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第109页

一 第109页

  • 正确对待糖尿病  健康生活每一天

    正确对待糖尿病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今年75岁,患糖尿病已经二十年。随着病程的进展,我对糖尿病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在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体检检测中发现我的空腹血糖是8.7mmol/L,但没有“三多一少”现象,体检中心没有提醒,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已经得了糖尿病。由于当时工作忙,家务也重,所以没有引起特别注意,一切照常。直到1992年到医院检查了糖耐量及胰岛释放后才确诊自己得了2型糖尿病。当时自己对糖尿病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按时吃药,至于饮食、运动、监测血糖等还没有特别注意。1998年的夏天,我慢慢觉得看东西...

  •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卒于1989年10月(市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常州人氏,享年90岁。   江友山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屠士初(著名中医屠厚之侄子),25岁学成,以内科见长,1930年在局前街开设诊所。1929年,即在由武进县(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公款公产管理处的“夏季寿安医局”为患者施诊,并应邀在本邑长年医局坐诊。   医局属慈善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前,常州武进地区所创医局,以长年、寿安两局举首。自初创至停办,历时百年。人才...

  •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

    《牡丹亭》由我国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创作而成,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剧作述说了封建时代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经久不衰。其基本情节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致死。三年后柳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感而复生,两人终得结为夫妇。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 据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诗文如下: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如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

  • 春节防疾病 是一门大学问

    春节防疾病 是一门大学问

      春节期间,亲朋团聚,都少不了美食,然而,人们享受盛宴的同时,常忽视了健康问题。面对热情好客的亲友和琳琅满目的美食,如何欢欢喜喜过春节时,实实在在防疾病,是一门大学问。   饭前喝汤胜过良方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亲人、朋友的热情招待,不吃是不行的。如何吃,建议大家先喝汤。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先喝汤可减轻硬食物对胃部的压力与刺激,从而对胃起到保护作用。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

  • 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小时候,我们小山村里有一位老中医,白须飘飘,宅心仁厚,四里八乡的乡亲,患了小病小疾都来找他。他不图利不坑人,仅开一味或几味中药,常常能药到病除。我的母亲信赖中医,自打小时候起,家人无论得了伤风感冒还是其他疑难杂症,母亲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老中医那儿看病抓药。我的抽屉里至今收藏着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有段时间,我不爱吃饭,身体也渐渐瘦弱下去,母亲就把我背到老中医那儿。老中医拿来一只小碗,往碗里倒点白酒,找一小块瓷片尖放在白酒碗内浸泡一会儿,母亲把我抱得紧紧的不能动弹,老中医拿起瓷片尖就扎我的手指关节...

  • 中医师傅抓药不一般

    中医师傅抓药不一般

    30多年前的某日,我第一次走进中医诊室。清晰地记着,当时给我看病的那位老中医慈祥和蔼,戴眼镜,留胡须。我端坐在老中医面前,他问了我的症状,之后让我先后把左手右手放在一个小枕头上,诊了脉,又看了我的舌头,略为思量之后,援笔开了处方。   那一次,还有后来好多年的好多次,我拿着中医大夫开的药方去药店抓药。中药店里,药气氤氲,药味弥漫。一排排木质的橱柜齐整排列,药柜上嵌有一个个小抽屉,小抽屉里又隔出几个独立的区域,用来放置药材。每一个小抽屉的正面都贴着白底黑字的纸签,上面用小楷书写着中药名称。司药拿着我的处方,...

  • 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医人

    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医人

    很多人都说学中医难,临床摸不到门路,遣方用药“出手即效”更难,难在何处?难在临床看病,有人认为多读书多背汤头歌,有了知识的积累就能给人看病开方了。殊不知知识和智慧有所不同,知识是一个人脑子里装满了别人的想法和东西,智慧则是心有定见、圆机活法。现在的医生大多都是科班出身,应付考试或者拿个证书犹如笼中捉鸡,一抓就准,但是到了临床常常照本宣科、思维呆板,遇到患者满脑子学问不知怎么用,诊脉之后举目茫然,不知如何处方用药。这种情况往往效差而无功,有时守株待兔侥幸收效则沾沾自喜。 人们常说知识...

