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112页

一 第112页

  • 夏日膏方 膏方是调补的一个重要手段

    夏日膏方 膏方是调补的一个重要手段

    膏方是调补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冬季多用,但俗话说“夏天无病三分虚”,膏方并非冬天的专利。中医认为夏季暑湿当令,暑为阳邪,夹有火热之气,性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黄量少。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热之邪扰动心神导致心烦、失眠。 暑天热蒸湿动,湿热互滞,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伴现四肢困倦、胸闷食少、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炎热的夏季,人体较平时更显得虚弱,天气越热越是如此。要悠然度过炎炎夏日,必须适应时节,避暑防湿护正气。 夏天...

  •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气一元论”儒而知医 儒而论医 儒而行医

    提及北宋时期的张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使命担当和“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其实,他关于“气”的创见,对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亦具有深远影响。 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与神皆根源于气,形以气充,神以气存,气存则神存。《黄帝内经》首次言及中医之“气”,并揭示天气、地气、阴阳之气、五行...

  •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睡前一盆汤养生有健康

    我虽年届古稀,但面色红润,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吃得饱、睡得香。尽管满头银发,但看上去鹤发童颜,神采奕奕。我退休后担任了市老年大学国画班的老师,兼任老年舞蹈队的领舞。我精力充沛,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人们都向我请教养生保健经,我给他们10个字:睡前一盆汤,养生又健康。 睡前一盆汤,说简单点就是用热水洗脚。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曾教我一首民谣,内容是: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父亲还说,清代有位总督,晚年有一养生秘诀: “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rdquo...

  • 燥邪是六淫之一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

    燥邪是六淫之一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

    立秋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日的炎热潮湿,给人们带来了干燥和舒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燥”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常见于秋季或气候干燥的环境中。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燥淫证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初秋气温者为温燥,发于深秋气凉者为凉燥。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黄帝内经》指出“燥胜则干&rd...

  •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基于先秦“一分为三”观念建立

    笔者经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解析发现,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构建了相关医药学知识。就时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自然界一年阴阳之气的消长状态,将这一模式用于表达六节气位的阴阳属性及其次第顺序,并以此为据表达了与六位时象对应的气候属性,自此成为运气理论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内容。就空间维度而言,原文基于经脉的阴阳气血多少、分布状态,以及脏腑经脉的气机气化活动状态之异,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完善了经脉命名和相关理论,并以此为据解释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

  • “五个一”养生

    “五个一”养生

    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渐进性发展。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老是丢三落四,刚发生过得事情不能回忆起来,以前脾气暴躁的人,会突然变得顺从乖巧,而从前脾气温顺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症状严重者,甚至连家人的姓名、年龄、称谓也记不起来,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需人照顾,外出乱走,最后并发感染、外伤、营养衰竭而死亡。轻度老年痴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中度老年痴呆需进行一定的监护与照料,重度老年痴呆必须安排专人照料。得了老年痴呆症,痛苦的不仅是患者本身,还有照料他们的家属,有研究显示,八成以上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养生
  • 一“枕”清凉入梦来

    一“枕”清凉入梦来

    枕头是睡眠的伴侣,恰如人们所吟道:“谁说绣枕小,夜夜有好梦。”而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药枕,如菊花枕更为人们所喜爱,民谚云:“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轻身眼不花。” 药枕因对健康有一定裨益,历来受人喜爱,如有绿豆枕、蚕桑枕、决明枕等。宋代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其《剑南诗稿》记载:“昔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如今八十零,犹抱桑荷眠。榕下抚青笛,意气白发春。”他还留下了不少赞咏菊花枕的佳句,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清凉
  •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健康管理与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指事物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存在紧密关联,中医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既体现了中医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中医运用宏观、联系的思维看待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特点。换句话而言,整体观念涉及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与防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始终[1]。中医健康管理[2],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并突出“治未病”的理念,以中医状态学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将中医望、闻、问、切传统四诊疗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

  •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晋朝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导“握固守一”。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这种手势隐藏着强身健体的秘密。你有没有观察过一岁以下的婴儿,他们的小手总是会把大拇指包在掌中,经常保持这样的一个握拳方式,这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体非常柔弱,总是保持双手握固的姿势。隋朝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云:“...

