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108页

一 第108页

  • 别让老人吓一跳

    别让老人吓一跳

    日常生活中,谁都难免被吓一跳,虽然这对年轻人没什么,但是,对老年人可就很危险。一项研究显示,很多老年人由于听觉神经系统的缘故突然引起心室纤颤,也就是说,突然发生的强噪音,可能会导致人的突然死亡。 研究人员认为:听觉受到刺激引起的突然死亡,很可能是通过儿茶酚胺的释放与心脏结构性异常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听觉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有联系,听觉受到强刺激,不论是正常心脏还是有粥样硬化的心脏,都可通过心肌层的异常或神经通道而突然引起恶性心律不齐,从而导致突发死亡。老年人心脏功能已经在不断衰退,有的老年人还患有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老人
  • 老人穿衣服和看病一样 讲究“对症”

    老人穿衣服和看病一样 讲究“对症”

    天气渐寒,不少老人喜欢用厚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全副武装”虽然能抵御寒气,但也会造成行动不便、皮肤缺氧等问题。其实,穿衣服和看病一样,也讲究“对症”。 心脑血管不好别穿太紧 一些紧身的保暖内衣或领口过紧的毛衣会压迫颈动脉,引发血压下降和心跳减弱。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来说,穿这样的衣服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乃至晕倒、休克。 如果心脑血管不好,出门时尽量戴顶轻薄、透气的帽子,保护头部的血管。选高领的衣物保护颈部的血管没错,但别选衣领太紧的。...

  • 凉风一吹 脸歪了

    凉风一吹 脸歪了

      前不久,28岁的小周在游漓江时,竟被风“吹歪”了脸,来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是得了“面瘫”。   前几日,小周陪几位外地朋友游漓江,正逢桂林天气忽然由热转凉,漓江上吹起了凉爽的北风。刚一下游船,小周突然发觉自己的左脸有些麻木,左眼和嘴巴一直都无法闭合,照镜子才发现自己整个左脸都“跑偏儿”了。   接诊的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覃玫检查并询问了小周发病过程后,诊断他患上的是“面瘫”。只要经过一段...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 睡前一杯水日肪脑血栓

    睡前一杯水日肪脑血栓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血液黏度增高密切相关。事实上,老年人的血黏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 血黏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则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

  • 健健康康活过一百岁

    健健康康活过一百岁

      健健康康活过一百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个世纪前美国人平均寿命只有54岁。早夭的儿童很多,好在有了疫苗、抗生素、卫生保健和更好的母婴护理,现在的人更有可能活到老年,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去世,如刚刚去世的邵逸夫老先生就是以107岁的高龄作古的。现在世界人均寿命每年增加3个月,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人均寿命每10年也有两年左右的增长。   但是活过一百岁也面临着如下两个巨大的难题。首先,我们每多活一年,就意味着又给体内的细胞和器官添了一年的损伤,而慢下来的细胞修复系统不大能够处理这些损伤。其次,对于像癌症、心脏病...

  • 一日两滴香油防眼中风

    一日两滴香油防眼中风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中老年朋友们出入居室非常容易出现眼中风。此病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发作前眼睛表面看似无任何异样,突然就看不见了;部分患者感觉视线模糊,片刻恢复,反复发作,最后失明。由于此病非常凶险,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在冬日里多食用—些香油即可预防眼中风。 香油是以芝麻为原料,其中含有芝麻酚、亚油酸、蛋白质、麻糖、多缩戊糖、维生素正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对血管起到软化作用,保持血管弹性,并且有利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减少眼动脉中脂质的积累,避免形成血栓。在每日的菜肴或...

  • 外出旅游带两味中药一瓶酸奶

    外出旅游带两味中药一瓶酸奶

      天气转暖,又到了旅游季节。很多人外出旅游最怕的就是“水土不服”,尤其是北方人去南方,易拉肚子、易过敏。空军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魏汉林推荐两味小中药,防风通圣丸和藿香正气水,以及一瓶小酸奶。   “水土不服”,其实不服的是水、土中的细菌,及空气、食物里的细菌,这些细菌很多是当地特有的,旅行者没接触过,因此没有抵抗力,容易致病。最常见的就是肠胃不适,引起腹泻。   魏汉林说,春夏“水土不服”有区别,春天“不服”与风有关...

