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424页
-
台湾基本是不相信西医 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薛仁明 台湾作家 独立学者、作家,1968年生于台湾,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著有《人间随喜》《孔子随喜》《天地之始》等。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 本文为薛仁明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1 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 韦钦国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中心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年)用英语出版了一部讲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入门》,在当时颇具影响。该书虽厚达700多页,但其中涉及中医中药的史料甚少,内容不足一页,且有不少谬误。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现象难以理解,但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西方对中医中药认知的匮乏。 我国近代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看到此书时初觉意外,继而写信给嘉里逊,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嘉里逊颇为傲慢,他回复:&...
-
婴幼儿服中草药不利健康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患咽喉痛、扁桃体炎、腮腺炎、疮疖等病,喜欢买些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草药或自备六神丸、珍珠丸等中成药给孩子服用。 殊不知这类中草药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假如超量服用还会产生副作用。如六神丸含有一定毒性的蟾酥,服用过量可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惊厥等症;又如珍珠中含有的硫化汞具有毒性,少量服用能解毒、安神、明目、安惊,然而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机体受低浓...
-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东西方文化认同应当包含社会发展观和科学技术观等多种范畴。虽然有关这方面问题与文化历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但本质上还主要是以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为实质或精髓。 进入21世纪,当代科学文化认同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走向和进程,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和认同问题,从广义角度理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例外。中医药学在确认和强化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必然要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路向。当然,不可否认,也要理解到会有其长远存在的地域文化及伦理方...
-
徐霞客屡屡对中医药及其治病疗疾倾情关注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享有“现代世界地理学先驱”之盛名。 徐霞客在年少之时便萌发登攀之情,探究大自然之志。他22岁踏上征程,探幽寻秘,游历崇山峻岭、江河湖流、荒野僻壤。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20余个省市区。所到之处,详细考察并记录地理、地貌、水文、气候、农业、矿业、手工业、动植物、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情况,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人集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与文...
-
读朱祥麟编著的《中国宫廷医疗轶事及秘方选评》
湖北鄂州市中医院朱祥麟主任医师是湖北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日前将新作《中国宫廷医疗轶事及秘方选评》惠赠予我。书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8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收入自史前至明清宫苑之医疗轶事,举凡史集方书、杂录丛谈,多方采撷。涉及医、文、史、人物、气功、保健、养生等内容;特别收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仓公医疗案事26则,并予精心注评而成。下篇禁方124则,不仅可供专业医生参考,亦可为关心医疗之士扩充见闻。其内容丰富多彩,注评深入浅出,读后收益良多。...
-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
《牡丹亭》由我国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创作而成,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剧作述说了封建时代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经久不衰。其基本情节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致死。三年后柳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感而复生,两人终得结为夫妇。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 据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诗文如下: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如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
-
老年患者用药中的循证护理
用药种类繁多 由于老年人慢性病较多,因此用药品种也相应的多,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提高。循证: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有所下降,用药种类多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增加毒副作用。护理干预:向老年患者宣教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能食疗的不使用药物,用中药的尽量不用或少用西药,能用一种治疗方案的不用两种。 用药方法有误用药方法是否得当对药效的有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心绞痛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3—5分即达到效果,而口服30分才有疗效,若服药方法错误极易延误治疗。循证:...
-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医名更着,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徐小圃先生初受业其父杏圃公,弱冠时即悬壶问世,为当代著名的儿科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以擅用温药而名噪海上。先生能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由于认病辨证精确,处方善以化裁,配伍灵活,因此,经先...
-
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小时候,我们小山村里有一位老中医,白须飘飘,宅心仁厚,四里八乡的乡亲,患了小病小疾都来找他。他不图利不坑人,仅开一味或几味中药,常常能药到病除。我的母亲信赖中医,自打小时候起,家人无论得了伤风感冒还是其他疑难杂症,母亲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老中医那儿看病抓药。我的抽屉里至今收藏着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有段时间,我不爱吃饭,身体也渐渐瘦弱下去,母亲就把我背到老中医那儿。老中医拿来一只小碗,往碗里倒点白酒,找一小块瓷片尖放在白酒碗内浸泡一会儿,母亲把我抱得紧紧的不能动弹,老中医拿起瓷片尖就扎我的手指关节...
-
中医师傅抓药不一般
30多年前的某日,我第一次走进中医诊室。清晰地记着,当时给我看病的那位老中医慈祥和蔼,戴眼镜,留胡须。我端坐在老中医面前,他问了我的症状,之后让我先后把左手右手放在一个小枕头上,诊了脉,又看了我的舌头,略为思量之后,援笔开了处方。 那一次,还有后来好多年的好多次,我拿着中医大夫开的药方去药店抓药。中药店里,药气氤氲,药味弥漫。一排排木质的橱柜齐整排列,药柜上嵌有一个个小抽屉,小抽屉里又隔出几个独立的区域,用来放置药材。每一个小抽屉的正面都贴着白底黑字的纸签,上面用小楷书写着中药名称。司药拿着我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