  • 中医调心方法 一动一静

    中医调心方法 一动一静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通过血脉输布血液营养全身。血液本属于广义之精,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思是,心主导人体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精神情志等。可见调心是提高免疫力的基础。情志不畅之人,遇到困难常感到身心俱疲,机体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加速人体生理衰退,百病丛生。因此我们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避免是非,调心以安内,锻炼以攘外,内外兼修方能延年益寿。那么如何锻炼调心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

  •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 春夏养阳看三伏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清朝道光年间天休子著的《修昆仑证验》中记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统而论之,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者,晒也。”三伏这几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陈年痼疾,也可医治新病,效果甚好。 “春夏养阳”“长夏胜冬&rdqu...

  • 花生是一种更好的长生果

    花生是一种更好的长生果

    要说吃什么有营养,我们一般想到的都是牛奶、鸡蛋、排骨、鱼这一类食物。其实,有这样一种东西,比它们的营养更丰富,比它们的功效更全面!它就是——花生!花生是一种更好的长生果,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牛奶有些人喝了胃痛;鸡蛋有胆固醇,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但是花生却是十分安全的,而且花生的营养价值比一般粮食都要高。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rdquo...

  • 提高免疫力 哪些食材具备这一功效

    提高免疫力 哪些食材具备这一功效

    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啊~ 免疫力不太好的孩子和老人 很容易在这种季节患上感冒 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 另一方面则要适当提高免疫力 ▼ 提高免疫力无非是两种方法:一是加强锻炼,二是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今天,给大家带来几道简单别致的小菜,灰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哦! 日常中,哪些食材具备这一功效呢? 这些食材又应该怎么吃才是最好的呢? 香 菇 福/利/时/ 蘑菇里香菇最好,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D,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 蘑菇还...

  • 严世芸辨治疑难杂症案一则

    严世芸辨治疑难杂症案一则

    全国名中医严世芸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世芸推崇《伤寒杂病论》,善用经方;同时长期从事各家学说的研究,能够采撷后世诸多医家之所长为己所用,临床疗效卓著。兹举病案一则,以飨读者。 倪某,女,54岁。2012年7月26日。患者手足掌脓疱疮、全身多处骨节疼痛1年余。2011年5月出现腰痛,至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腰椎未见异常。后腰痛逐渐加重,渐发展至腰背疼痛剧烈、起床困难,经多家医院骨科检查未能确诊。2011...

  •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 以时令蔬菜入汤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 以时令蔬菜入汤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不仅生活作息要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吃的东西也要顺应自然,当以时令食物最能养人。寒风一作,很多人最想立马可以喝到一口温暖滋润的广式老火靓汤。此时,如果以时令蔬菜入汤,那将会让这道养生膳食更加滋养。 萝卜:适合脾胃虚弱、易上火的岭南人 “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要说时令和当季的煲汤蔬菜,我首先想到的是萝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历来也有以...

  • 名中医张佩青一般提倡“守方”

    名中医张佩青一般提倡“守方”

    所谓“守方”,是指在临证治疗时,在病情相对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若诊断明确,在一段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治疗原则,不轻易更换处方,以冀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在我们跟师临诊过程中,发现最难选择的就是是否“守方”的问题。尤其是对慢性病的诊疗,往往欲速则不达,常常需要坚持服药来观察疗效。 笔者认为,要“守方”一般须考虑以下四点:第一,多用在急性病后期,恢复期,或慢性病。第二,慢性病其病缓,病程也长,或根深蒂固,其形成往往由浅入深,其消失也必然经过...

