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428页
-
张介宾学术思想 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会卿,号景岳。因为他善用熟地,又被称为“张熟地”。张介宾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关于张介宾,流传有两则其德艺双馨的故事。 急智解危 山阴柯桥王姓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恰好张介宾路过这里,他见状...
-
缅怀中医医史文献学家马继兴
马继兴(1925—2019),中国著名医史学家及中医文献学奠基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8月22日,马继兴因病逝世,享年94岁。转眼间,马继兴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 作为当代中医古代文献研究领域的学术泰斗,马继兴毕生致力于中医古代文献研究、中医文献学科奠基与建设以及学科人才梯队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继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率领大家开辟出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学术生命力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新天地,使中医文献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如今,中医文献学已经被纳入...
-
冯茂荣:我有个二十余载的中医梦
我叫Marc FREARD,中文名字叫冯茂荣,是一位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法国人,今年6月刚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我的博士学业。 从小我就对医学很感兴趣。因为喜爱小动物,对生命充满好奇心,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当一名兽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减轻癌症患者病痛的人类医生。这一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我,也让我的家人引以为荣。 1997年至2008年,我在法国南希大学和巴黎第六大学医学院获得了西医博士学位。期间我有幸结识了我的中医启蒙老师马业宜教授。当时在法国取得...
-
周兆山遵照传统中医学证治规则
周兆山主任医生是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中医药大学隶属青岛市中医医院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科主任、内科教研组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是山东省突贡专家,全国第一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老师,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药专家,第五届中国医生奖取得者。 周兆山主任医生首要学术思想总结 其首要学术思想特征总结如下: 1.遵照传统中医学证治规则。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的特征与精华,也是差异于现代医...
-
施今墨,祝谌予,薛钜夫三代中医人倾力培养明医之路
在20世纪前50年,中医发展之路可谓坎坷,好在道路虽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这离不开老一辈中医人的奋进拼搏与砥砺前行。其中,老一辈中医大家施今墨(1881—1969)力主通过“编书、办医院、开学校”三位一体的途径复兴和发展中医,并毕生为之努力。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被誉为培养中医大师的摇篮,其影响力绵延至今,又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以金方书院的形式再现其光芒。 施今墨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20世纪30年代初,施今墨清楚地认识到,要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和发展中医,必须开办...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师承研究概况与分析
在中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传承中,师承教育起 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中医学派依靠着师承教育 模式,通过师徒几代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而形成 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 与此同时,师承过程也在潜 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医学术精神和中医自身的价值判 断,如刘完素- 罗知悌- 朱丹溪- 刘叔源的河间学派, 张元素- 李杲- 王好古、罗天益的易水学派等 [1 ] 。新 中国成立后,传统师承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冲击之下 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 世纪 90 年代传统师承再次 受到重视 , 《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
张琪中医方的思路与特点,国医大师张琪
张琪(1922—2019),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指导老师,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张琪从医7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他医术精湛,疗效卓著,擅长治疗内、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是在内科杂病的治疗独具匠心,一些疑难重症常应手而瘥。他精于辨证,用药灵活,锐意创新,不泥于古。笔者结合张琪书稿,以及带教时所讲的用药思路,回顾张琪应用经方的思路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