  • 重庆的一群百岁老人 探寻长寿之道

    重庆的一群百岁老人 探寻长寿之道

      相关研究表明,虽然长寿和遗传有一定关系,但遗传基因的影响只占约15%,而85%都和后天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自我修养占60%。可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节制饮食,没有不良嗜好,家庭和睦等因素更有利于长寿。   本报记者何君林采访了重庆境内的一群百岁老人,去探寻一番他们的长寿之道。   114岁郑会芬:爱吃肉爱喝酒爱喝水   郑会芬老人,出生于1900年5月,眼看就要满114岁了。她不仅是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也是目前重庆市最长寿的人,2011年还被中国老年学会誉为&ldqu...

  •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在清代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乾嘉时期诗人代表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享年82岁的袁枚还有“一代文星兼寿星”之誉。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70岁那年,他和一位比他小20岁的朋友一起比赛攀登黄山,结果还是他先到达顶峰;他年近八旬时依然神态不衰,才思敏捷,笔力横逸,体现了这位寿星不但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即使在晚年,仍能享受生活,怡然自得。总结袁枚的健康长寿,无不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坦荡的心胸有关。   袁枚喜好运动,尤其是远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袁枚
  • 一位老年“骨刺”患者的诊疗经历

    一位老年“骨刺”患者的诊疗经历

    陆大伯右足跟疼痛两周了。每天早晨起床,就感到右足跟疼痛。行走一会后,稍稍减轻一些,但很快又痛得更加厉害。晚上洗脚,脱了鞋袜看看,足跟皮肤不红又不肿,不知是什么原因。心想,看来得去医院透视拍照,看看里面是否长了东西。 医生听陆大伯说了情况,仔细地检查他的脚。在右足跟着地的部位,用手指按了按,陆大伯痛得钻心,脚直往回缩。医生又给他验血,报告没有异常。医生同意了陆大伯的要求,让他去照足跟X光照片。照片洗出来了,大大小小的足骨看得一清二楚。医生指点给大伯看,足跟跟骨下缘朝前方,有一个象鸟嘴样的突起,医生说这就是骨刺。 陆大...

  • 每天蹲一蹲 肺病少缠身

    每天蹲一蹲 肺病少缠身

    冬天是咳嗽的高发季节,传统中医学认为,冬天天气干燥,肺部易受到伤害。除了以往常说的呼吸锻炼、注意饮食、适当按摩等方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蹲一蹲也能养肺。 下蹲动作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讲究,下蹲时将两腿分开,略比肩宽,自然站立;脚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脚的第二趾方向为准。下蹲时,膝盖的方向要在第二趾的延长线上,这样做起来比较自然,不吃力。下蹲时躯干要保持笔直状态,臀部向身后撅起。下蹲的速度大致是5秒钟一次。下蹲时吸气,站起时呼气。锻炼的次数以1天做3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下蹲时,最好不要深蹲,也...

  • 马寅初活到了一百岁 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马寅初活到了一百岁 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马寅初,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一生经历丰富,留过洋,坐过牢,当过大官。但尽管磨砺不断,他仍能保持家庭幸福且学术有成。在他90岁时,他还能承受直肠癌根治这样的大手术,并且继续生活了10年,这与他良好的身心素质有很大关系。   马寅初因为出生在马年、马月、马日、马时,本身又姓马,被乡邻认为是“五马齐全”的非凡人物。然而,马寅初的非凡,更多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事与作学问的朴实风格上。他一生坚持真理,敢说敢为,从不随波逐流屈从于势力。这让他心里一直都很坦荡,也很安慰...

  • 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在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的传统节日中,合家欢聚,亲朋相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教授提醒,春节切不可忘记防病保健,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喜怒有度,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春节期间,平时忙于工作的子女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老人看到孙子、外孙这些隔辈人,自然会很开心,有的还亲自掌厨,张罗饭菜。专家提醒,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要预防情绪过于激动而诱发心脑心管意外:一是控制情绪,也不可过于劳累;二是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参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打...