  • 食柚能通便 柚皮发汗功消食入馔更添一味香

    食柚能通便 柚皮发汗功消食入馔更添一味香

    柚皮发汗功消食,入馔更添一味香 柚,古名“文蛋”,今人写作“文旦”。在广西、福建等地都有出产,泰国产的也很多。柚有两种,小的仿佛是橙,吃的人不多,大的像瓜,爱吃的人很多。本篇所述的,就是指市上大的那一种,柚皮极厚,瓤中多汁,略带酸味,柚皮可作医疗之用。《本草纲目》上说,柚“能消食快膈,散郁懑之气”。 1.蜜渍柚皮,作为消闲食品,可以开胃通气。 2.蚝油煮柚皮、虾子煲柚皮,都是佐餐妙品,可以助消化。 3.柚皮炖鸭...

  • 一种非常妙的秋季食疗养生

    一种非常妙的秋季食疗养生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天地中的一分子,与花草树木,与虫鸟鱼兽并无区别,都要受制于天地自然。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天地都为人类安排好了各种应季动植物,供我们食用生存,以维持天地间的生态平衡。所以,应着季节吃,也是最好的养生。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季的食粮果蔬多得数不胜数,若说秋季不补,那可真是辜负了大自然的美意。所以,秋季,在自己的生活地域,尽情地吃这个美丽季节给予一切可吃的东西,那也是一种非常妙的秋季食疗养生。 芋 头 秋季是芋头上市的季节,这时候芋头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是适合时令的...

  • 几招可以将体内积聚的湿气一扫而光

    几招可以将体内积聚的湿气一扫而光

    秋冬季许多人体内容易积聚湿气,而中医上常会讲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是生病的根源,当中最怕的就是湿邪。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因此,学好这几招可以将体内积聚的湿气一扫而光。   适当午睡 秋季体内的湿气大部分都是夏季所积累的,现在很多上班族由于工作还有学习,在炎热的夏季也不午休,导致湿气积累得非常快。一般体内调理最好是用午休的方式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午休,进而睡眠不足以及精神状态差都易在体内聚集湿气,午睡每天半小时为宜。   少吃咸食 食用过多的盐分,...

  • 自制一款食疗小方 黑豆碰上醋

    自制一款食疗小方 黑豆碰上醋

    黑豆,是黄豆、豌豆、绿豆……的亲戚,个子小小的,黑色皮肤,绿色的肉肉,看起来就是那么硬朗。从中医的角度取类比象角度说,形状很像肾,而且黑色入肾经,所以它对肾是大大有益的。黑豆能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醋,液体的醋,是柔软的,有白色、黑色、褐色,温柔的外表下,酸就一个字。味酸,入肝经。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泻肝,收心。治卒昏,醒睡梦。 当黑豆遇上醋,会产生美妙的反应,在唐代乃至更早的古代医书中就有记载醋泡黑豆,唐代《本草拾遗》中说到,黑豆能够&ldquo...

  • 酒是一味能疏通气血 舒筋活血 驱散外邪的中药

    酒是一味能疏通气血 舒筋活血 驱散外邪的中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酒”就是其中之一。 《周礼·天官·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三酒都是用米和酒曲酿造而成。其中事酒就是醪糟酒,也叫浊酒,随酿随吃,是给办事的人喝的,比如古代祭祀时吹喇叭、抬轿子的人;昔酒是冬酿春成,也叫久白酒,用于招待宾客;清酒是冬酿夏成,比前两种酒更加清纯,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也可以用来饮用或者煮药。这些酒一般度数不高,约10度左右。临床治疗...

  • 养生解读 食粥一大碗

    养生解读 食粥一大碗

    食粥 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古诗今译】 世间的人都想学长寿之道,却不曾领悟到长寿的秘方就在自己眼前。我得到诗人张耒(人称宛丘先生)的平和简易养生方法,只需食用粥就可以延年益寿似神仙。 【诗词赏析】 这是陆游74岁时写的一首诗。诗中的宛丘,指宋代诗人张耒,其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陆游在这首诗的前面还有一段序文:...

  • 冬至介绍一款清炖鸡汤

    冬至介绍一款清炖鸡汤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前后“阴气”最盛,而“阳气”最弱。冬至以后自然界“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渐渐升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在广州,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吃鸡是少不了的。鸡的吃法有很多,如何吃鸡可以达到最佳的进补方法呢?今天我介绍一款清炖鸡汤。 首先将鸡切成小块状,去皮,准备好一个容量较大的不锈钢盆,将鸡肉放在盆中,鸡肉大概占一...