  • 一代药界巨贾黄楚九

    一代药界巨贾黄楚九

    在过去的中国医药界乃至整个商界,提起黄楚九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头上曾戴着“中国百年商业巨子”的桂冠。黄楚九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的名人。那一时期,黄楚九不但在医药界,而且在娱乐、烟草、金融等行业也闻名沪上,他的名字还与“艾罗补脑汁”“龙虎人丹”连在一起。尽管后人对他评价毁誉参半,但是不论是在我国医药史还是商业史上,他都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黄楚九原籍浙江余姚,出生于1872年4月9日,为明末大儒黄宗羲的后裔。黄楚九的父亲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要想养一个好胃

    要想养一个好胃

      要想养一个好胃,就要记住很多细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张涛介绍,饭后做以下这些事情,对胃不利。   第一,立刻运动。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然而,饭后如果立刻运动,原本供应给肠胃的气血会分散给大腿等部位,那么,这势必会影响肠胃的功能。最好是饭后休息半个小时才运动。   第二,立刻喝冷饮。饭后喝冷饮,敏感的肠胃受到刺激,或引起肠胃痉挛等情况,长此以往,则容易引起肠胃功能不良。   第三,立刻喝浓茶。饭后喝浓茶,会使肠胃受到刺激,且稀释胃液,导致肠胃功能下降。酒后喝浓茶也不利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一个
  • 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不少人认为,有了头皮屑,只要勤洗头,再用点去屑洗发水就搞定了。但是专家表示,70%~80%的头皮屑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要治!      生理和病理脱屑要分清   作为头皮正常生理代谢的产物,每个人的头上都会有头皮屑,但是正常头皮代谢产生的颗粒十分细小,肉眼很难观察到;当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或灰色头皮屑时,则提示头皮代谢出现异常,大部分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要进行治疗。   病态的头皮屑,往往附着在头皮表层和头发上,梳头或抓挠时极易落到肩部上,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此外,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皮肤...

  • 一家四代的中医缘

    一家四代的中医缘

    我的曾祖父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他自幼便对中医兴趣浓厚,长大之后成了乡间流动行医的“褡裢医生”,肩挎布包,两头是口袋,一头放纸笔,一头放墨盘,给人号脉开方。20世纪30年代,曾祖父来到了四川绵阳三台县,上午在上南街的万亿荣大药房坐诊,下午便和几个郎中围成一圈,坐在谭天茶馆喝茶聊天,探讨遇见的疑难病症。 1952年7月,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小诊所的三台实验联合诊所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开诊了,房屋破旧、资金薄弱、设备简陋,诊所的性质是集资民办、自负盈亏的集体卫生福利机构。曾祖父加入了其中...

  • 能否健康长寿 在于一个“和”字

    能否健康长寿 在于一个“和”字

    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个“和”字,道出了无穷的意蕴。其实,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也在于一个“和”字。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体内和就是要保持体内五脏六腑的调和平衡。按中医传统理论,即做到阴阳和、五行和、气血和。若七情六欲失度,必然导致“体内和”的崩溃。一个脏腑调和、身心调和、气血调和的人,一定会情绪饱满、喜乐自信、抵抗力强而能永葆青春。 二是与社会和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一个人其实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

  •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又到十一黄金周,不少人都选择外出旅行。不过,在旅行中确保身心健康才能玩得愉快。我们精心为您制作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选择旅行地点很重要 旅行能让人身心放松,但并非所有的旅行地点都适合每一个人,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选择适当的旅行地点十分关键。 专家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者,忌前往高山、高海拔地区旅行。因为,随着海拔增高,气压将大大降低,患上述疾病者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过敏体质的人则要当心“花海”,因为花粉可能会...

  • 医乃仁术 医者仁心 遍观草木 无一非药

    医乃仁术 医者仁心 遍观草木 无一非药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雀噪,恐有冤魂。 上为清代一巡抚在职内撰的一副楹联,见载于清人笔记《藤阴杂记》卷一中。作者徐士林(1684~1741年),字式儒,山东文登人,号雨峰,晚属岊(音同杰)山白叟,是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循吏。晚清鸿儒俞曲园樾曾亲见此联,其时不知何人所题,“叹为仁人之言”(见《春在堂随笔》),与《藤阴》著者吟梅居士戴璐的赞言“仁人之言,历久未沫”正同。 医乃仁术 医者仁心 窃谓此&ldqu...

  • 一位造口治疗师的独白

    一位造口治疗师的独白

    从小到大看着母亲治病救人,记不清多少个夜晚,作为“赤脚医生”的母亲单独留下幼小的我,披星戴月、跨山越岭为乡里人看急诊。不知母亲陪伴了多少个难产孕妇夜走几十里路赶往县城医院,参与挽救孕母及孩子的生命。医者的形象就这样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 1986年我毕业,留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从小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的医者职业生涯中,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只有用心护理好每一位患者才能体现白衣天使的价值。 记得刚毕业时在骨科收治一位外伤致截瘫的无名氏大叔,虽...

