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 第15页

相 第15页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

  • 情志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

    情志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

      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虽有几分调侃的意思,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情志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虽说现在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但疾病却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层出不穷,人类只能疲于应付。原因就在于,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过多,情志不畅,以致疾病丛生。   我们虽然常说“疾病”,但“疾”跟“病”其实是不同的。我们来看“疾”这个字,是由&l...

  • 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互相联系

    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互相联系

    •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互相联系,其主体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其根基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因为离开了医疗卫生,中医药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不会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不具备原创性的科技优势,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走向未来。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医药必将改变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必将影响人类对于自身健康关注的重点,通过治未病,管理健康,调理亚健康,治疗不健康,全方位养生保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201...

  •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方证同条 比类相附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是药王孙思邈对其所见到的《伤寒论》传本进行重新整理与编排的方法。 •“究尽病源”——认真研究疾病的病机,然后针对病机,处方用药,是孙思邈孜孜以求的目标。 •方”与“证”之间“相应”“相对”“对应”“相关”的基础是病机,若仅根据患者...

  • 辨证加减是根据主证病机 加减与病机相应的药物

    辨证加减是根据主证病机 加减与病机相应的药物

    临床上成方的加减是中医理论精髓——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观念的具体体现。经方,尤其是以《伤寒论》所载方剂为主的经方,因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故临床加减应用亦可收到明显疗效。《伤寒论》方剂的加减自有其一定的规律、方式和模式。 加减用药规律 随症加减即不论其证候病机如何,只针对症状加减用药,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据症状有无加减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而每一个证候则因其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可能单纯出现某脏某腑的病变现象。因此,所...

  •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与辨病相结合的

    中医诊治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而仅就中医本身的传统而言,辨证论治也是与辨病相结合的。从历代中医著作中可以看到庞杂的病名系统以及很多因病而设的方法和方药,反映古代医家以“病”为纲研究疾病实质,进而把握共性,探索规律。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为特色,同时,融会新知,创造出一种新的临床诊治模式,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模式。 中西医比较,各有其长短,互有优劣。中医、西医均有“病”的概念,而“证”则是西医没有而中医特有的概念...

  •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

    •中西医学在脏腑理论上具有相同的解剖学基础。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其核心的核心是人的脏腑和脏腑证。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奠基石,是可以实证的科学理论。 •在“病证结合”模式指引下开展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是中西医结合也是脏腑学说研究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脏腑学说在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未来世界医学发展中将展现其无限的生命力。 •“病理过程”与“证”结合假说由明确“...

  • 天气与人体肺脏相应 燥易伤肺

    天气与人体肺脏相应 燥易伤肺

    秋季气候干燥,按中医理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而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肺燥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烦躁失眠、神志不宁,以及更年期出现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低热失眠、心烦口渴等症状。单味百合煎服或与其他药物一并煎服均可。现介绍几则百合药膳,仅供选用。 百合汤 将百合去杂质洗净(最好能除其外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极烂,加入少量白糖,稍凉即可服食。其有很好的润肺、补脾、清心...

  •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白露已过,天气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人们养生也要顺应秋季气候特点,尤其在饮食养生方面,当以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而食补与药补,是一个亘古而热门的话题。药补不如食补,但无论食补、药补,均应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食补 人无论青年、老人,为了延续生命,均需不断摄取五谷、果蔬或肉食等基本食物,虽有所讲究,但也无需每日求教于人。而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长寿,则应有所讲究,尤其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更应有所注意。在食补方面,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应遵循以调补五脏虚损、协调阴阳为...

  • 合理食药膳 健康长相伴

    合理食药膳 健康长相伴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老话,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文化中,饮食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中国的饮食之美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与好评,而药膳则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的完美结合。自古至今,华夏子孙都有很强的药膳食疗养生意识,无论是做菜、熬粥还是煲汤,总会在其中加一些我们认为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材或药材,南方地区尤为明显。但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是一种兼有饮食美味与药物功效的特殊膳食。好药膳,既对人体养生防病具积极作用,又能激起食欲,合理应用药膳可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而滥用药膳则会引起不...

  • 敛阳护阴使阴阳相对平衡 达到养生目的

    敛阳护阴使阴阳相对平衡 达到养生目的

    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比较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为了达到这一养生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常食肉类——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最适合于冬季滋补强身的肉食。其功能益气补虚,暖中焦、扶元阳、益劳损,治虚劳不足、阳虚畏寒、身体羸瘦、腰膝酸软、腹痛寒疝、中虚反胃、产后虚损、带下不孕等症。医圣张仲景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即以羊肉为主药,配当归养血通经、生姜温胃散寒,其温中补虚之效极佳...