  • 常喝粥养胃一碗粥的合格与否

    常喝粥养胃一碗粥的合格与否

    你忽视的,小时候你妈妈应该告诉过你。先听我的经历。 打小有记忆起,我妈就饭桌上唠叨我,盛好的粥不要搅,一搅就“泻了”。小孩子饭桌上不老实,老爱敲敲打打的,不闹出点动静不甘心,我就用筷子使劲搅。 粥就果然“泻了”,静置一会,上面稀汤寡水,底下半碗稠的玉米糊糊。 豫中地区没有粥的讲法,说稀饭,玉米面粥叫“苞谷面稀饭”,最常见的是小麦面熬汤叫“好面稀饭”。大米在小时候确实也不常见,当地不产,偶尔吃...

  •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

    《松峰说疫》是清代瘟疫名家刘奎的代表性著作,书中采集前贤医论,搜罗疫病治法,内容翔实,可供疫病防治参考。 涂鼻窍法为外治法的一种,是将药物涂于鼻窍,发挥避秽拒邪作用的一种治法,《松峰说疫》载涂鼻避疫法2则,药少法易,可供参验。 医理诠意 鼻为清窍,属七窍之一,为体内诸脏腑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叶天士云“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鼻窍外通天气,内连肺脏,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乃清阳之气交会之处。《素问遗篇·刺法论》言“不相染者,正气...

  • 枣的吃法不一样 功效也不一样

    枣的吃法不一样 功效也不一样

    俗话说,“一日三枣,终身不老”。不过,枣的吃法不一样,功效也不一样。除了干吃红枣外,也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 枣子蒸熟:预防哮喘 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壮阳生津的功效,多吃枣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哮喘作用。哮喘病人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应该坚持每天吃蒸熟的枣子,一般大枣吃5枚,小枣吃8枚,以提精神、增强身体免疫力。 2. 红枣泡茶:疏寒清湿 体内湿热的人群,可以选择喝姜枣茶。姜枣茶可以疏散外寒、清化内湿,制作方法很简单,取生姜一块,切成细丝,与适...

  • 夏天给你一份解暑“秘方”

    夏天给你一份解暑“秘方”

    近日多地持续高温,相信不少朋友都热坏了吧。小编特意为大家挑选了这篇文章,来吧,一起消消暑吧~ 绿豆汤——夏季消暑排毒佳品 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之一,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食谷”之说。 绿豆性凉、味甘,具有利尿下气、消暑止渴的功效,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热肿、痈疽、痘毒、斑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夏天人出汗多,体液损失很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

  • 霜降秋最后一节气 霜降养生食谱

    霜降秋最后一节气 霜降养生食谱

    霜降这是深秋的最后一节气, 也是落叶凋零的挽歌里。 纵然不舍, 却不得不离去。 有多少人事, 总是无奈的分离。 相聚是缘, 缘尽自然成了回忆。 天涯孤旅, 可有人嘘寒问暖与你。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秋最后一节气。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现为小伙伴们献上一份霜降养生食谱,各位一定收好...

  • “天人合一”蕴含养生之道

    “天人合一”蕴含养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产生首先由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所决定,《左传》提出“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次,“天人合一”是我国数千年农业文明的产物,《吕氏春秋》曰:“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随着中国古代各家思想的发展,《周易》《中庸》《孟子》中都出现了这一观点的继续萌发。《庄子》曰“人与天,一也”,并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最早提出并阐述了这个概...

  • 中医学一证多方的困局 六经辨证体系与方证

    中医学一证多方的困局 六经辨证体系与方证

    中医学最鲜明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其中辨证论治不但是中医学理论的特点,更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核心,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实际体现。总体而言,辨证论治是整个中医诊疗过程的核心,是中医开具处方的思想依据,是中医疗效的根本来源。辨证论治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思想方法体系,当对不同疾病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实践的可复制性。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现行的辨证方法可谓丰富多彩,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不一而足。这些辨证方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并且在要求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今天,有没有一种具有客观规律性、可复制性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