  • 一天三餐按照“营养表”来吃

    一天三餐按照“营养表”来吃

    一天三餐怎么吃,郑仲声有着自己的“营养表”,除了出外应酬外,他的一天三餐都严格按照“营养表”来吃。让我们看看这位养生达人怎么吃。 早餐:种类丰富量不多 对于郑仲声来说,他一天三餐中,最重视的就是早餐,早餐可以说是他一天能量的来源。“我的早餐总体来说,种类很丰富,营养全面,但量不是特别多。”郑仲声笑着说。 早餐一:养生粥。其中包括一把麦片、一包芝麻糊、2汤匙枸杞、几片生姜片、两三颗红枣、一个打碎的鸡蛋,将所有食材混在一起拌匀,放入...

  • 石榴 为张锡纯非常善于使用的一个药物

    石榴 为张锡纯非常善于使用的一个药物

    昨天晚上从地铁站出来,看到路边摆地摊的,有位妇女在卖石榴,她整整齐齐地摆了几堆石榴,每堆四个,石榴红红的,煞是可爱,我突然想到,原来石榴的季节到了,于是就掏钱买了几颗石榴,然后想着,有时间把石榴给大家写写吧。 话说当年张锡纯在老家的时候,邻村有个妇女,姓张,已经四十多岁了,“素患肺劳咳嗽”,就是当时怀疑是肺结核,叫肺痨,总之是咳嗽,已经有好几年,晚上睡不好觉了,就是一个咳嗽,无论服用什么药物,都是没有效果。但是,有一天晚上,这位妇女服用了一种水果,居然感觉晚上的咳喘见轻,她很奇怪,...

  •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王清任 张锡纯:一代名医

    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名医辈出。历史上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河北医家包括刘完素、张元素、李杲、王清任、张锡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医,一定有其共性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现将这五大医家的共同特点加以梳理、总结,探寻他们成才的规律,以期给中医后继者以启迪与勉励。 坎坷立志 刘完素出身贫苦,生于肃宁洋边村(今河北省肃宁县师素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刘完素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河北省河间市刘守村),后人因此称其为刘河间。刘完素15岁时其母得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

  • 师徒结缘 林乾良相遇都是一种缘

    师徒结缘 林乾良相遇都是一种缘

    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四年前,我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林乾良教授偶然结缘。2014年4月26日,在浙江出差工作之余,我在友人带领下前去拜访林乾良教授。 相识相知 师徒结缘 在与林乾良教授见面之前,我只知道其擅长书画,但了解不多。那天早上刚进林家门,我就被笑容可掬、热情好客的林教授感染了,一见如故。落座后,经过简单自我介绍,我们就随意地聊开了,从中医药谈到金、石、玉、书、画,从文学、茶艺谈到人生态度。 林教授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基本上保持每年出一本书。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身...

  • 书中锦句(一)

    书中锦句(一)

    我总要相信一些人,我宁愿还是先相信人,直到这人证明不堪信任再一个个择出去。初次见面无从辨别,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面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倾向相信面貌娇好的,面貌娇好的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因为这类人群社会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还不如让她们骗。——王朔《昆明周记》 风情是缠绵和华丽的,也是转瞬即逝、飘忽无定的。世情涵括着风情,风情也映照传衍着世情;世情是风情的大地土壤,风情则常常呈现为这土...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

      人们都有用植物来装饰室内的习惯,几株植物便可为室内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如何在家中摆放植物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花卉散发出一些异味和废气,轻者令人不适,重者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哪些植物不宜在室内摆放呢?   含羞草含羞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夹竹桃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

  •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2018年5月7日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郭诚杰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创始人,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四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作为我国现代针灸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郭诚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针灸相结合,倡导和践行养生保健。 郭诚杰在其97年(1920年12月~2017年5月)的人生历程中,忠诚于中医教育事业,传道授业,尽其所知,无私奉献,学生弟子遍布海内外;一生勤奋努力,近70年的行医生...

  • 编排了一套“腹式呼吸体操”

    编排了一套“腹式呼吸体操”

      11月20日是第12个世界慢阻肺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6亿人左右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扰,每年将导致275万人死亡。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3位,成为第五大经济负担的疾病。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   人的呼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叫胸式呼吸,又称为上肺呼吸,它主要是由肋间肌肉收缩或舒张使肋骨上举或下降、胸廓加阔或变窄来完成的;胸式呼吸是一种浅呼吸,这种呼吸容易使人兴奋,甚至神经紧张,一般...

