧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的羌文化。 唐伯英(1892—1959),自幼在私塾学习,并跟随父辈学习羌医药技术,17岁开始从医,1937年创建“伯英医社”,擅用单方、经方、秘方治疗疾病。唐伯英把羌医和中医完美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唐氏羌医治法,并将毕生所学所创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创作了《先天秘》《外科秘传》等传于后人。 唐伯英在总结和发扬羌民族医学文化的基础上创建了伯英医社,并从事羌医药的治疗和研...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