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423页

中 第423页

  •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连日来,H7N9禽流感疫情紧急,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为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帮助当地群众预防H7N9禽流感,该院中药房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用银花、柴胡、桔梗、黄芪、连翘、甘草、黄芩、防风、牛子、炒白术等配成中药汤剂,准备了千余剂在医院门诊部免费发放给当地群众。 该院中医专家还提醒群众,避免与禽类接触,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H7N9禽流感非常重要。 针对目前禽流感发病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

  • 夏季心脏更易“中风”

    夏季心脏更易“中风”

      “心脏中风”是指人体感受六淫风邪之后所表现出的心胸猝然疼痛、憋闷、晕倒甚至猝死等症状,其特点是突然发病、病情变化迅速、痛引肩臂或部位不定、发病时呈现被迫体位、时作时止,常伴有大汗淋漓等。提出“心脏中风”这一概念的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的胸痹心痛。   夏季心脏更易“中风”   “心脏中风”有外风、内风和外风引动内风之分,外风是指机体感受六淫风邪,内风是体内阳气过盛、亢逆上犯所致,...

  • 秋季天气转凉 防治眼中风

    秋季天气转凉 防治眼中风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这段时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眼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近期,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眼科接诊了68岁的虞女士和51岁的余女士,两位患者突然发现一只眼睛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至失明,两人均有高血压病史。虞女士发病9小时、余女士发病2小时至该院就诊,被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医生立即给予吸氧、降血压、降眼压、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抢救措施及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经过积极治疗,虞女士和余女士的视力分别恢复至0.3和0.6。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眼科朱永唯主任医师...

  • 南征:艾滋病患者信任的好中医

    南征:艾滋病患者信任的好中医

    近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防艾专家中药组负责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教授,在100名首届全国名中医评选中,获评“全国名中医”。 多年来,南征在防治艾滋病、救助艾滋病患者的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奔赴各地义诊,不仅医治他们的病痛,更是鼓舞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同疾病作斗争。他运用中药达原饮加减及芪精抗艾胶囊治疗艾滋病及其合并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5岁的他在众多艾滋病患者心目中,是一把撑起来的大伞,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更是他们人生的依托。...

  • 太医署是中国最早的官方医疗机构

    太医署是中国最早的官方医疗机构

    太医署是中国最早的官方医疗机构,春秋战国时许多诸侯国的宫廷就有专门为国君服务的太医。北魏时在太医署设立太医博士和助教,负责教授医学,这样,太医署除了担负医疗任务以外,还是医学教育机构。唐代太医署中的医学生按照专业实行分科教学,所学课程、学业时间及考试制度也规范化。   《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条记载,太医署有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其属有四:曰医师、鍼师、按摩师、咒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试、登用如国子监之法”...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中医学子

    中医学子

    临近复习的时候,总会不停的懊恼为什么要选中医专业,很多人都羡慕重点的成绩,却读了这样一个不三不四的学校。 当初因为妈妈的原因,选择了中医。说句实话,我觉得中医有她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魅力。 可是,现在的教学体制也好,考试体制也好,总是在不断的扼杀对中医的兴趣。 不抱怨,读中医很忙很累,反而我觉得很充实,不是和其他一些很闲的专业一样,大学就是玩乐。 从周一到周五总是排的满满的课程,听不同的老师讲课,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 只是,当你在懵懵懂懂的时候,老师却说那不重要;当你...

  •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说到康熙,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这样的形象:统一了中国多民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其实,康熙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而且还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天资聪颖,对文学、历史、天文、数学、医学等都深感兴趣,而他对医学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疾病的威胁。明清时代,天花肆虐中国,病死率极高,别说普通百姓面对天花只能听天由命,即便是皇室也对它无可奈何。康熙在2岁那年染上天花,经精心治疗竟然痊愈,但是脸上留下几颗稀疏的麻点。更让康熙...

  • 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丁锷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念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但在诊治具体疾病,特别是一些骨外科疾病时应辨证运用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中医证候代表疾病的“本”,西医的局部病理改变代表疾病的“标”。一般情况下先治本后治标,先治全身后治局部,或标本同治,但当局部病损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时,应先治局部。   •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具体方法选择上,丁锷认为,骨伤疾病大多与外伤、劳损、...

  • 李士懋:论中医之创新

    李士懋:论中医之创新

    •李士懋说:“抚思历代名家,无不悟透经典的某一观点,加以发挥,广泛应用,而成为某一学派宗师或不朽之大家。此即王永炎院士所倡‘发皇古义创新说’,这是发扬中医学的正确途径。”   •完全用西医标准和指标来衡量中医和阐释中医机理,对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帮助有限,对促进中医发展的作用亦有限,中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标准。   •首先要对中医再认识、再评价,摆脱科学一元论和唯西方科学的偏见,真正承认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中...