  • 扁鹊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扁鹊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扁鹊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从业行医岁月中,扁鹊不光总结堆集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临床经历,又深谙保健养生之道,不愧为后世公认的神医和中医学开山祖师。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闪现一派百家争鸣、空前开放的盛况,但实际社会生活中,神权至上、巫术横行的恶俗也根深柢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扁鹊依然可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捍卫医学的权威尊严。其时,秦武王久病不愈,无奈之下,决意召请扁鹊为其医治。谁知,却遭到了以太医令李醯为首的一...

  • 江一真 身体力行学中医用中医

    江一真 身体力行学中医用中医

    江一真(1915—1994),福建省连城县人,14岁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入军委直属的中央红军卫生学校学习,1934年毕业后分配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工作,成为一位军医,而后历任福建省省长、原卫生部部长等要职。江一真一生与中医药结缘很深,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身体力行学中医、用中医 在中央苏区,疟疾、伤寒、痢疾和小腿溃疡等常见病一直困扰着红军指战员,中央苏区又缺少药物,江一真的中医药经验在“反围剿”战争以及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位中医的1954年“开业执照”

    一位中医的1954年“开业执照”

    2018年秋,湖南省洞口县中医医院面向新老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与医院相关的老照片、老物件,欲印制一本展示医院60周年风雨历程的画册。医院退休中医师李志和拿来一张珍藏箱底的老执照。这是一张由洞口县人民政府签发的“医师临时开业执照”,发证时间是1954年,执照所有人正是李志和的父亲,1986年被湖南省卫生厅授予“名老中医”称号的李儒珍老先生。 “家父幼年学医,新中国成立前就独立门户,开办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医名已然远播,每天前来求诊的患者很多,不仅有...

  • 总结养生“五个一”

    总结养生“五个一”

      退休之后,无所事事一身轻,于是闲暇时间我便研究养生有关的事,总结起来便是养生“五个一”。   晨饮一杯白开水。清晨起床,晾一杯白开水,洗漱毕,仰头一饮,是我坚持多年的习惯。且莫小觑这一杯白开水,它不仅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清洗了胃肠道,更重要的是稀释了血液浓度,使体内血流通畅,从而减少了由于血粘所致的心脑血管堵塞等引起的疾病。   开辟一块菜园子。我本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介书生,退休之后专门在小区空地开辟了一块菜园子,种植一些时鲜蔬果,躬身事农,拜郊区老农为师。没承想居...

  •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前些天,张兵(化名)一直因眼前经常出现晃动的黑影感到不安,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黑影”其实是寄生虫。医生立刻通过手术,取出了那条长达12毫米、比发丝稍粗的虫子,而且张兵的视力也没受到影响。医生告诫他,眼里的虫子很可能是被宠物传播的,以后接触动物后要洗手,还要定期给宠物做检查。 专家介绍,在张兵眼中发现的这种学名叫“结膜吸吮线虫”的寄生虫并不稀奇,不过一般都是寄生在人的结膜里,医生用医用镊子就能将它夹出来。长在眼球里,这样的情况极其少见。 感染上这种寄生虫的患者可以...

  • 一根银针解疑问

    一根银针解疑问

    长长的秀发、秀气的脸庞,加上一副近视眼镜,重庆璧山区中医院针灸按摩科主任杨大荣给人秀气文雅的感觉。医院一般是8点才上班,但她每天总是在6点半到7点之间就到了中医院针灸科,针灸科的医治室门前,经常是更早就有病患排队等候。 村庄医师启初心 杨大荣出生于1975年,是重庆市璧山本地人,说起学医的初心,她说感谢外公,感谢给外公看病的村庄医师,是他们引领她走上了从医之路。 小时候外公非常心爱她,常给她买零食、讲故事。俄然有段时刻,杨大荣发现外公膝关节痛苦,陪她游玩有些力不从心。深受病痛困扰的外公...

  • 孔立:在抗疫一线彰显党员本色

    孔立:在抗疫一线彰显党员本色

    孔立,男,共产党员,1963年出生,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自大学毕业以来,他30余年全身心投入急诊医疗事业,一路风雨兼程,成为全省中医急危重症学科的带头人。近日,他被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勇挑重担,发扬党员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孔立时刻谨记自己党员身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奉献精神,不畏艰险,不断创新,在科室中勇于承担重任,承担风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参加2003年抗击&l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