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425页
-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议地黄丸系列中成药
国医大师金世元从事中医药工作75年, 在中药 调剂、 中药鉴别、 中药炮制及中成药合理使用四大领 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 倡导 “医靠药 治、 药为医用” 的中医中药结合理论, 始终坚持以中 药疗效为导向。 笔者有幸在金老师指导下学习, 受惠 深重, 现将老师与众弟子的一次授课经历记载, 点 滴认识与大家分享。 先生介绍授课背景 中成药的历史源远流长, 它是从单味药物组成 简单方剂开始, 逐渐发展而来。 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 展、 补充和筛选, 才形成今天的数以千计、 门类齐全、...
-
张其成《中医思想文化丛书》述评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三国时期魏人刘劭《鉴人资源》)即使按照这条严苛的人才标准来衡量,张其成教授也无愧于当今名副其实的才子。作为著名的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者,其家学深厚、天赋聪慧、思维敏捷、刻苦钻研,在近半个世纪孜孜不倦的追求拼搏中,奠定了成才之路,铸就了事业辉煌。他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文化方面研究的成果,不仅受到中医...
-
听中药师有关膏方的小妙招
丘振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中药师, 硕士生导师、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担任学术职务有: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医院中药学工作,主要在中药药事管理、中药制剂、中药知识科普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省科技计划课题、省中医药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各一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级课题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近年来在各大报纸杂志发表中药类科普文章数十篇,...
-
杜建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
杜建,教授,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原院长,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30余项科研课题,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论文274篇,其中SCI收录17篇,被引频次1703次,历年科研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高等教育福建省级教学成果奖等18项,主编著作14部。...
-
面带微笑地开启了中医基础理论之课
迈入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堂课是尚晓玲老师的中医基础理论课。尚老师和我想象中的老中医不太一样,想象中的老中医,是一个闭着眼睛,左手捋着胡须,右手的三个手指搭着诊脉,张口就是之乎者也。随着第一节上课铃声的响起,尚晓玲拎着公文包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行云流水般地换好白大褂,带好话筒,面带微笑地开启了中医基础理论之课。 没开课前,我自己翻了翻书,“阴阳五行”让我摸不着头脑,那些相生相克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晦涩拗口的中医经典让我越看越泄气。然而这些消极的想法,随着第一堂中医理论课的...
-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素称“齐鲁之邦”[1]。清代是山东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承袭明制, 改山东布政司为山东省, 定都北京之后, 山东省临界直隶, 靠近京师, 为近畿省份, 成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的纽带, 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 清代山东中医发展兴盛, 涌现出了以黄元御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中医医家。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基...
-
忆当年中医儿科分会初创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自1983年成立,至今已整整36年了。这张老照片中有为儿科分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王伯岳、江育仁、张奇文。对儿科分会而言,王伯岳是创业的先行者、开拓者,江育仁是坚定的守护者、主心骨,张奇文是继往开来、辛勤耕耘的领头人。 先行者王伯岳 1970年,我在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75年,我有幸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跟随儿科泰斗王伯岳学习,从此与先生结下师徒之缘。 1978年,全国第一次中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