  • 大暑小暑 上蒸下煮 当“高温”与“潮湿”相遇

    大暑小暑 上蒸下煮 当“高温”与“潮湿”相遇

    民间有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当“高温”与“潮湿”相遇,人就变成了蒸屉上的小笼包,闷热难耐。 在湿热的环境下,通过饮食特别是喝粥来消暑,是个不错的选择。可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食材熬成汤或粥解暑,或甜或咸,非常适合在夏天食用。另外,每天吃水果、蔬菜也有益防暑。 夏天日长夜短,加上热浪袭人,不少人被迫形成了晚睡、早醒的作息习惯,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此时就要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不仅如此,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 动静相宜的淋巴循环保健操

    动静相宜的淋巴循环保健操

      淋巴系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由淋巴组织、淋巴管道及其中的淋巴液所组成。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既可回收蛋白质,调节机体的液体平衡,还可以清除细菌,对机体起着防御作用。但当淋巴循环发生障碍时,人体的免疫功能就难免会大打折扣。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邓力指出,淋巴循环障碍最明显的症状莫过于淋巴水肿,其最常见原因是淋巴管阻塞,而做一些动静相宜的保健操,可加强骨骼肌的收缩,以促进淋巴液回流。   指导专家   邓力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

  • 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

    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

      临床上常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为确保疗效、安全用药,中医治病十分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相反为七情之一,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临床多遵避而不用的原则。   张子和《儒门事亲》载“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析义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析义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对于此文之解释,历代注家多有不同,如王冰将“四维”注为“筋骨血肉”,张介宾则注为“四肢”等。 笔者认为,诸家皆不符合经文本义,而弄清“气”与“四维”二词,是正确理解此句经文的关键。 什么是“气”?高士宗说:“气犹风也。”(《黄帝素问...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阳气
  • 肝胆相依 助肝疏泄 少阳为枢 通达阴阳

    肝胆相依 助肝疏泄 少阳为枢 通达阴阳

    少阳为枢,通达阴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枢”的含义有二:主要之处曰枢,如《史记·范睢傅》云:“韩、魏……天下之枢也”;户扉之转轴曰枢。“少阳为枢”,不外少阳胆经居半表半里,其经脉、脏器在人体中占有较重要位置而言。因少阳胆能奉心阳之下达,领肾气而上贯,其经脉内可通阴经,外而达阳经,外可通肌表,内可及脏腑,而处于阴阳表里之间,并有掌升降上下之...

  • 兼评张效霞同志关于“方证相对”的系列文章

    兼评张效霞同志关于“方证相对”的系列文章

    至此,有关“方证相对”的话题,张效霞同志已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了4篇文章。说实在的,从读到张文第一篇时,我即有一种感觉:作者是在书斋里玩味文字时的一种自我陶醉。这种感觉不幸在张的二文,三文中更加明显,直至近日读到其第四篇《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时,使我强烈地感到,这已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学术具体问题的争议,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学术态度的问题。 为此,我想从张文总体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引文冗杂 以引文为骨架和主要内容的论...

  • 中成药抗生素 副作用相对较少

    中成药抗生素 副作用相对较少

    临床上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离不开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副作用很多,而一些中成药同样具有抗生素作用,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少,这些“中药抗生素”到底有哪些?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中药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由于药物性均偏寒凉,因而适合于出现发热、出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等外感风热症状者使用。 感冒清热颗粒主要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

  •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龙相宁”是指肝、胆、肾之相火离了原位,上袭清窍,形成中风、肝风、眩晕、头风等诸病症,治疗上必须使相火内归其位,与其对应脏腑的阴津互相资生,保持阴阳平衡状态,方可免患清窍失灵之灾。 ?要保持“水源生”的平衡状态,就必须使“龙相宁”,只有“龙相之火”宁谧,肾水才能正常滋润五脏,而肾水充盈,又是“龙相宁”的基础。 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ldqu...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痰火之成因 多为相火之害

    痰火之成因 多为相火之害

      人之为病,虽症状庞杂,但大致不过气、血、痰三者而已。气有余,便为火,血不足也为火。至于痰火者,古人有云:“夫人身之有痰,犹地之有江河,人身之有火,犹天之有风云,则痰火之在人,如江河之流行不息,风云之变态无常,要之皆可顺而不可逆者也。”   痰火之成因,多为相火之害,医家云:“相火寄于肝肾之内,附于脾肺之间,虚无定位,触经而发,起于肝胃之风火,主于脾胃,谓之痰火,入于气分,为无根之火,散于各经,为浮游之火。”   若淫欲无度者,多劳伤肝肾,致相火四起,其...