  • 中医历史上 一辈子专业搞中医的人

    中医历史上 一辈子专业搞中医的人

    公元1771年腊月初一。 京城大雪。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带着两个仆人,踏着厚厚的积雪,悄然来到了北京。 老人显得很虚弱,但却不掩其神采。 他们找了处旅店住下,然后休息。 两天后,老人把儿子和几个朋友请到自己的房间,对他们说:“此次奉诏进京前,我已经知道自己命数已尽,但忠义二字不可违,故不惜残命,冒死进京,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我估计可能无法等到面见皇上了,就把各位找来,与各位告别吧。”...

  •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王居易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王居易

    人生难得一知己,   踏遍千山难寻觅;   三十年前促膝谈,   君子之交记心里。   王居易扶杖西行,噩讯传来令人肝肠寸断。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便这样默默地离开了。   王居易学验俱丰。他不仅是北京针灸临床经验丰富的名家,还曾任《中国针灸杂志》的主编多年。在学术思想上,王居易和笔者对中医的感悟非常贴近,因此以文会友,成了莫逆之交。在推广各自学术思想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与支持。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王居易在针灸界身居高位。笔者80年代初从事耳针研究...

  • “哭”治疗一些疾病

    “哭”治疗一些疾病

    长久以来.“哭”一直被认为是人性软弱的象征。其实,哭的时候流眼泪。对人的健康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大有好处。 润眼健康人的眼泪能够濡养眼睛.而患有干眼症或干燥综合征的人.通常情况下.自然流出的眼泪很少.这时候。用芥末、洋葱、大蒜等辛辣刺激之品可诱导眼泪.一旦感觉有眼泪了就远离刺激物.不要让眼泪流出.再仰头.使眼泪在眼眶内打转,多眨眼.转动眼球.这样.可使眼洞很好地濡养眼睛.以缓解眼部干涩等不适。 排毒 美国的牛化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批自愿者先看动人的情感电影.如果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滴进...

  • 雷丰是晚清衢州府的一位名医

    雷丰是晚清衢州府的一位名医

    作者:俞晓旸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晚清的雷丰,是名医也是文人:感悟他的隐逸人生 雷丰(公元1839-1888年)是晚清衢州府的一位名医,在时令病上颇有建树,且擅长针灸,行医于浙闽赣苏广大地域,兼擅诗、书、画、丝竹,是一位有蕴藉情怀的文人。雷丰所著的《灸法秘传》《时病论》流传至今。 雷丰的父亲雷焕然,字逸夫,清道光时期的人。时人谓“逸仙本闽浦布衣”,闽浦即福建浦城县,雷焕然本是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的一介平民。有一年,雷焕然来到繁华的衢州城谋生。按照雷丰的说法,雷焕然在衢州是先读...

  • 讲述了刘渡舟一生的治学精华

    讲述了刘渡舟一生的治学精华

    文/刘渡舟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刘老谦虚地用了点滴一词,实则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本文值得收藏、反复阅读、转发分享。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据我了解,凡是用这种...

  • 疼痛也是一种疾病

    疼痛也是一种疾病

      10月11日~17日为“中国镇痛周”,主题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为何疼痛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过去人们对疼痛认识不够,常有这样的观念:“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一点小痛何必大惊小怪”……然而,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吴文春提醒,疼痛不光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忍痛的“代价”   在临床中,笔者经常会遇到为忍痛付出惨重代价的患者,...

  • 纪念恩师沈绍功逝世一周年

    纪念恩师沈绍功逝世一周年

    恩师虽逝,风范犹存。转眼间沈绍功老师已离开我们一周年,忆往昔,老师勤于学习,精于临床,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言传身教,谆谆教导,仿如昨日,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不能平复,心中的悲痛和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我们追思怀念老师,作为弟子的我将做到“崇德、传承”两不忘。 不忘沈氏崇德重效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二十一代,绵延六百余载。恩师沈绍功自幼聪颖,祖传师授,作为沈氏女科的第十九代传人,他牢记父辈们的家训:“中医乃国医,学有所成,务必勤奋刻苦;悬壶济世,...

  •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说到康熙,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这样的形象:统一了中国多民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其实,康熙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而且还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天资聪颖,对文学、历史、天文、数学、医学等都深感兴趣,而他对医学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疾病的威胁。明清时代,天花肆虐中国,病死率极高,别说普通百姓面对天花只能听天由命,即便是皇室也对它无可奈何。康熙在2岁那年染上天花,经精心治疗竟然痊愈,但是脸上留下几颗稀疏的麻点。更让康熙...