  •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背景介绍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江西的朱炳琳先生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回忆说:“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 即当时情景之写照。 之后,将这些文章加以汇辑,由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任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分3辑出版。问世后,受到普...

  • 食用巧克力防中风

    食用巧克力防中风

    加拿大一项调查发现,与不吃巧克力的人相比,食用巧克力者患中风或死亡的概率降低22%。已中风而酷爱巧克力的人死亡风险减少46%。 研究人员指出,巧克力之所以能预防中风,是因为其富含一种叫做类黄酮的抗氧化物。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巧克力是否真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研究人员提醒,吃巧克力过多会使人发胖,因为巧克力中含有饱和脂肪酸。...

  • 为了外婆学中医

    为了外婆学中医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儿时外婆就是唱着这首歌谣,带着我在暑夜的庭院里乘凉。她用她那温柔的臂膀将我搂在怀里,一边轻轻地哼着歌谣,一边用那把大蒲扇为我扇风和驱赶蚊虫。 每当此时,我就会问外婆:“外婆,你为什么总是给我扇扇子啊?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扇啊?”外婆笑着说:“因为你是我的乖外孙啊!外婆啊,怕你热着了,怕你被蚊虫咬了啊!外婆不怕热,也不怕被蚊虫咬,那当然只有给我的乖外孙扇了啊!” 那时的我还真以为外婆说的话是真的,却不知道这...

  •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出身官宦之家,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年轻时,他曾为徽州太学方鲁儒看病,三剂而病消,展露其头角。 方鲁儒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患这个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找了些...

  •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清朝政府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民间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沿海城市与外界的交流频繁,上海、宁波等港口里每天都停留着许多的外国商船,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港。 外商带来的有新鲜的玩意儿,还有要命的鸦片,除此之外,这些洋人还从南亚次大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当这个礼物的包装盒被打开以后,所有的人都会闻风丧胆的,这个礼物有个恐怖的名字,叫做“霍乱”。 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被叫做“霍乱”的怪物将会与我们的主人公王孟英相遇,他们将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 鲁迅“黑中医”白居易养生诗

    鲁迅“黑中医”白居易养生诗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起鲁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文章曾出现在很多人的语文课本中。他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又把砖头抛到隔壁家的不羁顽童,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斗士。不过说起鲁迅对中医的态度,现代很多人给他贴上了“中医黑”的标签,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时代原因。今天我们就浅析一下其中原委。 鲁迅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重,期间一直是找中医给调治的。先请来城里一位名医,诊金一元四角,隔日看一次病,这在鲁...

  •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 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中医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真正建功立业,为广大民众的康宁造福,应该是中医药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责任。中医药人如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我认为亟需中医文化“三自”立身,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 首先,必须具有中医文化的自觉。就全国范围而言,所有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在思想、心理和情感方面具备中医文化的意识、觉悟和情怀。这三方面就集中体现...

  • 中国人要树立对中医瑰宝的自信

    中国人要树立对中医瑰宝的自信

    外国中医人看中国中医事 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后胡碧玲女士 她从遥远的国度专程来中国学中医达二十多年之久;她对中国中医文化深爱不移;她希望中医有更多中国人来传承,发扬广大;她更渴望真正的中医能后继有人,健康发展! 她就是中医界泰斗邓铁涛先生的博士后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胡碧玲(英文名:Brenda Hood)女士。 在中国社科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引领下,我们如约见到了胡碧玲女士。 热情直爽的胡碧玲女士快人快语,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中医人对我国中医关注的热情,...

  •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界的一面旗帜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界的一面旗帜

    人物介绍:孟和,蒙古族,1933年生,辽宁人,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创伤研究室及生物力学研究室创始人、著名矫形骨科专家、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骨伤外固定学会理事长,是中国骨科有原创贡献的三位大家之一,是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被誉为“骨科圣手”。 云蒙低沉,草木含悲,苍天流泪,大地悲鸣。 我的恩师孟...

  • 中医泰斗路志正对姜的推崇

    中医泰斗路志正对姜的推崇

    在北京的中医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95岁仍在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他就是国医大师路志正。 5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三芝堂”诊所看到,路志正大夫正认真地给病人号脉、写病历、开药,只见他面色红润、气定神闲,写字时手一点都不抖。 路老现在每周出三个半天的门诊,还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工作非常繁忙。如此高龄还能承担这样大的工作量,让人惊叹不已。路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路志正1920年出生于河北,祖上是...

