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426页

中 第426页

  •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中医奇葩。上下数百年间,有文献资料可考证的新安医家近1000位,著作800多部。这些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新安特色。新安医学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就是当代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济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疗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是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杨震 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

    杨震 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

    “我这个病没少找大夫,效果都不太好。听说杨震大夫看这个病效果非常好,吃了半年药,病情就稳定了,杨大夫果然是名不虚传!”患有乙肝的闫大妈对杨震的医术竖起了大拇指。 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提起杨震这位79岁高龄的首届全国名中医,不少患者打心眼里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 从小痴迷中医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热爱中医。高中毕业后,我如愿考取了半工半读性质的西安中医讲师团,精读中医四大经典,这为日后博览医书,熟通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父亲王健行(1915—1968)是江苏省太仓县(现江苏省太仓市)岳王乡人,早年随我的祖父学医。在家人及朋友的资助下,父亲20岁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行兼优,深得院方器重,跟从秦伯未、蒋文芳等沪上名医临证,学成后,本欲留沪行医,因抗日战争爆发,遂返回乡里自行开业应诊。听祖父训:“心不可贪,挣钱不可无度,小辈们要精于医术。”在其影响下,父亲性善好施,喜以平价药治病,对贫困患者常免收诊金还送药资,深得百姓赞誉。 时值县内中医重“温病”,轻&ldqu...

  •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韦绪性:中医疼痛学的探索者

    他痴心研修,学博思精,被誉为“今日‘韦编三绝’”;他躬身临床,佛心仙技,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韦一趟”;他勤于著述,著作等身,是国内公认的中医疼痛学创始人、著名中医疼痛学家……人的一生若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已属不易,若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更属不易。他学贯古今,取精用宏,集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诸多成就于一身,获国家、省、市多项荣誉,他就是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

  •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有这样一个中医传承师徒团队,他们以职业医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敏锐视角,以网络为阵地,以中医为武器,率先为困惑中的民众送去抵御瘟疫的法宝,成为民间自发抗疫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马有度教授率领的民间中医师徒传承工作室——巴渝马派中医传承。 群策群力凝智慧 力打科普组合拳 在未知的病毒面前,面对民众的惶恐、茫然、紧张和担忧,巴渝马派中医传承室导师马有度陷入了沉思:如何认知新冠病毒,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帮助困惑中的黎民大众……凭着丰富...

  •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正常出诊的日子里,穿过门口拥挤人潮中的间隙,总能看到一位女医生秀丽而和蔼可亲的面容。她叫傅晓骏,是该院肾病科主任,室外拥挤的候诊人群、室内和风细雨的问询与仔细认真的诊治,都记录着一个八婺中医的施治日常。 博采众医,汇诸家所长 傅家在中医方面有家学渊源,祖上曾出过清代御医。至傅晓骏这里,已是第21代了。耳濡目染,傅晓骏从小就对中医药颇感兴趣,家人见其很有天分,在她16岁高中毕业后,便安排她拜师金华名中医林秀春。林秀春擅长儿科、妇科,对中医杂病的治疗也很有...

  • 朱普生创造性地继承中医学遗产

    朱普生创造性地继承中医学遗产

    朱普生(1888—1971),原名银银,后更名为普生,取普济众生之意,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人。1903年,朱普生到江阴西石桥拜伤科老中医赵和明先生为师,研习中医骨伤科,随赵和明习医十余年,勤奋好学,深得先师秘传。朱普生1920年开始在于江阴、西石桥等地应诊行医,1930年举家迁至常州北大街府东巷悬壶行医,定期参加常州慈善医疗机构寿安医局、长年医局等处义诊,1956年任常州中医院副院长。 由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撰并于2019年出版的《常州史稿》记载:“常州本土也涌现出中医代表人物,如擅...

  • 鲁迅并不反对中医 只是批判庸医

    鲁迅并不反对中医 只是批判庸医

    长期以来,有一些人认为青年时代的鲁迅在日本受过现代医学的洗礼,回国后在《呐喊·自序》《父亲的病》等文中,又对中医进行批判。这样一来,似乎他对中医药典籍是绝无兴趣问津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鲁迅先生曾说:“我后来也看看中医的医药书。”(《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本草纲目》就是他常置于案头翻阅的中医书。 鲁迅早期所写的小说、短评、论文,常提到《本草纲目》的内容。例如,《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嘴提到“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r...

  • 原创诗词礼赞近现代四川中医学家

    原创诗词礼赞近现代四川中医学家

    四川中医药底蕴深厚,近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医理论造诣精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医药大家。 辞官为医的萧龙友 杏林烂漫秀川乡,蜀苑耀龙翔。国医泰斗魁首,旷世美名扬。轻仕禄,重岐黄,抚民伤。儒家风范,济世仁心,不息之光。(《诉衷情·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人,一代儒医、中医教育家、临床大家。萧龙友自幼诵习诗书、经史子集,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自学中医典籍,后入尊经书院学习。萧龙友22岁时,四川成都霍乱流行,他用中草药救治了许多患者...