  • “方证相对”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

    “方证相对”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

    •“病机”只是“证”这一概念中的“众多本质属性”之一,它不能取代“证”,更不能排斥“证”。 •中医根脉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使“方证相对”早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融今人研究心血的一大成果。 •方证相应,“证”含“病机”,是仲景学说研究的一座丰碑,是历代医家临证之圭臬,是中医学...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源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公元676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去交趾(今越南境内)探望其作县令的父亲,路过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时,正逢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受都督阎伯屿之邀,他参与了于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举行的庆典活动。面对浩瀚的江波,当着众多的文人雅士,他诗情豪放,文采激扬,一气呵成了《滕王阁序》一文,受到了众宾客的一致称道。文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句。意思是说,关山重重,攀登实属不易,谁能理解攀登人的艰辛?一面之交,...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无人响应与赞同。 •“方证相对”学说否定病机理论,从某种程度说,即回到中医学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倒退。 四川省乐...

  •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仲景六元辨证所要辨明的,就是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产生的六大系统疾病,预测其间甚时、欲解时等,然后借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药、针等,干预疾病诊疗康复全过程。   三阴三阳病皆有间甚时、欲解时。如仲景明确指出了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通晓五运阴阳学说通晓人与自然的整体恒动规律。因为按五运阴阳学说,人与自然相应相参。而相应相参要靠...

  • 狗皮膏药世代相传

    狗皮膏药世代相传

    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身背大葫芦,内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他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长了个小疔疮的瘸腿,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贴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

  • 范仲淹“不为良相,愿为名医”

    范仲淹“不为良相,愿为名医”

      北宋的范仲淹不仅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医学也很有见地,曾说过“不为良相,愿为名医”的名言。范仲淹在当时的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任职期间,曾经奏请皇帝,在翰林院里举办中医讲习班。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他除了对国事提出诚恳而实用的建议(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重视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外,还非常关注当时社会上良医太少、医疗事故多的现实,认为这是国家对医学不够重视而导致的后果。因此,范仲淹就上奏皇帝,他说:“...

  • 宰相张英 其养生六法

    宰相张英 其养生六法

      张英(1637~1708年),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及《笃素堂文集》等。他学识过人,为政清廉,品德高尚,在朝野享有很高声誉。其养生六法,一直流传至今。   食方   张英认为,人的脏腑肠胃,若经常保持舒畅而有余地,体内的元气便可正常运行,疾病也将随之减少。所以,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煮饭一定要煮得非常软熟;鸡肉之类只是清炖;蔬菜和蛋汤之类要清淡芬芳而又鲜嫩清净,只吃八成饱;饭后饮六安出产的苦茶一杯;如果疲劳饥饿回到家中,就先喝一两杯味厚的美酒,用...

  • 学习医界相传的“协和三宝”

    学习医界相传的“协和三宝”

      协和培养了现代医学大量的领军人物,流传了太多振奋人心的传奇故事。临床学习工作中每每看到读到这些,总如春风拂面般驱走所有的疲劳与倦怠,又似警钟长鸣鞭策自己漫漫学医路不断进取。孙伟老师此次组织我们学习医界相传的“协和三宝”,品读协和医事,让我们感悟协和精神所在。作为一个现代中医人,从“协和三宝”中,我领悟多多。   图书馆:在获取信息方便的今天,图书馆的意义在于营造学习的氛围,在于自我提升的鞭策,在于学无止境的内涵。   图书馆是“协和三宝&r...

  •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仝小林北京 @贾海忠

      @中医肖相如   针院的学生想来跟诊,说他们的经典是选修,金匮、温病因为选的人不够所以没有开,伤寒虽然开了,但也是一周才上一次课。现在的中医院校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多,只是中医的内容越来越少了。中医教育整体来看,是从虚火快到虚阳外越了。   @仝小林北京   传承,在神似,而不在形似。形似者,辨证选方用量与老师类同,此继承之下工,所谓“似我者死”也。倘若不记一方一药,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此继承之上工。若能夯实传统文化,拓宽现代科技,则是“学我者活&r...

  • 药膳药物的相宜配伍

    药膳药物的相宜配伍

    药膳药物配伍,就是按照一定组合原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食物配合应用。经历代医药学家的总结,归纳为了个方面,称为“七情”。 ①单行:用单味药或食物治病。如“独参汤”,就是用人参一味治疗虚脱证。又如补脑用鱼头等。 ②相须:即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食物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如人参与炙甘草同用,以增强补中盖气作用;食物冰糖、雪梨同用,增强润肺止咳之功效。 ③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或食物配合应用,而一种药物或食物为主,另一种药物或食物为辅,能提高主药或主食的疗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