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
-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系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获奇效。现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一、盗汗:秦某,男,45岁。患者夜间盗汗已1年余,前医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近半年,未见好转。近期因工作繁忙,盗汗日甚,每于睡中汗出,至睡衣湿透,醒后方止。刻诊: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中医诊为“盗汗”,辨为中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失内守之证。予补中益气...
-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
虫类药由于其药力峻猛走窜止痛效果卓著,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它具有搜剔风邪、祛瘀通络、宣痹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治疗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现将病案列举如下。 病案一:陈某,女,40岁,头痛3年余,偏左侧,烦躁眠差,便秘、舌黯、苔薄白、脉弦,CT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为头风。辨证属肝风夹火上扰清窍,兼气滞血瘀。治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处方:地龙、僵蚕、藁本、枳壳、白芍各15克,桑叶、菊花、蔓荆子各12克,蝉蜕、桃仁、红花、柴胡各10克,麦冬、白芍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6剂后头痛除,余症消。...
-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 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级名中医, 安徽省国医名师,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氏幼承师训, 学验俱丰,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余年, 专攻中医内科杂病, 临床善从经方加减, 不囿成见, 多有发挥。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兹就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乌梅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 女, 39岁。2017年3月8日初诊。2016年9月23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刻下眩...
-
国医大师朱良春擅用虫药治疗疑难杂症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潜心研究虫类药数十年,为国内较早系统研究虫类药的佼佼者。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看,虫类药始于《山海经》、《内经》。汉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
-
黄桂芳:中医可治常见病多发病 还能治疑难杂症
人物简介 黄桂芳,1939年生于福建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历任科员、随员、三秘、副处长、一秘、参赞。1988~1991年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91~2000年先后任驻菲律宾、驻新西兰兼驻库克群岛、驻津巴布韦大使。退休后,两度出任我国礼仪大使。现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 我在将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曾在五大洲的近100个国家留下足迹,常驻亚、非和大洋洲的四国兼驻一国,参观过多家大医院和诊所,同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长、医...
-
明代名医李中梓 巧愈疑难杂症的故事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是江南一带的名医。他医术高超,用药十分精准,民间流传有很多他巧愈疑难杂症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青年人得了伤寒,连续拉了五六天肚子,心烦急躁,不想吃饭,偶尔还出现 “翻白眼”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已经请了郎中,吃了止泻药却仍不见效。于是,家里人赶了几十里路,慕名来请名医李中梓到家中诊治。 李中梓认真诊病后,只给患者开了大黄、厚朴、枳实共3 味药。患者家属一看药方,心里直犯嘀咕:大黄是一种泻药,尽人皆知,患者拉肚子当然应该止泻了,怎么反而用泻药呢?但是又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抱着...
-
严世芸辨治疑难杂症案一则
全国名中医严世芸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世芸推崇《伤寒杂病论》,善用经方;同时长期从事各家学说的研究,能够采撷后世诸多医家之所长为己所用,临床疗效卓著。兹举病案一则,以飨读者。 倪某,女,54岁。2012年7月26日。患者手足掌脓疱疮、全身多处骨节疼痛1年余。2011年5月出现腰痛,至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腰椎未见异常。后腰痛逐渐加重,渐发展至腰背疼痛剧烈、起床困难,经多家医院骨科检查未能确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