  • 父亲与行健中医联合诊所

    父亲与行健中医联合诊所

    □ 张石泉 湖南养天和中医馆有限公司 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谢少怀、杨雨农、张厚明,二排左为黄华卿,右为柳万程,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罗筠荪、周仲陶、颜政辉、陈水清。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医个体开业人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组织起来,走集体联合道路”的号召,纷纷创办联合诊所。这张照片拍摄于1957年1月1日,是湖南省长沙市行健中医联合诊所全体同仁的合影。 1953年,湖湘名医钱岫东邀集同道徐季含、杨雨农、谢少怀、张厚明、黄华卿、柳万程、周仲陶、罗筠荪、颜政辉等组...

  • 李连达 身世西医 心向中医

    李连达 身世西医 心向中医

    李连达(1934~2018年),我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我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讨员,我国中医科学院医学试验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卫生部甲级科技效果奖。从事中医临床和基础研讨6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树立动物和人的心肌细胞培育办法,并用于中药研讨向全国推行,至今仍在国内遍及运用;90年代,在卫生部领导下,担任拟定了我国榜首个中药药效学点评规范与技术规范,成为我国榜首个官方认可的中药...

  • 缅怀中医药学家焦树德

    缅怀中医药学家焦树德

    焦树德(1922-2008),河北省辛集市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树德从医70年,为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曾多次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贡献。 承祖业 矢志中医 焦树德1922年生于河北农村,自幼酷爱医学,上小学时也常向当中医的外祖父学习一些中医歌诀,学医救人的愿望就这样萌发了。1937年7月日寇侵华,学校停办,15岁的焦树德就在家乡跟外祖父学习中医,广泛涉猎古今医家名著,学习中药炮制,打下...

  • 孙桂芝,广安门中医院孙桂芝,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

    孙桂芝,广安门中医院孙桂芝,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

    孙桂芝,1937年12月生于山东省,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博士后传承指导老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从医60年来,孙桂芝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诊治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80余万人次;参与及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12项,获得国家级、部级、院级科技成果奖12项,荣获中医科学院岐黄奖、唐氏奖,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部。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反...

  • 陈郎中所开之方

    陈郎中所开之方

    “望、闻、问、切”系古时医家为患者诊病的常用之法,是指通过观气色、听声音、问病状、按脉搏的方式确定患者病因、症状,在此基础上开方治病。因古时候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尤其是王公贵族或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身体金贵,男性郎中是不能与其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即便是能够把脉也不能视其面,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女性患者躺在帷帐床内,从帷帐下伸出一只手供医家把脉。但仅凭把脉显然不利于医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所以就有人家比较开明,主动提供机会让医家与女性患者直面交流,令其四诊合参,这当然更有利于准确判断病情和治疗。...

  • 贾治中:清代药性剧是以表现中药药性为主题

    贾治中:清代药性剧是以表现中药药性为主题

    1990年前后,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主任贾治中教授从太原旧货市场上淘回一本《群英会》钞本,内容是以中药药名为人物打开剧情演绎。那时教育使命繁忙,他并未细审这本书。1992年冬,贾治中将《群英会》与几种古代本草书本逐条对勘,发现此书具有较大的科普价值,又是寓教于乐的戏曲方式,非常可贵。所以他便开端校注此钞本,一起又打开了其他版别的搜集、收拾与研讨,至今已20余载。2013年7月,贾治中与杨燕飞所著《清代药性剧》一书出书。 偶得一书,启一段保藏之旅 贾治中搜集到的第一本《群英...

  • 仁心驱使学中医 魏德海 魏氏正骨成“非遗”

    仁心驱使学中医 魏德海 魏氏正骨成“非遗”

    53年前,年方20岁的重庆农村青年魏德海迈入中医学殿堂,他一边四处拜师学技,一边发奋自学。从医前10年,他诊治病人分文不取。 经过几十年的修炼,魏德海治疗骨伤科疾病达到了“疗程短、痛苦小、费用低、效果好”的效果。有国内外的商家高薪聘他坐诊,被他一一拒绝。从医50多年,诊治病人近百万。魏德海独创的“魏氏正骨术”被列为重庆市九龙坡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人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劳动模范”。...

  •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有许多闻名老中医,有“四大名医”之谓,即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位先生。他们凭借着高明的医德医术悬壶济世,救治了不少患者,留下许多美谈。 韦继贤(1895~1976年),字起孟,出生于北京。1916年,韦继贤21岁时经亲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以司药为主,继则为‘坐堂医’侍诊”。韦继贤达短时间内成为“坐堂诊”,与他少时开端习医有关,他从北京来到济南之前就曾在余庆堂中药店和北京中医...

  • 仝俐功:把中医的根扎到农村

    仝俐功:把中医的根扎到农村

    新中国走过的70载岁月里,中医人谱写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汇聚起中医药发展的洪流,我的父亲便是这其中的一朵浪花。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69年,是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为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专门组织的中医培训班的分别留念,我有幸聆听父亲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的父亲仝俐功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父亲1934年出生于河南农村的一个中医世家,6岁开始学医,10岁入门,16岁开始临床,1956年到陕西省宝鸡市中医...