  •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出身官宦之家,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年轻时,他曾为徽州太学方鲁儒看病,三剂而病消,展露其头角。 方鲁儒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患这个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找了些...

  •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界的一面旗帜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界的一面旗帜

    人物介绍:孟和,蒙古族,1933年生,辽宁人,著名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创伤研究室及生物力学研究室创始人、著名矫形骨科专家、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骨伤外固定学会理事长,是中国骨科有原创贡献的三位大家之一,是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被誉为“骨科圣手”。 云蒙低沉,草木含悲,苍天流泪,大地悲鸣。 我的恩师孟...

  •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据《儒门事亲》载,有一患小便不通的病人,众医治之无效,转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子和。子和检视前方,见方证相符,未有不妥,思之良久,乃嘱家属换以长川之急流水煎前药,一剂即溲。又《本草纲目》载,宋徽宗曾因夏日食冰太过而病脾疾,国医治之不效,召杨介诊之。杨介开出大理中丸,御医说:“这个方子已服了好几次了,但都不见效。”杨介答道:“皇上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后服之果愈。 方虽同,水不同,疗效就大相径庭。古代医家认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

  • 人老腿先衰 以下几招您不妨一试

    人老腿先衰 以下几招您不妨一试

      常言道,人老腿先衰。那么,怎样锻炼才能做到“人老腿不老”呢,以下几招您不妨一试。   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平躺在床上,伸直双腿,双脚踝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即脚背向上翘的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然后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即脚背往下压的动作),同样要达到最大限度。反复进行20~30组/次,每天3~5次。   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

  •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 韦钦国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中心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年)用英语出版了一部讲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入门》,在当时颇具影响。该书虽厚达700多页,但其中涉及中医中药的史料甚少,内容不足一页,且有不少谬误。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现象难以理解,但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西方对中医中药认知的匮乏。 我国近代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看到此书时初觉意外,继而写信给嘉里逊,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嘉里逊颇为傲慢,他回复:&...

  • 国医大师朱良春逝世一周年纪念

    国医大师朱良春逝世一周年纪念

    2015年12月13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走完了自己99年的人生道路,去往另一个世界,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概括他独特学术特征的“朱良春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原因。解读这个现象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既是历史选择了朱良春,也是朱良春主动传承和发展了中医。 由传统奔向现代,志存高远不一般 1934年,朱良春的结核病被中医治好之后,他主动要求学习中医,做一个岐黄传人。由此,他到孟河太医马培之的后人马惠卿家做了一年学徒,马氏医学以“脉理精细”&ldquo...

  • 了解心脏方面一些的知识

    了解心脏方面一些的知识

      早搏、心脏有杂音、心律不齐……面对这些体检时常见的心脏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忧心忡忡?在世界心脏病日来临之际,笔者采访了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方跃屏主任医师,读者朋友不妨跟着专家,了解心脏方面一些的知识。   心源性猝死有发病先兆   方跃屏说,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心脏意外事件频发。没有心脏病或者有轻微心脏病患者,在自己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内突然心脏骤停死亡,就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的原因大部分与心律失常有关。很多患者有隐匿性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在喝酒...

  •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在古代医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龚廷贤(1522-1619),他不仅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而且还是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江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盰江(现名抚河),养育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载入史册的文人学士,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医学家,留下了百余种医学著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盱江医学”,龚廷贤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

  •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我以为称叶天士为一代医宗并不为过,他的成就是巨大的。叶氏师十七师,又博览群书,多有发明,可以说是大量继承前人经验的一位集大成者,章虚谷说他“如点龙睛而熔铸百家,汇归经义”,洵非虚语。叶氏又是温病学说的奠基者,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如此,在杂病的辨治上同样具有丰富的经验,树立种种新说。所以,叶氏能得到普遍赞誉并不奇怪。 一、用古不泥古 然而,我认为叶天士的巨大成就,换一个角度看,其实其中也蕴含了一些不足之处。 譬如,人们认为叶氏是仲景的知音,说叶氏是最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