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第21页
-
以轻去实应以药病相宜为准则
•对“轻可去实”的解释认识一致的是:轻者,指药性质轻升浮、轻扬升散,能治疗病邪在表之证;实者,指邪客在表,腠理闭塞。后世医家将“轻可去实”应用范围拓展至内伤杂病。 •以轻去实为临证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即治实并不一定非要用重剂猛攻峻逐,以轻剂轻巧缓图,以小博大,也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可去实”,是由北齐医家徐之才关于药物分类提出的一个观点,但对何为“轻&rdqu...
-
当归故里诉相思 当归生姜羊肉汤
【本草故事坊】 相传,广东才子伦文叙自幼家贫,但生性聪明,而且读书很努力,才识过人,33岁就中了状元,可谓意气风发。伦文叙的夫人区氏是广东顺德陈村大户千金,当年,区氏不嫌伦家家贫,嫁给了伦文叙,照顾好家庭,让伦文叙可以专心读书。伦文叙高中状元后,喜讯传到广州,伦夫人大喜,伦家终于熬出头了!但也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说伦文叙中状元后,皇帝已招他为附马,在京城享福,不回来了。伦夫人听了,一开始不以为意,但说的人多了,思想负担加重,终究是落下了心病,以致月经不调,终日郁郁寡欢,面黄肌瘦,终致卧床不起。 伦夫人...
-
黄帝内经 的君臣之礼师生之礼及相关仪式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其中出现了很多君臣之礼、师生之礼及相关仪式,礼仪包括稽首再拜、避席再拜、再拜、燕坐,仪式包括歃血为盟、斋戒及藏书于金匮、玉版等。根据礼仪的等级与全文章节的联系可以看出《内经》对于脉学诊断、经脉气穴、脏腑功能的重视,对于判断《内经》不同篇章的成书时间也起到了一定的佐证作用。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其中出现了很多君臣之礼、...
-
秋天燥气 早秋药食同源调养相当重要
中医认为,夏末秋初是气候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在发生变换,既有夏季的余留之热,同时更有了秋天的燥气,因此,早秋调养相当重要。 药食同源 时令养生 百合 是秋季时令滋补佳品。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百合作为中药使用有生百合、蜜百合、蒸百合等之分。 生百合性寒,以清心安神为主,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蜜百合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痨咳嗽,痰中带血及肺阴亏损,虚火上炎等。 蒸百合寒性略减,兼归胃经,善于养阴润肺,益肺和...
-
针灸疗法相对于方药 针灸治疗有其独特性
•针灸疗法属外治法,完全依靠外源性的刺激作用于躯体某些部位,以促进、激发机体自我调节机能而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与方药治疗的外源性物质补充或干预截然不同。 •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宏观上可分为非线性结构系和线性结构系(经络系统)两大体系。前者主要包括五体诊疗体系、气街与四海、俞募穴与某些特定穴及现代的头针、耳针等,临床价值极高。 针灸疗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躯体部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与内服药物治病截然不同,理性思考针灸疗法的自身特征与临床诊疗规律,有助于把握其本质,提高临床疗效。...
-
喻昌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医门有“法律” 医者笃于情
喻昌(1585~1664),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后人誉其“一生自儒而之禅,自禅而之医”。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他强调辨证施治,倡导诊治规范,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传世医书,与张璐、吴谦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名医。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喻昌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本姓朱,是明代宗室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与清代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约1626~1705年)同出一脉。因祖上宁王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1589年...
-
鸡蛋相关的食疗方法集合
鸡蛋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如今已成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中医认为鸡蛋有滋阴润燥、养心安神、补血安胎、除烦的功效。其中,鸡蛋黄入心、肾经,有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的作用。鸡蛋白则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目赤和咳逆等症。 鸡蛋的吃法多种多样,烹调手段也各不相同。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与鸡蛋相关的食疗方法集合,供参考。 百合鸡子汤 可治中老年失眠。百合鸡子汤出自《金匮要略》。鸡子黄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
-
枢机理论与君相火探析
枢机理论源自《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提出开阖枢的概念,以少阳、少阴为枢。后世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九卷·阴阳离合》中言:“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阖,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进一步明确开阖枢与...
-
百岁教育家马相伯的养生态度
马相伯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一生著作等身,桃李遍地,有《马相伯先生文集》流传于世,后来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均师出其门。他生于1840年,逝于1939年,享有百岁高龄的马相伯,在养生之道方面,自然也有独到的高招。 平心静气好心态 生于鸦片战争发端,逝于全民抗日正酣。马相伯的一生从始至终一直处于内忧外患、山破河碎之际。然而,即使如此,他也非常注重自己良好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生活中,他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显得胸怀宽广、坦荡...