  • 缅怀中医学家任应秋

    缅怀中医学家任应秋

    任应秋(1914—1984),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任应秋从医50余载,博览群书,对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任应秋把一生的心血倾注于中医事业,学生弟子遍及华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幼承经训 成就卓越 任应秋4岁开始读私塾,及长读经学,其间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获悉心指点与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根底。 1931年,任应秋毕业于...

  •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挚爱中医;他专科毕业后,为了追寻中医梦,再次参加高考,终进大学,却因成绩偏低,未能学习中医学专业;入校后,他对中医的热爱更加痴迷,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转专业资格,最终成功转入中医学专业,在23周岁终圆学习中医的梦想,成为中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他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9级中医学五年制3班学生万首政。 万首政,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在同班同学中,他成熟而稳重。23周岁的他,如今只读大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耳濡目染...

  • 五火渊源 五火病机 五火治法 刘纯中医验案

    五火渊源 五火病机 五火治法 刘纯中医验案

    刘纯补充完善五火说 刘纯, 字宗厚, 约生于明至元六年 (1340年) , 卒于明永乐十年 (1412年) , 江苏吴陵 (现江苏省泰县、如皋一带) 人;明代著名医家、丹溪学派的传承人。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伤寒治例》等。其以《素问》《灵枢》《难经》理论为本, 融汇张仲景及金元诸家学说;在五志之火、肾无实不可泻及损伤专从血论、施泄于肾等中医理论上卓有建树, 承前启后, 对后世颇有影响[1]。既往研习刘纯著述甚少, 在此不特耀古以腾今, 实足光前而启后, 不致掩质埋光。《玉机微义》火门中...

  •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如果要在千百年来中国中医药史上选出前十位在历史节点上有巨大贡献的医家,朱丹溪一定算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并不是指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流派之争,另有含义。 首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涉及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官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争。《局方》作为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在当时是所有医家行医的标准与指南,而朱丹溪所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汲取了宋...

  • 书中锦句(一)

    书中锦句(一)

    我总要相信一些人,我宁愿还是先相信人,直到这人证明不堪信任再一个个择出去。初次见面无从辨别,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面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倾向相信面貌娇好的,面貌娇好的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还不如让她们骗。——王朔《昆明周记》 风情是缠绵和华丽的,也是转瞬即逝、飘忽无定的。世情涵括着风情,风情也映照传衍着世情;世情是风情的大地土壤,风情则常常呈现为这土...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程淑华:坚守信念做中医

    程淑华:坚守信念做中医

    程淑华,名字和她的人生一样普通。当年的“赤脚医生”,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她坦言,继承父亲的品性,忍辱负重,踏实做人,牢记初心,善良为本,没有错。 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响过第14天,她降生在长春。在吉林市读小学、初中,到吉林一中刚读完高中一年,1968年带着“文革”的硝烟,下乡到当时的吉林省桦甸县二道河子公社五间房大队二队,成了一名女知青。1971年,到大队当“赤脚医生”。1973年,到吉林卫校读书,1976年分配到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人被卷入这场战“疫”,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打赢这场战“疫”?危急时刻,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义不容辞,驰援救助;中西医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其中,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72岁高龄,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前线,为中医药充分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 “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 刘嘉湘“扶正法”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

    刘嘉湘“扶正法”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

    刘嘉湘,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共党员,第三届国医大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医生,恭喜你啊,评上了国医大师。”正接受诊治的患者祝贺道。对此,刘嘉湘并没有接话,只是抬头一笑以表感谢,便低头继续翻阅着患者病历。因为时间宝贵,有太多的患...

  •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本年是我国明代闻名医学家、药学家和国际公认的出色天然科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500年来,李时珍的姓名在浩瀚的医学星空熠熠闪烁,其医药学理论和实用典方泽被苍生、谋福公民,其济世情怀和惊人毅力鼓励着广阔卫生健康作业者、特别是中医药作业者。 李时珍最杰出的成就是“网罗百氏,读书万卷,采访四方,行路万里”,历时30年,完结了190余万字的恢宏巨著《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药物1892种,编录单方1.1万个,附图1100余幅,不只药物和药方数量空前,并且采用了先进的分类办法,将药物依种属联系...

  •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是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1903—1959)和朱良春(1917—2015)共为宗师的近现代重要学术流派,是孟河医派重要的分支。两位宗师以其明确的学术宗旨皇古融新,以高深的医术救危疾奋,著书立说,并授人薪火,拥有一大批跟随和继承其学术的弟子门人。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 阅读治病 浪淘沙 中药名四季歌

    阅读治病 浪淘沙 中药名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鲁庸兴) 阅读可治病   都知道阅读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但阅读也可治病,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阅读疗法”一词源于希腊语,由...

  •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人们都有用植物来装饰室内的习惯,几株植物便可为室内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如何在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花卉散发出一些异味和废气,轻者令人不适,重者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哪些植物不宜在室内摆放呢?   含羞草含羞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夹竹桃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