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唐代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王冰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活了95岁。曾做过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 他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通过分门别类、迁移补缺、阐明奥义,使得《素问》深奥的含义得以明白晓畅。 王冰对祖国医学理论的某些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芮,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识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削,焰光...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

  •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王焘(约670~755年),唐代眉B县(今陕西眉县)人。 王焘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祖父是唐朝宰相,自己亦是官僚,曾做过徐州司马。王焘性至孝,其母患病,经年不解带,亲自调理汤药;自己亦因“幼多疾病”,故对医学饶有兴趣,常喜欢与高明的医生探讨医学理论和治病技术,从中受到许多教益。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参考之书,均经他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

  • 唐代七君服丹药

    唐代七君服丹药

    唐 代 七 君 服 丹 药,你知道么? 据《唐书》所载,唐代有七个君王曾服丹药,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皆因此而崩,正应了“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古语,唯独武后例外。 帝王——炼丹术 唐太宗——李世明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服石,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使方士那罗迩娑婆于金飙门,造延年之药”,次年五月,遂致暴疾不救,“崩于含风殿”,时年五十二。(...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

    近读何庆勇先生“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一文(载于2014年4月28日第8版),受益良多,使笔者深深感到中国度量衡量值古今换算问题对一名普通中医工作者来说确实很重要,而要找到正确的答案又确实很难。为此,笔者也略陈管见,不当之处还请何先生指教。 目前,学术界对唐代度量衡制度是“唐承隋制”已成共识,而隋初是“隋承北周”制,北周又是沿用后魏之制。 北朝是从西晋晋武帝死后,自公元296年关西羌氐人起兵反晋开始,五胡十六国乱华,前后近三...

  • 图画广告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图画广告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图画广告,是用图画或图文兼有的匾牌悬挂于店铺门前,显示店铺出卖的物件,以招徕顾客。一般多以商品图画表示店铺的经营性质。也有在店铺前悬挂名人的画像作为营业标志者,如酒店挂刘伶、李白等画像,卖卜的挂鬼谷子画像等,使人一看即知道该店的营业范围。 据有关史料记载,图画广告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宋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江淮贾人,有积米以待踊贵,画图为:人持米一斗,货钱一千,以悬于市。”这幅广告,如果单纯用文字来说明,只能说“一斗米售价一千钱”。但这位米商竟然...

  • 唐代涉医判文与社会医事(二)

    唐代涉医判文与社会医事(二)

    残疾的可怜与克厌—— 唐人矛盾的身体观 与魏晋时期士大夫们竞相追求“手持粉白, 口习清言,绰约嫣然,动相夸饰”的近乎病态身体审美不同,唐朝人在身体观念上崇尚力量与健美,就连文人亦将经常患病、体质欠佳视为可羞愧之事。如刘禹锡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就曾谈及自己这种心理,“愚少多病……及壮,见里中儿年齿比者, 必睨然武健可爱,羞己之不如”;王建也通过“健羡人家多力子,祈求道士有神符” 等诗 句...

  • 唐代涉医判文与社会医事(一)

    唐代涉医判文与社会医事(一)

    略窥历史现实的文书——判文 关于中国古代医事活动的探索,以往研究者多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出发,考察政府医药卫生机构的设置与相关政策法令的制定,且主要留意的是积极、进步及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但对于这些规章制度在民间的具体执行情况、实际医事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想要从整体上把握、评价一个时代医学发展的真实情形,除了需对载诸方策的国之政令详加梳理外,对这些制度的现实完成度、相关科律在涉医事件中的现实应用情况加以考察也是必要的。从史料的价值而言,能略窥这些问题的材料正是唐代重...

  • 王冰 唐代中期著名医家

    王冰 唐代中期著名医家

    王冰(约710—805),唐代中期著名医家,唐宝应中年间(762—763)官至太仆令,故后人亦称之为“王太仆”。后退隐休儒,醉心于道学,愈发崇尚超然隐逸的生活。 由道步医注素问 相传王冰专心于道家研究后,遇到了他的老师玄珠先生,在先生的启发下,他渐渐领悟了道家妙旨,自号为启玄子,寓意为“启于玄珠子也”。“玄珠”本意为黑色之珠,道人常用玄珠比喻道法,“玄珠”这个词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