  • 无恒难以做医生 国医节说岳美中

    无恒难以做医生 国医节说岳美中

    03-17 是国医节,开设【大医精诚】栏目,志在缅怀矢志岐黄,心系苍生的大医们,愿中医之魂薪火相传。 我出生在河北省滦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早年扛活,后来靠种几亩薄田兼做挑担叫虫支撑家计。我们兄妹五人,我是老大。八岁上,父母看我体弱多病,难务耕事,也为将来添个识文断算的帮手,咬咬牙送我上学,东挪西借地巴结着供我读了八年私整。我看家里作难,跑到濠县城考进半费的师范讲习所学了一年多。这种求学的情况,我在《六卜初度》的诗中,有一首写到过: 少小家贫病不休, 学耕无力累亲忧。 因规夜课迟安...

  • 太平天国的中医们

    太平天国的中医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金钢   发生在19世纪中叶、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在浩浩荡荡的太平军中,活跃着一支承续中医学的专业队伍。他们以良方妙剂给军民治病、以草木骨石为将士疗伤,有力地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   史料载,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有全国性的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医疗馆和伤兵医院;设立总药库,统一调配供应药品;重视医疗队伍建设,所有“大小方脉、内外专科、眼科、妇科以及小儿急...

  •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眼前的龚芳选已年至82,但他看起来精神矍铄,聊天时思维敏锐、思路清晰。作为一名中医,龚芳选最擅长治疗内科、儿科、妇科以及其他的一些疑难杂症。 一直以来,因为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见效快,龚芳选收获了不少新老患者的称赞。虽然美名远播四海,但谦虚低调的龚芳选却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踏实行医,低调为人。除了患者的安危,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能让他的心为之一动。 采访中,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有些患者还熟络地跟龚芳选打着招呼,他们说自己是他的“铁杆粉丝”。龚芳选热情接待着每一位熟悉或陌...

  • 记中医儿科专家王烈

    记中医儿科专家王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许守年   王烈教授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47年参军,被派到辽宁省医科学校学习,1949年在辽东省立医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1953年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小儿科,1958年参加全国“西学中”班。1961年,他被调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直至今天,长达55年之久。   王烈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ldqu...

  • 崔月犁: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

    崔月犁: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

    崔月犁同志逝世于1998年1月22日,距今已整整20年。在人生大舞台上,有的人经得起远看,而且历史愈久远,他的价值则愈显著。崔月犁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去世前十余年间,我们交流较多。他逝世纪念日的临近,令我魂牵梦绕,长夜难眠。 崔月犁同志本姓张,“崔月犁”这个名字是他早年步入革命岁月时自己改的,取意于“东风催晓月,大地待春犁”。他的老伴徐书麟常说:“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杨观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观虎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杨观虎,现在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Cellular &Molecula...

  •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1萧龙友:伤食腹胀用糊米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糊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宽中解暑,妙用非常。 ★2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 其回...

  • 防中风 抗过敏

    防中风 抗过敏

      橘子、胡椒、草莓、木瓜和花椰菜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中风,降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中风主要分成两种类型: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当大脑血管被堵住,就可能出现缺血性中风。血管若较为脆弱,导致血液渗到大脑组织,便可能形成出血性中风。   研究发现,当体内维生素C浓度不足时,很可能会增加出血性中风风险,就好像高血压、喝酒、体重过重一样,都会增加患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   法国庞赛尤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把65岁以上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人进行了比...

  •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得看今朝,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从伊尹开创汤液,巫术于巫医并重,到唐宋时期百家争鸣,其间涌现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家,到近现代,更有众多新一辈医者接踵而至。 南夏北丁,指的是丁甘仁与夏应堂先生。在教育上,丁甘仁先生同夏应堂先生早年联合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丁先生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众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在学术上,开创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之先河。为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又发行《国医杂志》。他医术精湛,医德恢弘,乐善好施,贫困群众就诊,常免受诊金,甚至赠送药物,自己日...

  • 中成药的安全性

    中成药的安全性

    多方面临的困惑 对于通过多个安全性再评价(以下简称“安评”)和药物经济学(以下简称“药经”)研究课题的实践,笔者试着分析有关主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和评价研究机构3个方面在安评和药经研究及管理方面面临的现实困惑和纠结。 有关主管部门 有关主管部门希望以真实、客观的安评研究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判定药品的淘汰或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监管成本及风险;以药经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客观、合理、公正地将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纳入国家医保...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